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臺灣公眾外交的目標與策略

第一節 臺灣公眾外交的具體目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第一節 臺灣公眾外交的具體目標

本節主要將針對臺灣公眾外交的具體目標進行討論。從我國歷年外交施政報 告中,筆者認為臺灣推行公眾外交的目標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四點:一是維護臺灣 國際地位;二是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三是厚實臺灣軟性實力;四是形塑臺灣國 家形象。本節的探討也將從上述四項具體目標出發,而後試圖勾勒出臺灣政府推 行公眾外交的策略藍圖。

壹、維護臺灣國際地位

任何外交政策的推行,其最主要的任務及目的即在維護該國的國家利益及其 國際地位,臺灣當然也不例外。而與其他各國不同的是,臺灣因為特殊的國際地 位,在傳統的外交場域中常受到中國大陸的打壓及封鎖,尤其是在 1970 年代退出 聯合國及與美國斷交後,臺灣的國際處境更顯艱難。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試圖 跳脫傳統外交框架,而以推行公眾外交的方式來維護臺灣的國際地位及生存空間。

冷戰時期,臺灣公眾外交的推行主軸被鑲嵌在美蘇二元對立結構下。我國政 府經由發行官方刊物如《自由中國評論》(Free China Review)等,來宣傳臺灣國 內社會安定、自由民主等正面國家形象,同時也以相對立的反共姿態批評中國大 陸的共產獨裁、社會衰敗等負面現象,以爭取西方民主國家的支持及認同。到了 1980 年代,冷戰的二元對抗結構開始鬆動,臺灣的經濟隨著出口貿易開始巨幅成 長。此時臺灣政府也轉以經濟進步的國家形象做為推行公眾外交的主軸,同時持 續經由官方刊物如《光華雜誌》等,宣傳傳統中華及在地臺灣文化。後冷戰時期,

美蘇兩元對立結構正式崩解,臺灣也開始走向民主化朝實質的民主國家邁進。為 了因應一連串的政治改革,此時期臺灣的公眾外交也著眼於向外傳播民主進步的 國家形象,並積極在國外重要媒體上刊載廣告,如 1993 年「蝴蝶的蛻變」國家形 象廣告,即以蝴蝶蛻變、破繭而出的過程,隱喻臺灣四十多年來的進步及未來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展方向。3

進入 21 世紀的全球化時代下,臺灣推行公眾外交的目標也有所轉變。臺灣身 為經濟民生富裕的開發中國家,已逐步著手運用自身的資源,來回饋國際社會,

共同打造一個可永續生存的地球村。此時期,我國政府將人權外交及環境外交做 為推行公眾外交的主軸。就前者來說,我國政府增派新任無任所大使,以民間身 分積極參與國際人權組織及相關活動外,也將國際人權公約落實於國內法中,以 期能與國際水準接軌。而就後者來說,在國家內部方面,成立相關環保機構,也 陸續與友邦進行永續發展的相關合作計畫,如協助友邦安裝太陽能設備、栽種有 機棉、發展生質能源計畫等。此外,我國政府也積極促成區域及全球環境治理機 制的創設,並自動提出相關環境倡議,如 2004 年 APEC 年會提中出的綠色 APEC 契機倡議,以形塑臺灣重環保的國家形象,也以此來維護臺灣的國際地位及發聲 管道。4

貳、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

臺灣提倡公眾外交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即為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在這方 面的作為上,近年來政府主要透過舉辦大型國際活動,來吸引全球的目光,讓臺 灣能在國際社會持續發光發熱。如 2009 年 7 月高雄主辦第八屆世界運動會(The World Games 2009 Kaohsiung),共有 105 國 4,700 多位選手參與競賽。在開幕式中,

高雄世運先以別開生面的宋江陣和樂團對陣迎賓,而後以「福爾摩沙」、「萬民祈 福」、「活力高雄」等主秀揭開世運序幕。此外,高雄世運會金、銀、銅牌的獎牌 設計融合海洋、原住民意象,還有代表臺灣「蝴蝶王國」的圖騰,別具臺灣特色。

