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6

被相關單位拒絕於門外。即便如此,經由線上問卷及紙本問卷的探詢方式,筆者 仍成功回收 157 份有效問卷,大約占整體受獎生的 10%,且受訪者遍及北中南各 大專院校,且包含各項學科領域,因此本文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實證基礎。然而,

若能增加問卷樣本數,勢必更能增加本文研究的學術價值。

第二節 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總結本篇論文的研究結果與發現,在本文的最後,筆者希望藉由歸納前文各 國政府獎學金計畫和公眾外交政策的成功經驗,對於現階段臺灣獎學金計畫,以 及我國公眾外交政策提供以下幾點政策建議,期望臺灣獎學金計畫的執行運作和 我國公眾外交的發展能夠更加的完善。

首先,關於政府獎學金計畫的部分,美國、英國、澳洲對於政府獎學金計畫 已行之有年,歐盟「伊拉斯莫斯世界獎學金計畫」也逐漸建立起國際名聲。歸納 上述政府獎學金計畫的特質,我們可以發現其獎學金計畫皆有專門單位負責辦理 執行,同時也善於利用網路平台呈現獎學金計畫的相關資訊,讓計畫更加廣為人 知,對於計畫後續發展也相當重視,分別成立社群網絡,成功聯繫起返國後分散 世界各地的計畫校友。

綜合以上要點,筆者對於臺灣獎學金計畫提出幾點建議:第一、設置臺灣獎 學金計畫單一執行窗口。目前臺灣獎學金計畫是透過不同的政府部門共同辦理執 行,因此,在預算編列、審核標準、遴選目標上皆有所差異,如此一來,不但造 成政府資源的分散,甚至可能對於計畫申請者在申請過程產生混淆的現象。而外 交部在接受監察院約詢時也曾指出,由於臺灣獎學金計畫並未由單一窗口辦理執 行,外館人員、及外國學生、學人的確實有混淆,宜彙整統一對外說帖及宣傳手 冊,以利駐外館處加強宣傳辦理。筆者認為,計畫執行的過程中應設置臺灣獎學 金計畫單一執行窗口,統整臺灣獎學金計畫的宣傳、申請、資料庫建構等業務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7

疇,避免各單位自行其事而發生混淆之困擾,在完善的制度下亦可吸引更多優秀 國際學生參與計畫,有效達到計畫設置的目標。

第二、提升政府獎學金計畫資訊透明度及完整度。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

臺灣獎學金計畫在網際網路上相關的資訊較著重於計畫申請資訊、計畫作業要 點、活動圖片等面向。然而,對於獎學金歷屆受獎生的名額、國籍地區分佈、來 臺就讀學校、臺灣獎學金計畫成效評估報告、受獎生留學臺灣的心得分享…等資 訊,顯得相當缺乏。此外,筆者查詢歷年計畫預算的編列,必須透過監察院的調 查報告間接得知,顯示出現階段資訊的不透明和不完整性。而提供受獎生的相關 背景,以及公開計畫成效評估報告,不但有助於國人瞭解政府政策的成果,降低 國人反對提供外籍學生獎學金的聲浪,同時,也能夠使有意申請獎學金的外籍學 生瞭解。因此,筆者建議我國政府能夠針對臺灣獎學金計畫制定階段性的評估模 式,設定計畫階段性目標,並在計畫的期中和期末階段製作評估報告,透過這樣 的評估模式將能維持計畫的彈性,並適時調整計畫內容與目標,增加計畫的吸引 力,同時也達成監督政府政策執行的目的。

第三、建立臺灣獎學金計畫的資料庫、校友社群網絡。臺灣獎學金計畫自 2004 年擘劃辦理以來,期間內的計畫受獎生、返國校友的人數不斷地增加。惟有盡快 建立臺灣獎學金計畫資料庫,彙整歷屆受獎生的背景資料、在臺就學情況等相關 資訊,以及建立起臺灣獎學金計畫校友社群網絡,幫助政府有效建立起與計畫受 獎生的直接聯繫,並能夠透過社群網絡的功能掌握已返國受獎生後續的發展。筆 者建議政府可參考澳洲政府獎學金資料庫,將歷屆獎學金的執行狀況、評估報告、

受獎生返國發展與心得等訊息,以淺顯的圖表和簡報方式呈現,讓一般民眾容易 理解。而校友社群網絡則可參考澳洲政府獎學金的校友網絡以及韓國政府獎學金 校友社群網絡的運作方式,每位計畫校友可註冊一組帳號,在校友網絡上可掌握 與臺灣或計畫相關的最新訊息,也能促進校友間的相互連結。並且,以美國傅爾 布萊特計畫全球校友聯繫網絡為發展目標,不定期辦理相關活動讓畢業受獎生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8

加,有效連絡且維繫受獎生與臺灣間的情感聯繫。

第四、加強宣傳臺灣獎學金計畫的語言文化特色。透過調查結果發現,臺灣 獎學金計畫對於不同學歷的受獎生有不同面向的吸引力,例如大學生比研究生注 重「語言文化」面向的吸引力因素,而「物質因素」反而並非受獎生的主要考量。

