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圖卡兌換溝通系統訓練方案之相關研究

綜合相關研究後,本節從研究對象、研究設計、各訓練階段、研究 的依變項與結果等四個角度來進行探討。

壹、從研究對象的向度評析

從 Bondy 和 Frost 於 1994 年發表首篇研究至今,PECS 訓練方案的 實施對象除學前自閉症幼童外,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因為各種障礙(包 含自閉症)或疾病所造成的語言缺陷的兒童及成人身上(Bondy & Frost, 2002; Schwartz et al., 1998; Yoder & Lieberman, 2010)。整理相關研究中,

研究對象的年齡層大多落在學齡前幼兒至國中小階段學童(宋慧敏、孫 淑柔,2003;林淑莉等人,2012;Ganz, Parker, & Benson, 2009; Dogoe et al., 2010),成年以上的研究對象相對較少(Stoner et al., 2006)。在障 礙類別方面,以自閉症為研究對象者居多(林欣怡、楊宗仁,2005;陳 明瑜,2009;許耀分,2003;羅汀琳,2004; Charlop-Christy et al., 2002;

Dogoe et al., 2010; Ganz et al., 2009)。近年來,研究對象也逐漸擴展至 智能障礙者(宋慧敏、孫淑柔,2003;林季蓉,2008;鄧育欣,2006;

Stoner et al., 2006)、發展遲緩兒童(謝淑珍,2002)、唐氏症患者(唐 紀絜等人,2004)、多重障礙者(林淑莉等人,2012)與發展障礙者

(Schwartz et al., 1998)等不同障別及年齡的個案中。簡言之,PECS 訓 練方案雖被廣泛運用在學齡前及學齡階段的各種障礙兒童的語言訓練 中,但在障礙類別上仍以運用於自閉症患者居多,惟近年來的研究對象 有擴展至智能障礙者、唐氏症患者與多重障礙者之趨勢。

貳、從研究設計的向度評析

在早期 PECS 訓練方案的研究多採用團體實驗設計(Bondy & Frost, 1994; Schwartz et al., 1998)的方式,惟團體實驗設計的結果並不容易探 究每位研究對象在介入過程中的個別表現,因此在後續的研究中便較常 見採用單一受試研究設計作為研究方法(陳瑋婷,2008),而依據不同 研究目的,又可分為跨受試實驗設計(謝淑珍,2002;Charlop-Christy et al., 2002)、跨情境實驗設計(林欣怡、楊宗仁,2005;陳明瑜,2009;

鄧育欣,2006;Dogoe, et al., 2010; Ganz, et al., 2009)、倒返實驗設計(許 耀分,2003;Stoner et al., 2006)、逐變標準設計結合跨受試多探試實驗 設計(Ganz & Simpson, 2004)以及逐變標準設計結合跨情境多探試實驗 設計(羅汀琳,2004)等多種設計類型,此係依據不同研究目的及研究 對象的特性而採取不同的變型設計。此外,尚有採個案研究方式者(林 淑莉等人,2012;Malandraki & Okalidou, 2007),以深入探究 PECS 訓 練方案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換言之,近年來針對 PECS 訓練方案的研究,

從早期多人數的團體實驗研究方式,逐漸演變成強調探討個體的進步過 程及跨個體間比較結果的研究方式,而在選取教學情境時亦由傳統的實 驗室或教室的情境,延伸至家庭或社區等情境,便是將研究對象的日常 生活納入考量,以提升研究對象的訓練成效及普遍類化的程度。

參、從各訓練階段的向度評析

在 PECS 訓練手冊中的原始內容為六個訓練階段,多數研究(如林 季蓉,2008;羅汀琳,2004;謝淑珍,2002;鄧育欣,2007;Schwartz et al., 1998 ; Charlop-Christy et al., 2002)也依循手冊內的六個訓練階段進行 介入訓練,但部分研究(如宋慧敏、孫淑柔,2003;林欣怡,2004;林 淑莉等人,2012;陳明瑜,2009;許耀分,2003;Cannella-Malone, Fant,

& Tullis, 2010; Dogoe et al., 2010; Ganz et al., 2009; Stoner et al., 2006)則 針對研究對象進行前三個或前四個訓練階段的介入訓練,並未將 PECS

