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渭水春風》與追求民主自由及社會進步的蔣渭水

第二節 《渭水春風》中的情節發展

音樂劇劇本在編寫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會經過分場大綱的階段,將其所欲展 演的主題與相對應的人事物扣合,用以呈現出最大的成效。然而,音樂劇的舞臺 受到既定的舞臺空間所限制,而無法如同電視劇或電影般快速且靈活地運用分 場,因此黃英雄認為舞臺劇17與電視、電影的差異在於舞臺劇必須將舞臺的場景與 時空壓縮在同一焦點上,所以舞臺戲的內容是以「壓縮」來作為表現,將極重大 事件與發生地點18來做為選材與編寫方式,便是壓縮的意涵所在。

本節所研究之《渭水春風》,是以人物作為主軸,編寫而成的一齣音樂劇。因 此在編寫的過程中,將劇情奠基在主要人物─蔣渭水的生平事蹟上,進而挑選重 要事件以及適合之材料,架構出所欲形塑之人物形象,且依據劇情內容的需要,

加以增刪內容,抑或強化弱化主角本身或周遭人物之形象,用以突顯主題,皆為 編寫方式。而在劇情編寫的過程中,對於人物史實所做的調整,便是本文所欲探 討的部分,以下將由兩部分來做為探討:第一部分,探討劇中情節之發展脈絡。

第二部分則以劇本與史實兩者作為對照,探討劇情中所調整過,與史實不相符合 的部分,用以了解作者的意圖。

一、劇情發展脈絡

《渭水春風》一劇,以蔣渭水做為主題人物,呈現出蔣氏在大時代背景的壓 制下,仍堅定地追求夢想,充分體現夢想先行者的精神。筆者依據音樂時代劇場 所提供之二○一一年《渭水春風》於臺中圓滿戶外劇場所演出之版本,將其影片 內容整理為:序曲、上半場、下半場、尾聲,四個部分,再將上、下半場依照劇 情內容所呈現的主題,各分為七個場景,其中並未包含序曲與尾聲,共有十四個 場景。

結構安排的部分,則以一主線與一副線做為陪襯,呈現出雙線式的結構來發 展劇情。主線以蔣氏與陳甜做為發展脈絡、副線則以稻垣藤兵衛與李菜之間的愛 情,鋪展出霧社事件,為蔣氏後期揭露日本總督府刻意封鎖霧社事件的消息,以 及違背國際公約、使用毒瓦斯毒殺賽德克族等相關情事,做為伏筆。除此之外,

編劇尚有編排序曲與尾聲兩個部分,用以達到前後相呼應的效果。黃英雄認為:

序場的功用不只是要立刻吸引觀眾,也可藉此不著痕跡地介紹全劇中人物的關 係與目的。19

17 舞臺劇為泛稱,包含音樂劇。

18 黃英雄:《編劇高手》,(臺北:書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 年,初版),頁 52。

19 同註 54,頁 64。

因此,在《渭水春風》的序曲中,以長期陪伴著蔣氏奮鬥的紅粉知己─陳甜,於 蔣氏逝世後所出家的慈雲寺,於蔣氏逝世五十週年,記者採訪陳甜未果,陳甜獨 自回憶曾經寫家書給因日本皇太子行啟臺灣,而假借歡迎之名、行臺灣議會設置 請願之實而擾亂街道秩序,遭到逮捕而被關在監獄中的蔣氏,輔以歌曲〈世界恬 靜落來的時〉,呈現陳甜對蔣氏無盡的思念,用以吸引觀眾的目光,也在序場中,

將陳甜與蔣氏的關係交代清楚,也透過陳甜回憶導入第一場次。而江龍昭認為:

開場戲從最緊要最危急的地方寫起,然後在劇情的進行中,將它的來龍去脈說 明交代,……換言之,就是用「戲」去交代「戲」……。20

序場透過陳甜回憶蔣氏入獄的情節,將故事主人翁的危急部分點出,用以吊觀眾 胃口,便於造成懸疑的效果,促使觀眾在劇情的推演進行中逐漸了解,便是序場 的功效。而在序場開始後,便是劇情內容的開展,江龍昭認為:

有了故事,確定了主題,從開場將劇情波浪式的推進到最高潮,然後結束,戲 劇的所謂「結構」,大概就是這些事情。21

戲劇中的「結構」是串起整齣劇情的骨架,它依循著鋪陳、衝突、解決以及高潮,

四個構成劇情的基本要素而形成上下起伏、層層遞進的波浪式結構進行著,最後 達到故事的最高潮而結束。

然而,劇本編寫的過程中,通常會在開場後的第一場次裡,交代故事的基本 要素,例如:人物、時間、地點、職業等,所有與劇情走向相關的訊息。因此,

在《渭水春風》的第一場景中,便負有介紹人物以及主要人物的家庭背景、生平 事蹟、周遭親友與職業等功能。首先,透過歌伎於蔣氏所經營之春風得意樓演唱

〈水淹七軍〉做為第一場景的開場,接著,以在場作客的日籍友人團體演唱〈勇 敢的水兵〉烘托出時代背景與臺灣友人團體演唱〈英雄出少年〉將蔣氏的出身背 景、年少時的英勇事蹟逐步陳述而出,進而讓蔣氏透過朋友互相引介,使觀眾得 以清楚理解人物關係與接收劇情中的基本訊息。此外,劇本在編寫的過程中,大 部分都會經過分場大綱的階段,將其所欲展演的主題與相對應的人事物扣合,用 以呈現出最大的成效。

