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階段身心障礙兒童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的意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階段身心障礙兒童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的意義

本研究為探究國小啟智班教師所持之藝術治療理念,瞭解藝術治療於 啟智班美勞課程中的運用,本節首先說明台灣藝術治療的現況與發展,以 及目前於教育的應用,緊接著談論藝術治療的興起及其從心理治療開始朝 藝術教育扎根的轉變,而藝術治療又有何獨特性,以致於要強調將其融入 啟智班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並討論此二者的關係,最後整理適用於身心障 礙兒童藝術活動中的兒童藝術治療理論與取向,做為後續討論藝術治療理 念融入國小啟智班美勞課程之參考。

一、 台灣藝術治療的發展與現況

目前台灣藝術治療發展仍處起步階段,雖有幾位學者與關心此議題的 同好不斷地推展藝術治療理念,從事課程活動研發等實證性研究,且近年 亦專書的出版,然而這些書籍引述了很多國外藝術治療的發展情形,卻鮮 少對藝術治療技術和思潮引進台灣的推展歷史進行記述與整理。相較於國 外,藝術治療在台灣還只一個新興的領域,於此並不論斷此學門在台灣大 環境的定位,僅就能力所及蒐集相關文件,進行整理與記錄。

台灣的藝術治療約莫從 1990 前後開始被討論,近二十年中於學術研究 和專書的發表、大專院校系所之課程規劃、醫療服務系統、私人工作坊與 機構等方面各有不同的進展,下就從這四部分進行說明:

18

(一)學術研究與專書的發表

國內關於藝術治療的學位論文始於侯禎塘 1987 年發表的碩士論文藝 術治療團體對特殊學校肢體殘障國中學生人格適應之影響,其研究對象為 國中肢體障礙學生,以團體形式進行藝術治療活動,採用「實驗組-控制 組前後測」實驗研究設計,探討其對學生人格適應之影響,發現接受過藝 術治療的學生在現實適應上優於未接受藝術治療團體經驗的學生,是台灣 首次以藝術治療為名進行的學位論文研究。而台灣至今出版的藝術治療相 關書籍並不多,其中以陸雅青1993 年出版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 入孩子的心靈世界(第一版),為國內第一本以藝術治療為名來談論兒童繪 畫發展的專書,書中詳盡引述 Lowenfeld「繪畫發展階段」,輔以該年齡兒 童畫作輔助說明,最後提出藝術治療對家長和教師的啟示,和活動中的注 意事項,為國內藝術治療著作的開端,目前已出版至第三版,為許多大學 院校藝術治療課程的入門教科書。後有范瓊方1998 年出版的藝術治療-家 庭動力繪畫概論(第一版),書中引述了Burns 和 Kaufman(1972)提出的 家庭動力繪畫(Kinetic-Family-Drawings, K-F-D)進行之概念與方式,這是 一種進行繪畫治療的方法,從幼兒繪畫中所呈現的人物動作、樣式與象徵 符號等圖畫語言,來瞭解其與家庭互動的關係。另外2006 年由台北市文山 特殊學校出版陳麗婷、陳慧娟老師,周怡君治療師共同著作的另一種語言:

藝術治療融入特殊教育美術教學初探-藝術媒材篇,記錄了教師經由藝術 治療師協助諮詢下藝術活動的軌跡,做為台灣藝術治療理念踏入身心障礙 兒童藝術活動出版的分享書籍。

除專書與論文等紙本著作的發表外,在幾位藝術治療、藝術教育、心 理輔導與諮商學者的推動下,台灣於1994 年成立台灣藝術治療學會,每年 定期舉辦年會和工作坊,提供會員及相關人士學習和討論的空間。淡江大 學和台中教育大學2008 年也分別舉辦了「表達性藝術治療國際研討會」及

「特殊教育與藝術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前者是以各種表達性藝術媒介 為主軸進行討論,後者則是結合特殊教育,探討藝術治療應用特殊教育的 可能性,皆活絡藝術治療在學術界的討論。

19

(二)大專院校系所之課程規劃

美國 1969 年藝術治療協會(AATA)成立後,開始建構了一套專業藝 術治療師審核的標準,而臺灣目前尚未有藝術治療證照之檢核機制,有一 部分原因在於負責高等教育的大專院校中極少藝術治療系所,目前僅有台 北市立教育大學,從九十四學年度開設藝術治療碩士學位的學程,採隔年 招收方式招考,相關的師資多引借國內各大學心理輔導、教育方面教授,

