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追尋完整自己--一位國小初任女教師卸下生命框架的自我敘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追尋完整自己--一位國小初任女教師卸下生命框架的自我敘說"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追尋完整自己—

一位國小初任女教師卸下生命框架的

自我敘說

指 導 教 授 : 陳 致 嘉 博 士

研 究 生 : 魏 文 君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六 月

(2)

i

追尋完整自己—一位國小初任女教師卸下生命框架的自我敘說

學生:魏文君 指導教授:陳致嘉

口試委員:成虹飛

莊佩芬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摘 要

本文以一國小初任女教師的角色描述自身在擔任導師時所經歷的衝

擊與挫折,並從中發現主流的教育觀(菁英主義、管理主義)如何局限自

身對教育的看法。進而透過自我敘說的方式,重新回頭去檢視自己過去

的生命歷程,發覺存在於內心的框架,因理解而與自己和解,放下對父

母、外在人事物的不滿與質疑,同時展開學習接納真實自己,使自己內

在更加完整。

關鍵字:初任女教師、菁英主義、管理主義、生命框架、

自我敘說、接納自己、完整

(3)

Searching for Wholeness: Unfolding Life Frame of a Beginning

Female Teacher

student: Wen-Chun Wei advisor: Dr. Jyh-Jia Chen

Dr. Horn-Fay Cheng

Dr. Pei-Fen Jhu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rticle depicted the strike and the frustration that a beginning female

teacher experienced. When I was a beginni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

found how the main stream of education ( elitism and managerailism) limited

my viewpoints of education. In the way of self-narration, I inspected my life

again, and discovered the inner frame of mine. After I realized how the

frame influenced on me, I forgave myself, and released the discontent with

my parents and the world. Finally, I learned to accept my true self, and let

myself to be a whole.

Keywords: beginning female teacher, elitism, managerialism,

life frame, self-narration, accept oneself, wholeness

(4)

iii

誌 謝

踏入研究所這兩年,是我個人轉變最多、變動最大、成長最快速的

時期,也在這短短兩年間,經歷了人生各種的變化,而對人生有更深刻

的體驗,這種種經歷都是在我來到研究所就讀之前,所始料未及的。很

慶幸我選擇了交大教育研究所作為我重返校園進修的學術殿堂,在這裡

我所修習的課程,教導過我的教授,都開拓了我狹窄的視野,也打破了

許多我固有、僵化的觀念,讓我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教育議題。

在此感謝教育所每一位勤奮教學的教授,不只給予我們學術上的啟發,

同時也不間斷的關心我們的生活與未來。

同時,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致嘉老師,鼓勵我們以自我敘說的研

究方式撰寫自己的碩士論文,給予我機會重新回頭去認識自己過去的生

命歷程,而能學習面對與接納真實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人生

課題為何。透過檢視自己的教育理念,也給我機會重新描繪屬於我自己

的教育圖像,賦予我重返教育現場的勇氣與力量。另外也很感謝阿花和

佩芬老師,在我論文口試時給予我寶貴的建議與溫暖的鼓舞。

更不能忘記從小栽培我、照顧我、支持我的爸媽與姊姊們,他們都

是我最重要、最愛的家人,是他們一路鼓勵我完成研究所的學業,與我

一同面對我人生中的大小事,很感謝他們為了讓我有個永生難忘的結婚

儀式,盡心盡力籌備我的婚禮,也處處為我設想,教導我為人妻、媳婦

(5)

應懂的道理,讓我在婆家能有好人緣,受到公婆、長輩們的疼愛,更與

我一同期待我肚子裡新生命的誕生。

還要感謝在研究所這兩年陪伴我,一同念書、上課,玩在一塊的同

學們,尤其是一起做敘說探究的夥伴們—勻、靜、柳、佳,她們每個人

的生命故事都給予我很大的啟發與感動,看到大家這一路都有所成長與

轉變,令我既感動又開心;同時也要感謝另一位好友璉,總是第一個閱

讀我的論文文本,提供我寶貴的意見,還會丟出疑問,指出我的盲點所

在,讓我的論文更加完整。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先生蔡,這一路陪伴我,給予我很大的支持

力量,就像一面鏡子般,時時反射出我內在真實的一面,也像一株忠實

多刺的草,誠實的給我建言,督促著我覺察自身的固執習性,而展開一

連串自我的學習課題。同時,在人生的旅途上,一路與我互相扶持,一

起分享彼此生命中的喜怒哀樂,也一同學習與成長,在此也要祝福他早

日順利完成博士班的學業,踏上實現他個人理想的旅程。未來我們也即

將一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有更多的人生課題正等著我們一一去面對與

體驗,就帶著一顆愉快的心一起共享這美好的人生。

(6)

v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 iii

目錄 ………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viii

一、 通往論文的崎嶇道路……… 1

1.1 詩【起點】……… 1

1.2 掙扎與選擇-從找指導教授講起……… 2

1.3 質疑與抗拒-敘說探究……… 4

1.4 傾聽與迷惘-閱讀他人生命故事與觀照自身……… 4

1.5 背起行囊-出發,往哪走?……… 5

1.6 詩【旅人】……… 6

1.7 傾聽他人的聲音……… 7

1.8 展開敘說探究的冒險……… 8

二、 發現生命框架-初任教師的美麗與哀愁……… 9

2.1 詩【他們說】………10

2.2 羞於承認的稱號-我是初任教師………11

(7)

2.3 菜鳥教師的震撼教育………14

2.4 可以不要當老師嗎?………20

2.5 詩【困】………22

2.6 轉個不停的日子………22

2.7 行政與教育的爭戰………24

2.8 處理不完的學生事件………27

2.9 出走-人生轉折的開始………32

2.10 慢慢浮現的美好記憶………33

三、 框架內的人生-回溯生命的模樣………37

3.1 哪一型的家庭?………37

3.2 不牽手的姊妹………47

3.3 一路順遂的邁向教師之路?-順從/自我選擇 …………51

3.4 不斷衝突的父女關係-如何解套?………60

3.5 自我框架的覺察………66

四、 卸下框架:啟動轉變的開端………73

4.1 回首我的愛情路………73

4.2 新生命的禮讚………77

4.3 展開自我的學習課題………80

4.4 迎向不憂不懼的人生………91

(8)

vii

五、 回顧與展望………96

5.1 自我解惑………96

5.2 與敘說探究對話………96

5.3 與生命框架道別………98

參考文獻 ……… 100

附錄一 ……… 102

附錄二 ……… 103

附錄三 ……… 104

附錄四 ……… 105

附錄五 ……… 108

附錄六 ……… 109

附錄七 ……… 110

附錄八 ……… 111

附錄九 ……… 112

附錄十 ……… 118

(9)

表目錄

表 1 我的英雄名單及其實質天性………80

表 2 我的學習課題………82

圖目錄

圖 1 我的家庭組織圖………38

圖 2 我的實質天性分解圖………81

圖 3 自我接納帶給我的力量圖………90

圖 4 恐懼之輪………92

圖 5 自由之輪………94

(10)

1

一、通往論文的崎嶇道路

1.1 詩 【起點】

1 如果真有通往論文的道路 那會是寶山路? 北宜公路? 還是一條沒有名字、雜草叢生的小路? 站在起點 思索著該把什麼裝進行囊? 筆電? 相機? 衛生紙? 零食? 提款卡? 臺灣地圖? 還是世界地圖? 又該從背包倒出什麼? 懷疑? 害怕? 迷惘? 1 摘自課程社會學的期末報告【通往論文的崎嶇道路-起點與終點的對話】,書寫開始思索自己論文題 目的心情寫照。

(11)

不安? 猶豫? 抗拒?還是無奈? 清晨 霧中 擦身而過的不知是何人? 決定 背起行囊 一起走 我們彼此作伴 卻不了解對方的終點在哪 也不知何時會分道揚鑣 此時此刻 腳下的路已悄悄展開 唯有 前行 才有 答案 (寫於 2008.05.17)

1.2 掙扎與選擇~從找指導教授講起

記得在碩一下學期選修了課程社會學這門課,我們這一組的期末報告主題是以自 我敘說的方式探索自己即將要寫的碩士論文題目,這也開啟了我對自我探究的大門, 當時我們以站在論文的「起點」位置與正要進行碩士論文口試的學姊(終點位置)進行 對話,以了解前人是如何走過這一段自我探索的歷程。 當我某晚有感而發的寫了那首代表自己站在起點心情的詩之後,我覺得有必要從 更早之前講起,也就是起點的起點—找指導教授,原本我們甲組有三位指導教授,但 因為 A 教授退休,我們只有二選一的機會,碩一分別上了 B 老師的教育社會學及陳致

(12)

