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圓環與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第二節 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都市之探討與分析都市之探討與分析都市之探討與分析都市之探討與分析

基於本論文寫作模式的邏輯,本節將依循前一節對圓環商家的分析討 論,以都市作為探討對象,作為對照,整理出影響都市興衰之因素,並從 中分析擷取相關經驗與教訓,進而提出本文層層整理出的通則,分述如下:

一、興旺衰敗的因素

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在都市的興衰發展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 因素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與科技等。本章節可由大稻埕、

西門町、東區、信義計劃區、公館與台北縣新板特區等現有案例作為借鏡,

歸納出以下影響都市興旺衰敗的原因:

(一)區域發展規劃

都市最重要的興旺衰敗的原因就是區域發展規劃,政府任一微小的都 市區域發展計畫,都強烈關係著一個都市的崛起與沒落。一個默默無名的 小城市有可能因為政府的發展計畫,而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市政中心或觀 光勝地。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例:其尚未開發前,區域內的土地除了是 部份家族的農地以外,大部分則屬於國防部兵工廠、汽基廠和軍車廠用地。

政府為了解決城中、龍山、建成等地區的發展飽和,便引發了一連串對信 義計畫區的規劃、開發與建設計畫,進行土地重劃,實施容積管制,規劃 成為超大街廓、人車分離、廣場軸線與花園城市,也造就了信義計畫區現 今的國際化商業重鎮的地位。因此,政府對於一個城市發展規劃之重要性 由此可見。

(二)國家政策影響

除了切身的區域發展規劃之外,國家產業政策對於一座都市的影響可 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前者或許比較具體,一般人都可以感同身受;但 後者的實際影響也不遑多讓。以西門町為例:自 70 年代起,西門町商圈的 經濟產業活動由盛轉衰,面臨沒落之窘境。政府自民國 74 年開始對徒步區

有了初步的規劃,伴隨著民國 84 年經濟部商業司推出的「商圈更新再造計 劃」及民國 85 年的「商店街開發推動計劃」的施行,直到民國 88 年之間,

政府對西門徒步區投入了大量的硬體設建設,西門町漸漸成為全台灣最大 的徒步區商圈。

(三)交通

交通要素對於一個都市的發展,一向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以信義 計畫區的交通建設為例,繼鐵路興建之後,加速南港捷運線的通車、北二 高信義支線快速道路的建築完工以及興建高鐵、捷運信義線,闢駛區內接 駁公車,促使計畫區內的交通更為便捷,信義計畫區逐漸符合世界城市實 質建設的重要角色之一,提供了一個接近員工和國際顧客的辦公區位。

在停車空間方面,不但提高公有路外停車場之運作效率、非住宅使用 附設停車空間之公共化等相關交通配套措施,在這些交通及停車空間的規

劃上,不但提供區內充足的停車空間,更是加強區內對區外連接的便利性。

(四)成員的參與及投入

由地方治理觀念可知,利害關係人的互動對於政策有其影響。因此,

所有身處都市的居民、業者或者機關單位等,其對於都市發展、計劃推動 的態度及參與皆有重要之影響性存在。自民國 76 年起,西門町商圈成立了

「西門商業中心更新促進會」,成員包括西門鬧區的百貨業者、企業領導人 及地方人士,民國 79 年徒步區完工,當地商家依據民國 74 年的建議方案,

由當時的街區商店業者自行成立「西門徒步區自治管理委員會」。因此,都 市發展也可以藉由商圈組織的成立,進而凝聚成員共識。

二、擷取經驗與教訓

在研究台北市都市區域發展的規劃之後,本文希望進一步檢視在此過 程中許多失敗或成功的要素,這些要素不一定適用於每座都市,但是絕對 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因此,本文將於下一章,將這種從都市發展得來的 經驗納入對於攤商經營的整體思維,看看是否能替圓環商圈想出對策或檢 討出更細緻的失敗原因。

(一)保持區域舊有特色

以台北市為例,由於政策關係,都市發展重心東移,原本繁華的西門 町及圓環一帶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忠孝東路、復興北路一帶,直到了 信義計畫區。而伴隨著捷運內湖線的完成,連接著大直地區的內湖科學園 區一帶,也漸成為新一代都市發展的關鍵區塊。區域輪流發展是難以避免

