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國公眾外交的實踐:以政府獎學金為例

第二章 公眾外交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 各國公眾外交的實踐:以政府獎學金為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第三節 各國公眾外交的實踐:

以政府獎學金為例

美國新聞總署(USIA)的研究指出,綜觀美國歷年來對外推動公眾外交的各 項活動中,教育交流和交換計畫的成效最為顯著。38由此可知,公眾外交並非只著 重於單純地資訊傳播與提供,建立起國家與人民間的關係聯繫才是策略成功的關 鍵。其中,國際教育交換計畫具有讓不同文化人民相互交流的特色,更能夠讓外 國民眾最直接和深刻體驗本國人文風情,甚至還能促使外國民眾與本國產生長時 間的情感聯繫,因此成為眾多國家推動公眾外交的重要途徑之一,藉由設置政府 獎學金的方式作為對外吸引青年學子、知識菁英、研究人員的前往本國求學、研 究、交流的誘因。據此,本節首先整理與國際教育交流相關的研究,並從中探詢 以政府獎學金計畫作為推動公眾外交的理論基礎。而後,就當前國際上相當知名 且具制度化的政府獎學金計畫作為探討的對象,並考量國家經濟實力和國家地區 分佈的差異,分別針對美國、英國、歐盟、澳洲、日本、韓國等六個國家的實踐 進行說明與論述,並比較不同地區和實力之國家政府獎學金計畫的異同,試圖分 析出成功的國際教育交換計畫所需具備的特質為何。

壹、國際教育交流計畫的相關探討

國際教育交流(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廣義的見解為「人員基於 教育的目的而形成的跨國界流通,其中包含各項有關教育性質的活動,例如學術 交流與交換、研討會、工作坊、國際會議等。」39而國際教育交流運用至公眾外交 的領域上則被定義為一國政府將其國民送至海外,同時接受他國民眾前往本國,

38 Kathy R. Fitzpatrick, op. cit., pp. 147-9.

39 James F. Tierney, “Exchange, International, 1. Overview,” in Asa S. Kowles,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igher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ess, 1977), pp. 1505-15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在不同的國家進行一段時間(短期或長期)的學習與交流。40國際教育交流計畫普 遍被認為可以增進外國民眾對於跨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將有助於國際關係的和平 發展。事實上,人們對於他國的第一印象多半來自於教科書、電影、音樂和電視 節目,接受來自各方訊息後,很可能對某國產生既定的印象,進而影響人們對於 某國的態度。41因此,國際關係的運作上常常受到國家印象和刻板印象的影響。42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下,各國都積極的建立自己在國際間的良好國家形象,

爭取國際社會對本國的支持與認同,如此將有利國家利益的發展。因此,國際交 流成為各國政府重視的政策項目,希望吸引海外民眾能親身體驗本國,避免外籍 人士因為錯誤的訊息而對本國產生誤解。其中,透過推行國際教育交流計畫,國 際學生在不同文化間的學習生活經驗,將有助於釐清誤解即刻板印象,因而被視 為文化傳遞的載體(culture carrier),學者 Ingrid Eide 在 1970 年發表了國際學生的 跨文化傳遞示意圖,更加突顯出教育交流計畫的雙向交流的特質(見圖 2-4)。43

圖 2-4 國際學生作為文化交流載體示意圖

資料來源:Ingrid Eide, Students as Links between Cultures: A Cross-Cultural Survey Based on UNESCO Studies (Norway: Universitetsforlaget, 1970), p. 170

40 Nicholas Cull, Public Diplomacy: Lessons from the Past (Los Angeles, CA: Figueroa Press, 2009), p.

16.

41 Otto, Klineberg, The Human Dimens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4), p. 34; Herbert C. Kelman, “Social-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efinition of scope,” in Herbert C. Kelman, eds., International Behaviour: A Social-Psycholog- ical Analysis (New York: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5), pp. 3-39.

