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卸下框架:啟動轉變的開端

4.1 回首我的愛情路

我是個從沒想個自己談戀愛後會是什麼樣子的人,也不認為自己會因此而有什麼 改變,然而,現在回頭去看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路,卻有許多令我驚訝的發現,也 從這一段故事中,對自己有更深層的認識,原來談戀愛並不是我想像中那麼一回事,

就只是單純享受愛與被愛,而包含了更多的理解與包容、給予與接受、分享與祝福…

等,透過與別人交往的過程,更讓我認識到自己內在不完整之處,也同時進入學習與 人相處的課題。

我和他,小蔡,是國中的同班同學,相識到今日已進入第十五個年頭,這時間乍 看之下真令人感到驚訝,我們真可稱得上是「老朋友」。國中至高中時期,我們都只 是同學、朋友的身分,偶爾跟一大群朋友一起出遊、聚會,通通電話、寫寫信,比普 通朋友還好一點的好朋友。

在我眼中,他是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無論是學業、運動、待人處世方面,都 表現得很出色,也是個很受歡迎、很有人緣的男孩子,也經常教我不會的功課,像個 哥哥般鼓勵我、關心我的人。

我們真正開始交往是高中畢業那年的暑假,原本計畫考上同一所大學,結果我卻 因分數的落差,而無緣考上我們約定好要念的同一所大學—交大。於是,我們展開一 段為期四年的長距離戀愛。大學四年,我們就在台北、新竹之間來來去去,渴望對方 能參與自己的大學校園生活,卻又礙於科系及距離的因素,我們總像是處於兩個不同 世界的戀人。

這一段戀愛,可說是我第一次真正談的戀愛,並不懂得怎麼做才是真正愛人的方 式,因為分隔兩地,我心中對這段感情的不安、不確定感總是使我想把他緊緊抓在手 上,我想要知道他每天做什麼,一放假就只想要兩個人在一起,只有確定他的行蹤、

只有他在我身邊,我心中的不安全感才會稍稍減輕。

那時的我,很害怕失去這段感情,所以只知道緊緊抓牢、掌控、依賴著對方,把 所有的關注力都放在對方身上,卻沒有好好學習去了解對方的感受、尊重對方、給予 兩人相處的空間以及自由,他因為喜歡我,也就接受了我愛他的方式,卻不曾跟我說 過他真正的感受,這些都是我之後才知曉,我給他多大的壓力,讓他快喘不過氣來,

也失去了很多個人的空間與自由,為了維持這段感情,他並不快樂,對兩個人的未來

也同樣感到不確定。

大學畢業後,我返回家鄉進行教育實習,他則繼續研究所的進修,忙碌於實習與 準備教甄考試的我,能與他見面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聚少離多的愛情總是令人更加 感到不安,對兩個人能不能繼續在一起也更加添了不確定感。直到我好不容易考上教 甄,到台北展開教職工作,我們才又恢復較為穩定的關係。我擔任教職第二年,他已 是博士班的學生了。

就在我展開教職的工作之時,我們之間的距離也在無形中拉得更遠了些,他學的 是資訊,我學的是教育,理科的思維與文組的思路很難連成同一線,我們的價值觀、

世界觀、興趣、話題、生活漸漸出現差距,兩個人行走的步調也跟著不一致了,他一 直是在學生,所面對的就是學術的殿堂與電腦的世界;而我,則已是踏入社會的新鮮 人,我面對的除了工作,還有更多人事物的壓力,因為無法參與彼此的生活,兩個人 走到最後,竟成了兩條平行線。

在交往的第七個年頭,我們陷入了相處的瓶頸,爭吵、互相埋怨、無法互相支持 與體諒,也終於到了面對這段感情最根本的問題—缺乏溝通與理解對方的心意,這七 年以來,我們總是為了想維持這段感情,而委屈自己去迎合對方,將自己真正的感覺 與想法壓抑在心底,久而久之,更加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也很少能分享與分擔彼此 的感受,沒有流動的感情,最後,就是面臨破裂與分離。

這七年,是我生命中的最精華的時期,他幾乎參與了我所有的回憶,他的離開,

也讓我的世界整個崩塌,原本以為我們會一路順利的步入婚姻,共度人生所有美好的 時光,卻沒想到最後會是以分手收場。

也因為這一次的分手,我們才真正突破那道無形的牆,將心底壓抑的話全傾洩出 來。我才開始正視這段感情結束的原因其實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回 溯這七年間我如何對待他,最後終於能接受這個事實,接受是自己的不完整、不成熟,

讓自己失去了這段感情。

我對待他的方式其實就是延續爸媽愛我的方式—「看、管、盯」,把重心放在他 身上,抱持著唯我獨享的心,為了抓住他,引起他的注意,我無法放鬆自己不去掌握 他的一切,過於在乎對方是否也同樣在乎我,我們之間維持著不平等、封閉的關係,

