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目前臺灣對於音樂劇的學位論文與發表的期刊論文已有些微數量,由學位論 文的部分來看,在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以「音樂劇」作為篇章名稱查 詢,共得到八十九筆的資料,扣除一筆重複的資料後,共有八十八筆資料,其中 以角色分析與探討居多,次者是教育相關類別,再次者則為劇場舞臺相關、經營 與消費、歌謠、劇本等論文題目。以「臺灣音樂劇」來查詢的話,相關的學位論 僅有兩篇資料,分別是陳依婷的《鍾耀光的臺灣音樂劇《梁祝》:創作理念、素材、

形式》(2007)與陳慧珊《臺灣音樂劇《四月望雨》研究─原則、改編、詮釋》(2015)。

期刊論文的部分,以「音樂劇」作為篇章名稱查詢,共有一百二十五筆資料,

經粗略分類後,以討論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為數最多、接著是臺灣音樂劇、異國音 樂劇、兒童音樂劇、音樂劇與教育、其它與音樂劇相關作品。但若以「臺灣音樂 劇」作為查詢,僅有四篇資料,分別是陳美君發表於《藝術欣賞》的〈從《梁祝》

到《釧兒》「臺灣音樂劇演員專訪—曾志遠」2、陳書俞記錄整理並發表於《藝術家》

的〈以臺灣的語言,唱臺灣的歌 ─ 從歌劇「黑鬚馬偕」看臺灣音樂劇及歌劇之 發展〉3、王潤婷發表於《藝術學報》的〈從西方音樂劇的歷史與特質看臺灣音樂

2 陳美君:〈從《梁祝》到《釧兒》「臺灣音樂劇演員專訪 ─ 曾志遠」〉,《藝術欣賞》。

3 陳書俞:〈以臺灣的語言,唱臺灣的歌 ─ 從歌劇「黑鬚馬偕」看臺灣音樂劇及歌劇之發展〉,

《藝術家》,2008 年 7 月,頁 232-237。

劇的發展〉4以及一篇劇作家編輯部刊登於《劇作家》的〈臺灣音樂劇現況〉5

賢—返鄉路》與《四月望雨》為

作題材來加以探討。

8.

2013 蔣渭水形象及其歷史再現 黃信彰 國立成功大學 臺灣文學系

以上八篇與蔣渭水相關之碩士學位論文,主要可分為人物本身與形象的研 究、蔣渭水時代背景相關事物研究、蔣渭水的影響與貢獻等三類主題來做為研究 方向。

人 物 本 身 與 形 象 的 研 究 的 部 分 , 有 蕭 欣 慈 所 寫 的 《 光 點 - 蔣 渭 水 研 究 (1921-1931)》,內容以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一年做為時間軸,將蔣渭水於此十年間 的行動、作品、組織政黨、社會運動、推廣教育等皆做有系統的分類與研究。吳 婉珣所寫的《政治權力與歷史詮釋:以蔣渭水之形象變遷為例》以及黃信彰所寫 的《蔣渭水形象及其歷史再現》皆是針對人物形象來做為探討與研究。

以蔣渭水時代背景相關事物做為研究的部分,則有以同時期的醫生做為主題 研究的張雅惠所寫《日治時期的醫師與臺灣醫學人文──以蔣渭水、賴和、吳新 榮為例》、以醫事作家做為群體研究的林秀蓉所寫《日治時期臺灣醫事作家及其作 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以監獄文學為探討內容 的林佳蕙《日治時期臺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幼春、蔣渭水、楊華為例》等,

皆以群體、相似性質來做為研究。

以蔣渭水的影響與貢獻來做為研究內容則有楊正彥所寫的《蔣渭水對臺灣民 族運動之影響與貢獻》以及陳淑妍所寫的《1920 年代日本統治下的臺灣社會-以蔣 渭水為中心》學位論文。

綜觀上述三類主題,尚未得見戲劇相關研究,因此筆者得以藉由參考以上相 關之學位論文,以研究人物生平形象的部分。

(二)相關之期刊論文

與蔣渭水相關之期刊論文共有八十六篇,其中有二十篇所探討內容是與人物 生平相關的主題、七篇與人物作品相關的探討、十九篇與人物時代背景相關之探 討、八篇與人物特質相關、兩篇人物比較、十三篇評論、五篇感懷文章、一篇訪 談、十篇其它類探討(詳見附錄)。蔣渭水相關的期刊論文,對於人物戲劇形象研究 的部分尚未有,因此,期刊論文的部分,能給予筆者運用於戲劇形象與史實相互 對照的研究部分。

三、陳澄波相關之文獻資料

(一)相關之學位論文

與陳澄波相關之學位論文共有十三篇,分別如下表:

表 3:陳澄波相關之學位論文

與藝術評論碩士班 以上十三篇與陳澄波相關之碩士學位論文,主要有將西方理論學帶入研究、

以人物作品為主題、市場機制、創傷經驗等做為主題研究,另外,尚有探討場域 流動的同時期相關作家以及探討在地文化等六種研究方向。

將西方理論學帶入研究的學位論文有廖佳玲所寫的《美國藝術社會學理論探 討及實證研究以畫家陳澄波為例》,內容以畫家的作品來做為相關研究,細部則能 再以作品風格與主題、作品理念與特色、作品保存來做為區分。以作品主題風格 來做為研究的有:林鴻濱所寫的《陳澄波風景畫研究》、吳佩穎所寫的《劉錦堂、

