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唐氏症患者的身心特質

綜覽相關文獻,唐氏症患者的身心特質大致可從下列 五個層面 來加以探討,分別為成因與類型、生理、認知、社會適應、語言與 溝通等,以下依序闡述之。

壹、唐氏症的成因與類型

唐氏症一詞是在 1866 年英國醫師 Langdon Down 的研究被出版 後才曉喻於世(Rynders, 1987)。到了 1959 年,法國科學家 Lejeune 等人則進一步發現唐氏症是肇因於人體第 21 號染色體多了一條所 致,因此唐氏症也被稱為 21 參症候群(trisomy 21)(何華國,2000;

林秀娟,1994)。此外,唐氏症是人類遺傳疾病中最早被發現及被 定義的疾症,也是最普遍由基因異常所造成的顯著智能障礙,此症 的發生率高,約每 700 名的新生兒中會有一名唐氏症患者出生,因 此也較早為人類所探討及進行相關研究(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簡稱 CDC, 2006 ; Patterson & Lott, 2008)。

根據何華國(2000)、陳俊湰(2009)與蘇純瑩(2001)指出,

正常人的細胞內皆有 23 對染色體,其中有 22 對跟性別無關的染色 體稱為體染色體,第 23 對跟性別有關的則稱作性染色體,體染色 體及性染色體若出現染色體數目異常及構造異常的狀況,便會造成 染色體異常的病症,例如:體染色體數目過多或不足會導致常見的

唐氏症。約有 95%的唐氏症患者都是在細胞受精前,進行減數分裂 的過程中發生錯誤,造成細胞內染色體不分離,導致第 21 對染色 體有三條的結果(Patterson & Lott, 2008; Schwartz, 2009)。根據陳俊 湰(2009)指出,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約為 150 分之一,而造成胎 兒染色體異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項:( 1)細胞在進行分裂的過 程中產生問題,例如:細胞沒有分離、染色體脫失( detelete)或轉 位(translocarion);(2)母親本身的年齡和健康情形等因素,例 如:25 歲以下懷孕婦女產下唐氏症患者的機率約為 4000 分之一,

但隨年齡增長,懷孕婦女生出唐氏症患者的比率將逐年遞增,到 45 歲時,懷孕婦女生出唐氏症患者的比率將提高到 46 分之一;(3)

環境因素,如輻射或各種污染等。

綜合學者專家的研究(何華國,2000;陳俊湰,2009;張麗滿,

2009),若以染色體核型( karyotype)來區分唐氏症類型的話,主 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不分離型(nondisjunction):此類型 約佔 95%,即所謂 21 參症候群,大多是因為細胞在進行減數分裂 的過程中,母親的生殖細胞內第 21 對染色體沒有分離所導致;( 2)

轉位型(translocation):此類型約佔 2%到 3%,是由於父親或母 親第 14 對和第 21 對染色體發生轉位的現象,導致某一個染色體全 部或部份錯誤地附著於另一染色體上;( 3)鑲嵌型(mosaicism):

此類型約佔 2.5%,主要原因是受精卵在進行有絲分裂時,染色體 沒有分離所導致,而鑲嵌型唐氏症的表現通常為正常或輕微程度的 唐氏症患者。綜而言之,染色體不分離是造成唐氏症的主要原因,

大部份唐氏症患者屬於 21 參症候群的類型,而由轉位型與鑲嵌型 造成的唐氏症患者在比率上較少(何華國, 2000)。

貳、生理方面的特質

唐氏症患者在生理方面的特質大抵可分為生理成長與健康、動 作發展以及感官知覺等三大類, 以下逐項說明這些生理特質 。 一、生理成長與健康方面的特徵

在醫學臨床表徵中,唐氏症為一種症候群,其生理特徵多有相 似之處,彷彿出生自同一家族,大部份唐氏症患者自出生即可從外觀 稍加辨認,其生長與發展、好發之疾病、智力和壽命等均多有雷同之處,