3 嘉老師的教育改革,從課程互動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兩位教授在各方面的不同,B 老 師對我而言,較有威嚴感,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並且研究的是高等教育、市場化及 全球化的取向,老師每次上課侃侃而談,在講述很陌生的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 等,都能很具體而深刻的解釋,讓我豁然開朗,也因此而拓展自己狹小的視野,但, 我卻時常懼怕老師問我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我是多麼無知,也因個性的膽小、被動, 我不懂如何從閱讀的內容中發現問題,如何向老師提問,上課前總覺得壓力好大,聽 到遠方傳來高跟鞋的「叩叩」聲,我都會不自覺的緊張起來。 雖然如此,我仍十分佩服 B 老師,她的生活態度、對教育的精準剖析、做事的能 力與效率、熱愛旅遊、教養子女的方法…,都是我敬佩又羨慕之處。 而上致嘉老師的課則較為隨性且感性,由於教育改革較貼近我所任教的小學教 育,加上老師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必須分享自己的反思及意見,相較於 B 老師的課,我 比較能、也比較敢在課堂上發言,對於課堂活動較有參與感,而且,也因為上了這門 課,讓我對自己在小學所教的課程有更多的反省和批判,我從這門課以及碩一下所修 的課程社會學,漸漸的明瞭自己為何不喜歡當老師的部分原因。 碩一上學期末,當所辦要求我們必須決定自己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時,我開始陷入 兩難的局面,仔細去分析兩位教授的特色、研究取向,也跟同學彼此相互討論,而究 竟為何如此難以選擇指導教授呢?對我而言,兩位教授的風格太極端,一位十分嚴格, 很有計畫的推著你去發展、架構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內涵;一個則放牛吃草,沒有進度 的壓力,不固定 meeting 時間,採主動學習法,但是,質性研究取向是必定的要求, 甚至可能會被致嘉老師不斷地說服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當時,我多希望能在兩位老師中間蹦出另一位老師,調和兩位老師風格的第三位 教授,既有計畫又不會給人太大的壓力,能給我指引又不勉強我作敘說探究。但,那 不過是既天真又貪心的想法,現實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不過,我心裡有個小小的聲音,一直告訴我,致嘉老師的方式及風格比較適合我, 然而,在和同學討論時,我卻遲遲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難以抉擇之際,我還去拜了 土地公伯伯2 ,希望衪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找到一位真正適合我的指導教授;之後, 在某次上完教育社會學後,同學決定在直接與老師面談前,先確定各自的選擇,終於, 我不再掙扎說與不說,也不再擔心有沒有同學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很坦然的接受內心 真正的選擇—找致嘉老師當我的指導教授。 我與這間土地公廟結緣始於四年前,到交大參加研究所考試,當時就讀交大的男 朋友小蔡告訴我交大人都說這間土地公廟很靈驗,會保佑交大學生考試順利,因此, 2 位於交大北大門口的土地公廟。

(13)

在考完研究所考試後,我就到廟裡祈福,擔憂與緊張的心情也跟著放鬆下來,後來也 果真幸運備取上交大教研所。之後,每當我在工作、學業或是感情方面遇到不順遂的 事情,我都會到土地公廟拜拜,把心裡的煩惱、猶豫不決的想法、期盼的願望像對一 位知心好友般的跟土地公伯伯傾訴,奇妙的是,每當我拜拜完,走出廟宇,原本揪著、 吊掛著、沈重的心情,都會有如釋重負的輕鬆感,也不再感到那般的無助。土地公伯 伯對我而言,除了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心靈寄託,「去拜土地公」這個舉動無形中 也為我分擔了很多我難以承受的情緒壓力。

1.3 質疑與抗拒~敘說探究

因為瞭解自己並不喜歡做硬邦邦的量化研究,碩士論文應該會採質性研究的方 法,碩一下我選修了致嘉老師所開的質性研究課程,令我訝異的是,在開學的第一堂 課,小小的教室裡竟擠了二十多人,來自不同的組別及系所,當老師問每個人為何想 修這門課時,我多多少少覺得別人想修這門課是帶著偏見而來,認為這門課的要求比 較鬆,又可以填補選修學分,雖然我不希望自己這麼想,卻還是無法掩飾心中很在意 別人對我們教育行政組課程的看法。 而質性研究的方法有訪談(結構、半結構、深度訪談)、田野調查、行動研究、敘 說探究等,最為人所質疑之處在於缺乏客觀性,也可說是過於主觀,尤其是敘說探究 方法,更是備受質疑,不論是做量化研究的學者,或是我自己,都會質疑這樣的方法 對於學術、教育有何影響性?重要性?既沒有在學術上有新發現,又好似沒有真正做到 研究,例如:文獻參考的部分極少。這樣的方式真的可以算是好的研究嗎? 除了質疑之外,還有抗拒,在看完婉如學姊的碩士論文「迷路的大肚魚-一位女 研究生的自我追尋之旅」,那股對揭露自我的沈重、不安感,讓我十分抗拒,不想讓 別人了解自己不愉快的童年校園、家庭、教學記憶,不想再哭泣、失眠的念頭,不想 讓別人看到不完整卻真實的我,不想讓自己的故事變成碩士論文,以及要如何面對家 人及其他同學/事的眼光。

1.4 傾聽與迷惘~閱讀他人生命故事與關照自身

除了抗拒,我也不曉得自己能寫出什麼故事?是否有能力精準描繪出自己的心情 和事蹟?我沒有把握說一個好故事,在煩惱不已之際,回想起某次上課程社會學,剛 好輪到我導讀,因緣際會,老師分享了她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我也不知不覺卸下防備, 吐露了許多與爸爸發生的衝突,說完後,當下第一個反應是覺得自己會不會說太多? 別人會怎麼看我?但是,說完卻又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這些事件帶給我的傷痛也得 到再次宣洩及撫慰的機會。

(14)

5 我忍不住問致嘉老師:「如果我把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寫成論文,除了對我 自己可能有助益,對別人能有什麼作用?」老師覺得我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來,可以鼓 勵那些與我有相同背景、經驗的人,這樣就很有意義了。我抗拒的心,就是從那一刻 開始動搖。 另外,淑惠老師的「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肢體障礙教師的教育實踐之路」演講3 , 也讓我的心有被觸碰的感覺,她誠懇而坦然的分享她的生命經歷、她的不完整(左 手),及她的教學經驗,讓我了解原來敘說探究就是從自我回憶過程中去解構自己, 再整合建構自己,並從觀照自己的生命過程中,人因而變得更完整。我不知道那場演 講大家是否像我一樣被敘說探究的魔力感染,但是,我從淑惠老師的眼中看到自信與 自我肯定的神采,以及自我接納、樂於分享的態度,我明白那就是我所追尋的。 看了所上幾位學姊的碩士論文也讓我十分動容,大肚魚的故事讓我流下很多心 酸、感動的淚水;繭的故事讓我心有戚戚焉,同樣身為多重角色的我,更能體會這之 間的衝突與無奈;鹹魚的故事除讓我回憶起貧乏的童年生活,更使我深刻體會到每個 人生命都有它轉化的可能性;而尋求正名的故事則讓我更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 師」這職業的重要性及意義之所在。 我努力從閱讀他人的生命故事中,對應自己的過往記憶,更直接去面對自我的弱 點,要拿下那雙長久自我掩飾的手,需要勇氣與時間。

1.5 背起行囊~出發,往哪走?

藉由質性研究及課程社會學的期末報告,致嘉老師建議我們可以開始構思自己的 碩士論文,在歷經了掙扎、選擇、質疑、抗拒、傾聽與迷惘之後,我逐漸堅定想做敘 說的念頭,雖然,自我探究可能因某些因素而無法繼續下去,這樣的研究仍有它的價 值所在,確實,通往論文的道路多不勝數,沒有人可以勉強你走任何一條路,也沒有 人可以保證哪一條路一定可以找到終點,既然是我自己選擇走上這條通往論文的崎嶇 道路(自我敘說),那就負起責任想辦法去找尋終點位置。 會選擇自我敘說的方式,也是因為此時正好是我人生的轉折期,我想要與內在的 自我、家人、學校教育進行對話,於是,一回頭,其實我早已出發,背著一個過重的 行囊,站在起點不遠處,不知該往哪裡走,企圖透過與內在的自我對話、和同路的夥 伴對話,找到方向,走下去。 3 致嘉老師的質性研究課邀請了淑惠老師來進行論文的分享。

(15)

1.6 詩【旅人】

4 旅人說 有時你遇到的不是路 而是河 只有沈澱得夠久 才見清澈 旅人說 有時你以為前方只剩一堵高牆 灰心 退縮 原地打轉 陽光灑落處 為你指引另一條蜿蜒路 旅人說 有時你誤闖沙漠 荒蕪 絕望 也許就在此時 你因而獲得重生 旅人說 這是一段沒有盡頭的旅程 與你作伴的 只有自己 4 摘自課程社會學期末報告【通往論文的崎嶇道路—起點與終點的對話】,與詩婷學姊及同組夥伴對話 後,將自我探究的歷程比擬成一段旅程,所寫下的新詩。

(16)

7 別以為我已走到終點 這不過是個開端而已 (寫於 2008.06.03)

