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綠建築的發展之現況概要 1

第二章 國內外相關綠建築獎勵措施之探討

第一節 國內外綠建築的發展之現況概要 1

一、綠建築的定義

日 本 環 境 共 生 建 築 之 發 展 目 標 為 減 低 環 境 負 荷 (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 與 自 然 環 境 親 和 ( High Contact to the Environment)、舒適與健康(Amenities & Health)等三項(8)。美國 綠建築概念包括能源效率與節約,室內空氣品質資源與材料效率及環境

二、綠建築的國際趨勢 1. 朝向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始於 1970 年代環境問題 浮現時期間經歷 1972 年人類環境會議、1985 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 員會,至 1992 年聯合國於巴西里約舉行地球高峰會達到最高峰,並簽 訂包括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文件。1996 年第二屆人類居所會議更簽訂居所議程(Habitat Ⅱ Agenda),針對嚴 重的都市危機研商全球行動計畫,以達到健康、安全、平等及永續的目 標。同年 APEC 永續部長會議承諾推動居所議程及進行生態循環社區示 範。1998 年十月底在加拿大召開 ’98 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國 際會議。會議論文及研討主題分為綠建築政策、評估工具、建築設計及 課題、其他課題(如實際資料之回饋)與各國個案分析建築研究報告。

此次約有共 600 多位熱心於綠建築研究的設計者、開發者、產官學研各 界參加。參與人士來自各方有學者、投資者、營建業、建築系所等大多 有參與全程之會議,會議中大家一致認同綠建築是唯一能夠達成永續經 營,提高生活環境品質之目標的方法。認為一定要共同去推廣、建立設 計準則及評估方法,以綠建築的方法來營造永續經營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各國皆積極發展各種定量評估系統,以抑制建築物產生的環 境負荷。英國於 1983 年研發一套建築物環境影響評估法 BREEAM(2),做 為建構健康建築物之稽核及行銷工具,目前使用於辦公、商業及住宅建 築物,而加拿大的建築環境性能評估規範 BEPAC(3),為延伸英國系統發 展而成。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亦研發一套 能源與環境設計評估系統 LEED(4),用於新建及現有商業、辦公建築。

日本自 1992 年起由財團法人日本建築中心研發一套建築環境技術手冊

(7)

國內綠建築研究,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為尋求建築與環境的關 聯,本研究初步將其劃分成綠建築整體規劃、敷地生態環境、建築污染 防制、建築節約能源、建築資源利用及室內環境控制等主題,表 2-2 為本文與各國綠建築研究主題之關聯。

表 2-2 各國綠建築研發主題與我國主題之比較 研發主題 英國(BRE)

研發主題(2) 日本建築中心

研發主題(7) 美國奧斯汀市

研發主題(4) 加拿大 GBC 研發主題(3)

•綠建築整體規

劃 — — — •經濟因子

•未來利用

•敷地生態環境 •鄰近的議題 •周邊生態環境的考慮

— •生態衝擊潛勢

•基地與周遭環境

•建築污染防治 •全球性的議題 — •廢棄物 —

•建築節約能源

— •節約能源

•自然開發能源的活用 •能源 •能源利用

•建築資源利用 — •資源有效利用及再利用 •水資源

•建材 •其他資源利用

•室內環境控制 •室內的影響 •建築環境的健康、舒適

化 — •性能

•室內環境

•建築管理與控制

•日常使用與控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國際公約結合貿易制裁

國際公約自蒙特婁議定書起,已陸續結合貿易制裁做為國際管制的 手段,其中以”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建築產業關連較大,已開發國家期 望至公元 2000 年能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 1990 年水準,避免造成全 球溫暖化及氣候變遷,以維護地球生態環境。同時將配合經濟制裁手段 實施。我國雖未達已開發國家,但已身列新興國家之林,因此我國往後 在溫室氣候減量工作上將面臨更大的國際壓力。

3. 強調綠色生產與設計

國際標準組織(ISO)於 1993 年成立 TC2078 技術委員會,負責制 訂國際環境管理系列標準(ISO 14000),並於 1996 年 9 月陸續公佈,

將環境管理相關標準國際化,並納入企業生產流程,同時強調業界必須 對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的環境問題負起責任,管理方式採經濟誘因的自發 參與模式,政府從旁監督輔導,以達到貿易公平競爭與環境保護的目標。