42 Ingrid Eide, Students as Links between Cultures: A Cross-Cultural Survey Based on UNESCO Studies (Norway: Universitetsforlaget, 1970), p. 166.

43 Ibid., p. 1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如圖 2-4 所示,第一階段:國際學生由成長過程承襲母國(home country)的 文化與價值、第二階段:因為參與交流計畫,國際學生將母國的文化與價值,傳 送到進行教育交換的接待國家(host country)、第三階段:接著,國際學生透過於 接待國學習和生活的經驗,接受並瞭解當地的文化與價值、第四階段:最後,當 國際學生結束交換計畫返回母國的同時,也能將接待國的文化與價值帶回母國,

與他人分享。同時,國際學生在參與教育交流計畫時有較多與接受國民眾直接接 觸的機會,由於人際關係的建立,而更容易增進國際學生對接待國正面印象的產 生。44當然,這項論述並非絕對的,國際學生對於接待國印象的產生,源自於眾多 因素的影響。綜言之,國際交流計畫將能有效地傳遞計畫接受國的核心價值、理 想與信念,經由國際交換學生親身體驗接待國當地的人文風情,將得以幫助外籍 學生更全面瞭解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各層面的議題,並培養對接待國的認同 感。45據此,國際教育交流逐漸成為各國外交和教育政策的主軸,分別提供不同類 型的政府獎學金,吸引國際學生的前來,以下將分別說明當前國際間具有代表性 政府獎學金計畫。

貳、各國政府獎學金計畫的實踐與探討

一、美國政府獎學金計畫

美國政府相當重視以國際教育交流計畫來促進跨文化間的相互了解,以及建

立與他國民眾間長期友好的關係網絡,並希望藉由公眾外交的推動,培養下一個 世代的領導人彼此間的互信與合作,以因應 21 世紀中的各項挑戰。因此聯邦政府 每年在教育及文化交流計畫中也投入相當的執行經費,其中 2012 年美國國務院即 針對國際教育交流計畫編列 637.1 百萬美元的預算,相較於前兩年成長 2.1 百萬美

44 Otto Klineber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An Assessment of its Nature and its Prospects (Netherlands: Mouton De Gruyter, 1976), p. 67.

45 Hans de Wit,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Europe: A Historical , 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2002), p. 85.

分別為「傅爾布萊特國際教育交流計畫」(The Fulbright Program)、「韓福瑞獎助學 金 」( Hubert H. Humphrey Fellowship Program )、「 東 西 文 化 中 心 獎 助 學 金 」

(East-West Center Scholarship Program)。

首先,「傅爾布萊特國際教育交流計畫」(以下簡稱,傅爾布萊特計畫)是以 學術研究人員為取向,由美國國務院與外國政府共同推動之學術與文化交流計畫,

目的在透過人員、知識和技術的交流,促進美國和世界各地人民的相互了解。47 1946 年時,美國國會通過參議員傅爾布萊特(William J. Fulbright)的提案成立基 金,冀望「藉由教育的接觸,作智識與技能的更大交換」,「以促進美國人民與其 States, Executive Budget Summary: Function 150 & Other International Programs, Fiscal Year 2012, p.

32.

47 我國於 1947 年 11 月 10 日成為第一個與美國簽訂《傅爾布萊特教育交換協定》的外國政府。更 多關於「傅爾布萊特計畫」的歷史背景可參見,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http://www.fulbri ght.org.tw/dispPageBox/CtCh.aspx?ddsPageID=FOSECHIAAA&>。

48 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學術交流基金會簡介〉,《臺灣傅爾布萊特計畫簡介》,<http://

www.fulbright.org.tw/dispPageBox/CtCh.aspx?ddsPageID=FOSECHIAAAINTRO >。

49 趙綺娜,〈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一九五一至一九七○)〉,《歐美研究》,第 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訓練,使美國教育體系普遍為大眾接受和認同;第二,作為推動公眾外交的途徑,