多數唐氏症患者出生後即伴隨有智力缺損,障礙程度多 屬 中 度 智 能 障 礙,智商大都不超過70(李宗派,2003;何華國,2000;Chapman, 1999;

Roberts, Chapman, & Warren, 2008)。

關於唐氏症患者在生理特徵的相似之處,經李宗派( 2003)、

何華國(2000)、林秀娟(1994)等人整理歸納後大致有以下特徵:

面龐寬扁、枕部扁平、頭較正常人小、頸寬而短、鼻子小 且鼻樑低、

眼睛上斜、眼距寬、雙眼皮、耳位低且耳小而捲、口小顎短、舌較 長且常伸出口外、牙齒不整、頭髮稀疏細直、皮膚鬆弛乾燥有斑點、

身材矮小、四肢與手指粗短、小指尤短且內側彎曲、多有斷掌、肌肉 張力過低、關節彈性過強、第一與第二腳趾間距寬、隨年紀增長舌 面會有溝紋、坐立和行走及性發育遲緩或不完全等。儘管唐氏症患者 可能同時有多項表徵,卻沒有一項單項的表徵一定100%地出現在每一位 唐氏症患者的身上(郭義興,2003)。

二、動作發展方面的特徵

如前所述,由於唐氏症患者出生時即伴隨有廣泛性肌肉張力過低、

關節彈性過強、第一與第二腳趾間距寬等特殊生理徵狀,導 致唐氏 症患者在相關的動作發展和運動功能方面的表現遲緩。就整體動作發展 而言,比較幼兒期唐氏症患者與正常幼兒的表現,唐氏症患者在翻身、

端坐、爬行、站立及行走等初始動作及基本動作的動作速度相較為慢,

且動作發展明顯落後於一般正常幼兒(卓俊伶、許晉祿,2004;張麗 滿,2009;Fishler & Koch, 1991;Mazzone, Mugno, & Mazzone, 2004)。

在精細動作發展方面,唐氏症患者在嬰幼兒時期對物體伸、抓、放等 初 始 動 作 , 常 缺 乏 動 作 的 精 確 性 、 協 調 性 及 執 行 效 率 ( Block, 1991)。在粗大動作發展方面,根據 Henderson、 Morris 和 Ray 的 研究發現,唐氏症患者是在緩慢、平衡及協調的動作 等大肌肉控制 能 力 方 面 產 生 困 難 , 尤 其 是 在 基 本 移 動 性 的 動 作 能 力 上 , 如 雙 腳 跳、單腳跳及大動作敏捷等項目表現出顯著的困難 (引自卓俊伶、

許晉祿,2004)。此外,因為唐氏症患者的下肢受肌肉張力低下與韌帶 鬆弛的影響,其足部多為柔軟性扁平足,通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動作不流 暢、動作行為不穩定與步態不正常的現象(周玉萍,2002)。

綜合來說,唐氏症患者由於先天的生理特徵限制與發展遲緩,導致 在動作發展上明顯落後於一般正常兒童,所以唐氏症患者在動作上常出 現移動緩慢及缺乏對外界環境快速改變做出立即決策等特質(卓俊 伶、許晉祿,2004)。由此可知,唐氏症患者在日常生活的動作表現與 動作技能的發展受到先天缺陷影響甚鉅。

三、感官知覺方面的特徵

在感官知覺方面,唐氏症患者出生多伴隨有聽覺與視覺方面的缺 陷。王淑娟(2002)指出,約有50%至70% 的唐氏症患者會出現聽力方 面的問題,由於耳朵小、耳道狹窄及中耳容易積水等問題容易引發中耳 炎,約有90%的機率會造成傳導型的聽力損失,另外10 % 則為感覺神經 性的聽力損失類型。再者,聽力缺陷的特徵會使個體聽力時好時壞,又 伴隨有區辨力不夠、聽覺記憶力短暫、聽覺廣度不足等情況,而影響其 聽話的品質和語意的理解,因此,有極高之比率會有語言發展遲緩、學

