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四月望雨》與追求新時代音樂夢想的鄧雨賢

第二節 《四月望雨》中的情節發展

四、小結

鄧氏短暫的一生,為臺語流行歌譜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曲目,流傳至今。然 而鄧氏於一九三○年璀璨的年代,展現出自己的音樂天分,並於進入古倫美亞唱 片公司的時刻,綻放出美麗的光彩,依照自己的理念創造出平易近人且富有臺灣 特色的作品,雖無推行強烈之運動或行為,僅屬於在自己的角落發光發熱,以音 樂來溫暖人心,使其作品流傳不輟。即使因時勢所迫,而至芎林公學校任教時,

仍能展現出生命中的另一個舞臺,並在生命的尾聲,仍經常被委任譜曲以及訓練 樂團等工作,在在顯示出鄧氏始終站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路上,未曾離棄。

第二節 《四月望雨》中的情節發展

本節所研究之《四月望雨》,是以鄧雨賢作為人物主軸,所編寫而成的一齣音 樂劇。因此在編寫的過程中,亦將劇情奠基在主要人物─鄧雨賢的生平事蹟上,

進而以其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以及挑選適合之材料,架構出所欲形塑之人物形象,

編寫內容或以虛實交替、或以強化弱化主角本身以及周遭人物之形象,用以突顯 主題,皆為戲劇編排方式。而在編寫劇情內容的過程中,對於人物史實所做的調 整,而加以形塑出來的形象,便是本文所欲探討的部分,因此,以下將由兩部分 來做為探討:第一部分為:探討劇中情節之發展脈絡。第二部分則以劇本與史實

111 同註 143。

112 同註 139,頁 123。

兩者相映照,探討劇情內容中,經過調整而與史實不盡相同的部分,用以了解作 者的所亦呈現的意念。

一、劇情發展脈絡

《四月望雨》一劇,以鄧雨賢做為主題人物,呈現出鄧氏在大時代背景的變 遷與壓抑下,所創作的作品,流傳於後世,傳遞出其精神不滅的一面,而體現夢 想先行者的精神。

筆者依據音樂時代劇場於二○一○年發行之《四月望雨》演出版本,所附之 節目冊內容,得知全劇以第一幕與第二幕做為區分,第一幕共有七個場景與序場,

第二幕則有六個場景與尾場,而每一場景中皆有主要歌曲串起整齣內容,全齣共 有一個序場、一個尾場以及十三個場景。

結構安排的部分,則以一主線與一副線作為搭配,主線以鄧氏事業及追逐夢 想作為發展脈絡,副線以發展愛情做為主軸,然而愛情的編排,則以圍繞著女歌 手─純純與周遭人物的愛情糾葛作為安排,時而穿插於主線中,用以烘托劇情。

前一章節曾提及,開場戲通常由最緊要危急的地方寫起,接著在劇情中慢慢 交待其來龍去脈,然者《四月望雨》的序場並非遵循此原則,而是先將大時代背 景呈現,表現出鄧氏留日歸臺時,臺北市區充滿熱鬧並生機盎然的樣態,再以鄧 氏與好友的相逢,點出鄧氏於劇中的兩個重要朋友,採用先交代時代背景的方式 作為鋪展。接著,在第一景中通常會呈現故事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時間、地 點、職業等,與劇情走向相關的訊息,並負有介紹人物以及主要人物的家庭背景、

生平事蹟、周遭親友與職業等功能。而《四月望雨》一劇中的編排方式,卻較為 不同,主要人物的家庭背景呈現於第二景,第一景中的安排,則是先呈現鄧氏初 期的職業以及不經意引起女歌手─純純的注意,並交代鄧氏開始創作臺語流行歌 曲的機緣,也是對主角的基本認識。

然而,關於劇情的發展脈絡,可透過劇情結構安排來得知,因此筆者依音樂 時代所附之節目單內容所規劃之場景區分,加以運用,並將序場與尾場劃分而出,

,將《四月望雨》中的結構安排依照內容鋪陳、衝突安排、高潮情節,三個部分 分析如下表:

表 7:《四月望雨》結構分析表 第一幕

場次 內容鋪陳 衝突安排 高潮情節

序場 以鄧氏留日歸臺並與 好友相逢於熱鬧的臺 北市區作為切入點。

第一場

一追求純純的內容,

場次 內容鋪陳 衝突安排 高潮情節

第四場

衝突場景集中在主線的第二幕前三景中,第一幕僅有一處有衝突,而衝突的 原因是家族內部認同的衝突,進到第二幕後,皆為外部環境壓迫下,所產生與鄧 氏理想不符合的衝突。而副線的衝突,較零星,主要用以點綴出純純之性格,然 而,整體看來,主線衝突較集中展現鄧氏迫於現實的無奈,而後因病去世,無法 待到好時機再重整旗鼓,創造另一波生命的高峰期,僅能透過曾創作的音樂傳唱 不輟,放大其精神面,產生懸念的效果。

(三)高潮情節

高潮的安排,可分別由第一幕與第二幕來看。第一幕的高潮安排在第六景,

經過前幾景的鋪展與衝突後,第六景展現鄧氏所譜的〈望春風〉大賣且銷售量破 紀錄,鄧氏與純純互訴感謝之意,是為鄧氏事業的高峰點,同時亦為第一幕中的 高潮點,而後的第七場則為持續鋪陳並以戰爭爆發、眾人不知何去何從,做為懸 宕。第二幕的高潮點,安排在第五景與第六景中,分別以一代女歌手─純純的死 亡與鄧氏的逝去,將劇情推展至結束,而留下懸念的效果。

