• 沒有找到結果。

排灣族群分布

在文檔中 再寫排灣族口傳詩歌 (頁 55-5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排灣族社會

一 排灣族群分布

Paiwan【排灣族】,廣居於台灣中央山脈南部大武山系為主之東西兩側山谷 與山麓之間,北起武洛溪上游大母母山一帶,向南綿延到恆春半島;其西側循 屏東沿山公路一帶延伸,東側從太麻里地區以南之海岸地帶延伸,直抵台灣南 端之恆春地區。其傳統居住地位於標高一千五百公尺以下,以一百至一千公尺 的淺山為主要分布區。

地理位置上東北與卑南族、阿美族之卑南阿美群、魯凱族之大南群為鄰,

北與魯凱族之隘寮群、下三社群17為鄰;西沿大武山麓下與平埔族之makato18

【馬卡道族】為鄰,南與阿美族之恆春阿美群、平埔族、恆春地區漢人為鄰。

以屏東縣及台東縣為主要居住地,為台灣原住民第二大族,人口集中屏東縣

(來義鄉人口最多),2019年03月為準人口為是101000人。地理分佈面積則佔台 灣原住民居地領域面積約六分之一。以現今行政區域劃分,其傳統領域包含屏 東縣的三地門、瑪家、泰武、來義、 春日、獅子、牡丹等七個山地鄉,台東 縣的金峰、達仁兩個山地鄉;以及屏東縣滿州、台東縣太麻里及大武等三個平 地鄉;另外,台東市新園里也是由排灣族組成的村落。還有因現代社會交通便 利、工作需要與婚姻關係等等社會流動現象,而散居於台灣各都市與其他鄉鎮 的排灣族人也佔了一部份的人口比例

關於排灣族的分類系統,移川子之藏(1935)在《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 究》中,將排灣族分為 raval【拉瓦爾】和 vucul【夫出爾】兩系統,vucul 之

17下三社群即今高雄市茂林區茂林村 萬山村 多納村等三個村

18 makato 馬卡道族,最早由日治時期的移川子之藏和伊能嘉矩兩位日籍學者提出。小川尚義 進一步依照語言中數目的發音類同,將 makato、taivoan、siraya 合併為西拉雅族。西拉雅族 一般 被區分為三個亞族:(1)siraya 西拉雅本族:原住於台南平原的新港、大目降、蕭壠、

麻豆四社。

42

下再細分為北部排灣(vucul夫出爾本群)、中部排灣(paumaumaq【巴武馬武 馬】群、南排灣再分chaobolbol【佳歐夫歐夫】群、sabdek【射布里、

parilarilao【巴力勞力勞】群,以及東排灣paqaroqaro【巴卡羅卡羅】群

raval以大社社群為主的 raval 系統諸部落,不舉行五年祭;他們的聖山是 大母母山 taivuvu(vuvu 是祖輩的意思),而非 kavulungan (大武山)。而且 其長嗣繼承是以長子為限,不若vucul 系統不分性別由最大的孩子繼承家業。

由於毗鄰西魯凱(隘寮)群,彼此通婚頻繁,文化與魯凱族相互交融,因此有 佩戴百合花的風俗與社會規範,行長男繼承。

vucul 系統則因社群族人四處遷徙,而以大武山 kavulungan(vulung 指最 老者、比喻古老之地)為共同之聖山,辦理五年祭來迎送共同的祖靈,並相互 聯繫各部落親族。

除了在 raval(拉瓦爾亞族)和 vucul(夫出爾亞族)外,葉神保另外提出 了 cajurtan【佳其路坦】系。cajurtan 之意涵是「五年祭的祭場」, ca 是助 詞,用於指涉地名 jurtan 是指「刺槍」。該族群沒有高山或大武山的神話傳說 故事,證實了不同於大母母山系與大武山系的族群。從其空間位置(大都在淺 山、山麓地區)及腔調的特殊(語詞不發 k 音,發 a 音)來分析,可以推測 為較晚到此區域的族群,他們或有雜居在強勢的大武山系的族群生活,但有些 獨立成一個完整的社群如來義群、望家群、內文群,甚至擴散至台東的多良和 大王村,這族系亦即文獻上的基模族(葉神保,2002:44)。

關於排灣族族群分布區域,筆者參考移川子之藏等 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 所屬的研究一、二冊》,台北:帝大,士俗人類學研究室調查。;葉神保田野 調查 2001 ;顏正一 2007 等文獻,並修正 raval 拉瓦爾亞族所涵蓋的區域如下 表 211 以及圖 106 排灣族個亞族群分布區域圖。

43

1 caqovo-qovolj

【佳歐夫毆

44

45

106 排灣族個亞族群分布區域圖

在文檔中 再寫排灣族口傳詩歌 (頁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