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圓環與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第一節 圓環之探討與分析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圓環與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圓環與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圓環與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圓環與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本文在詳細分析過相關文獻資料後,以歷史結構分析、文本分析與個 案研究方式,並以三段論法加以論述,勾勒並確認再生物件與都市本體的 對應關係。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圓環之探討與分析圓環之探討與分析圓環之探討與分析圓環之探討與分析

本研究整理出兩種方向共六個因素來解釋探討圓環商圈起起落落的歷 史與都市再生之關聯,並從中分析擷取相關經驗與教訓,進而提出本文整 理出的通則。分述如下:

一、興旺衰敗的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指的是圓環商圈本身的種種條件與背景

(一)特色

多數圓環之所以拆不掉,是因為它的地方情感與文化意涵,它的空間 形式是一特殊歷史涵構的市民生活實質型態,將西方絕對幾何的空間形式 消化為具體實質活動機能的生活空間。市民在這個空間中聚集、消費、交 換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種認同,一種抹滅不去的地方情感。尤其,小 吃夜市一直是地方生活焦點,不僅實質形式呈現清晰可辨識的空間標誌,

且在長時間的延續及生活經驗累積之下,形成居住環境的地方特徵與居民 集體記憶的素材,即使在時間的推演過程中,藉著過去連續的事件和場所 的記憶,轉化成一具有象徵性的價值,進而產生對地方認同感與歸屬感。

因此,特色指的不僅僅是商圈本身給老一輩人的懷舊氣氛,兒時回憶 等等抽象感覺,也包括個別攤位自身的產品食物,其本身精湛的手藝與獨 特的口味;無論是商圈整體,或者是個別的攤位,總之,圓環成敗的一個 最主要內部因素,就是其特色。

(二)品質

品質也如同特色一樣,不但影響商圈甚鉅,也應該從整體圓環跟個別 攤位兩部份觀察起。整體品質當然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民眾對於圓環的印 象,是骯髒還是乾淨,是紊亂還是整齊等等一般消費者會關心的事項;而 個別攤位的品質,就牽涉到個別經營者的經營理念與用心程度。另外本文 必須提醒的是,特色與品質不應該混淆放在一起談;有特色不一定代表有

品質,一些不衛生卻賣冷門食品的路邊攤甚至店家就是相關代表;而乾乾淨 淨賣著滷肉飯等等滿街都是的大眾小吃的店家,則證明有品質不一定表示 就有特色。以本研究個案-建成圓環為例:雖說圓環及寧夏夜市是在原地 改建規劃的,周邊環境跟當初夜市起源的環境條件相同,但是因為原本圓 環內的攤販一直到現在都是屬於老字號的店家,一直都是消費者前往的 最大原因。但隨著建成圓環的沒落及老字號店家移徙寧夏夜市的現況下,

當地民眾大多仍願意移往寧夏夜市消費,這更是說明了攤販品質、名氣 是顧客消費的目的。由此可知,消費者的人潮是會跟隨著攤販而移動的。

(三)商譽

本文提出的最後一個重要觀察點,就是商譽。這又跟前面兩個特色與 品質屬於不同概念,雖然它與前者息息相關。本文研究發現,具有特色或 品質,甚至兼有特色與品質的店家,通常商譽甚佳,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但是,有小部分攤位,由於經營者本身的私德問題(例如酗酒/聚賭/服儀髒 亂),即便具備成功的特色或品質,仍然無法維持商譽,維持客戶的青睞,

這也是頗為可惜的一些案例。

二、興旺衰敗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指的是大環境的種種客觀條件

(一)景氣

景氣是影響商業活動最明顯易見的外部因素,無需贅言; 在景氣好的 年代,不但大餐廳生意興隆,連市井小民的圓環商圈,也會被帶動起來,

畢竟有錢的時候,是整體性的提升,舊客戶就算去吃新的大餐,還是會有 新客戶原本不常光顧,如今得以隨時打牙祭。

(二)都市發展重心

這是本文提出跟大環境/景氣不同思路的一種觀察;有時候,就算景 氣很好,也不一定代表某些商圈生意會跟著好,這就會牽涉到整體景氣下 的細部問題—都市發展重心。以台北市為例,由於政策關係,都市發展重 心很明顯地東移,也因此過去繁華的西門町(廣義而言,也可包括本論文研 究的圓環一帶)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則是忠孝東路及復興北路一帶,現則 更為西遷,到了信義計畫區。而內湖科學園區則是連接著大直地區,成為 新一代都市發展的關鍵區塊。本文提出這個觀察是想指出,即使在景氣好 的年代,若是地點逐漸沒落,生意還是會受到影響的。

(三)交通

交通是本文刻意擺在六小因素之末的,因為嚴格說起來,交通因素跟 前述景氣與都市發展重心都有關聯: 景氣好的時候,消費者自己開車或搭 計程車,都比較不在乎停車或車資這種小錢,也因此會降低圓環逐漸遠離 繁華重心這件事情對生意的影響。問題是在景氣壞的時候,原本是小事的 交通問題,可能就馬上成了大事,因為老百姓能省則省,如果大眾捷運到 不了,或商圈附近很難停車,就會直接影響消費行為與前往意願。