1.7 傾聽他人聲音

在進行自我探究之前,我參與了兩位學姊的口試,也訪談了其中一位口試的學姊 -詩婷5 學姊,並且與以寫自我敘說為方向的同學進行對話,期望能更了解敘說探究的 真諦。 參與學姊的口試後,我發現每個人寫出來的故事絕不會相同,過程、經歷、感受、 想法、轉變…都是屬於個人的,更可貴的是,這樣的探究方式是一動態的歷程,也是 自我生命的演化。其中,詩婷學姊表示她自己一直找不到碩士論文的題目,是致嘉老 師從她的札記裡協助她歸納出題目,而題目也一改再改,直到口試的最後一刻,都還 在更動中。讓我覺得寫論文真是一段未知的歷程,你無法確切知道自己要花多久時 間,也不曉得現在你想做的,會不會到最後全翻盤,每個人的論文都與當時的自己產 生很大的關聯性,像詩婷學姊就是一直想考到正式教師,並且在各個學校代課,與學 生、同事相處而有許多的感觸。 詩婷學姊表示雖然自己是國文老師,可是,在寫的過程中,有時仍舊會覺得難以 言語形容心裡的感受,這時就會抱怨自己,同時,以前很在意自己代理教師的身分, 會覺得自己不如正式教師,產生較負面的想法,但現在,她覺得當代課老師也有其好 處,可以從中累積教學、帶班經驗,並且在不同的學校代課,也可以很快適應不同風 格的學校和不同的學生,對於將來的教學是有助益的。學姊建議我們可以寫日記,因 為有時只在腦中想一件事,無法釐清關鍵點所在,但寫下來時,就會更明白自己想法 的盲點,而有轉變念頭,產生正面想法的可能。這也是敘說探究的精神所在,藉由書 寫的過程,去檢視自我,並從中看到轉變的可能。 在詩婷學姊的言談間,我對於她追求身分正名6 的執著,有相似的感觸,也看到 學姊在這過程中的掙扎、執著、壓迫、轉念與放下。敘說探究的意義就在於讓每個人 關照自己的生命,也鼓舞他人。 在開始自我探索之初,我一直以為完成碩士論文就是自我探究的「終點」,然而, 詩婷學姊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探究自我並沒有終點,因為對於自己,你有太多可以 去發掘,對她而言,這不過是徘徊、纏繞許久後,才產生的起點而已,敘說探究的路 5 已徵得詩婷學姊同意,將此段訪談內容放入論文文本中(見附錄一)。 6 從代理教師成為正式教師的執念。

(17)

可以無限延伸,並充滿生命力。 與詩婷學姊訪談完後,開啟了我們夥伴間7 的對話,從中了解彼此對敘說探究的 認定為何,以及敘說探究帶給我們什麼。我們每個人現在都正面臨了自己的關卡,或 是轉折處,所以,敘說探究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有意義的,就像苓所說:「就當 作是送給自己一份禮物。」透過敘說,與自我對話,去體驗與享受這個研究過程,對 我們來說,將是難得的經驗,這過程也許漫長,也許充滿挫折與未知數,對我們而言, 都是一種體驗,走到這一步,我開始有活著的感覺,我存在於現在,打開知覺的接收 器去觀照自己,活在當下,也會去對應以前的想法與習慣,開始去看見那隱而不顯的 轉變。

1.8 展開敘說探究的冒險

與學姊、夥伴對話完,雖然仍無法完全放下對敘說探究的顧忌,比如揭露自己、 外在的眼光、家人的接受度、這樣的方式真的可行嗎?我做得到嗎?…,但,我曉得我 是想走下去的,於是,我開始記錄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回想自己是如何讓自己走入困 境,又急於跳脫這困境。 我很清楚,如果沒有去做,我永遠無法知道這樣的研究方式8 是否有意義。 7 當時一起訪談詩婷學姊的同學:苓、如。 8 自我敘說的研究方式。

(18)

9

二、 發現生命框架-初任教師的美麗與哀愁

再回過頭看自己擔任初任教師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第一次寫下當時的感受時,卻 發現自己怎麼也放不開,誠如致嘉老師所說的:「寫得有些遮遮掩掩、拘謹」擔心自 己說太多的顧忌又困住我,幸好經過致嘉老師的提點,讓我重新思考這段故事對我的 意義及重要性,老師告訴我論文的開放度取決於對自己信任,以及內心敞開的程度, 我是否願意誠實的去面對,並且更深刻的去發掘內在、真實的自己,決定權都在我。 我想藉由一次次的書寫與檢視,以及與他人的對話,讓自己的心一點一滴慢慢的敞開 與放鬆。 除此之外,致嘉老師還點出我的盲點所在,若是站在批判教育學的觀點,那些我 認定有「問題」的行為、「特殊」的學生真的是如此嗎?班級的經營、學生秩序、課業 成績真的那麼重要嗎?我才恍然大悟,我還是站在主流的教育觀點、主流(刻板)的教 師角度說我的故事,卻忽略了我在研究所所接受的批判、多元思維教育,也可看出我 仍未擺脫菁英主義、功績主義、威權管理模式的「荼毒」,因此,我決定站在現在的 角度再重新去看這段擔任初任教師的經歷。 同時,致嘉老師更丟給我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對我而言,教育的本質為何?我對 教育的想像與理解是什麼?我認為重要的(班級經營、學生秩序、課業成績)是否符合 教育呢?什麼是我想要給學生的?我想把學生帶往何方呢?當時,我只能默默無語,第 一次書寫文本時,我確實沒有想到這些問題,只是一徑的自說自話,像是發洩似的把 當老師的怨氣都一吐而盡,整個文本看起來既像是在抱怨,卻又處處受限,感謝致嘉 老師的一席話,幫我定下軸心,讓我不再空轉、盲轉。 再次檢視文本後,我發現我一直無法擺脫的菁英主義觀、威權管理模式都是一個 個外來的框架,透過從小到大的教育歷程,以及師資培育訓練,逐漸套到我身上來, 而我也欣然同意接受它,無形中使它們在我身上更加牢固,現在想要跳出這些框架, 卻是備感吃力,雖然我接受了批判教育學、課程社會學的薰陶,卻仍是不自覺的回歸 框架內的思維。 當我閱讀帕克‧巴默爾 (2005) 的《讓生命發聲》一書,書中有一首詩深深觸動 了我的心,詩的部分內容如下: 【如今我成了自己】 May Sarton 1930-1973 如今我成了自己。 物換星移,

(19)

曠日廢時。 我已全然溶解,撼搖, 這麼久一直戴著其他人的面具 …… 這首詩道盡了我身處框架內的心情,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個個面具而已,更是 一個局限自己生命、視野寬廣度的框架,若是無法跳脫而出,將只能一輩子背著這些 框架生活,更可能再套上更多個不知名的框架。 以下,我也將在文本內呈現我在框架內的視野角度及跳脫框架,我能否產生不同 的思維,展現更寬廣、更多元、更深刻的體悟。

2.1 詩【他們說】

9 他們說 板起臉來 設下防線 沒有碰撞 沒有落後 那就是我們運行的軌道 他們說 看得見的數字 聽得到的讚許 沒有差異 沒有差錯 那就是你們應許的承諾 他們說 這裡只有一把尺 一個指南針 9 閱讀了【如今我成了自己】一詩後,我寫下一首代表自己套上框架的歷程與感受,詩中的「他們」 分別代表三種角色:老師、家長、學校。

(20)

11 規則我定 方向我給 那就是咱們前進的步伐 如今 我已成了他們的追隨者 分不清 是雨還是淚 在我臉頰 潸然落下 (寫於 2009.03.09)

2.2 羞於承認的稱號-我是初任教師

這段故事的開端要從我考上正式教師說起,那一年10 的國小教師甄試競爭激烈, 錄取率也破了歷年來的新低記錄,大家為了考上正式教師,無不卯足全力,在各縣市 的教師甄試中全力以赴。背負著家人莫大的期望與競爭壓力,我很幸運的考取了台北 市的正式國小教師,成了同學眼中稱羨的幸運兒,手中捧著的是爸媽口中的「鐵飯 碗」。 當時,我的心情除了欣喜之外,更多的是如釋重負,終於可以給一直期望我當老 師的爸媽一個交代。在選填服務的學校時,我選擇了一所位於台北市內湖區剛成立的 學校,我不只是菜鳥老師,也會是開國元老,與我同期進入這所新學校的初任教師人 數眾多,大約二十多人,我心想在這樣充滿活力的新學校,與同樣年輕一輩的同事一 起努力,會是我踏入教師之途成功的第一步。 由於是新創立的學校,一切從零開始,所有的學校制度、規定都尚在草創時期, 學生來源也以附近周邊學校自願轉學過來為主。學校老師平均年齡三十多歲,是個非 常年輕化的學校。 剛進入這所學校,學校許多建築工程都還未完成,工人們進進出出,但看得出來 這是一所小而美,設備新穎而充足的學校,將來預計一個年級可容納八個班級,附設 三班幼稚園。 而我被指派擔任三年級導師,在小學各年段中,號稱最好 敎的年段,學生較低年 級懂事,又比高年級聽話,課程難度又適中,對於新手教師而言,會是最好上手的年 段。然而學生來自四面八方,背景不一,是我剛接班級最需加以了解的。 10 九十四學年度的國小教師甄試 (2005 年 7 月)。

