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回應拒絕行為策略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拒絕行為和回應拒絕之語用研究

二、 回應拒絕行為策略研究

回應拒絕行為的相關文獻不如拒絕行為的研究數量那麼多,相關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電話行銷對話內容及業務銷售訓練為目標的研究(王孟潔,2009;

白裕偉, 2012;任遠昌,2015;張景旭與姚惠忠,2009)。在語言教學方面 的相關研究包含針對兒童的拒絕與習得過程等,在研究中比較了成人對兒童 拒絕的回應,結果顯示當兒童行使拒絕策略時使用「提供理由」這類的間接 策略越多,成人在回應時使用「詢問」及「提供理由」的回應比例也更高(黃 宇,2011)。另外在針對衝突性話語的回應策略上,研究結果顯示在回應此 類對高度面子侵犯性的言語行為時,雙方的權勢關係對語言使用者在選擇回 應策略時的影響程度很高,同時此類對話類型,也更明顯地反映動態對話的 順應特質(龔雙萍,2011),以上文獻雖在研究中提及華語母語者回應拒絕 策略的部分特性,然而單獨針對華語母語者的回應拒絕策略之完整的研究卻 明顯不足,拒絕言語行為屬於高度面子侵犯性的話語,本論文的研究目的與 結果除驗證以上這些前人文獻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外,同時也補充在回應拒絕 策略研究上更詳細的歸納與整理。

外語之回應拒絕的相關研究上,前人文獻針對中國籍與韓國籍的日語學 習者,在日語中介語使用上進行研究,根據所得到的語料將回應拒絕的種類 分為以下九種類型,見表二-4。結果指出日語母語者在面子威脅程度高的情 況下,使用表示感謝和道歉的策略居多;面子威脅程度低的情況下,則傾向 使用表示關心及順應對方的策略。另一方面中國籍與韓國籍的學習者都偏向 將句子長度拉長,以達成減輕面子威脅的程度。其中中國籍學習者,在面子 威脅程度高的情況下,偏向使用表示關心和順應對方的策略,而面子威脅程 度低的情況,則常使用道歉的策略(都恩珍與崔善美,2010)。

表 二-5 日語母語者及學習者的回應拒絕策略

積極的提出請求 再次進行請求,希望說服對

息中。表示歉意類別為認為因自己所提出的邀請或是請求等協商主題,造成 對方的困擾而表示歉意,同時根據例句的內容可將其歸納為接受拒絕類別。

表示關心類是因考量對方因拒絕所需冒的威脅面子風險,而使用降低威脅程 度的禮貌策略,以降低對方的心理壓力,並在表示理解同時,也向對方表明 並未造成困擾,此屬於接受拒絕大類。消極的再次請求類別是因並不接受對 方的拒絕而再次提出請求,然而因想降低威脅程度,而使用消極的禮貌策略 來進行消極的請求,不直接再次提出請求而採用其他方式,如提供理由等,

請受話者完成所要求的指示,此屬於不接受拒絕大類。積極的請求類別同樣 為不接受拒絕,並且並未使用降低面子威脅的策略,較大程度的威脅受話者 的積極面子。

順應對方類應同樣歸屬第一類的確認訊息中,表達接受拒絕的意思。詢 問原因類別是為了確認說話者的意圖,因而提出疑問,屬於不接受拒絕大類。

表示不悅類別因不接受拒絕,使用情緒性的文字來表達內心不滿。在這篇文 獻的回應拒絕類別中,再根據拒絕接受或不接受的大類和面子威脅程度的高 低將其整理如表二-5。此篇文獻雖為針對日語的回應拒絕表現所做的,但是 也同時和華語、韓語相比較,並從中提出華語在回應拒絕上的部分特色,其 策略歸納方式也具有其參考性。然而,此篇的語料搜集方式採用語篇補全方 式的問卷來提取語料,並且並非是單一針對華語所做的研究,因此為理解華 語在回應拒絕言語行為的使用策略,有必要再專門為華語的回應拒絕言語行 為做一個單獨的研究。

表 二-6 回應拒絕策略面子威脅程度排序

回應拒絕類別 (不)接受拒絕 面子威脅程度

表示不悅 不接受

積極請求 不接受

消極請求 不接受

詢問原因 不接受

確認訊息 接受

降低威脅 接受

表示歉意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