音樂劇的舞臺受到既定的舞臺空間所限制,而無法如同電視劇或電影般快速 且靈活地運用分場,因此黃英雄認為舞臺劇與電視、電影的差異在於舞臺劇必須 將舞臺的場景與時空壓縮在同一焦點上,所以舞臺戲的內容是以「壓縮」來作為

20 姜龍昭:《戲劇編寫概要》,(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 年,第四版),頁 105-6。

21 同註 56,頁 109。

表現,而「壓縮」即為將極重大事件與發生地點來做為選材與編寫方式,因此透

而遭到紈褲子弟─許

協會」。

以〈牢舍銘〉導入蔣

其理念不合,而退出

由以上所分析整理之表格,可發現《渭水春風》中內容鋪陳、衝突安排與高潮情 節的重點如下:

(一)內容鋪陳

劇中以主線鋪展出蔣氏的生平事蹟,副線鋪展時代背景中所發生的重要事 件,用以突顯蔣氏關心時局、不畏強權的精神。又因每一場次所要呈現的面向皆 與蔣氏生平重大事蹟相關聯,因此要串連起各個事蹟,便需要近乎場場鋪陳來交 代劇情,而每個場次所呈現的主題又可層層堆砌,推展成最後的高潮情節。

(二)衝突安排

劇中的衝突安排,分佈於主線與副線中。以主線做為主軸的衝突,大都以蔣 氏與日本當局相關人員的摩擦碰撞相關,其它則是蔣氏周圍人物與日本警官的衝 突,如:上半場第一場次,蔣氏妻舅─石煥長與日本警官起衝突。另外,也有蔣 氏自我內心的衝突,如:上半場第二場次,蔣氏自我內心掙扎所產生的衝突。再 者,則是為鋪展劇情而設定的人物衝突,如:上半場第三場次,紈褲子弟與陳甜 間的衝突。以副線為主的衝突,則著重於刻畫賽德克族人仇視日本人的衝突。然 而衝突的程度,依據下表整理可見:

表 6:《渭水春風》衝突程度分析表

上半場 序場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四場 第五場 第六場 第七場 場次主題 緣起 家世背景 失意人生 重燃熱情 時代背景 理想呈現 搭檔 夢想起飛

衝突程度 輕微 中度 輕微 中度 輕微

主線衝突 ○ ○ ○ ○

副線衝突 ○ ○

下半場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四場 第五場 第六場 第七場 尾場 場次主題 政績宣揚 出入獄 兒女情長 夢想起飛 反撲 夢想實踐 殞落 餘音 衝突程度 中度 嚴重 嚴重 極嚴重 極嚴重

主線衝突 ○ ○ ○

副線衝突 ○ ○

主線所編排的衝突,在上半場時,是由輕微碰撞與中度磨擦交替進行著,到了下 半場時,則從中度磨擦進入嚴重,甚至劇烈衝突。副線的衝突安排,整體看來較 主線衝突來得強烈與明顯,編劇透過主線劇情由輕微碰撞的小衝突,慢慢轉為大 衝突,並與副線強烈的衝突相連後,達到最大的衝突點以進入高潮。

(三)高潮情節

高潮的安排,可由上半場與下半場兩個部分來看。上半場的高潮安排在第七 場,代表著劇情在經過前六場的鋪陳堆疊後,已然形成一個高潮點,並告一段落。

而下半場的高潮,分別安排於第五場與第七場,第五場的霧社事件爆發是副線的 高潮第七場則是主線與副線劇情接合後的全劇最高潮,因此下半場有兩個高潮 點,第七場蔣氏的病逝為全劇的最高潮。

二、文本與史實間的相互映照

編劇在編寫劇本時,往往會以主題人物所處之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真實事 件,來做為參考素材,接著依據作者所欲表現的意圖,而對情節加以裁剪,並選 擇可表達意念的事件加以強化、弱化,抑或以誇大、虛構等方式渲染劇情,使整 齣戲富有戲劇性,因此在劇本的安排與設計下,便有與史實不盡相同的情節,而 在設置情節的過程中,人物的選用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姜龍昭認為:

有人比方情節與人物是戲劇的兩個輪子,相輔相存、缺一不可,有人更進一步 說「人物就是劇情」,可見人物是與情節不可分的、由人物個性的發展而產生 事件(情節),由事件(情節)才能表現人物的強烈個性。22

因此人物在劇中可以是真實人物,也可以是虛構的人物,再者,尚有真實人物但 為配合劇情而加以調整人物之事蹟,而下文所欲探討之內容則為《渭水春風》中,

人物、劇情與史實間的對照。

(一)人物之虛實

《渭水春風》一劇中,大小人物大約有四十多位,然而,劇中真實存在之人 物有以蔣氏為中心的:陳甜、稻垣藤兵衛、石煥長、謝文達、阿財,以合作夥伴 為主的:林獻堂、林瑞騰、陳其昌與反應時代背景的賽德克族人物─塔道諾幹,

總計十位真實人物作為編排,餘者皆為虛構之人物。其中,稻垣藤兵衛雖為真實 人物,卻非劇中所編排之蔣氏醫學院同窗同學,而是與蔣氏同時期活動於大稻埕 之日人,然而,稻垣藤兵衛生於一八九二年三月十日,為日本京都府兵縣人。一 九一四年於新島襄創立的同志社大學畢業,就讀政治經濟部選科經濟科。後在當

總計十位真實人物作為編排,餘者皆為虛構之人物。其中,稻垣藤兵衛雖為真實 人物,卻非劇中所編排之蔣氏醫學院同窗同學,而是與蔣氏同時期活動於大稻埕 之日人,然而,稻垣藤兵衛生於一八九二年三月十日,為日本京都府兵縣人。一 九一四年於新島襄創立的同志社大學畢業,就讀政治經濟部選科經濟科。後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