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語教科書人權的認知內容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國語教科書人權的認知內容分析

本節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和人權教育內容有關的課別,並以三個版本的課文內 容為例,探討國語教科書中人權教育呈現的內容。以下依人權的認知主要類目所 呈現的概念內容,一一論述。

一、人權的性質

人權的性質包括人權是天生的、人權是普遍的、人權是不可被剝奪的、人權 是不可分割的這四個面向。這些性質也就是生而為人與生俱來之權利,這些權利 是不可分割、不可剝奪,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享有的自然權利。

(一)人權是天生的

人權是天生的所闡述的意思是指人權是不需要買賣、賺取或繼承,人權屬於 人類,僅僅只因為他們是人類。

南一版第九冊第五課以〈女媧造人〉的傳說故事闡述人權是天生的,女媧為 了讓人類能綿延不絕,賦予人類能透過語言溝通、能耕種,也能傳宗接代的能力,

也就是說這些權利都是天生的,不需要透過買賣,只因為我們生而為人。

女媧就這樣創造了布滿大地的「人」,這些新生命的降臨,帶給她無限 的欣慰。為了讓人類能綿延不絕,女媧便教他們說話溝通,也教他們耕種生 活,還教他們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從此,人們便在廣闊的大地上,過著安 居樂業的幸福生活,繁衍延續至今。(女媧造人,南5-1-5)

(二)人權是普遍的

雖然我們的居住的國家、種族、膚色、穿著、生活文化不同,但我們都是共 同居住在這個地球上的人,我們享有平等的權利,不斷的追求我們的夢想,這樣 的權利是普遍的。

1. 康軒版

康軒版第八冊第三課以〈兩個和尚〉為例,窮和尚和富和尚他們都想到南海 取經,到最後窮和尚因努力追求夢想,實現了他的願望,富和尚卻因顧慮太多而 去不成。

窮和尚和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經,富和尚想了半輩子都去不成,窮和尚 則以堅忍的毅力終於實現願望。(兩個和尚,康4-2-3)

人權是普遍的,即使宗教信仰不同、貧富的差距,但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同 等的自然權利,人權不因為宗教的不同、貧富的差別而被剝奪,每個人都有追逐

自己夢想的權利。

2. 南一版

南一版第十冊第十四課〈我們住在地球村〉特別闡述了人權的基本概念,雖 然我們的種族、語言、文化上有著先天的差異,但我們都生而平等,擁有天生的 人權。而第八冊第十課〈我們同在這條船上〉則描述不管我們居住在城市或鄉下,

不管我們的祖先來自何方,我們都在這裡實現夢想,也就是說不管我們來自何 方,我們都有權利追求我們的夢想,人人生而平等。

雖然我們居住的國家不同,膚色、語言、穿著打扮、生活習慣也各異其 趣,但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住在 地球村,南5-2-14)

你住在山地,我住在海港;你住在鄉下,我住在城市的小巷。不管來自 何方,我們同在這條船上。或許我們的祖先,早就住在這個地方;或許我們 的祖先,勇敢渡過大風大浪,來這裡追尋夢想,在這裡實現願望。(我們同 在這條船上,南4-2-10)

由上可知,雖然種族、文化、語言、膚色等先天的條件有所差異,但我們都 享有普遍的人權,生而自由平等。人權不會因為不同的宗教信仰、貧富的差別,

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三)人權是不可剝奪的

人權是不可被剝奪的,沒有人可以剝奪他人的權利,在國語教科書中,常以 天生殘障的人士為例,以他們殘而不廢的精神,說明即使身體殘缺,影響他們身 體的機能,但他們的人權是不可剝奪的。這些人士自幼身體殘缺,體弱多病,在 一般人眼光中,是不被抱以希望,這些生命應該被放棄。然而,由於他們的父母 對生命的尊重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才讓這些天生殘缺的生命能繼續生存,繼續 與生命搏鬥。

1. 康軒版

康軒版第十二冊第七課〈蓮娜的故事〉以蓮娜為例,蓮娜出生即身體殘疾,

有人建議蓮娜的父母將蓮娜送到機構扶養,但他的父母未曾放棄蓮娜,陪伴她一 起成長,與命運對抗。第七冊第五課〈海倫‧凱勒的奇蹟〉描述海倫‧凱勒即使 因為生病而又聾又啞,但蘇利文老師還是不放棄她,想盡辦法教導她,用觸摸的 方法讓她認識世界。

蓮娜先天殘疾,很多人建議他爸媽,將他送往社福機構扶養,他爸媽卻 決定陪這個孩子一起面對未來的人生。(蓮娜的故事,康6-2-7)

蘇利文老師用盡一切方法教導海倫‧凱勒,讓她靠著觸摸了解世界。為 了讓海倫‧凱勒接近大自然,老師帶著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裡跑跑跳跳;

又在泥土裡種下種子,讓海倫‧凱勒觸摸,感受種子漸漸發芽、成長的喜悅。

(海倫凱勒的奇蹟,康4-1-5)