(21)

我們的教室採開放式設置,班級與班級間以夾板相隔,四個班級為一個班群,中 間以內走廊相通,兩個班群中間為教師休息室。這樣的設計有助於班級間協同教學, 缺點是班級間上課會有互相干擾的可能。因此,班級間必須互相協調,降低上課產生 的音量。而麥克風當然就不被允許於教室中使用,經常上了一整天課,我的喉嚨都會 既乾又痛,尤其當學生又吵鬧時,就真的很渴望能有支麥克風。 與我同學年的老師們也都年齡相近,新手教師湊在一起,很快就彼此熟悉,也會 互相交流各班級的情形,我們學年主任為經驗豐富的老手老師,曾在他校擔任過教 務、輔導主任,調到我們學校時自願擔任導師,很感謝有他的帶領與指導,讓我們這 批新手教師遇到任何困難時,有諮詢與討教的對象。 對我而言:這是所全新的學校,且是一所正在發展建構中的學校;這是份剛接任 的工作,在擔任導師前,我只有短暫的實習經驗,在我腦中只有背過的、 敎過的、考 過的教育知識;這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不同的背景、相異的個性;這是個陌生的 地方,在我考上這所學校之前,我不曾來過這個地方,開學前才好不容易在學校附近 跟同事一起找到房子合租…我的心情很複雜,既不安又緊張。 而我最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獨當一面,家長與學生是否能對我信服。開學 初,我煩惱到失眠,作夢都夢到自己在主持班級的開學典禮。 「你好,我是某某國小的魏老師,想跟你聊一下你的孩子…」這句話成了我打電 話給家長進行訪問的開場白,不知不覺中,「魏老師」就成了我的代號,而我真的是 老師了嗎?我卻不那麼確定。 開學前我打了二十幾通電話,以表格方式一一記錄下班上每個孩子的個性,以及 需要加以注意之處。透過媽媽或爸爸的言談,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感覺起來我要帶 的班級學生各方面程度應該都不錯。 開學初期,我的班級就開始冒出許多狀況,有時搞得雞飛狗跳,每天到學校像是 在打仗,回到家只覺得全身無力,腦力用盡。夜裡常常反覆思考學生的問題該怎麼處 理,班級的事務應該如何安排,一夜難眠。 雖然開學前做過電話訪問,對於部分學生的特性也稍微了解,然而,真正面對學 生時,很多狀況的發生卻是讓我措手不及,不知如何處理。也讓我體悟到,最真實的 接觸是了解學生最直接的方法。 「老師,你看起來好像高中生喔!你讀大學了嗎?」學生天真的問我。 不管是實習時,還是剛接班級當導師時,學生們都問我同一個問題。 「會嗎?老師大學已經畢業了,過不久要去唸研究所了。」

(22)

13 我並不訝異學生會這樣問我,因為天生娃娃臉,個頭不高,學生型的打扮,外表 上總給人孩子氣的印象,加上細小的音量,柔柔的語調,較難塑造出當老師的威嚴感。 「你這樣真的可以管教學生嗎?你會兇學生嗎?你會罵人嗎?我覺得你應該會 被學生欺負吧!」親朋好友經常這麼取笑我。 我總是苦笑著為自己辯白:「我也有兇的時候。」 我的心裡對自己的外表、給人的印象感到不服氣,這樣的形象對當國小老師而言 真的是吃虧嗎? 開學之初,藉由電話訪談及學生的學籍資料表,對於此地區的學生家庭背景有了 初步的了解,雖然此地區位於台北市的郊區,卻因成立了科學園區,而成為新興發展 區,學生的家境情況普遍小康以上,更多的是高雙薪家庭,住在高級的大樓、開著名 貴轎車、背著名牌包包、對於孩子的教育極為重視。創校的第一學年,全校學生統計 後,只有一個家庭被列入低收入戶,獲得教育局的補助,更可顯示出此學區學生社經 背景的高水平。 猶記得第一次開班親會,學生家長們各個衣著光鮮亮麗,聚集在小小的班群空間 內,雙眼注視著站在黑板前,微微發抖的我。為了留給家長一個好印象,我刻意穿著 較正式的洋裝,將自己的外表打扮得較為老氣,臉上掛著微笑,事前將自己的教學風 格、班級經營理念背得滾瓜爛熟,也盡力對家長所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然而,一句: 「老師,您好年輕哦!教書幾年了?」、「老師,您有幾年的教學經驗了呢?」卻讓我詞 窮。 我竟然無法很坦然、大方的告訴家長們:「我是剛考上教師的初任老師。」我選 擇以較模糊的說法,告訴家長:「我之前在外縣市服務一年,今年考上台北市的教師, 到本校服務是第一年。」實際上,在外縣市服務的那一年指的是我畢業後的教育實習, 我心想這些家長如此重視孩子的教育,要是知道孩子的老師是個沒有什麼教學經驗的 菜鳥教師,會如何看待我呢? 就連學生在課餘時間與我閒聊時,也會好奇的問我當了幾年教師?我一概給予相 同的回答。「初任教師」成了我羞於承認的稱號,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對於成為 一位教師,是多麼缺乏自信、沒有把握,也害怕自己的缺乏經驗成了別人看輕的對象, 擔心得不到學生與家長的尊重與肯定。 ]

(23)

2.3 菜鳥教師的震撼教育

以下將陳述四段學生與我發生的故事,故事中可看出當時的我是帶著何種偏見、 處於框架內的何種思維在敘說這些故事。 學期一開始,我的教學生涯就陷入一團混亂的狀態,完全超乎我的想像,要組織 一個新班級,不是把教室佈置好,將學生的名字、特性記住、把這學期的課程備課完 成,製作精美的教具,一切就能順利上手,事實完全不是如此。 三年級上學期,我的班級狀況是:每天都要催促學生繳交作業、聯絡簿,不時有 學生忘記帶作業本、通知單回條,有時一個學生課本弄丟了,全班學生都要卯起來幫 忙找。 打掃時間總是令人膽顫心驚,由於我們學校當時班級數仍很少,三年級的學生就 必須負責打掃廁所11 ,於是,我必須帶著孩子去廁所學習如何打掃,而當我離開教室, 打掃教室的學生就可能作怪,曾發生學生在陽台12 拖完地,在潮濕的地板上玩「溜冰」 的遊戲,幸好被隔壁班的老師制止,要不然很有可能發生意外事件,我開始有身上背 負著二十幾條小生命的壓力。 開學第一週,就發生班群空間學生打架事件,其中一名就是我班上的小奇13 ,起 因就只是小奇從我們班級教室經過班群空間,走去上廁所,途中經過別班教室,別班 同學的手不小心揮到他的身體,他以為對方是故意的,於是,回手打了對方,接著雙 方扭打在地上,小奇還咬了對方的手臂一口,被咬傷的小朋友被送到學校保健室。而 我則是事後才被對方小朋友的導師告知此事,除了馬上找小奇把事情經過問清楚,也 以電話告知家長此事,並要求小奇向對方道歉,在對方傷口未復原前,每天都要去關 心他,也幸好對方家長並未追究此事,原諒了小奇。 從小奇媽媽口中得知,個子瘦小的小奇在之前就讀的學校總是被欺負的對象,甚 至曾有被一群小朋友圍毆的遭遇,以致於現在他為了保護自己,很可能別人打了他一 下,他就會加以反擊。 在聽了媽媽的話,我思考了一下,告訴小奇: 「這是一所新的學校,這裡的小朋友都很友善,不會隨便欺負別人,別人打到你, 11 學校廁所位於每層樓的左右兩側角落。 12 我們學校的班級教室位於二樓~五樓,我的班級位於四樓,每個班級教室皆有一座陽台,可置放打 掃用具,陽台高度大約一百二十公分,與三年級學生身高相似,陽台一直是學校建築中較危險的 地方,也是教師必須加以注意,及宣導學生勿攀爬的地方。 13 家庭背景複雜,先前的學校生活並不快樂。

(24)

