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相關研究

近年來,關於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之實證性研究如雨後春筍般,陸 續於國內外發表,而此種溝通訓練法多應用於自閉症;其次為智能障 礙和發展遲緩,其他障礙類別則闕之。研究者將所蒐集的文獻資料加 以整理分類,茲就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應用在自閉症、智能障礙與發展 遲緩之相關研究詳加說明。

一、應用在自閉症者之相關實證研究

Bondy 和 Frost(1994)以二十六位學前自閉症兒童為研究對象,教 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一至六階段教學,實驗結果呈現約有七名兒童會 使用圖片表達需求及進行兌換,同時也發展出語言能力。另於 1995 年,應用該方案對六十六位學前自閉症兒童實施長達五年的訓練,結 果顯示,其中有三十四名兒童能以功能性語言與人溝通,而不需再使 用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

Schwartz, Garfinkle 和 Bauer(1998)採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第一 至第四階段做了二個實驗,第一個實驗以三十一位學前障礙兒童為參 與者(其中十六名被診斷為自閉症或廣泛性發展障礙),在教室情境中 實施教學,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學會運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與成人及 同儕溝通;第二個實驗則是從上述參與者中再抽出十八位(十一名是 自閉症)進行為期一年的追蹤觀察,研究結果顯示部分兒童在教學 後,不但發展出口語溝通能力,甚至在未訓練的語言功能方面出現正 面效果。此外,參與者可以將習得的技能類化至其他生活情境中,如:

點心時間、自由活動時間。

Liddle(2001)探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六階段教學對增進六名自閉 症及十五名自閉症光譜障礙合併學習困難或學習困難學生溝通行為

之效果。結果指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對參與者的發展及溝通大有裨 益。不但改善參與教室活動的能力、提升對團體活動規則的理解,連 家長也發覺較容易與孩子溝通。

Charlop-Christy, Carpenter, Le, LeBlanc 和 Kellet(2002)使用單一 受試跨受試多基線設計來評量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一至六階段訓練對 三位自閉症兒童,在口語、社會互動及問題行為這三方面的影響。結 論顯示,三位參與者皆達到訓練的目標,及口語能力、社會互動行為 的增加,和問題行為減少的現象。

Kravits, Kamps, Kemmerer 和 Potucek(2002)對一名自閉症女童 在家庭、中心和休閒時間三個不同情境介入實驗處理,目的欲瞭解介 入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第一至第三階段教學對其自發性溝通技巧和社 會互動之效果。此實驗同時對參與者的母親和同儕進行訓練,結果發 現,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能增加參與者自發性語言及與同儕間互動的次 數,同時亦能產生類化之效果。

Magiati 和 Howlin(2003)做了一個實驗設計,以培訓過圖片兌換 溝通系統教學之自閉症學生的老師為教學者,探討其對三十四位自閉 症兒童所形成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對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各 階段之學習情形、與之有關的字彙,及使用頻率皆出現正面效果。

許耀分(2003)針對二名 4 歲無自發性語言之自閉症兒童為研究對 象,探討圖片兌換溝通教學對增進自閉症兒童自發性使用圖片溝通行 為之成效。採單一受試倒返實驗 A-B-M-P 實驗設計,自變項為圖片兌 換溝通系統課程,依變項指溝通行為(各階段目標行為正確反應的百 分比),實驗處理共分為基線期、處理期、維持期與探測期四階段。

經過 5 個月的實驗介入,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能自發性找出圖片並

使用圖片和他人進行溝通,同時亦增進其口語能力。實驗結束時,學 生甲出現 11 個語彙字數,學生乙出現 33 個語彙字數,且二位參與者 皆能類化所學於家庭生活情境。

Ganz 和 Simpson(2004)採用多基線實驗方法,以三位 3-7 歲自 閉症兒童為研究對象,施以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一至四階段訓練,目地 在探討參與者使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之情形,及口語能力表現為何。

結果顯示,參與者能快速和精熟圖片兌換技能,且能增進口語的字彙 量與文法的複雜度。

Koita 和 Sonoyama(2004)的研究是由母親在家教導一名學前自 閉症孩子學習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六階段課程,結果指出,兒童不僅習 得自發性溝通行為,還出現口語能力。

林欣怡(2004)欲探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對改善國小低功能自 閉症兒童自發性溝通行為類化之成效。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跨情境 多探試實驗設計,研究對象分別為 11 歲 1 個月和 9 歲 10 個月的低功 能自閉症男童。自變項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第一至第三階段,依變項 為主動溝通行為,研究地點為研究對象上課的班級教室,每週選取 4 天進行圖片兌換溝通訓練及其類化的教學。研究結果發現,經過三個 月的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訓練,二位參與者明顯出現自發性溝通行為,