經由外籍學生在美國求學、生活的經驗,促使他們更容易對美國維持較為正面和 友善的態度,甚者與計畫參與者建立長期有好的關係;第三,各領域知識與技術 專家的跨國交流與合作,促進知識與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第四,鼓勵美國與其他 國家間比較研究的發展,或是設置跨國家比較研究的相關課程。51計畫實施至今已 有 66 年的經驗,計畫的歷屆得主(Fulbrighters)在各項領域有傑出的表現,其中 來自 11 個國家中的 43 位計畫參與者是諾貝爾獎的得主,另有 78 名獲得普立茲獎。

此外,計畫對於人才培訓的成效也相當顯著,其中有 29 位 Fulbrighters 返國後成為 國家的領導人。52 總結以上,傅爾布萊特國際教育交流計畫迄今的成果相當程度 實現公眾外交核心理念:「雙向對話」、「相互認識」、「長期友好關係建立」的訴求。

其次,「韓福瑞獎學金」(Hubert H. Humphrey Fellowship Program)於 1978 年 時美國聯邦政府為了紀念當時身為副總統和參議員的韓福瑞對於公共事務的貢獻 而成立,並希望藉此鼓勵世界各地更多的民眾投入公共政策的相關領域,經費由 國會授權國務院文化教育局提供辦理。「韓福瑞獎學金」計畫是給予和美國有邦交 關係的開發中國家政府官員申請,屬於職場進修的性質,而受獎者將由美國駐外 使館或是傅爾布萊特學術交流基金會選出,並得前往美國參與為期 10 個月的非學 位的專業技能提升課程。計畫內容如圖 2-5 所示,主軸為韓福瑞研討會,由每年負 責承辦的大學所舉辦,以培養全球化時代下的領導者為目標。其它活動則有學術 知識提昇、專業技能發展、華府領導者論壇、英語課程等全面性的活動設計,希 望受獎者能將所學經驗回饋於母國,並建立起美國與受獎者之間的關係連結

(relationship)。53

51 Richard D. Lambert, “Durable academic linkage overseas: A national agenda,”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Vol. 491, No. 1, May 1987, pp. 150-3.

52 Fulbrigh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Notable Alumi”,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http://fulbright.state.gov/notable-alumni.html>. 更多關於「傅爾布萊特計畫」得主返國後的心得分享 可參見,Fulbright Stories, <http://fulbright.state.gov/about/fulbright-stories.html>。

53 趙文慧,〈另一種美援〉,《遠見雜誌》,第 4 期,1986 年 10 月,<http://www.gvm.com.tw/Boar- dcontent_9005.html>; The 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Hubert H. Humphrey Fellowship Program, <http://exchanges.state.gov/globalexchanges/humphrey- fellowship.html>;The Hubert H. Humphrey Fellowship Program, About the Program, <http://www.hu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圖 2-5 韓福瑞獎學金計畫內容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繪製。

最後,美國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East-West Center)於 1960 年時由美國國會 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其設置目的在於透過比較研究、田野調查和對話交流的方 式,促進美國與亞洲太平洋地區間人民的相互瞭解以及國家的友好關係。為了有 效達成組織目標,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也提供一系列與亞洲太平洋區域研究相關 的獎學金計畫,每年開放青年學子、研究員、學者以個人身分申請參加。54以申請 者身分的差異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類別:第一類:特定國家民眾,「美國─南太 平洋地區獎學金計畫」(The United States–South Pacific Scholarship Program)是由 美國國會授權成立,並由國務院文化教育局提撥經費執行。申請者必須為南太平

phreyfellowship.org/page/about/index.v3page;jsessionid=325t5c8885a7v>.

54 The East-West Center, <http://www.eastwestcenter.org/scholarships-fellowships>; The East-West Center , Journalism fellowships, <http://www.eastwestcenter.org/seminars-and-journalism-fellowships/

journalism-fellowships>; The East-West Center , The Asia Pacific Leadership Program, <http://www.

journalism-fellowships>; The East-West Center , The Asia Pacific Leadership Program, <http://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