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增進特殊學校高職部唐氏症學生的自發性溝通行 為,係採「單一受試研究設計」(single-subject research designs)之「跨 受試多探試設計」(multiple probe design across subjects)作為研究方法。

Alberto與Troutman曾提出在應用行為分析的領域裡,大多數的研究者偏 向記錄研究對象個人的特殊表現,觀察其在某些變項的操控中所出現的 特別反應;在此種實驗設計裡,每個研究對象都只跟自己的反應比較,

因此可較明確地瞭解引發或維持其某些特殊行為的原因,或某一介入策 略的成效(引自饒華真,1999)。此外,單一受試研究設計乃是強調研 究對象自身個體內行為反應的比較,也可以在不同的實驗情境或自變項 的操控下作個體間的比較,因此,可避免團體設計使用平均數來解釋研 究結果,而可能導致介入策略的誤用、忽略其特殊性及影響輔導策略的 成效等問題(饒華真,1999)。由此可見,單一受試研究設計適合使用 在異質性大的身心障礙者身上,且有助於瞭解個別研究對象在接受介入 過程中的變化與接受介入後的成效。

在本研究中,所採用之多探試設計為多基線設計之變型,此研究設 計之優點是不必安排倒返階段,卻能透過其他基線資料的對照,在實質 上獲得倒返的作用,且與多基線設計不同的是,多探試設計的基線期雖 長,但因實施間歇性評量,減少了其中的評量次數,因而能降低過多評

量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杜正治,2006)。至於本研究選擇跨受試研究設 計的原因,是為了提高本研究的內在效度,希望瞭解不同研究對象在接 受同樣的介入方案後,能否出現相同的行為變化。

本研究採用跨受試多探試設計的方式進行研究,首先要同時針對研 究對象的共同目標行為,以間斷試探的方式蒐集基線資料,並在實施介 入前就每一位研究對象進行至少三次探試,當介入前探試資料點呈現穩 定的水準與趨向時,才對第一位研究對象實施介入,同時維持其他研究 對象的探試階段;當第一位研究對象的行為達到標準,且探試資料點呈 現穩定的水準與趨向時,才開始對第二位研究對象實施介入;當第二位 研究對象的行為達到預定標準及探試資料點呈現穩定的水準與趨向時,

便接著進行另一個探試階段(杜正治譯,1994)。

在本研究中,為展現實驗控制與避免共變作用的干擾,依序讓三位 研究對象接受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的觀察與處理,有關本研究之研 究設計圖詳見圖3-1。本研究之基線期為PECS訓練方案介入前的期間,

目的在於蒐集研究對象尚未接受介入訓練前的溝通行為表現資料,所蒐 集到的資料代表研究對象在尚未接受PECS訓練方案介入之前的溝通行 為表現。在基線期內,訓練方案指導員(即研究者)會將圖卡、溝通簿 及增強物放置於研究對象面前,但不做任何介入訓練、提示與動作,只 觀察研究對象如何與訓練方案指導員進行溝通,並利用研究者自編的溝 通行為紀錄表(見附錄一)進行觀察,蒐集研究對象在此期間的溝通行 為表現。

其次,本研究之處理期是指研究對象接受PECS訓練方案介入的期 間,此階段的目的在於針對每位研究對象依序實施PECS訓練方案第一到 第六個訓練階段,分別是:(1)階段一:如何溝通;(2)階段二:距離 與堅持;(3)階段三:圖卡區辨;(4)階段四:句型結構;(5)階段五:

反應性語言訓練;(6)階段六:自發性反應訓練及句型結構(各階段內

容詳見第二章第三節「PECS訓練方案各階段訓練目標及實施方式」)。在 進入處理期前的基線期中,訓練方案指導員須先以間斷試探的方式蒐集 研究對象的基線期資料,對每位研究對象皆需要進行至少三次試探,並 達到穩定的水準與趨向後才進入到介入訓練的處理期,進入處理期後便 以PECS訓練方案六個階段的內容與目標依序對研究對象實施介入訓 練。在處理期中,訓練方案指導員依照各階段訓練目標,將溝通簿和圖 卡放置於研究對象面前,並依照訓練內容逐漸拉開研究對象與溝通簿的 距離。在增強物的部分,則置於研究對象面前但不易伸手拿取之處,目 的在於製造讓研究對象與訓練方案指導員溝通的機會。在每次實施訓練 時,訓練方案指導員皆使用「自編溝通行為紀錄表」(見附錄一)及各階 段的「溝通行為進步情形監控表」(詳見本章「研究工具」與附錄二到附 錄八)來記錄研究對象目標行為的表現及通過率。本研究中六個訓練階 段的通過標準是根據Bondy及Frost(2002)為PECS訓練方案各訓練階段 所設立之通過標準而定,依序為:100%、90%、90%、90%、90%、90%

(詳見第一章第三節及本章第二節)。訓練方案指導員在第一位研究對象 於基線期內的表現趨於穩定後對其進行PECS訓練方案的介入,同時仍須 持續對第二位及第三位研究對象進行探試;待第一位研究對象的目標行 為表現呈現穩定趨向時,再針對第二位研究對象進行介入訓練,同時仍 須持續對第三位研究對象進行探試;待第二位研究對象介入後的目標行 為表現呈現穩定趨向時,再針對第三位研究對象進行介入訓練。每位研 究對象皆須達成各個訓練階段的通過標準至少三個資料點以上,才能進 入PECS訓練方案的下一個訓練階段。

在本研究中,維持期是指在處理期結束後的期間,即在PECS訓練方 案撤除兩週後的期間,目的在於瞭解當研究對象不再接受介入訓練,並 經過一段時間後所保留的訓練成效。要進入維持期前,每位研究對象須 在處理期時的目標行為表現皆通過標準且呈現穩定的趨向,才能從處理

期進入至維持期。在維持期間係觀察研究對象接受PECS訓練後,在沒有 訓練方案指導員和協助者的提示下,主動使用圖卡兌換溝通行為的維持 狀況,亦即此期間研究對象不再接受PECS訓練方案的介入。訓練方案指 導員將溝通簿及圖卡置於研究對象面前,並在桌上展示增強物等相關訓 練材料,訓練材料布置方式同處理期階段,訓練方案指導員以「自編溝 通行為紀錄表」(見附錄一)評量在此階段研究對象使用圖卡兌換溝通行 為的情形,即訓練方案指導員在此階段蒐集研究對象不再接受PECS訓練 介入後所保留的訓練成效之資料。

此外,本研究在展開正式實驗階段前,進行了為期約一個月的準備 工作。首先,利用訪談及增強物檢核表,蒐集個別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 及其所喜歡的增強物及活動等相關訊息,據以製作研究對象個別溝通簿 及圖卡,並依據Bondy及Frost(2002)PECS訓練手冊的內容及目標編製 本研究在訓練方案各階段進步情形監控表、自編溝通行為紀錄表與社會 效度調查表等。其次則是對訓練方案協助者(具八年集中式特教班教學 經驗的合格特教老師,以下簡稱協助者)進行訓練,訓練過程包括:(1)

詳細討論整個研究的所有相關事項(如研究架構、訓練過程及所有材料 的使用方式等);(2)訓練方案指導員與協助者依研究設計對一位特殊 教育學校高職部的唐氏症學生進行預試,目的是要瞭解訓練方案指導員 與協助者是否熟悉PECS的操作步驟、介入訓練的時間與程序是否流暢、

溝通簿的設計與使用是否符合研究對象的需求、攝影角度是否能涵蓋教 學實施的範圍、協助者介入研究對象的時機與原則等,以作為正式實驗 時的調整參考;(3)利用各階段溝通行為進步情形監控表(見本章第五 節)對預試過程所拍攝下來的內容進行評鑑及修正(含訓練內容及實施 程序),完成上列訓練和準備工作後,依專家建議修正後才進入正式實 驗階段。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