自西元 1970 年代,隨著都市交通量的增加,圓環紓解交通的功能面臨 考驗,在大量公車匯集與台北市交通量急遽成長的背景下,圓環的存在造 成了交通瓶頸,加上老舊的建築物與攤販式的經營型態,如何整頓圓環議 題之思考逐漸浮出檯面,導致圓環面臨拆除或改建的命運。

以本研究個案-建成圓環為例:建成圓環的興起是因為大稻埕河運與 台北鐵路路運帶來人潮,其週邊有住宅區及商業區,然而隨著重慶北路於 1973 年被打通、拓寬之後,商業區已經漸漸轉移至別處,圓環的交通功能 開始受到考驗,1997 年 9 月台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市民大道)通車之後,

圓環週邊道路交通逐漸被取代,加上 1997 年底台北大眾捷運淡水線通車,

較鄰近的中山捷運站仍具有一段距離,運輸方面僅能依靠公車接駁來維 持。加上,圓環週邊地區停車位規劃不足等因素,皆形成建成圓環所面臨 交通要素上之嚴重問題。

三、擷取經驗與教訓

在分析圓環興衰的種種內外部因素之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慢慢檢視 分析從中能夠獲取的教訓,同樣的,這也可以很邏輯性地從內外部因素著 手探討:

(一)內部

1. 新時代營養/健康概念的興起與影響

針對文前探討的特色/品質問題,圓環商家面臨的最大挑戰,其實有點 非戰之罪的味道;因為消費者往往不是因為圓環的口味變了,或者東西不 好吃了而影響消費意願的。在新時代營養/健康概念的興起與影響下,老百 姓把吃飯的關注點從過去的大魚大肉、油膩豐盛,逐漸轉移到更為健康及 營養均衡的新時代飲食觀念去。也因此,即使是過去在特色或品質上都很 有競爭優勢的店家,也必須面臨改變舊有口味或者被新興市場淘汰的矛盾 處境。這當然不能全部怪罪到店家,也不能怪罪到消費者頭上,只能說在 歷史的潮流下,只有不斷修正才能持續保持領先。

2. 新時代環保概念的興起與影響

而針對文前探討的商譽問題,本文在此提出環保概念對其影響,因為 這一點通常會讓研究者較為忽略過去。本文認為,在新時代對環保議題的 關注,以及全世界都方興未艾地支持環保、推動環保的推波助瀾下,任何 行業,特別是餐飲業,都被逼迫懇切面對這些質疑聲浪。也因此,當建成 圓環這種老字號的攤販,無法跟上時代,從食材上、器皿上、垃圾處理上,

甚至於主力產品上(如各式羹類配菜中若有髮菜等食材)讓消費者看到其 對環保運動的響應或相關措施及改變,恐怕就會從新客源裡慢慢失去所謂 的“商譽”,雖然這樣的商譽在過去的年代是幾乎難以想像的,畢竟在以前 那個年代,吃飯就是吃飯,還管什麼環保?問題是,市場就是如此殘酷不 饒人;而事實上,也有許多商家做出了相對應的妥協,並且得到了不錯的 成果。

(二)外部

1. 捷運衝擊—交通便利=商業便利

在圓環的歷史裡,捷運扮演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角色;本文這樣形容是 因為,其實建成圓環原本的地理位置就相當良好,附近交通不論從大眾運 輸的角度,或本身地段的角度,在都市發展重心尚未東遷的情況下,可以 說是沒有問題的。然而,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便捷運通車前圓環本 身沒有交通便利性的缺點,捷運通車後,圓環的競爭對手可能就多了交通 便利的優點;這樣一來,圓環的優勢頓時就不見了,生意慢慢流失,也就 不以為奇了。因此,交通的可及性對於消費者前往圓環的消費意願佔有著 相當重要的因素,無論是大眾運輸工具,或者周遭道路、汽機車停車場的 規劃,都必須審慎考量,才能製造商機。

2. 新興景點—可替代性升高的問題

除了捷運通車的衝擊之外,另外一個不可諱言的致命傷,在於大眾對 於所謂的古蹟/舊文化/老味道這樣的概念需求日益擴大。乍看之下,這似 乎對圓環這種正統正宗的老商圈是件好事,生意應該會更好才對,但是深 思之後,其實不然。原因就在於大眾的眼睛固然是雪亮的,但是大眾也是 流於膚淺表面的。根據本文的觀察,市場因為有利可圖,因此不可避免地 會造就出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會有一批新的商家,標榜自己是老字號。這

除了捷運通車的衝擊之外,另外一個不可諱言的致命傷,在於大眾對 於所謂的古蹟/舊文化/老味道這樣的概念需求日益擴大。乍看之下,這似 乎對圓環這種正統正宗的老商圈是件好事,生意應該會更好才對,但是深 思之後,其實不然。原因就在於大眾的眼睛固然是雪亮的,但是大眾也是 流於膚淺表面的。根據本文的觀察,市場因為有利可圖,因此不可避免地 會造就出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會有一批新的商家,標榜自己是老字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