彼此也因為互相緊抓不放而不自由。

更重要的是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將生命重心全放在他身上,而不斷期待對方可以 給予我同樣的回應,認為他有責任給予我幸福,於是,漸漸失去了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而不自知。這一段關係能維持這麼長久的時間,其實已算是不可思議了。

75

還記得分開時,他曾跟我說過,他覺得真正的愛應該是不求回報,不斷的付出,

只要對方好就好,沒有目的。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是要互相鼓勵,一起成長,讓兩個 人都越來越好。可是,因為我總是計較誰付出的多,誰犧牲較大,在我們這段關係裡,

他感受不到這樣的「愛」。

沒想到這七年的相處,他比我早一步領悟愛的真諦,也想脫離這份彼此牽纏的關 係。我一直以為我懂得愛人,也盡心、「用力」的付出我的愛,卻沒想到我用錯了方 式,也並不是真的懂得什麼是「愛」。直到分手後,我才開始學習與體會什麼樣的愛 才是適當的。

就如同周瑞宏老師 (2006) 所說:

「愛的表達和給予是人與人之間珍貴的禮物,也是讓這個世界充滿溫暖、信心和 希望的動力。有了愛,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更有生命力。…自己的愛如果出於清淨,

是一分鼓舞、啟發的心,用講出事實的方式表達,以對方的生命為主軸,而絲毫沒有 自己要東西的成分,就不會落入牽纏。」(p.135)

這樣的愛才是小蔡所渴望與追求的,因為沒有條件、沒有目的、沒有想要緊抓對 方的舉動,才會讓對方感受到一份單純的關懷與給予,因為覺得溫暖而自然願意親 近;也因為沒有壓力、沒有限制、沒有掌控,這是一種自由而流動的關係。

從小,為了當爸媽眼中的乖小孩,我將生命的自主權幾乎都交給了爸媽;當我交 了男朋友,我還是依循同樣的模式,凡事依賴著他,又將自己生命的自主權放到他身 上,抓著他、盯著他,不給他自由,同時也不給自己自由,更不明白其實我幸不幸福,

責任不在於他,我才知道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無形中帶給他多大的影響力,在我身上就 是最明顯的例子。

當我開始明白這段感情的結束是這樣的原因造成時,有一段時間我感到很愧疚及 後悔,為我以不適當的愛的方式對待他而感到抱歉;同時,原本對這段感情的結束感 到憤憤不平的情緒也因為理解、接受事實而漸漸被平復。

如果不是這一次的衝擊,我不會意識到自己愛人方式的不適當,也不會看到自己 生命的框架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造成多大的影響,同時正視自己是個不完美的個體這 個事實。

就如蓋瑞.麥凱 (1996) 所言:「當你擁有不完美的勇氣時,你便能隨時感激成 功、改正錯誤。」(賴惠辛譯,1996,p.77)雖然這是一段痛苦、煎熬的過程,我的內 心卻在恍然大悟之後湧現感謝的念頭,還好有這一次的挫敗,還好我看清楚了自己內 在的不完整,也讓我產生「人可以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卻一定要尋求完整的自我」的

動力。(2008.10.20)

而這段過程中,最難的,是面對真實的自己,然後,接受它、改變它。也就在我 來到交大展開研究生的生活時,我與小蔡決定再給對方一次機會,重新建立一份新的 關係,重新學習愛。

在這一份新關係中,帶著重新認識對方的心,我放下了緊握對方的念頭,學習傾 聽對方的話語,尊重他的感受及意見,一覺察自己又抓住對方時,就提醒自己「退一 步」、「放開」、「要信任」,給予對方作主的自由及權力,把對他的擔心轉變成支持與 鼓勵,與他共同分享喜悅,也分擔彼此的煩憂,我們的關係漸漸穩定下來,在給予對 方自由的同時,我也能收回自己的生命自主權,學著努力為自己而活,為自己作主,

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還記得王理書 (2008) 說過:「一個人很自由,但要學習獨立;兩個人很甜蜜,

但要學習協商;三個人很熱鬧,但要學習討論。」(p.145)而我與小蔡要學習的就是 協調彼此的價值觀差異,聆聽對方情緒與看法,接納對方有不同於自己的想法,以分 享的態度表達自己的需求與看法,再進行協商,學習在差異下和諧相處。

當然爭吵、不愉快的情形還是會時常出現,然而,不同的是,我們會把自己不愉 快的原因說出來,當下雖然也會有委屈、憤怒、不被理解、互不相讓的情形與感受,

可是,從這過程中,我學習如何表達與抒發自己的感受,也能覺察何時自己對對方是 否又抱持著過多的期待與掌控,而學習修正自己對待對方的態度與方式。

現在,我們已經從男女朋友晉升到夫妻關係,從籌備婚禮的過程中,透過不斷的

現在,我們已經從男女朋友晉升到夫妻關係,從籌備婚禮的過程中,透過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