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小特教班自我照顧教學的內涵

教育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 種社會化歷程,而特殊需求學生需要引導與支持,才能展現出和其他同年 齡及社會地位相當的行為表現。Brolin(1979)提出生活中心的生涯課程模式 強調日常生活所需技能的重要性,學者們(Bigge, & Stump, 1999;Cronin, 1996;Polloway, Patton, & Serna, 2007;Wehman, 1996)認為學校設計的課 程是從未來學生所需具備的能力做設計考量,應培養學生將來在成人時期 生活中所需具備之能力進行教學,在不同教育階段分別針對日常生活中的 自我照顧、居家生活、娛樂休閒、社區參與及職業生活能力等加以訓練並 培養技能,當其能提升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其獨立功能也會因此提升並連 帶影響生活品質。

壹、自我照顧基本理念

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1 年所頒佈之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李淑 貞,2009)中,就健康狀態提供統一的分類架構和標準化共通編碼來說明,

明確分辨服務對象,並因應其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而內容則涵蓋個體身 體構造、身體功能、活動與參與、環境因素之動態關係。其中「活動及參 與」部分,舉凡學習與應用知識、一般任務與需求、溝通、行動、自我照 護、居家生活、人際互動與關係、主要生活領域、社區、社交與公民生活 等向度,對特殊需求學生來說有其重要意義。

一個健康的個體至少需要達成最基本的自我照顧、尋求支持與保護,

再力求獨立自主,乃至於高層次、多元化、全功能的展現。且特殊需求學 生若能愈早學會生活自理以及自主管理能力,將可縮短自我適應環境的時 間。而 Bronfen-brenner(1979)提出生態系統理論,強調環境影響個體行 為與發展;因此,參照學者們(Bigge, & Stump, 1999;Polloway, Patton, &

Patton, 2007;Wehmeyer,1998)所提出的重要日常生活技能內涵,並依據其

與人的空間與社會距離,以個體為中心逐漸延伸至家庭、社區環境,縱貫 在其中的是個體自我決策的意志,使特殊需求學生能在生活中做好自我管 理與生活照顧,進而有更好的能力能參與社區生活並能在社會當中完全融 入。

根據教育部(教育部,2011a)所頒佈的「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 要」,除了各個學科以外的課程綱要編撰外,特別編製了特殊需求領域,

特殊需求領域共有十二類課程,分別生活管理、社會技巧、學習策略、職 業教育、動作機能訓練、溝通訓練、點字、定向行動、輔助科技應用、領 導才能、創造力與情意。其中生活管理課程當中包含自我照顧、居家生活、

社區應用與自我決策等四大主軸:

一、自我照顧:包含飲食處理、衣物照顧、儀容衛生、健康管理。

二、家庭生活:包含環境清潔與維護、住家安全與處理、休閒習慣與 活動、物品與金錢管理、家庭關係與性別權益。

三、社區應用:包含休閒生活與購物、行動與交通安全、公共設施與 設備。

四、自我決策:包含自主行為、自律行為、自我倡導、自我實現。

其中自我照顧是生活管理課程當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也是促進個 人獨立生活根本。

貳、自我照顧課程能力指標

根據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生活管理領域當中,在自我照 顧的主軸下,包含飲食處理、衣物照顧、儀容衛生及健康管理等四項。本 研究編選教學教材以飲食處理及衣物照顧這兩項次項目為目標,以下整理 出在國小階段三年級及四年級學生在飲食處理、衣物照顧需要達成的能力 指標,如表2-2所示(教育部,2011b)。

表2-2 自我照顧之飲食處理與衣物照顧相關能力指標

階段 次項目 能力指標

綜合上述資料,研究者將生活管理課程當中,四大主軸之一的自我照 顧選出其中兩項次項目―飲食處理與衣物照顧,依據學生先備能力及年級 階段,並與另一位特教班導師作課程編排的討論,統整學習指標後,歸納 出兩個學習單元,分別為「水果的食用方式」與「依據場合選擇服裝」,

以此作為本研究之自我照顧分類遊戲的目標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