15 很可能不是故意的,你可以要求他說對不起,但不可以隨便還手打人,這樣是不對的。」 小奇點點頭,剛來到這個新學校,他跟我一樣,還在適應這新環境中。 這次的咬人事件也給我上了一課,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無論多細小的一件事, 都可能成為小朋友發生爭執的起因。 小偉是班上第二個出現讓我「頭痛徵兆」的對象,開學前的電話訪問中,媽媽只 是委婉的告知我,小偉較「好動」,上課較不專心,喜歡和同學玩鬧,需要老師多費 心。 開學一個禮拜,小偉與班上同學較熟悉之後,就開始在上課時間吵鬧,我上課講 一句,他也講一句,一下子摸旁邊女生的臉,一下子扮鬼臉給同學看,或是轉頭跟後 面的同學講笑話,忙得很,其他同學很容易受他影響,一整節課,我只顧著「制止」 他的行為,就費了很大的勁,而課堂上的功課他也幾乎無法獨自完成,必須要老師協 助,或是變成回家作業,隔天才能完成。 下課時,小偉會帶著同學在走廊上奔跑,用橡皮筋綁住鉛筆盒到處甩,有時撞到 人他也不會停下來,於是,經常有學生來向我告狀,說小偉又做了什麼頑皮事。 每當我把小偉找來,站在我面前,告誡他哪些行為是危險時,他總是連站都站不 好,不停抖腿,晃動身體,眼睛視線幾乎不太注視著我,而是四處飄移,左看右看。 就連升旗唱國歌時間,他也不時晃動身體,擺動雙手,發出怪聲,必須要我站在 他身旁,幫他把手放在腿的兩側,他才能暫時安靜下來。午餐時間他的食慾總是不佳, 兩三口飯就想交差了事,為了他的營養著想,我先幫他盛飯菜14 ,要求他吃飽再找我 驗收,有時他會告訴我他真的很飽,我就不勉強他。 小偉的行為真是傷透我的腦筋,每天同學有告不完的狀,甚至也有家長耳聞班上 有個很頑皮的小偉,擔心自己的小孩學習受到影響。三天兩頭我必須打電話告知小偉 媽媽,小偉在班上狀況,並了解小偉在家的行為狀況,小偉媽媽總是客氣的為自己小 孩的行為感到抱歉,媽媽也很配合,在家裡盡量叮嚀小偉在校要守秩序,然而,成效 不彰。 其實從小偉的行為舉止並難看出他並非只是頑皮而已,更多的可能性是罹患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15

14 當時班上同學都戲稱那是小偉專屬的「愛心午餐」 我查詢了許多醫學資訊,也和其 15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慢性長期性的生理疾病,主要特徵是不專注、行為抑制困難、過動、規則行 為習得的缺陷以及成就表現不穩定(洪儷瑜,1998)。

(25)

他老師討論了小偉的症狀,發現小偉的情形確實與ADHD相似,在與小偉媽媽溝通時, 我盡量以最委婉的方式說服媽媽帶小偉去醫院檢查,以確定小偉的行為是否是因為生 病,還是只是單純的頑皮。 一開始,小偉媽媽抗拒接受小偉生病的可能性,也擔心小偉在學校受到同學的排 擠,在我再三保證不會讓小偉受到異樣眼光,以及小偉若是真的生病,就醫對他的學 習狀況而言有正面的效果,媽媽才答應帶小偉就醫。 檢查結果,醫生判定小偉罹患了 ADHD,必須進行藥物治療,然而,媽媽卻擔心 藥物會影響小偉腦部的發展,而不願意讓小偉吃藥。但是,小偉在班上的行為已「影 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也讓「我的教學」總是斷斷續續,於是,在我努力說服之下, 小偉媽媽終於同意讓小偉服藥,小偉在開始服藥後,過動的行為明顯減少,學習狀況 進步很多,也成了班上的開心果。 小偉的改變歷經了一整個學期,我不只從中學習到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還了解 如何對待「特殊」學生、以及如何進行相關的輔導程序,這過程中也要感謝當時的輔 導主任,給予我很多的協助及鼓勵,而小偉媽媽則讓我體會到為人父母關愛孩子,為 孩子付出無數心力也在所不惜的情操,當然,小偉也讓我這菜鳥老師吃足苦頭,在他 行為未改善前,我每天必須提心吊膽,擔心他又要闖什麼禍,我要想什麼法子來改善 他的行為,我教的課程內容他真的學會了嗎?然而,這一路看到他的成長與改變,只 有欣慰,對他的怨言煙消雲散,也漸漸開始欣賞他的活潑,肯定他在數學方面的能力。 他偶爾在課堂上說了幾句笑話,我也會跟著同學一起開心的大笑。 「老私16 ,這個我不會寫…我看不懂。」小威說。 開學前,我就知道班上會有一個剛從美國回來的華人小孩,那就是小威,他的中 文程度完全跟不上班上同學,還停留在注音符號拼音的階段。 於是,語文相關的課程則成了小威最頭痛的科目,國語、社會、自然…等科目的 作業他幾乎都無法按時完成,也因為生長環境的差異,小威及家長都抱怨這裡的功課 好多、學業壓力好重,而我只能安撫小威及小威媽媽,說我會盡力協助他學習。 而小威的媽媽因為同時要指導三個孩子的功課,無法全心教導小威。於是,我教 小威唸簡單的故事書,教他分辨四聲,允許他以注音符號寫小日記,他的回家功課也 另外安排;然而,這樣的方式必須額外付出時間和心力教導他,我漸漸感到難以負荷, 尤其當時班上其他學生也經常有狀況必須要我加以關注,在我煩惱不已之際,我找上 當時的教務主任商量。 16 即「老師」

(26)

17 當時,我向主任說明小威的語文程度實在比三年級低落許多,能否安排他學習一 年級的語文課程,針對小威的情況實施彈性教學。沒想到,教務主任聽完我的說明, 卻說: 「我不認為這是學生的問題,你要想辦法去解決,不然你還有當老師的資格嗎?」 老實說,聽完他的話,我怔住了,心微微刺痛,有被羞辱的感覺,我確實認為小 威需要學校額外的協助,也確實為了要一人教兩種課程而弄得筋疲力竭,所以,我求 助於教務主任,當時的我十分無助,渴望尋求被支持、被認同的力量,也期望能獲得 協助,然而,主任卻認為是我沒有能力教好他,得不到我想要的支持力量,反而更加 重我對自己身為「初任教師」的羞愧感,也讓我覺得自己是個不被信任的教師,因為 我沒有能力帶好我的學生,在教務主任眼中,我很可能也變成一個「有問題」的老師。 後來,我將此事告知了學年主任,他耐心的聽我說完,拍拍我的肩膀,說: 「以後這種事就先來找我商量,我可以幫你想辦法,也可以跟你一起去找資源, 你直接去找教務主任當然會碰一鼻子灰。」 經驗豐富的學年主任告訴我這樣的情形可以先詢問學校是否有辦理「補救教 學」,或有無義工媽媽願意教導小威國語或協助他完成作業,而且透過學年主任去向 行政單位爭取額外的協助,較有成功的機會。 事後反省自己,我確實太衝動,急著想要為小威找到更適合他的學習方式,卻忘 了先找學年主任商量,就直接找上教務主任,也因為不了解校園職場的運作,而白白 曝露出自己缺乏教學經驗,當時,若是能冷靜的先與學年主任商量,透過學年主任去 向教務主任反映小威的學習狀況,並為他爭取彈性學習的機會,說不定,情形就會有 所不同,我也不會因此覺得自己受到傷害。 然而,從與學年主任談完話後,我有另一種感受:深深覺得身為初任教師的我, 雖然與學年主任同樣皆是「老師」,學年主任卻比我掌握更多的權力,獲得更尊重的 對待,難道就只因為我比較缺乏經驗,資歷比較淺的緣故嗎?這樣的想法在之後又遇 到類似的事件17 ,不斷的浮上我心頭。 由於當時學校一切還未就緒,補救教學計畫還未開始實施,也未招募到義工媽 媽,所以,我只能跟小威及小威媽媽說聲抱歉,並且持續以自己的方式教小威認字。 「老師,我媽媽決定還是帶我們回美國了。」有一天,小威跟我說。 17 描述於「行政與教學的爭戰」小節。

(27)