陳澄波、郭柏川民族油畫風格之探研》、戴妙如所寫的《現代性在東亞的塑成: 以 陳澄波城市風景畫為例》。以作品理念與特色來做為研究的有:劉長富所寫的《論 陳澄波的繪畫理念與特色》。探討研究陳澄波作品保存的則有:陳郁琳所寫的《陳 澄波相關紙絹類繪畫作品及其書信之保存》。

以市場機制為主題研究的有:簡秀枝所寫的《臺灣前輩油畫家市場之研究—

以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楊三郎、李石樵之油畫市場行情為例》、唐若淳所寫 的《陳澄波作品收藏趨勢研究-以近十年拍賣市場為例》、黃耿垣所寫的《嘉義市觀 光畫架展示效應探討—以嘉義市國華街合作金庫壁面陳澄波「琳瑯山閣」複製畫 展示為例》。

由創傷經驗做為主題切入研究的學位論文有:陳丹怡所寫的《歷史創傷經驗 與解說—以嘉義市陳澄波、二二八文化館為例》、李茗洋所寫的《二二八、陳澄波 與嘉義美術家》。

探討場域流動的同時期相關作家有:張玉萱所寫的《日治時期赴中國之臺灣 洋畫家-以劉錦堂、陳澄波為例》。以在地文化做為探討的則有李佩澐所寫的《公 私夥伴關係觀點之地方文化館之價值共創的探討-以國立臺灣文學館、交趾陶 館、夕遊水逸埠頭及陳澄波、二二八文化館為例》。

以上十三篇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大抵是研究作品的創作理念、風格、特色、

市場反應、同期作家比較等,對於戲劇相關的方向較無涉及,基於此,筆者仍可 在寫作過程中斟酌參考。

(二)相關之期刊論文

與陳澄波相關之期刊論文共有九十九篇,其中有十二篇所探討內容是與人物 生平相關的主題、三十九篇與人物作品相關的探討、二十一篇與人物時代背景相 關之探討、作品市場的主題有十篇、口述歷史一篇、兩篇感懷文章、十二篇評論、

兩篇其它類型的探討(詳見附錄)。陳澄波相關的期刊論文,對於人物戲劇形象研究 的部分亦尚未有,因此,期刊論文的部分,仍能輔助筆者參考並運用於戲劇形象 與史實相互對照的部分。

四、小結

由以上的文獻回顧過程中得知,以「臺灣音樂劇」作為主題探討的學位論文 與期刊論文數量並不多,且三位人物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中,研究戲劇形象的 主題偏少,僅有一篇二○一○年吳靖苡所寫的《鄧雨賢戲劇形象研究—以《鄧雨 賢—返鄉路》與《四月望雨》為核心》探討戲劇人物形象,然而,就以上三位人 物的研究資料回顧資料:研究主題與鄧雨賢相關之學位論文,近十五年來,共發 表了十篇、與蔣渭水相關之學位論文,近十七年來,共發表了八篇、與陳澄波相 關之學位論文,近二十三年共發表了十三篇;研究主題與鄧雨賢相關之期刊論文,

近三十六年共有三十一篇、與蔣渭水相關之期刊論文,近六十三年共有八十六篇、

與陳澄波相關之期刊論文,近二十八年共有九十九篇。由此可見,研究陳澄波的 學位論文以及期刊論文較多,再者研究蔣渭水的期刊論文數量相當可觀,末者為 鄧雨賢的部分。而鄧雨賢與陳澄波因為是藝術家的身分,因此多數的學位論文所 研究的內容較傾向於作品相關的研究、市場反應,抑或是同時期作家的比較,少 部分針對作者生平與形象來研究。蔣渭水則是以醫師兼政治人物的身分做為立足 點,在生平以及形象的部分較多人研究,部分研究的是同時期共同職業的人物與 比較或以政治夥伴的作品創作來探討。

有關三位人物以戲劇方式來做為詮釋,首先以二○○四年,新竹縣文化局委 託頑石劇場編演《鄧雨賢 ─ 返鄉路》作為鄧雨賢百歲冥誕的作品發端,接著以 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於二○○七年,委託大風劇團編演《四月望雨》、建國百年時 分別由臺北市文化局委託音樂時代劇場編演《渭水春風》以及嘉義市文化局委託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編劇、果陀劇場演出《我是油彩的化身》,因此在官方與業界 的合作下,以人物為題材的演出劇目在此階段湧現,而編劇在編寫劇情的當下,

往往會取捨人物生平事蹟、挑選能加深戲劇效果的事蹟來做為突出,並且改編與 淡化不符合續劇張力的史實來促成目標的達成,本論文基於此,而從人物生平史 蹟對照戲劇中所呈現之劇情來做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