三、綠建築的研發概況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1997 年研擬第一階段之中程規劃「綠建築與 居住環境科技計畫」,作為今後數年各單位研究發展之目標。其研究架 構如圖 2-1。該研究架構將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研發之內容分為(1)

敷地生態環境科技、(2)建築污染防治科技、(3)建築節約能源科技、

(4)建築資源利用科技、(5)室內環境控制科技等五個科技方面領域,

同時也應考慮如何推廣綠建築與居住環境並且建置一套標準的環境檢 測手法等研究重點作為橫軸。另外,以(a)現況調查分析、(b)評估 指標研究、(c)政策工具擬定、(d)整合應用與檢討等四項為縱軸與其 形成一個矩陣研究架構。便以檢點(Check Point)並檢視相關事項之 關連。

目前初步完成調查分析以及綠建築七大評估指標訂定之部分,並提 供新建建築物申請,但至於相關法規、獎勵政策的修正與配合,正亟需 積極去研擬,因此藉由國內目前推行綠建築所面臨之瓶頸進行實質之調 查分析,以及國外獎勵推廣的資料收集與整理作為參考依據,以使我們 有一個良好的綠建築推行的環境,繼之前的經濟奇蹟之後進而創造一個 環境奇蹟。

研發重點

1. 法規限制

• 制訂建築節能規定

• 針收營建空污費

• 實施環境影響評估

• 訂定省能設備效率規定

• 訂定室內空氣品質標準

• 訂定建築資源回收

• 訂定建築外殼隔熱規定

• 訂定水資源利用

• 訂定廢棄(土)管理等

• 針收營建空污費實施環能源管理法第 17 條規定新建築之設計與 建造節能標準

• 建築技術規則第 45 條增列新建或新增建築物之外殼耗能量規定

• 空氣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已將營建工程(公共工程部份)納入

• 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五條,將新市區建設及高樓建築或舊市區更新 納入

• 尚未規定,目前已有空調系統耗能係數(PACS)之研究

• 尚未規定,目前已有 IAQ 方面之研究。

• 尚未規定。

• 尚未規定,推動將污水回收利用納入下水道法的修訂

• 尚未規定。

2.獎勵措施制訂建築節能規定

• 訂定容積獎勵

• 訂定融資、稅制獎勵等

• 如容積限制放寬,高度限制放大。

• 如計畫補助金,低利貸款,和租稅減免條件式貸款,權利補助金,

獎金等經濟工具。

3.技術轉移與服務 • 輔導民營棄棄物處理場設立。

• 輔導營建產業 ISO 認證。

• 加強產業投資研發。

• 水循環再生技術。

• 廢棄物固化技術。

• 泥漿壓縮處理設備。

• 推動低污染工、合理化工法。

• 提供產業節約能源技術服務與移轉 4.教育宣導制訂建築節能規定

• 鼓勵居民主動參與

• 建立標章制度

• 善用新聞媒體

• 使用生態建材

• 加強社區環保宣導

• 優良綠建築物識別系統

• 舉辦綠建築評選、頒獎

• 鼓勵使用當地建材

資料來源:綠建築技術現況調查與未來發展計畫 2.加強綠建築的研發工作

應結合產官學研各行各業為我們的永續發展空間提高生活品質 的研發工作,絕對不能減少。政府亦應對這方面做輔助與補助,甚 至可以提昇至國家大型的計畫之一,雖然建研所有此計畫,但應該 更深入與擴大範圍來研究,同時也應建立其制度、資金與人才之培 育。

3.發展綠建築的評估體系推動標章制度

要達到建築開發永續發展,主要做法即是發展評估技術、開發 環境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理念或鼓勵業主、設計者、

營造廠商及大眾改變消費習慣等方式來減少環境衝擊;我們應該結 合生命週期評估、環境績效評估、風險評估、環境影響評估等工具,

建立適合台灣的評估指標。建立標章制度則提供企業主建立企業形 象及鼓勵民眾改變消費習慣,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4.推動示範計畫

政府單位將率先推動,規劃綠建築示範案例,如公共建築興建

時,就應考慮到綠建築的評估。同時推動過程,應考慮創新材料、

工法與設備之應用鼓勵,使未來綠建築推動在行政程序上可行。

5.鼓勵企業參與

民間豐沛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活力是推動綠建築能否成功的 重要關鍵,惟有企業界能體察世界環境趨勢,積極提昇本身企業形 象,並配合政府之綠建築政策,共同合作努力才能完成建構更美好 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