而在閉幕式中,高雄世運則主打「高雄意象」,透過跨界、數位、當代流行的手法,

3 周明義,《我國政府主要對外刊物之內容分析-分析「自由中國評論」兼論我國當前國際宣傳改

進之途徑》(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 年),第四章;許家榮,《「行銷」與「創 意」-臺灣公共外交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頁 34-39。

4 許家榮,《「行銷」與「創意」-臺灣公共外交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年),頁 41-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呈現高雄過去與現在的不同風華。國際世界運動總會主席致詞時也表示,高雄世 運會的圓滿成功,是高雄值得引以為榮的傑出成就,他更公開宣示:「高雄世運是 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世界運動會」,給予高雄市最高的肯定。高雄世運的成功讓全世 界看見高雄、看見臺灣,大大提升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5

緊接在高雄世運會之後,臺北也於 2009 年 9 月舉辦了第二十一屆夏季聽障奧 運會(The 21st Summer Deaflympics Taipei 2009),這是聽障奧運首次在亞洲地區舉 辦。臺北市政府也期望藉此契機成功進行城市行銷,讓世界看見臺灣、聚焦北市。

62009 年臺北聽奧總共吸引來自 91 國、6,000 餘名選手、家屬及隊職員來臺參與,

而聽障奧運的舉行除了證明臺北市有能力舉辦國際大型賽事外,臺北市的聽障無 障礙環境和熱情市民也展現臺北市「聽障友善之都」的軟實力。臺北市舉辦賽事 的能力也獲得國際人士的肯定,國際聽障體育總會主席 Donalda Ammons 和美國聽 障網路媒體 DeafNation 執行長 Joel Barish 表示,臺北聽奧是 85 年來最棒的一屆。

而後,臺北市接續在 2010 年 11 月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 Exposition),臺北花博是臺灣第一次正式獲得國際授權,也是亞洲第七個城 市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正式授權舉辦的國際園藝博覽會。臺北花博經 過 171 天的展期後,創下近 890 萬國內外遊客遊園紀錄,其中大約有 6.3%左右的 比例為國外遊客。1985 年日本筑波萬國科技博覽會,國外旅客參觀人次比例為 3.7%、2000 年德國漢諾威萬國博覽會為 7%、2005 年日本愛知博覽會為 4.6%,2010 年上海世博為 5.8%,因此臺北花博與這些國際性知名博覽會相比,毫不遜色。而 完全”Made in Taiwan”的花博,不但有運用 152 萬個回收寶特瓶興建的「流行館」,

還有融合尖端科技與文化藝術,創下花博凌晨排隊熱潮的「夢想館」、更有鑽石綠 建築的新生三館等 14 個精采展館,展現出臺灣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與重視,同時也 將臺灣高科技產業與藝術完美結合。這場花卉盛會,不但為臺北妝扮出令人驚艷

5 中央社,〈2009 高雄世運開幕 讓世界看見臺灣〉,《蕃薯藤新聞》,2009 年 07 月 16 日,<http://n.yam.c om/cna/sports/200907/20090716403658.html>;自由時報電子報,〈史上最成功 高雄世運落幕〉,《自 由時報電子報》,2009 年 07 月 27 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27/today-t1.htm>。

6 中央社,〈臺北聽奧落幕 觀光效應正發酵〉,《臺灣英文新聞》,2009 年 09 月 15 日,<http://www.taiwa 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0575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的風采,更讓全世界看見臺灣園藝產業的軟實力。AIPH 主席 Dr. Doeke Faber 也讚 譽臺北花博為過去 50 年來最好,10 年內很難再超越的園藝博覽會。在臺北花博閉 幕前夕,國際知名的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也對臺北市市長郝龍斌進行專 訪,深入瞭解臺北以花博打造創新臺北大都會的背後意涵,並在「聚焦臺灣─臺 北花博」節目中呈現,讓臺北市的活力與環保努力,透過國際電視臺的鏡頭,呈 現於世人面前。7

