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節就第四章結果與討論,歸納重點提出結論,分為兩個部分加以說明。首 先是三版本國語教科書人權教育分布情形。第二部分是三版本國語教科書人權教 育內容分析。

一、 三版本國語教科書人權教育分布情形

本研究以康軒版、南一版、翰林版三個版本國語教科書,第一冊至第十二冊 為內容分析對象,分別依其融入人權教育課文比例、人權教育主類目、次類目呈 現情形,依序提出下列結論:

(一) 三版本人權教育課文數分布情形

1. 三版本國語教科書人權教育出現次數以康軒版最多

三版本的國語教科書以康軒版出現人權教育內容的次數為最多,其次為南一 版,翰林版出現次數最少。

2. 三版本各冊國語教科書人權教育課文分布以康軒版較平均

康軒版各冊出現人權教育內容的課數都在 7 課以上,各冊超過 50%以上,分 布較為平均。南一版第十二冊只有4 課,翰林版第三冊只有 3 課,每冊分布不平 均。

3. 三版本各冊國語教科書人權教育課文分佈比例懸殊

受限於國語教科書所規劃的單元主題,而影響每一冊出現人權教育課文於之 比例。三版本各冊國語教科書人權教育課文分布比例懸殊,同一版本有的冊數人 權教育課文出現比例偏高,有的冊數出現比例卻偏低,人權教育內容出現於各 冊,並無規則可循。

(二) 人權教育各類目的分布及差異性

1. 三版本主類目皆以「人權的價值」出現次數為最多

在主類目方面,三版本皆以「人權的價值」出現次數最多,其次為「人權的 認知」、「人權的技能」、「人權的實踐」,顯見國語教科書呈現的人權教育內容,

強調「價值」的教育。

2. 三版本人權的認知之次類目以「權利的分類」出現次數最多

三版本人權的認知次類目皆以「權利的分類」出現次數最多,其次翰林版為

「人權的性質」、「人權的宣言或公約」,康軒版、南一版則反之。

3. 人權的價值之次類目,三版本皆以「博愛」出現次數最多

三版本人權的價值次類目皆以「博愛」出現次數最多。翰林版則以「尊重與 包容」與「博愛」並列第一,而康軒版、南一版皆以「尊重與包容」居次。可見

「博愛」和「尊重與包容」是人權教育主要的核心價值。

4. 人權的實踐之次類目,三版本皆都甚少出現

在人權的實踐次類目,三版本皆都甚少出現。康軒版以「違反人權事件」出 現次數最多,而「人權運動」居次。南一版則反之,以「人權運動」出現次數最 多,「違反人權事件」出現居次。而翰林版在人權的實踐這個主類目,則都未出 現。

5. 人權的技能之次類目,康軒版以「知性技能」出現次數最多,南一版、

翰林版以「行動技能」出現次數最多

在「人權的技能」方面,康軒版以「知性技能」出現次數最多,「行動技能」

居次,「溝通技能」出現次數最少。南一版、翰林版則都以「行動技能」出現次 數最多,「溝通技能」居次,「知性技能」出現次數最少。

二、 三版本國語教科書人權教育內容概念

(一) 人權的認知方面

在「人權的認知」方面,三版本很少出現「權利」、「法規」、「宣言」等文 字,也較少提及人權的組織及歷史,這些認知的知識適合在社會領域中學習。而 國語教科書中人權的認知,是以與兒童生活相關的經驗為取材,透過文章傳達下 列人權的概念:

1. 重視兒童的休閒權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休閒權也逐漸受人重視,國語教科書也重視兒童的休 閒權,更強調青少年應該做好休閒活動的規劃,才能讓身心獲得健全的發展,規

劃休閒活動已是現代人必學的技能。

2. 關心環境權與動物生存權

由於科技的發達,人們對於地球資源的予取予求,造成地球生態的失衡,地 球的環境和動物的生存環境都遭受到威脅,因此對於環境的關心與對於生存權的 重視,都是世界各國所關切的。國語教科書呈現的是對於全球暖化、沙塵暴、流 行性疾病等全球性問題的關心,提出保護地球的呼籲,希望人們愛惜地球的寶 藏。再者,呼籲人們提供動物們一個安淨的生存環境,讓動物的生存權,不受到 威脅。並以國內外對於動物保育以及復育為例,說明全世界的人類都應為環境和 動物生存權盡一己之力,共同保護地球。