我打了電話給小威媽媽,媽媽表示三個孩子對於在台灣上學覺得負荷很重,媽媽 也覺得很吃不消,加上美國的親人一直希望他們回去,所以,才下了這個決定。當時, 我確實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終於不用再「誤人子弟」。我向小威媽媽表示我的抱歉, 無法給予小威他真正需要的幫助,讓他的學習狀況更加進步,也祝福他回美國後學習 一切順利。 小威事件就此落幕,讓我學習到如何為「學習較落後」的孩子,以及為「自己」 找到真正的支援,凡事要冷靜思考,先找同學年有經驗的老師及學年主任商量,若還 無法解決問題,再向學校申請資源協助。 學生們給我的震撼教育不只這些,班上還有另一個令我頭痛萬分的小傢伙—阿 丁。由於他的爸爸長年在大陸工作,在家只有爺爺、奶奶及媽媽,也無兄弟姊妹的陪 伴,加上爺爺奶奶的過度疼愛,導致阿丁的心智成熟度較同年齡的孩子低了許多,經 常表現出耍脾氣,幼兒般的話語,上課時無法聽從老師的指令…等行為。 「上課了,把你桌上的畫畫用具收起來,圖畫也收起來,課本拿出來。」每次上 課,總要等 到我走到他身邊,他才會心甘情願把他的畫畫工具收進抽屜裡。阿丁十分 熱衷於畫畫,也極有繪畫天份,有時畫得正投入,甚至對我的話無動於衷,即使是上 課,也照畫不誤,要不然就直接畫在課本上。 阿丁除了對數學課有興趣,會願意乖乖聽課,甚至會主動回答我的問題,其他的 課程就興趣缺缺,不是畫畫,就是跟著小偉、小奇在課堂上搗蛋。不可否認的是,阿 丁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可說是非常聰明,尤其在數學方面,顯示出他學習能力是正 常的。然而,他的行為卻是令人十分頭痛。 和阿丁的媽媽幾乎天天一放學,就開始電話聯絡,我試圖想要從媽媽那邊,得到 更多有關阿丁的資訊,想要更了解他行為的原因,也想知道媽媽是否有什麼更好的方 法可以制止他在學校的「不良行為」,然而,媽媽對於小孩的行為並不擔心,也無法 辦法改善他的行為,只能相信他漸漸長大就會較懂事。 有時候,我糾正他的行為,他會眼眶蓄滿淚水,說: 「我不要,我就是不要嘛!」 接著就是倒在地上耍賴,由於他體格較班上小孩健壯,我必須花上很大的力氣才 能將他從地上拉起,還要一邊告訴他怎樣做才對。 班上的小朋友經常看著我跟他在地上拔河。 有一次上社會課,正好是下午的第二節課,也是班上小朋友上課上到最疲乏、最

(28)

19 坐不住的時候,阿丁就開始離開座位在教室後走來走去,我請他回座位他都不肯,接 著,坐在前面的小偉也忍不住開始作怪表情,想要吸引同學的注意,同學們忍不住哈 哈大笑。受到鼓勵的小偉開始逗阿丁: 「你以為現在是玩躲貓貓的時間嗎?」 阿丁就開心的在教室後面跑來跑去,全班同學再度哈哈大笑,看著這情形,我心 想:這節課是上不下去了。阿丁把小偉的話當真,以為我跟同學要和他玩躲貓貓,我 走到教室後面想把他拉回來,他就跑到班群空間,小偉也跟著起哄,和阿丁在班群空 間追逐,還真成了躲貓貓。 那是「未接受治療前」的小偉,所以,兩人猶如不受控制的野馬,一下子跑進教 室,一下子又跑到班群空間,玩得可開心了,班上同學也開始騷動,根本無心上課。 而我,又不能不顧他們繼續上課,在制止他們無效時,加上又是上課時間,無法請求 別班老師協助,只有請求輔導主任的支援,幸好輔導主任願意上樓協助我安撫阿丁, 我才得以將小偉帶回班上,讓班級的秩序穩定下來。 上完那荒腔走板的一堂課,我全身力氣也跟著用盡,除了疲累,還有更多的沮喪。 眼看著別班都已漸漸步上軌道,學生都很守秩序,老師也不用天天一肚子氣,一下子 要處理這個學生的問題,一下子又要處理另一個學生的狀況。為什麼我的班級充滿了 問題與狀況?每天晚上我總是有接不完的家長來電,或是好幾通電話要打,為什麼我 想盡辦法,還是無法讓班上的孩子們不打架、不吵鬧、認真學習呢?才剛當上老師的 我,不是充滿活力,而是感到心力交瘁。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十分在乎班級的秩序及學生的課業表現,努力想把學生 馴化成「乖」學生。一方面是受到同事們的影響,認為開學初是一個整頓班級的關鍵 時刻,要努力建立班級的秩序觀,經常可聽到別班老師很嚴肅的罵人聲,尤其我們是 開放教室,別班發生什麼風吹草動,我也都能清楚知道,久而久之,我也開始以嚴肅 的聲音訓斥學生;另一方面是學校的要求,班上同學若是闖禍或是表現不佳,也會傳 進學校主任的耳裡,他們會私底下來關心班級狀況,期望我們導師能更用心帶班。 而每次實施定期評量前,命題老師交了試卷給教務主任後,有時主任還會針對題 目的難度給予建議,通常是要求我們出的題目要有深度,還要依題目填寫難度分佈 表;考試結束後,老師還必須繳交學生的成績分佈表給教務主任,若是學生的平均成 績太差,主任也會再加以詢問。加上家長們不定時對孩子課業問題的關注,在這樣的 環境下,無形中加重了老師們身負提高學生成績與行為表現的責任;就連身為老師的 我,也無法不存著競爭的心態,當自己帶的班表現比較「差」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急、 憂慮,不希望自己帶的班是全學年最「糟」的班級。 然而,把學生訓練的很乖、很守秩序、成績好真的是最重要的嗎?我曾經確實是

(29)

這麼認為的,但,現在我相信有比這些更重要的事。

2.4 可以不要當老師嗎?

當我感到十分無助時,透過姊姊與之前實習學校的輔導組長茜老師取得聯繫,告 訴她我班上的現況,希望能從她豐富的教學及輔導經驗,獲得實質的幫助。茜老師除 了針對小偉及小威的情況,給予我一些建議,還提供我許多網路上可搜尋到的資源, 讓我的心安定不少。 對於「初任教師」的心路歷程,她也是過來人,她說: 「一開始時,我可是常常回到家就一個人躲起來哭,覺得很受挫,怎麼做學生都 還是有狀況發生,每天又喊又叫,喉嚨也跟著又痛又啞,剛開始當老師的兩三年都是 這樣,只能跟自己說熬過去就好了,等你累積了足夠的經驗,就不會了。」 真的是這樣嗎?只要熬個兩三年,我就會擺脫「初任教師」的稱號,變身成優良 教師嗎?可是,我只覺得好累、好累,好想逃離這些小孩、這個亂哄哄的班級,我可 以不要當老師嗎? 班上的家長開始會探問我有關小偉的狀況,擔心小偉會影響他孩子的上課學習狀 況,擔心小偉下課會欺負他的小孩。 家長們也關心孩子打掃廁所的情形,擔心孩子還太小,去打掃廁所會不會很危險? 老師能不能不要讓他的孩子去掃廁所?老師會不會全程看著學生掃廁所? 有的家長反應孩子功課寫不完,每天都要拖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完成功課去睡 覺;有的家長反應功課太少,孩子回家後沒一小時就寫完功課,能不能多出些功課, 不然孩子在家很無聊。 段考後,家長們看到孩子的成績,有的說,考試題目會不會太難了呀?怎麼以前 孩子都可以考九十、一百分,現在退步成七、八十分呢?可不可以考題出簡單一點? 有的說,他的孩子是不是上課都不專心,才會成績退步,老師你可不可以多注意我的 孩子,幫他安排一個好位置,提醒他要專心。有的說,我的孩子是不是要去補習,才 跟得上學校的進度?你們是不是上課都教太快了?沒有幫學生進行複習?…… 老師,我兒子有失眠的困擾,可以請你想辦法嗎?老師,我小孩字很醜,可以請 你教他把字寫得端正一點嗎?老師,我小孩很挑食又吃得慢,可以請你午餐時盯著他 吃飯嗎?老師,我的小孩午休不睡覺的話,下午會沒精神上課,可以叫其他同學安靜 午休,不要吵到他嗎?老師,我小孩昨天數學教的還不會,可以請你再教他一下嗎?

(30)

21 老師…可以…… 每天,有回答不完的問題,解決不完的事情。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我都盡量 去協助孩子解決問題,可是,內心的無力感卻有增無減。要擔任一個國小導師,可能 要有三頭六臂,不然就是要能七十二變,再不然就是要是個 superman,才能符合每 個家長的期望與要求,才能了解每個小孩的需求,而我做得到嗎? 那時的我,面對一整個雜亂無章的班級,處理不完的學生問題,覺得當老師的日 子怎麼這麼難捱?明明已經用盡心力去付出,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從一開始極力維 持溫和而親切的形象,為了要制止上課吵鬧的學生,而變身成會大吼大叫的虎姑婆, 每天下班回到家,腦袋累了,心也跟著空了。更擔心的是,夜晚手機一響,又會是哪 一個家長打電話來告狀呢?可以不接電話嗎?可以不用聽家長抱怨、學生告狀、班級問 題…嗎? 除了學生問題令我感到挫折,教學環境的差異也讓我無所適從,我是個鄉下小 孩,也是一個從小被循化得很乖巧的學生,之前實習的學校就位在我土生土長的故 鄉,孩子大都較為單純,家境小康,家庭背景不若現在我所教的孩子,家長對老師抱 持著是一份尊重的態度,不太會干涉老師及學校的教學。實習時,和學生們也相處融 洽,我努力準備每一次的試教,不論什麼科目都盡力去嘗試,英文、音樂、體育、社 會、自然課…,我全都去試教,從中去吸取教學經驗,學生們也給我很多回饋,讓我 感受到當老師的成就感。 然而,才剛當上正式教師,換了這個新環境,我卻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這裡的家 長對於學校的教學很有自己的意見,對於老師有很多的要求,對於自己的小孩十分保 護;這裡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一切以自己為主;這裡的行政人員只以推行自己的業務及 活動為主,經常占用上課時間,又要老師協助配合推動活動。對於這所學校,我能想 到只有怨言。 回想起那一段日子,心有餘悸,幸好當時和我一同租屋的同事願意聽我訴苦,玲 老師和慧老師雖然和我是不同學年的老師,卻相處融洽,我們經常晚上一起坐在客廳 討論彼此班級的問題,互相安慰和打氣,有時也給予對方一些建議。玲老師及慧老師 雖然和我同年考上正式教師,但在之前都曾是代課老師,在教學及帶班經驗上比我豐 富很多,因此,我遇到了問題,都會向他們求救,他們也不吝惜傾囊相授,很感謝他 們兩位陪伴我走過那一段日子。 當時的我,心情是受挫、沮喪的,甚至到帶班的第二年下學期,沮喪達到最高點, 因為與學生、家長、學校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讓我對擔任教職失去了信心,我找不 回當初實習時所懷抱的初衷、對教學的熱情,也找不回對自己的信任與信心,我懷念 的是實習時,那些孩子們微笑的臉龐,熱烈邀請我參與他們的活動,下課時主動圍著