訓練手冊中原始內容的六個訓練階段進行完畢。在 Ganz 等人(2009)的 研究中,則僅對三名研究對象實施 PECS 訓練的第一階段教學。探究上 述研究中未完整實施 PECS 訓練方案六個階段的原因大致有:研究對象 的障礙程度嚴重、研究時間或人力不足及其他研究對象本身的突發因素 等,導致無法將 PECS 訓練方案六個訓練階段執行完畢。

肆、從研究的依變項與結果的向度評析

在依變項方面,大部分的研究皆在探討不同研究對象接受 PECS 訓 練方案後的溝通情形;而在研究結果的部分,多數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 對象在接受 PECS 訓練方案的介入後,在自發性使用圖卡兌換的溝通行 為及自發性口語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增進效果,且具保留與類化的成效

(林欣怡,2004;林季蓉,2008;許耀分,2003;唐紀絜等人,2004;

陳明瑜,2008;鄧育欣,2006;謝淑珍,2002;羅汀琳,2004;Cannella-Malone et al., 2010; Charlop-Christy et al., 2002;Dogoe et al., 2010; Ganz et al., 2009; Schwartz et al., 1998; Stoner et al., 2006)。但 Stoner 等人(2006)的 研究結果顯示,五名研究對象中的其中二名研究對象,在接受 PECS 訓 練方案介入後,使用圖卡溝通的能力並無明顯差異,但另外三名研究對 象則能迅速學會圖卡兌換溝通系統,展現出選擇的能力並增進自我決策 能力,且具良好的類化效果,使其在社區的融合度更佳。根據 Malandraki 與 Okalidou(2007)以一名 10 歲的自閉症伴隨聽覺障礙男童為研究對象,

結果發現在接受四個月密集的圖卡兌換溝通系統訓練後,研究對象除學 會使用圖卡來展現功能性溝通行為以外,在第六個階段訓練時也出現與 同儕互動的社交行為,且其固著行為出現的頻率亦有減少。以上結果顯 示大部分的研究對象在接受訓練後能學會使用圖卡進行溝通,在自發性 溝通行為方面具有類化及保留之成效,對於口語能力及社會性行為也有 不同程度的提升效果。

此外,部分研究則指出 PECS 訓練方案有助於改善研究對象的負向 行為問題,宋慧敏與孫淑柔(2003)以嵌入型單一個案研究設計,探討 一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接受 PECS 訓練後溝通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 發現,經過 PECS 前四個階段的訓練介入後,研究對象皆能達到目標行 為的標準,亦能有效增進其溝通能力;而在改善負向行為問題方面,四 項行為問題中有兩項(吃樹葉與紙)明顯減少,另外兩項(折粉筆與玩 水)則沒有降低。林淑莉等人(2012)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對一位五 歲 11 個月之多重障礙女童實施 PECS 訓練方案前四個階段的訓練,研究 結果顯示該名研究對象在各訓練階段結束時皆有達到預定的通過標準,

同時,隨著習得的圖卡量增加,女童每天平均出現具溝通功能的負向行 為也呈現下降的趨勢。Ganz 等人(2009)的研究結果卻顯示研究對象在 接受 PECS 訓練後,其不適應行為在研究中反覆出現,研判可能與所提 供增強物的功能有關係。另外有研究指出實施 PECS 訓練方案後有助於 提升研究對象的社會性溝通行為(Charlop-Christy et al., 2002)。

伍、小結

歸納近年來國內外 PECS 訓練方案的相關研究(見表 2-1)發現,多 數研究之研究對象以自閉症患者居多,其他障礙類別者相較為少;而研 究對象的年齡大多分佈在學前、國小與國中階段;在應用的訓練階段則 不盡相同,部分研究將 PECS 訓練方案中六個訓練階段全數實施完畢,

其他則分別實施階段一、階段一至三與階段一至四的訓練。本研究針對 高職階段的重度唐氏症學生為研究對象,以 PECS 訓練方案六個訓練階 段實施介入,探討在介入後其自發性溝通行為的影響。

表 2-1

研究者

Schwartz, Garfinkle,

& Bauer

Charlop -Christy, Carpenter,

Le, LeBlanc,

& Kellet (2002)

Stoner, Beck, Bock, Hickey, Kosuwan,

&

Okalidou (2007) Parker, &

Benson (2009)

Cannella -Malone, Fant, &

Tullis (2010) PDDNOS)

單 一 受 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