與Williams也指出唐氏症患者常出現有眼睛小、眼瞼傾斜、兩眼間距寬、

斜視、弱視、眼球震顫發生率高、淚管阻塞常有分泌物等眼球方面的問 題,可能對唐氏症患者在使用視覺作為學習管道造成影響(引自王淑娟,

2002)。

參、認知能力方面的特質

一般而言,大部份唐氏症患者出生即伴隨有智能障礙,嚴重影 響其認知發展。Bernstein與Tiegerman-Farber則認為,整體來說智能 障 礙 者 仍 能 以 一 般 正 常 人 相 似 的 發 展 順 序 , 發 展 出 許 多 認 知 技 巧

(王大延等譯, 2008)。由以上可知, 智能障礙者在認知功能的發 展程序與一般人相似,僅是在發展的速度上有差別,且需要更多時 間 與 較 精 熟 的 練 習 。 綜 合 學 者 ( 鈕 文 英 , 2003 ; Bernstein &

Tiegerman-Farber, 2002)的看法,智能障礙者在認知發展方面具有 下述幾項特徵:

1. 注意力:智能障礙者的注 意力較不容易集中與維持、注意廣 度狹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暫、注意力選擇及分配不佳等。

2. 記憶力:智能障礙者的程序性記憶( procedural memory)與 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不佳、短期記憶能力的限 制較大、無法使用有效的記憶策略等。

3. 組織力:智能障礙者不善於組織學習材料,較無法從一堆資 訊範圍中選出相關訊息,組織能力不佳會妨礙其進行回憶及 歸納,以致於其較無法調整或整合眾多學習策略,也無法像 正常人一樣有效率的使用它們。

4. 學習能力:智能障礙者對刺激的接收、辨認的能力較為緩慢 薄弱,在思考、理解及抽象化的能力較低,在概念的歸納、

統整、推理、分類、應用與評鑑上容易產生困難,問題解決 能力差與學習的類化能力不佳等,造成整體學習能力低落。

顏純民、宋維村、沈友仁與李廷堅(1984)為 128 名唐氏症兒童實 施 丹 佛 發 展 篩 檢 測 驗 (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簡 稱 DDST),比較各分項商數(developmental quotient,簡稱 DQ)的結果,

發現唐氏症患者在粗動作發展商數、細動作發展商數及人際社會性的發 展商數較佳,相較之下其語言發展商數的表現則較差。後來,顏純民等 人 ( 1984 ) 再 針 對 其 中 40 名 唐 氏 症 兒 童 實 施 史 比 智 力 測 驗 ( the 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測驗結果顯示唐氏症患者除智商表現 較差之外,各商數的表現均有隨年齡增加而漸減的趨勢。此外,張麗滿

(2009)以 57 名年齡分佈在五個月到 29 歲四個月的唐氏症患者為研究 對象,針對其智商發展進行回溯性的研究,結果顯示唐氏症患者的智商 發展在性別變項無顯著差異,但在年齡變項則呈現負相關,且隨年齡增 長,唐氏症患者的智商有明顯下降的趨勢,與同年齡者相較,唐氏症患 者智能發展落後程度逐漸增大。張麗滿(2009)進一步指出,唐氏症患 者智商發展至 10 歲以後,會出現語文智能落後程度顯著高於非語文智能 之落後程度的現象。

在唐氏症患者的訊息處理歷程方面,Pueschel、Zartler 與 Pezzullo

(1987)的研究發現,唐氏症患者在利用聽覺-口語管道及聽覺-動作管道 的訊息處理有較大的困難,相較之下,唐氏症患者在利用視覺-口語管道

(1987)的研究發現,唐氏症患者在利用聽覺-口語管道及聽覺-動作管道 的訊息處理有較大的困難,相較之下,唐氏症患者在利用視覺-口語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