繼 2009 年聽奧、2010 年花博後,臺北也在 2011 年 12 月成功拿下 2017 年世 界大學運動會(Universiade)的主辦權。世大運每兩年舉辦一次,在國際體壇有「小 奧運」之稱,臺灣曾經申辦五次失利,這次成功爭取,不僅是首次主辦屬於亞、

奧運項目的最大規模綜合型運動會,更是臺灣有史以來主辦的最高層級國際運動 賽事,具有歷史性意義。國際大學體育聯合會(FISU)的主席 Gallien 稱讚,臺灣 申辦五次才成功,非常堅強勇敢;臺北市市長郝龍斌則承諾要辦一次「有史以來 最好的世大運,並強調臺北市會像 2009 年舉辦聽奧一樣,給大家一個全新、熱情 的世大運」。屆時,臺北世大運估計至少有 160 國,12,000 名選手參加,帶來至少 50 至 100 億元的商機,無論對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增進臺北都市形象或經濟效 益等,都有極為正面的作用。8綜言之,臺灣透過各項國際型活動將能有效的吸引 國際社會的目光,藉此對外展現臺灣的多元化面貌。

7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花博風光閉幕締造臺灣之光 7 項輝煌成就、10 項世界第一 成績亮 眼〉,《2010 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官方網站》,2011 年 04 月 25 日,<http://beta.2010taipeiexpo.tw/ct.asp?

xItem=89488&ctNode=5705&mp=3>;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花博成效續發酵 郝龍斌:要讓臺 北成為全球第一環保大城〉,《2010 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官方網站》,2011 年 04 月 26 日,<http://bet a.2010taipeiexpo.tw/ct.asp?xItem=89510&ctNode=5705&mp=3>;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赴花博逐 一感謝工作同仁辛勞 郝龍斌:因為大家努力,花博國外旅客參觀人次比例與其他知名世界博覽會 相較毫不遜色〉,《2010 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官方網站》,2011 年 05 月 04 日,<http://beta.2010taipeiexp o.tw/ct.asp?xItem=90890&ctNode=5705&mp=3>。

8 聯合報,〈2017 世大運主辦權 臺北拿下〉,《聯合新聞網》,2011 年 12 月 01 日,<http://udn.com/NEW S/SPORTS/SPO4/6753118.shtml>;中央廣播電臺,〈臺北獲世大運主辦權證明臺灣受到國際肯定〉,

《中央廣播電臺新聞網》,2011 年 12 月 03 日,<http://news.rti.org.tw/taiwan_perspective_page.aspx?id=

256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參、厚實臺灣軟性實力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已經轉變,主要是實力的內涵與性質發生了變化。軍

事力量及征服不再是權力唯一的界定標準;技術、教育與經濟成長等因素,在實 力的界定上也日益重要。9在此思維下,臺灣在對外政策運用上也獲得較大的運作 空間。臺灣雖然在硬實力方面不如他國,但卻有豐富的軟實力可作為我國拓展國 際空間的最佳後盾。從文化角度來看,臺灣一方面承繼了傳統的中華文化;而近 年來臺灣創新的流行文化也一舉登上世界舞臺,如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林懷民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已經轉變,主要是實力的內涵與性質發生了變化。軍

事力量及征服不再是權力唯一的界定標準;技術、教育與經濟成長等因素,在實 力的界定上也日益重要。9在此思維下,臺灣在對外政策運用上也獲得較大的運作 空間。臺灣雖然在硬實力方面不如他國,但卻有豐富的軟實力可作為我國拓展國 際空間的最佳後盾。從文化角度來看,臺灣一方面承繼了傳統的中華文化;而近 年來臺灣創新的流行文化也一舉登上世界舞臺,如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林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