或國外藝術治療碩博士畢業之講師,顯然台灣在藝術治療專業從業人員、

師資的培育上,仍有待發展的空間。

除了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開設正式的藝術治療學位學程外,國內其他的 大專院校如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台北 醫學大學;台南大學;台灣師範大學;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心理 與諮商系所和藝術研究;華梵大學人文中心;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 系、特殊教育學系;實踐大學;輔仁大學(以上依筆畫排列)皆曾開設藝 術治療或特殊兒童美術教育等相關選修或非正式的進修課程,可見藝術治 療已開始受到各藝術、心理、教育學系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三)醫療服務系統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網站(2008)整理醫療體系機構中有直接提供兒童 藝術治療課程的有三軍總醫院、台大醫院、台中榮總醫院、台中維新醫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台 東聖母醫院、長庚醫院、高雄醫學大學,分別隸屬於精神科、兒童病房或 療護病房。藝術治療在這些醫院中多扮演附屬於精神科、兒童心智科的角 色,藝術治療師並非醫生,而是協助經醫生診斷過需進行藝術治療活動來 發展其功能或緩和情緒的患者,這些藝術治療團體或個人活動多半有時間 和人數的限制,所以並非所有想透過藝術治療活動達到「治療」目的身心 障礙兒童都能夠接受類似的服務。

(四)公私立機構或工作坊

另外也有私人機構如呂旭立文教基金會、台南縣德蘭啟智中心等皆是 對於患有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或針對遭受重大身心傷疾、身心障礙兒童來 進行藝術治療,設計藝術活動協助他們能透過活動獲得治療。

20

除了醫院之外,還有其他的公私立機構開設了相關的學程提供給社會 大眾參與,像是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藝術教育館、張老師中心都曾開設 類似課程讓參與者瞭解何謂藝術治療,如何透過藝術活動進行自我療育,

課程的內容比較偏重於人本主義為導向的藝術治療模式,注重個人創造性 的開發和自我的發現與實踐。國立台灣美術館於2008 年 9 月 20 日舉辦的 藝術治療講座邀請到Dr. Marcia Rosal 分享如何以美術館作為藝術治療媒介 來進行治療活動等,都有助於促進大眾對藝術治療的認識。

(五)教育應用

隨著藝術教育治療觀念的推展,也受限於大環境藝術治療市場的未開 發,藝術治療在台灣開始嘗試將藝術治療理念應用於國民教育中,各縣市 教師研習中心、師範院校特殊教育中心開辦的教師研習和工作坊,也都開 始於近幾年辦理相關議題的研習課程,如台北教師研習中心 96 至 97 學年 度辦理教師專業成長之藝術治療工作坊、2008 年基隆女中和中山女高等也 有由教師研習中心舉辦之教師研習…等,目的皆是期待教師學習藝術治療 的理論與實務後,提高專業素養,於各自服務的學校進行個別諮商、班級 經營或團體輔導的實務教學。

藝術治療在台灣分別在大專院校屬之的學術界、醫療體系、公私立機 構和國民教育等領域如火如荼推展,其中不乏有學報、期刊與研究報告中 指出藝術治療與藝術教育、特殊教育的密切關係和功能,是以本研究欲透 過藝術治療內涵的探討,瞭解藝術治療至藝術教育的應用,探究教師於藝 術教育與特殊教育結合的啟智班美勞課程中藝術治療理念的教學認知與實 踐。

二、 藝術治療起源與藝術教育的應用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ATA)根據藝術治療先驅 Margaret Naumburg 和 Edith Kramer 對於藝術治療的主張,將藝術治療分為藝術心理分析以及藝 術創作即治療兩種派別。前者是以Naumburg(1950)為代表的心理分析取 向藝術治療,他認為藉由藝術能使患者自發性的釋放潛意識,把藝術當作 心理治療中的工具。在這個模式中,藝術成為非語言的溝通媒介,配合其 創作作品進行聯想與解釋,幫助個體了解和發現自我內心世界和外在的關

21

係;而Kramer(1958)則推崇藝術活動本身的治療功能,比較偏向於「藝 術本質論」,認為透過創作的過程可增進個體的成長,緩和當事人情感上的 衝突,幫助自我探索、自我了解,提高當事者對事物的洞察力,創造的過 程對個人情緒衝突(reconciling emotional conficts)之輔導、自我察覺

(self-awareness)以及個人成長皆具意義。

然而藝術治療並非一開始即具有今日的樣貌,它的興起有著獨特的背 景,其定義、內涵與應用都隨著時間和發展有所轉變,成為跨學科、領域 的專業。有些學者認為藝術治療的起源可追溯自遠古時期岩洞中的壁畫,

但正式將藝術引入治療領域則始於二十世紀初,Freud 對夢的解析是將心理 學和視覺形象結合的開端,後Jung 提出藉著藝術創作,將壓抑的潛意識視 覺化,提升至意識層面,來幫助患者維持精神和心理的健康(台灣藝術治 療學會,2008)。由於他們對於夢的形象和視覺藝術的重視,精神科領域開

但正式將藝術引入治療領域則始於二十世紀初,Freud 對夢的解析是將心理 學和視覺形象結合的開端,後Jung 提出藉著藝術創作,將壓抑的潛意識視 覺化,提升至意識層面,來幫助患者維持精神和心理的健康(台灣藝術治 療學會,2008)。由於他們對於夢的形象和視覺藝術的重視,精神科領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