(31)

我說東道西,上課時樂於回答我的問題,畢業時偷塞給我卡片…,我不知道是自己的 問題?(我不適合當老師)還是大環境的問題?(體制的問題)我彷彿是被困在學校裡的 囚犯(不誇張,我當時確實是這種心情),壓抑著自己的情緒,盡力去扮演好自己的角 色。 假如這些我套在身上的框架是好的,那麼,我應該是會因此感到快樂且無條件認 同這樣的價值觀,我的教學生涯應該會越來越順利,可是,事實不是如此,我開始懷 疑這些框架對我而言,不過是種限制與阻礙(我對套在身上的框架沒有認同感)。更糟 的是,我身上的框架讓我整個人失衡了,雖然我盡力去付出,努力去達成主流教育觀 的要求,可是,我並不快樂,正確來說,我做得很勉強,雖然身為教師,我沒有什麼 自由,幾乎都是配合學校、家長的要求,唯一自由的是在於課程教學設計上,我可以 自由發揮,只有投入教學時,我可以獲得短暫的成就感,恢復些許的自信。

2.5 詩【困】

18 手 是我自己綑的 腳 是我自己綁的 眼睛 是我自己矇的 嘴 是我自己摀的 卻止不住那不斷衝擊我的聲浪 我想要的 不過是片刻的 寧靜 (寫於 2009.03.10)

2.6 轉個不停的日子

還記得在當老師的那兩年,每天的生活步調都十分緊湊,一早七點半前就要到 校,準備好當日課程所需的教材,在黑板上寫下當天的回家作業,接著,鐘聲一響, 學生們就陸陸續續帶著睡眼惺忪的疲態進到教室來。晨光時間有時會有愛心媽媽來帶 活動,有時是到操場升旗,有時則是進行一些校園安全講習,還要加上抄寫聯絡簿、 收齊前一日的功課、繳交學校所發的通知單回條…等事項,我還必須在八點鐘清點班 級學生人數,未到校的學生,如未請假還得趕緊聯絡家長,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18 這首詩是抒發擔任初任教師時,最沮喪的心情。

(32)

23 一天之中,擔任導師的我大約有四至五堂課,除非是星期三、五,學生上半天課 時,我的課也跟著減半。我主要負責上國語、數學、社會、健康、綜合課程,也兼任 美勞與體育課其中一個科目,一旦時間又接近學校舉辦活動之際,又要撥出自己的課 來進行預演、排練;時間接近定期評量,也要加緊趕課,並且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進 行複習及測驗;還要利用零星的時間,教學生訂正功課,再次講解學生不懂的課程內 容。 課餘時間,我並不能跟學生一樣休息,經常是坐在辦公桌前,不停的批閱一堆又 一堆的作業,有些是當天一定要發還學生的功課,就要當天改完才行,有些作業則是 學習單,就必須花費更多心力批閱,給予學生鼓勵的評語。有時,還得放下不停歇的 紅筆,處理學生之間的爭執,學生通常在和我訴說的過程中,就會理解對方而願意和 解,一下子就又和好一起出去玩,但有時候,也會發生較嚴重的爭吵事件,或是學生 做了危險的行為,就必須針對他們錯誤的行為給予一些機會教育。 午餐時間,我帶的中年級學生雖有自主的能力,但仍需要老師從旁指導如何打 菜、收拾,當然在練 習多次之後,學生們也能自動自發的排隊,吃飽飯也會進行回收 廚餘及刷牙,只剩下少數幾個總是顧著聊天的孩子,需要我催促他吃飯。接下來的午 休時間,是校園一天之中最為寧靜的時刻,學生們安靜的趴在桌上休息,我不要求他 們一定要睡著,但至少要安靜的休息一下,當然有的班級的學生是可以自修、閱讀課 外讀物,然而,在考量班上學生的體力,若是中午不休息,下午上課通常會有支撐不 下去而打瞌睡的情形,或是無精打采,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午休時間,如果當 天要批閱的作業量太多,我就會利用這個時間繼續批改,若是真的太疲累,也會趴著 休息一下。 每天最愉快的時間應該就是放學時間,叮嚀學生要攜帶的課本、作業等物品後, 排好隊就可以開心的帶孩子們下樓,跟孩子說再見了。而我,則回到教室內,繼續跟 作業、練習卷、學習單奮戰,直到累了,再跟這一天的自己說再見。 其實,如果每天都順利的完成教學工作,學生的問題也能順利處理完畢,那麼這 樣的教師工作是很幸福的,然而,每一個職業背後總有它背負的壓力與艱辛所在,由 於當時學校實施每學期有三次定期評量,因此,每次評量的日期十分接近,大約一個 半月就要進行評量一次,所以,要在有限的課程節數內,上完評量的課程進度,還得 複習課程內容,時間總是覺得不夠用,於是,經常會有自己帶領著學生追趕考試的錯 覺,學生一旦鬆懈下來,就必須提醒他們定期評量快到了,要認真學習,其實累的不 只是老師,部分學生學習得也很吃力。每當接近評量日期,就會發下一張張的練習卷, 測驗學生的能力,學生考完了,老師真正的辛苦才正開始,我必須將孩子們的練習卷 改完,再利用課堂時間講解學生錯誤的地方。 其實,我不否認平時的測驗,是可以協助老師檢視自己的教學,學生是否都吸收

(33)

與理解,並從學生答對的問題,去發現自己教學的盲點,再進行補充教學,但是,一 旦過多的測驗,就可能變成是一種惡性循環,學生容易變成只會回答問題,卻不見得 理解教這些知識給他們的意義何在,也可能因此而對考試感到麻木,只重視分數,或 是不在乎的極端態度。然而,在學年老師們、家長的共識下,我們還是維持這樣追趕 考試的生活。 而令我最感到壓力的是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切,不時會來電詢問學生的學習 狀況,期望我能提升學生的課業成績,有時我覺得自己盡力了,學生也有他個人的學 習進度,有的快、有的慢,對於家長的期待與要求,當我無法達成時,總會感到些許 無奈。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多項大型的活動:校慶運動會、母親節園遊會、體育表演會、 期末聯歡會、國語文競賽…等活動,為了配合這些活動,老師與學生就必須絞盡腦汁, 有時是撥出時間練習跑步、接力賽、拔河、躲避球賽、游泳;有時是練習唱歌與舞蹈、 編排隊形;有時則是訓練學生朗讀、演說、國字注音、書法、寫作…等,而這些活動 卻是要在教學活動中,再排出時間來進行,老實說,有些活動很有趣,學生與我也會 很熱切投入,然而,有些活動則令人提不起勁來,只能硬著頭皮去「應付」學校的規 定。 除此之外,為了推行領域特色教學,由老師們組成各領域教學小組,規畫每學期 各領域的延伸教學活動,除了要設計課程內容,必要時還要製作教具與學習單,並在 已擁擠不堪的課程時間內,再將這些教學活動「塞」進去,以期在學期末能有成果可 以交差。 回頭去看這些教師例行的工作,教學、行政、班級經營、親師溝通…等,將教師 每一天的時間擠得滿滿的,連靜下來好好想一想自己所做的這些工作是否是學生真的 需要的,都不見得有時間。有時為了趕在下課時間處理學生事件,也只能在聽完他們 的說法,嚴厲的警告他們幾句,給予象徵性的懲罰,就草草了結,而無法再深入了解 他們為何會吵架,或是用更溫和的方式化解他們彼此間的爭執,反而是以最堅硬的方 式(責備)解決這些紛爭,雖然一樣也可以讓學生事件落幕,只是,無形中學生的心說 不定也跟我一樣,日漸堅硬,而忘了如何柔軟的傾聽他人話語,更不用說怎麼去包容 友伴了。