二、文本與史實間的相互映照

前一章節曾提及,編劇依據人物生平史實做為取材,輔以增刪修改,用以加 強所欲呈現之人物形象與傳達所欲表達的意念,因此,劇情內容中的人物與情節 常以虛實交錯做為安排,本文將以《四月望雨》文本中的人物、劇情與史實加以 對照,做為探討內容如下:

(一)人物之虛實

《四月望雨》一劇中,大小人物大約有二、三十多位,然而,劇中真實存在 之人物有以鄧氏為中心的:鄧父、鄧母、鍾有妹,以合作夥伴為主的:陳君玉、

柏野正次郎、純純、愛愛,總計共七位真實人物作為編排,餘者皆為配合劇情所 安排之小人物以及虛構人物。其他未加以討論者,因人物身分的設置符合史實,

因此不再多做討論。

(二)情節間的強化與弱化

《四月望雨》一劇中的情節,主要用以突顯出鄧氏所創作的曲子,富有著濃 厚的臺灣風情味,並擁有對音樂的理念與看法,透過鄧氏流傳至今的歌曲,來傳 遞鄧氏之精神永存的概念。而劇中主線依鄧氏事業的發展串連鄧氏追逐夢想作為 脈絡,副線則以愛情的部分做為主軸,時而獨立、時而穿插於主線中,用以烘托 劇情。以下將以親情、愛情以及鄧氏的部分來做為探討:

1.親情的部分

編劇在第一幕第二景時,編排了以「漢學傳統」做為主題的劇情。內容顯示 出,鄧父因希望鄧氏繼承自家之漢學傳統,與強烈反對鄧氏投身於音樂界的心情,

進而引起父子間強烈的衝突,鄧父最後以客語吟誦白居易所寫之〈燕詩示劉叟〉

勸子,此虛構之情節,用以強化鄧父對於漢學傳統即將失根的焦慮感,與傳承保 留文化的使命,並且望子成龍的形象,以及突顯出鄧氏受鄧父反對,仍堅持朝夢 想發展的一面。

2.愛情的部分

愛情元素在劇中成為大量的鋪展,以女歌手─純純作為中心,便有純純與鄧 氏間的曖昧關係、純純與吉村祥一間的愛情,以及純純與陳君玉間的情感,三個 部分。此外,尚有以女歌手─愛愛擁有順遂的感情作為映襯,烘托出女歌手團內,

少女們對於愛情的想像,以及鄧氏夫婦間情感的呈現等,皆為愛情的鋪展。

純純作為愛情路線的主要人物,並與日籍丈夫產生異族婚姻關係,於現實生 活中,純純的日籍丈夫為白石先生,113劇中安排為吉村祥一,且純純的死因為受 丈夫傳染而罹患肺癆致死,劇中所呈現的是純純因得知丈夫死訊,以致於過度憂 傷而亡,是與史實不同的一部分。此外,在第二場次,戲中戲的末段劇情中,鄧 妻親自跑至鄧氏工作場所告知鄧氏「女兒生病了,很嚴重,等你回來」的畫面,

在現實生活中:

原本鄧氏擬至日本本土尋求另一發展機會,不久因接獲女兒病逝之訊息隨即返 臺;並遷居新竹芎林。114

鄧妻並為親自至鄧氏工作場所告知鄧氏女兒生病的消息,而是極有可能透過家書 之傳遞,告知鄧氏女兒病逝的消息。

綜觀純純與鄧妻─鍾有妹於劇中的呈現內容,可發現純純於劇中所占的比重 相當高,且純純的角色功能,既是用以表現愛情的線路,亦是做為詮釋鄧氏創作 歌曲的合作夥伴。然而,因劇中著重於描繪純純與鄧氏、吉村、陳君玉等感情交 集,而劇中純純與吉村的感情刻劃並不深,最後卻為之瘋狂而逝,顯得頭輕腳重 的一面,此外,也弱化了純純於臺語流行歌壇的重要性,也弱化了鄧妻的形象。

鄧妻於劇中僅呈現出無怨無悔地付出與奉獻,並且犧牲自己、照料家園與默默守 護鄧氏的傳統婦女形象,因此其形象較為扁平。

113 郭麗娟:〈望春風主唱─臺灣第一代女歌星純純〉,《新竹文獻 第二十二期》,(新竹:新竹 縣文化局,2005 年,10 月),頁 115。

114 鄧泰超:《鄧雨賢生平考究和史料更正》,(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1999 年 1 月),頁 19。

3.鄧氏的部分

劇中以鄧氏留日返臺作為切入點,省略了鄧氏的求學成長期,以及未交代鄧 氏興趣之始,因此將劇情時空背景設定為一九三〇年代的臺灣,且由鄧氏成家立 業的階段開始鋪展劇情,呈現鄧氏於音樂創作的成功以及提出理念並努力實踐,

終因時代背景的關係,而無法繼續完成夢想,進而回歸家園,走向生命終點。

在序曲中,編劇將鄧氏與陳君玉設定為熟識多年的老朋友,且在第一幕第一 景中,透過鄧氏介紹吉村祥一予陳君玉、黃永昌認識的過程中,呈現出鄧氏熟知

在序曲中,編劇將鄧氏與陳君玉設定為熟識多年的老朋友,且在第一幕第一 景中,透過鄧氏介紹吉村祥一予陳君玉、黃永昌認識的過程中,呈現出鄧氏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