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激勵理論

績效獎金制度的理論基礎主要為激勵理論,以下就其原理原則及 其運用於績效獎金制度之實務面作探討。

所謂激勵(Motivation)是一種需求滿足的過程,Gary Dessler

(2002)將其定義為「一個人期望滿足某些需要的反應」。吳定等

(1997:135)認為所謂激勵,簡單的說,就是某人或某機關組織針對 他人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各種需要,適當採取物質的與精神的刺激鼓勵 方法,設法滿足其需要,激發其內在的工作意願,從而產生符合某人 某機關組織預期行為的一連串活動。Griffin(1999:484)則認為激 勵是指影響人員以特定方式呈現行為的一組影響力,促使員工朝向預 定的方向前進,以達到預期的結果。它包含三種組成要素,分別是:(一)

方向:人員正嘗試做什麼(二)努力:人員如何辛苦去嘗試(三)持 續:人員持續努力多久。

以上學者對於激勵的定義,十分紛歧,因此可知激勵具有多樣性 及複雜性,當代激勵理論大致可分為:內容理論、過程理論、增強理 論及目標設定理論等四種激勵理論(張潤書等,1985:657-679;張緯 良,1999:291-309;盧瑞陽,1993:259-294),本研究以下列激勵理 論作為立論之基礎,茲將與工程績效獎金制度有關之激勵理論分述如 下:

壹、內容理論

包含需求層級理論、激勵保健理論與 ERG 理論等三種。

一、需求層級理論

由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於 1954 年提出,他認為組 織成員內心需求的五種狀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尊榮感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些需求的排列由低而 高循序漸進,且每一需求只有次低層次的需求已獲合理滿足之 後,才會變得活躍或刺激。因此,組織為了使員工發揮最高的 工作績效,就必須滿足他們的這些需要。

激勵的過程是源起於未滿足的需求,因此一旦某一層次需 求獲得滿足,則該項需求即不具有激勵效果,基於馬斯洛的需 求層次理論,必須先了解員工所處的需求狀態,順應個體,迎 合其願望之滿足,從而誘導其行為以有效地達成組織目標,所 以,組織必須提供有效的「激勵辦法」來激勵員工。

績效獎金制度之設計分為單位及個人績效獎金,單位績效 獎金使員工重視團體的歸屬感,是為滿足員工社會需求,個人 績效獎金則可滿足尊榮感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因而需求層級理 論運用於績效獎金激勵之實務,是為滿足員工社會需求、尊榮 感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二、激勵保健理論

雙因素理論是由赫茲伯格(F.Herzberg)所提出的,他認 為組織成員的工作態度對績效有決定性的影響,經由研究發 現,讓員工感覺工作滿足或不滿足的因素是不相同的。他進一 步將工作中的相關因素區分為「激勵因素」(Motivators)與

「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兩類。

 (一)激勵因素(Motivating Factor):赫茲伯格發現凡與職 位本身有關之因素,如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賞識、肯負 責任、進步、成長、升遷等,對職位本身皆有「正面效果」,

它能使產量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因此,赫氏稱其為激勵 因素,又因其能帶來職位上的滿足,亦稱為滿足因素。

 (二)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赫氏發現,工作上有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多這樣的保健因素,如果欠缺或不滿意,將造成員工的 不滿,例如金錢報酬、工作地位、工作保障、工作環境、

督導方式、公司政策、人際關係等即屬此類。但此類因 素本身並沒有激勵作用,只能預防組織成員的不滿而 已,這些因素並不能使員工的產量增加,或是提高工作 效率,但卻可以防止因工作自限產量所造成的績效損 失,即防止「負激勵」的狀況發生。

績效獎金制度是獎勵性質,因其不存在並不會產生不滿足狀 態,是屬於滿足的因素,亦即激勵因素。若能妥善執行績效獎金 制度,應可提高員工工作滿足感,達成良好的工作績效。

三、ERG 理論

耶魯大學的阿爾德佛(Clayton Alderfer)於 1972 年修訂 馬 斯 洛 的 需 求 層 次 理 論 , 並 將 之 簡 化 成 三 種 類 別 : 生 存

(Existence)、關係(Relatedness)以及成長(Growth),簡 稱為 ERG 理論。生存的需求即所有各式各樣的生理及物質的慾 望,可與馬斯洛的生理需要及某些安全需求相比;關係需求是人 際關係及感覺的需求,分享思想及感情的慾望,此一需求類別與 馬斯洛的安全、社會與某些自我尊榮需求要相似;成長需求是有 關自我發展能力及創造性工作的需求,即一個人努力以求工作上 有創造性的或個人成長方面的一切需要,類似馬斯洛的自我尊榮 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

阿爾德佛指出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有「滿足─進展」

的方式,並且加入了「挫折─退縮」的因素,明白說明了在高層 次的需求仍沒有滿足或遭到挫折時,則個體會對較低層次的需 求,也將會更加的重視,並認為各種需求同時具有激勵作用,不 具先後關係,可同時追求多種需求,故其和 Maslow 認為低層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求滿足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有所不同。大體而言,ERG 理論 較符合我們對於個別差異的認識,也同時提供了更可行的激勵方 式。

績效獎金制度不是因應個人生存的需求,而是屬於滿足關係 與成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