且可以將習得的技能類化至班級教師、家長與一般兒童,但有部分仍 需介入才能達到穩定的表現。

羅汀琳(2004)對一名 13 歲的中度自閉症男童進行圖片兌換溝通 系統的教學介入,欲探討此教學對參與者溝通行為之影響。研究設計 採跨情境之多試探與逐變標準設計,實驗情境分為家庭、學校及社區 三部分。正式實驗中,將方案之六個階段,組合成三個實驗,每個實

驗都歷經三個情境,並以量化統計及質性分析方式,二者交互參照,

來整合結論。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能達成工具性溝通功能的目標 行為,但未能達成分享性功能的目標行為;此訓練能有效提升參與者 的類化能力、建立句子結構、提高語詞構音清晰度。而實驗情境中,

以家庭情境的維持效果最好。

董愉斐(2005)探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法增進自閉症兒童主動 溝通行為的影響。研究者使用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撤回實驗設計,以 二位分別為五及六歲之中度自閉症男童為研究對象。自變項為圖片兌 換溝通系統一至六階段課程,依變項是指各階段之教學目標及主動溝 通行為,教學情境分別為參與者的外婆家及研究者家,每週進行四天 之實驗教學,總共進行八個月的教學介入。研究者採用量化統計及質 性分析方式以分析蒐集到的資料,包含了目視分析法、C 統計、效果 值及家長訪談表交互參考以整合結論。研究結果發現,二位參與者有 能力使用圖片和他人進行溝通,且增加其在家中情境下整體主動溝通 行為。此外,二位參與者之主要照顧者皆指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課 程增進其表達性語言能力,能使用短句子與他人進行溝通,及表達其 需求。

陳麗華(2006)探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訓練對國中無口語自閉症學 生溝通行為之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跨情境多探試實驗設計,研 究對象有二位,學生甲為 14 歲 4 個月男生,學生乙為 13 歲 10 個月 男生。自變項為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中「食品要求」及「活動要求」的 訓練,依變項為接受「食品要求」與「活動要求」之教學訓練後,對 不同溝通對象所表現的溝通行為次數,及不適當溝通行為的降低情 形。研究結果發現,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介入下,二位參與者皆

出現自發性溝通行為,且可以將習得技能類化至導師、班級老師、教 師助理和班上同學身上。此外,不適當溝通行為、問題行為出現的次 數亦有顯著降低的現象。

Anderson 和 Moore(2007)對 6 歲自閉症兒童施行圖片兌換溝通 系統訓練,目的在評量圖片兌換溝通系統之使用及類化效果。結果顯 示,兒童學會使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進行功能性溝通後,口語字彙大 量增加、與人互動的次數和時間明顯提升,而且能有效類化至非實驗 情境上。

謝佩足(2007)探討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對自閉症男童視覺藝術學習 的影響,包含參與者是否能達成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四個階段之教學目 標及增進在一般教學情境中的視覺藝術學習。自變項為圖片兌換溝通 系統一至四階段課程,依變項是指各階段之教學目標及參與者繪畫行 為,而研究者採行動研究及個案研究,並以質性分析方式以分析蒐集 到的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學會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四階段課 程,且有能力使用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和他人進行繪畫行為上的溝通。

林儀婷(2008)係以溝通互動教學為目的,研究對象為一位重度自 閉症幼兒,教學內容包含:圖片兌換系統、溝通手勢教學、自然情境 教學法、相互注意協調能力教學等,並結合團體遊戲進行類化與增進 互動機會,著重遊戲情境與對象的類化安排。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 的溝通與互動能力明顯提升,可使用手勢搭配口語與人進行溝通,並 透過類化設計,能將溝通互動能力類化至不同對象。

陳明瑜(2009)採單一受試跨情境多探試實驗設計,對二名 8 歲 中、重度自閉症學生實施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訓練,欲瞭解介入後對增 進國小自閉症學生自發性溝通行為之成效。自變項為圖片兌換溝通系

統中第一至第四階段的課程,依變項為接受此溝通訓練後溝通行為的 表現(各階段目標行為正確反應的百分比),實驗處理共分為基線期、

介入期、維持期與類化期四階段,每個階段皆跨越學校、家庭和社區 三個情境。每週進行四天的教學,每天三次,每次實驗教學十五分鐘,

整個實驗歷時四個月。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出現自發性溝通行為,

整個實驗歷時四個月。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出現自發性溝通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