又如康軒版第九冊第四課〈叢林醫生史懷哲〉,描述史懷哲先生到非洲行醫,

他發現那裡的非洲居民大量的死於疾病,對於貧困居民的生命一樣的尊重,將雞 舍改建為病房,替病人看病,發揮了憐憫之心。這也說明了即使是窮困的人,他 們還是擁有生存的權利,這樣的生存權利是不能被剝奪的。

史懷哲動手將一間老舊的雞舍改為診療間。雖然設備十分簡陋,但他很 高興的說:「我的病人終於有地方可以遮陽避雨了!」(叢林醫生史懷哲,康 5-1-4)

上述的論述中,可知人權是不可被剝奪的,即使身心障礙的人士,也應享有 人權,沒有人可以因為任何的理由剝奪他人的權利,對於弱勢的人,他們反而應 該得到更多的幫助。

從人權的性質也可發現人生而為人就擁有自然的權利,應享有一切身而為人 權利,不因性別、貧富、種族、宗教等差異而有所差別。這些權利是與生俱來,

不需要透過買賣而獲得,是具普遍性的,在任何情況之下,無法被分割、無法被 剝奪的。這也就是梁鎮福(2004)所言人出生之後就享有人權,不論其國籍、膚 色、種族、性別、貧富,在各種不同的條件下,都適用於每個人,是一種普世的 要求或基準。

二、權利的分類

環境文化發展權可分為公民與政治權、社會與經濟權以及環境、文化與發展 權三個次類目。在人權的認知這一主類目當中,人權的分類這一次類目出現次數 為最多,然而三個版本國語教科書對以追求個人自由取向為主的參政權、宗教 權、集會結社權等個人權利為主的公民與政治權,都未加以著墨。三版本國語教 科書所共同關注的是社會與經濟權,以及環境、文化與發展權,尤其以全人類為 主體出發的文化、環境與發展權,出現次數及內容為最多。

(一) 社會與經濟權

社會經濟權包括經濟福利、教育權、工作權、健康權以及休閒權等群體之權 利,在三版本的國語教科書中,以「休閒權」出現次數為最多。

由於現代人工作、讀書、生活步調快速而緊張,因此,休閒活動已漸漸成為

人們追求精緻生活的需求,休閒權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國語教科書課文內 容的取材大多以假日休閒活動或旅遊所見所聞為呈現的題材,小至全家利用假日 出遊一起從事休閒活動,大到國外旅遊的所見所聞,這些遊記在國語教科書中佔 了很大的篇幅。再者說明如何規劃休閒活動,引導兒童重視休閒活動的安排,期 許兒童能與家人利用假日從事休閒活動,為生活增添健康與樂趣。

1. 康軒版

康軒版教科書中強調學習規劃休閒活動是兒童及青少年必學的技能,時間的 管理與分配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影響休閒活動的規畫與執行與否。康軒版第十冊 就以「珍愛時光」為主題,第二課〈爸爸的信〉透過父子之間書信的溝通,和兒 子討論時間的規劃和運用,表達父親對於青少年時間安排的關心與重視。第三課

〈做時間的主人〉中也說明只有能妥善規畫時間的人,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工 作,能有多餘的時間安排休閒活動,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你將每天放學後和假日的時間,做了一番規劃,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 候休息,什麼時候看電視、玩電腦...寫得一清二楚。(爸爸的信,康 5-2-2)

妥善的運用時間,不但可以如期達成工作目標,還可以有多餘的時間安 排運動與休閒生活,使生活更有意義。只有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並妥善加 以運用的人,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做時間的主人,康5-2-3)

2. 南一版

南一版在低年級的國語教科書中,第二冊、第四冊以「休閒生活」、「假日休 閒活動」兩個單元共七課,大量的篇幅描述生活記趣,顯見南一版對於休閒權的 重視。

第二冊以「休閒活動」為單元主題,包含〈看櫻花〉、〈放風箏〉以及〈種豆 子〉等課文呈現休閒活動。第四冊以「假日生活」為單元主題,包含〈到白河賞 蓮〉、〈去圖書館〉、〈騎腳踏車〉、〈我愛捏陶〉等課文呈現假日生活。在低年級的 國語教科書中,重視兒童假日的活動以及休閒生活,更見休閒權對於兒童之重要 性。

這些文章可分為兩類,一為全家利用假日時間一起從事動態和靜態的休閒活 動。第二冊第六課〈種豆子〉描寫作者和家人在花盆裡種豆子,期待他快快長大。

第二冊第四課〈看櫻花〉描寫全家一起到陽明山看櫻花;第四冊第十三課〈白河 賞蓮〉描寫全家人利用假日一起到白河參加蓮花節;第四冊第十一課〈去圖書館〉

記敘全家人利用假日一起上圖書館,享受閱讀的樂趣,充分表現利用假日全家人 從事休閒活動的樂趣,增加家人之間彼此情感的互動。

我們在花盆裡,放了一些泥土,種下一些豆子,澆上一些清水。我們細

心照顧他,看著豆莢天天長大。(種豆子,南1-2-6)

心照顧他,看著豆莢天天長大。(種豆子,南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