3. 重視發展權與文化權

發展權主要是對於所居住環境的關心,透過社區居民發現社區的問題,提出 與居民討論,凝聚共識,進行社區的改造活動,讓社區有一番新的氣象,也讓環 境能永續經營。另外,配合社區舉行的藝文活動,社區居民能相互交流情感,增 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文化權方面,重視少數民族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傳達 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保存,舉行各種文化活動。另外,國語教科書也重視中西文 化的交流,透過學習西方的藝術概念,以及將中國的文化帶到世界各國,將人類 的文化層次向上提升。

(二) 人權的價值方面

在「人權的價值」方面,三版本以「博愛」、「尊重與包容」等概念出現次數 最多,雖然每個價值的概念都有出現,但並每個價值出現的次數不平均,偏重於

「博愛」與「尊重」,有些概念則出現次數很少。

1. 對於生命與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

在尊重生命方面,透過建立自己的自信,能喜歡自己,勇敢的接受不同的挑 戰,對於人性尊嚴的尊重。在對於文化尊重與包容方面,強調世界是一個地球村,

有不同種族、不同族群以及多元的文化,我們應予以尊重與包容,尊重各族群的 獨特性,欣賞各族群文化之美,拓展自我的國際觀,才能適應地球村的生活。

2. 對於家人、朋友以及他人的關懷

國語教科書中以「博愛」的價值觀出現次數最多,也就是關心家人,關心他 人,以同理心感受他人的感受,時時刻刻關心周遭的人,默默的為社會付出,我 們將會發現施比受更有福。

3. 尊重個人的自由與他人的自由

不同於對個人自由權利的追求,國語教科書從尊重個人自由以及抉擇的自

由,強調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選擇權,應該要珍視自己的選擇。而當我們在享受自 己的自由時,也應尊重他人的抉擇。

4. 民主精神的養成

班級是民主社會的縮影,為兒童適應未來社會做準備。教科書透過班舉行級 性的活動,義賣活動、讀書會、辯論會、一起做報告等,從工作分配、相互討論,

彼此合作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養成尊重他人意見的態度。

5. 學習和平處事的態度

教科書透過兒童生活的經驗,傳達在面對衝突時,兒童能轉換心情思考,理 性的處理自己的情緒,避免衝突的發生。另外,以寓言故事寓意其中,以簡單的 寓言故事傳達和平的理念。

6. 避免偏見與歧視的形成

偏見與歧視常常深刻的影響小朋友的態度與行動,國語教科書所傳達的內容 是能尊重自己的獨特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避免偏見的產生。在歧視方面 則是對於弱勢族群的關心。

7. 培養正義之心

透過教事書中主角的經歷,培養兒童對於生活中不平等、不正義之事,能透 過故事的討論,將分析的能力遷移至生活中,面對生活中不公平、不正義之事,

能挺身而出,為弱勢者發聲。

(三)人權的實踐方面

1. 指認違反人權事件的能力

以故事、電影主角的不平等遭遇,呈現出違反人權的情節,透過故事、電影 的描述,兒童容易引起共鳴,培養能指認違反人權的事件的能力。因此,透過故 事、電影的討論是教導人權教育良好的教學法。

2. 法律、制度的建立

法律與制度的建立,在三版本國語教科書中都未加以出現,推究其原因可能 是法律、制度的部分,適合融入於社會領域中出現。

3. 人權運動

人權的運動,在國語教科書中較少提及,事實上,國語教科書還是可以介紹 人權運動的主要人物,爭取人權的過程,則更能體會人權之奮鬥過程。

(四)人權的技能方面

1. 培養溝通能力

溝通的技能是培養青少年說話的態度和技巧,才能達到理性的溝通。透過讀 書會、辯論會等方式,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尊重不同的聲音。教科書強調 唯有具備良性的溝通能力,將自己的想法表達與人分享,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互 動,也能尊重他人的想法。

2. 培養蒐集資訊能力

知性的技能強調蒐集資訊的能力,國語教科書鼓勵青少年運用書籍、網路、

報紙等不同的方式,培養蒐集資訊的能力,解決生活中人權的問題。同時由於知 資訊科技的發達,各種資訊充斥,不當的資訊容易戕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

青少年應具備資訊判讀的能力,有效的運用媒體,篩選正確的資訊,從不同的角 度解讀資訊。

3. 走入社區服務人群

行動技能則是貢獻一己之力為社會服務,國語教科書中以許多為台灣人民 奉獻的外國名人、為台灣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以及殘而不廢的世界名人為鼓舞 青少年的例子,這些人都為社會默默的付出,鼓舞青少年年紀雖小,但可以當義 工、走進育幼院說故事、認養樹木等方式,走入社會,盡一份力量服務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