因此,筆者認為,政府在臺灣獎學金計畫的推動上,可針對不同學歷設計不同需 求的計畫內容以及推廣主題,例如對大學部的受獎生,可多強調具有中華特色的 臺灣文化,以及學習中文的相關課程與活動等。綜言之,獎學金計畫若能依照不 同學歷的受獎生進行規畫與設計,並且配合定期評估報告的進行,將能幫助獎學 金計畫發揮更大的效用,並且吸引更多國際學生的參與和支持。

第五、加強傾聽工作的執行與落實。「傾聽」是尊重與瞭解的表現,經由傾聽 的過程可以釐清及探詢國外民眾對於臺灣印象或臺灣公眾外交的看法。在本文的 研究過程中,許多臺灣獎學金計畫受獎者向筆者表示,對於能夠參與問卷調查感 到認同和感謝。因為,經由本研究的問卷調查,外籍學生可以適度分享來臺讀書 的經驗與心得,並針對臺灣獎學金計畫提出相關建議(見附錄六)。因此,展望未 來的臺灣獎學金計畫,筆者認為我國政府能以歐盟為標竿,每一季定期針對在臺 受獎生進行簡單的官方問卷調查;每兩年定期進行大規模問卷調查;不定期就特 殊議題進行問卷調查,而後將調查結果對外公開,讓國內外民眾能清楚了解臺灣 獎學金計畫的實質成效為何。而政府也能以此調查結果為殷鑑,隨時因應及修正 臺灣獎學金計畫,以符合國外民眾對於臺灣公眾外交政策的期待,如此才能真正 達到傾聽的目的。

再者,臺灣獎學金計畫可視為我國公眾外交政策的一環。因此,藉由檢視臺 灣獎學金計畫的擘劃與推動,以及回顧我國公眾外交的發展,筆者對於臺灣公眾 外交的策略有以下建議。第一、設置負責公眾外交單一專職機構。整體而言,我 國政府較缺乏單一專職的機關,來擘劃、執行臺灣的公眾外交。如以臺灣獎學計 畫為例,目前共有教育部、外交部等部會各自提供獎學金名額,並獨立辦理相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9

事宜。若從政策執行面觀之,由外交部、新聞局、文建會、僑委會、觀光局…等 不同機關,各自負責執行與其職責相關的公眾外交政策,在缺乏單一專職行政機 關進行整合的情況下,相關政策的推行難免陷於各行其是、效率低落。因此,展 望未來臺灣的公眾外交政策推行,我國政府若能參考美國政府在行政體系下,成 立專職公眾外交的行政機關,勢必能提升臺灣推行公眾外交的效能。筆者建議,

臺灣應在行政院下設立「公眾外交委員會」或「公眾外交工作小組」,負責統籌、

規劃臺灣公眾外交的整體戰略,同時賦予其實質的法定權力及行政位階,以便於 整合及協調各部會關於公眾外交政策的執行。

第二,成立公眾外交研究智庫。智庫能夠對於公共問題提出實際解決方案,

結合不同領域的專家,對於政府各項議題,提出具體政策或策略的研究機構,而 智庫的建立有助於提升政府解決各項公共議題的能力與效率。因此,當我國政府 推動公眾外交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在智庫和研究機構下,成立專責探討公眾外 交的研究部門,聘僱國內外相關學者,針對臺灣公眾外交定期提出研究或檢討報 告,並對臺灣公眾外交的整體戰略進行政策建議及研析。綜觀其他各國推行公眾 外交的成功經驗,除了對外的公眾外交宣傳外,對內也必須形塑本國人民對於推 行公眾外交的共識。因此,政府應在國家內部就公眾外交及全民外交的概念,進 行普遍的推廣及宣傳計畫,並培養國內人民對於外國人士應有的友善、開放、包 容等正面態度,同時以此提升臺灣人民的國際觀,如此方能從下而上成功推行臺 灣的公眾外交。

最後,筆者也從本文撰寫的過程中,也發現日後許多值得探討的公眾外交研 究議題。首先,展望日後的公眾外交研究,筆者認為,應把現實主義的思維及邏 輯帶入公眾外交研究,亦即將「權力」因素納入討論。這項展望的構思也是受到 當前「巧實力」(smart power)論述的啟發,外交政策中軟實力與硬實力的平衡運 用極為巧實力的展現。依循這樣的思維,相較於傳統公眾外交所強調的軟實力,

往後的研究可嚐試著重在硬實力的部分,將不同國家的硬實力單獨成為一組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0

項,而後進一步探討現實主義所強調的權力大小,對於不同國家提倡公眾外交的 成效影響為何。其次,延續著上述的權力因素,往後的研究也應該著重於國力大 小不對等國家的比較案例分析,亦即經由比較研究的方式,得知是否國力較大的

項,而後進一步探討現實主義所強調的權力大小,對於不同國家提倡公眾外交的 成效影響為何。其次,延續著上述的權力因素,往後的研究也應該著重於國力大 小不對等國家的比較案例分析,亦即經由比較研究的方式,得知是否國力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