2.7 行政與教學的爭戰

由於學校主張推行游泳課程,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於體育課中加入游泳項目,三年 級時的體育課是由科任老師帶領,四年級時,輪到導師帶體育課,此時,問題就漸漸 浮現了。並非每個老師都會游泳,甚至能拿到救生、教練的執照,可是,我們卻必須

(34)

25 硬著頭皮教學生游泳,雖然,學校一直鼓勵老師們利用課餘時間向專任體育老師學習 游泳技巧,但,水中的運動項目畢竟不若球類、跑步項目那般容易熟練,而且,水中 的安全也是我們最擔憂的問題。游泳池雖有雇請救生員巡邏,但是,一旦學生發生溺 水的緊急事件,老師也難辭其咎。 於是,我們學年老師們在學年會議上,就游泳教學的問題進行討論,雖然我們可 以情商學校的體育老師,以「換課」19 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每個體育老師的課程 時間不一,如果全年級的班級都要換課的話,到時,便會造成課務安排的混亂,最後, 基於學生的教學品質與安全上的考量,我們都傾向以自費外聘游泳教練為學生上課; 然而,在呈報給上級(教務主任)時,就被打回包票。 教務主任認為外聘教練的方法不妥,身為教師,就應該要能教所有的課程,不會 的,就去學嘛!怎麼可以出錢請別人上課,那麼,是不是不想上的課,就都請人來代 課就好了?家長要是知道我們學校以外聘的方式請教練來「代課」,也會質疑我們學校 老師的教學能力。聽到教務主任這一番話,我心裡是氣憤的,深覺教務主任一點也無 法站在我們的立場為我們(教師)著想,而是以「在上位者」的角度在看這一件事。 其實除了教學品質、排課困難及安全考量的因素,還有一點就是,我們都是導師, 若是帶孩子們去上游泳課,勢必自己也要換上泳裝,親自下水教學,上完了課,還得 趕緊「變裝」,去趕下一堂課,這對教師是一大困擾,我想像自己頂著一頭濕漉漉的 頭髮,還要沖洗身體、換衣服、吹頭髮、趕回教室,更不能忘了此時學生們也要進行 同樣的清洗動作,而這些動作必須在短短的下課十分鐘內完成。 光是想像,我就覺得「好累」。無法被理解的感受又再度襲上我心頭,這種被趕 鴨子上架的滋味,真是不好受。不管我們如何極力爭取,教務主任總是不輕易點頭, 甚至認為別的學年都沒有上「游泳課」的問題,為何只有我們學年有這樣的困擾?我 們必須自己去「解決」,教務主任的看法比較傾向我們以「換課」的方式解決問題, 完全無法接受我們的請求。 就在我們學年與教務主任之間僵持不下之際,學年主任決定向教育局請示,得到 的回應是我們可以外聘教練,這對我們來說真是大好消息,因為教育局認為我們學校 草創時期,雖有硬體設備,卻欠缺充足的體育老師進行教學,在補足體育老師缺額之 前,得以外聘教練進行教學而不違反教育法規。於是,教務主任就不再堅持要我們自 己上課,或是換課了。而學校家長會得知這件事,也欣然同意代為出錢外聘教練,不 需我們自掏腰包。 19 換課,即商請學校的體育老師來代我們學年的游泳課,而我們也代為上該體育老師的其他體育課 程,例如:A 體育老師另有低年級兩堂體育課,來幫 B 班級上兩堂游泳課,B 班導師也幫 A 體育老 師去代低年級兩堂體育課,那麼,兩個老師所上的課數將維持不變。

(35)

雖然最後,這件事算是圓滿落幕,但是,我卻深深感到身為「教師」與「主任」 之間權力的差異,以及不被同理心對待的感受,也許教務主任必須基於學校的立場而 有他的堅持,但是,在我們(教師)真正有困難時,向他(行政)請求支援與協助,卻是 得到一陣奚落與不認同,這是最令我感到失望與委屈之處。 由於我在考上教職工作前,已先考上研究所,當時,便計畫在教學兩年後,申請 留職停薪去進修,也適逢是新學校,較有機會於兩年內申請到進修名額,教務主任也 再三保證一定會有名額讓我去進修;然而,教學一年後,校內有一位組長也考上了研 究所,擬申請進修名額,因為我的年資較淺,組長便順利取得進修名額,我只能安慰 自己還有一年,可以等其他老師修完課程,名額就會空出,而我就可以順利申請到留 職停薪,當時心裡其實是不平衡的,我明明比組長早考上研究所,可是,進修機會卻 得拱手讓人,只因為我是新進教師,甚至落到教學兩年時,沒有進修名額可以申請, 差一點連我的研究所學籍都要失效。 也許在校園職場中,這樣的年資規定是很理所當然的,我也能理解,所以我選擇 接受,但是,心裡還是多少有些委屈,尤其聽到主任們說,就算失去了這次的進修機 會,以後再重考就好了呀!考個近一點、涼一點的學校系所,可以一邊工作、一邊進 修,也不用留職停薪,進修完還可以加薪,不是比較好嗎?但,我知道那不是我想要 的,我只是很想暫時離開這個環境,我只是真的想讀書,充實自己,而且我考上的那 所學校(交大)也是我一直想去念的,如果要我放棄,我真的做不到。 申請留職停薪一事還真是一波三折,除了面臨沒有進修名額的問題之外,也恰逢 人事主任離職,學校只好從別校請來暫代職務的人員,對於如何申請留職停薪的手續 不甚清楚,於是,我必須到處去詢問打聽,甚至在我繳交了申請書後,申請書竟在人 事主任室不翼而飛,在差點過了申請時效前,我趕緊再補齊資料,重新申請,才終於 完成手續。還得去拜託即將進修完課程的教師將名額讓出,但因為該老師的畢業資格 遲遲無法取得,所以,當時我可能沒辦法申請到進修資格。 幸而最後,校長得知我的情況,知道學校某位主任的博士班課程即將修完,於是, 就請該主任將名額讓出,才順利解決我的問題。雖然主任們還是一直就金錢、年資… 方面的考量想要挽留我,但我還是決定以留職停薪的方式去進修。 在申請留職停薪的這段過程,我必須不斷的與行政人員(教務主任、人事主任) 溝通,也首次領受了行政人員辦事的效率,我才明白如果不自己去爭取,不主動去詢 問,不堅持自己的想法,我的權益與機會就會白白消失。在這一來一往的溝通過程, 我也一直讓自己處於較弱勢的姿態,只能接受主任們經常不一致的說法,無法得到確 切的資訊,而感到受挫萬分,導致沒有申請名額、申請書遺失等事發生。 當時,我一直認為這所學校將老師的位置放得很低,而是以家長的聲音、學校的

數據

圖 4 恐懼之輪 (參考《讓心無懼》一書)        也因為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生活型態和特定的思考模式,我們的頭腦已經造就出一 種模式,它們拒絕創造另一種不確定的模式,而從確定到不確定的過程,就是「恐懼」 。 同時,當我們越想逃避,恐懼就越多,且會使恐懼持續下去。恐懼不會單獨存在,它 與發生在你身上的某件事有關連,它因為接觸、關係以及與其他事物有往來而存在。      回想從我小時候開始,經常因為粗心犯錯而遭到爸媽的責備,想要做某件事而遭 到爸媽的反對,甚至與爸爸爭執反抗,也因為爸媽的忙碌而極度渴望得到關
圖 5 自由之輪 (參考《讓心無懼》一書)      當我們踏上自由之輪時,我們不會想要去證明任何事,也不會想去隱藏什麼,我 們不會為了顧面子而戴上假面具,不會試著不被逮到,不會想掩飾自己的不完美,只 作真正的自己,此時,整個世界都會變好。每當我們採取相符於自己本性的行為,放 掉自己的恐懼,恐懼感就會消失。      於是,在進入我的學習課題的同時,我也做了許多關於恐懼的練習,包括了解是 什麼啟動了我的恐懼之輪 30 、學習驅趕我的恐懼 31 以及建立我的自由之輪 32 ,讓我對 自己的恐懼有更直接的接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國中學生不得進入(逗留)網咖,高級部學生上課時 間(含上、放學前後各一小時 06:50 至 18:10 時)或 深夜 22:00

我們總是給自己設限,感嘆我們 做不到,這件事自己不行,那件 自己肯定做不到,人生就在這樣

我的快樂 來自你的笑聲 而你如果流淚 我會比你更心疼 我的夢想 需要你陪我完成 而你給我的愛 讓我勇氣倍增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依相信 彼此都感恩

我會記得你們是 -- 我在嘉大附 小教導資素課第一屆的學生。.

一開始,老師先教我們認識 器材,後來就讓我們自己拍 照。我覺得拍蚜蟲的照片很 好玩,因為蚜蟲本來只有一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 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 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 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 真正接收的並不是別

有人說自己對信仰很虔 誠,但是信錯了,卻是無比 危險。也有人說,我什麼都 不信,不信沒有了不起,不

,老師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 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 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