的,但是如何保持舊有特色,不讓其迅速衰落?例如:舊社區內專闢特區 保留特色,甚至傳承到新興社區等要素,都值得所有身處都市的利害關係 人深思。

(二)產業轉變前後融合

國家重點產業的轉變過程,應該可以融合前後,不需太過分明,例如:

高科技園區內可以有傳統小吃夜市、高樓林立與馬路縱橫的都市內,保有 綠意盎然的景觀設計…。

(三)休閒概念及購物中心的加入

隨著科技進步與生活步調緊湊的各式因素影響下,都市人對於壓力的 釋放漸趨於重視。加上,多數父母親為了在工作繁忙之餘,建立良好的親 子關係與互動,家庭式的休閒活動也逐漸成為現代人週休假日所必備。因 此,政府近年來積極將休閒概念納入都市計畫與建設中,期望能滿足現代 人民的訴求,如:「大稻埕自行車步道」、「公館至新店溪岸區域整體營造規 劃案」以及「親水遊憩勝地-自來水博物館」等。或者,在都市計畫區內 建置百貨公司、購物中心…,甚至,具有娛樂休閒機能的電影院、遊樂場 等,不但提供一般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鄰里性商業活動,也提供了都會型 的消費娛樂和親子互動,同時,透過人氣的聚集促進都會區未來的開發。

(四)地價高漲以及發展的停滯

一個被計畫發展的區域,甚至是發展中或已發展的地區,往往立即成 為財團競相進入的地區,財團對於投資土地的方式就是養地以及炒作房地 產,在炒作房地產和養地風氣盛行之下,便導致區內地價節節上升,形成 持有土地的財團擁地自重,不肯開發,導致空地處處可見、土地閒置嚴重 的局面。甚至因為土地的高漲,使區域內無法適時釋出辦公空間,供產業 進駐所需,限制了往後生產者服務業進駐發展的可能性。

三、再生的應用

在瞭解了都市的發展影響要素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將之應用在實 際生活裡,並檢視其成果。本文研讀分析相關資料後,歸納出下列三點心 得:

(一)走向國際化

隨著亞太地區諸多城市競相開發新區以吸引跨國投資、企業總部及國 際金融機構的聚集,政府單位也應在此趨勢下,積極針對具潛力之都市進

行發展計畫,引導其邁向世界城市發展。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即是一個成功 之例,為了配合亞太營運中心建設計畫,政府積極建設信義計畫區為台灣 國際化之櫥窗,成為台北市邁向二十一世紀國際性大都會之副都心,並且 使其具備國際金融中心及業務中心功能。因此,種種計畫的提出,讓信義 計畫區內的規劃不單只是提供了廠商設置管理營運的土地空間,更是透過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以快速方便提供信義計畫區內,企業總部營運上所需 的大量具高品質之金融及相關服務,以及透過相關基礎設施、會展園區的 建立,提供廠商經由鄰近的會議中心和世貿中心,收集更多資訊及面對面 交換資訊的機會。在這樣的規劃下,信義計畫區可說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功 能健全,且具有世界城市等級的高級辦公環境。

(二)如何與時代並進卻不捨棄舊產業

都市的發展隨著時代與政策進步的同時,往往忽略了舊有文化與產業 的重要性,遂導致許多傳統商家及區域原有特色的消失。就台北市而言,

由於政策關係,都市發展重心東移,由東區、信義計畫區取而代之成為都 會中心,原本繁華的西門町及萬華圓環一帶因而逐漸沒落,西區原有之布 批業、傳統小吃、電影街等經營每況愈下,甚至從此遁形。因此,在進步、

創新的同時又要如何守舊,才能兼顧新舊產業並保有原始特色,這的確值 得深思。

(三)獎勵制度

都市的發展和計畫,必須伴隨著專業和創新,才能達到有效而完美的 成果。因此,制定適當的開發獎勵機制,鼓勵民間業者於限期內提供開發 建議及專業,讓施政、計劃單位得以從法令和空間機能等層面考量、檢討,

甚至督促公司部門的加速開發,如此的獎勵措施對政府的都市發展和計畫 而言,無非是個無形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