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壹 壹

壹、 、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首先闡述同儕接納的義涵,再歸納眾學者理論及看法來討論 同儕接納對一般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進而探討同儕接納對自 閉症學生具有關鍵的影響力。以下分述同儕接納的義涵、同儕接 納的重要性等兩個部分:

一、同儕接納的義涵

張春興(1996)認為同儕係指年齡相近的兒童或青少年;蘇 建文(1998)則認為同儕是具有相等地位的友伴;張宿志(2005)

指出不管是較年長或年幼的友伴,只要都具備有一樣的能力和目 標,可促進彼此互動者,皆可稱為同儕。而同儕接納則指年紀相 仿的群體共同學習,培養彼此的人際關係、同理心,以欣然的心 情接受對方(徐易男,2006);李永昌(1990)更明確的指出同 儕接納係指個人為相同年齡、年級或能力群體所接受,並成為其 中一員,其接納範圍包括學習、生活及遊戲等方面。

本 文 所 稱 同儕 接納 係 指 自 閉症 兒童 在 融 合 教育 的情 境 中 與 相同年級的同學一起學習、生活及遊戲,培養接受彼此差異性的 同理心,而在行為、情感及認知上欣然的接受彼此的差異。

二、 同儕接納的重要性

以兒童的人格發展而言,學前兒童的人格主要形成在父母雙 親之間,進入學校就讀到成年期間,兒童的人格發展主要建立在 與同儕之間的關係(邱佩瑩,1994)。同儕接納的實質意義上為

被性質相同的團體所接受,而青少年在同儕團體中是否被接受、

支持,對其個人自我印象和個人自尊,接會產生直接重要的影響 力,同儕團體不僅影響其成員中學業成就與向學態度,甚至影響 未來就業計畫的想法(劉安彥、陳英豪,1999)。

國 中 學 生因 為較 少 接 觸 學校 以外 的 環 境 ,在 學校 生 活 及 學 習,是國中階段學生除了家庭以外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教室則成 為發展社會關係很重要的場所(Salisbury, Gallucci, Palombaro &

Peck, 1995),因此,學校團體中的同儕接納對於個人在社會化的

進程中扮演很關鍵的因素(李永昌,1990),假若能被同儕團體 所接納,則會顯現快樂且具有安全感、發展良好的自我概念、有 機會學習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模式及技巧、順從團體期望、較有機 會參與同伴活動等行為(李惠加,1997)。心理學家 Maslow 其心 理需求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七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歸屬與愛需求、自尊需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及自我 實現需求,其中歸屬與愛需求乃說明人類希望被別人接受,期望 在團體中為人接納、愛護與關注(引自張春興,1996:303)。這 七個層次的基本需求,在兒童時期時大多從家人獲得滿足,進入 學校開始學校生活後,與同儕的交往互動越來越多,同儕接納就 成為滿足歸屬與愛需求的重要來源。以國中學生為例,他們即是 從 所屬 團體中 獲得 歸屬 感及支 持感 而滿 足他們 的歸 屬與 愛需 求

(葉郁菁,2001)。心理學家 Fromm 也認為人總有一種與他人建 立穩固親密關係的強烈需求,若能滿足此種需求,則可以克服人 類都有的孤寂感,反之,若得不到滿足,個人在情緒與性格方面 都不易有正常平衡的發展(引自潘菲,1992:113)。因此,在國 中時期同儕接納對於每個人在發展社會化的進程中,佔有舉足輕 重的一環,得到所屬同儕團體的接納不僅滿足人類先天愛與歸屬 的親密關係需求,對於個人學習正確的社會行為、滿足自我實現 及身心平衡的發展,均有正面及實質上的裨益。

普通教育領域裡,學生被同儕接納已經相當重要,對特殊教 育學生而言,同儕接納的重要性更是無法忽略(邱佩瑩,1994)。

由於融合教育已成為特殊教育主要趨勢,許多身心障礙學生大多 安置在融合環境就學,Lang和Berberich(1995)指出成功的融合

教室必須能滿足身心障礙學生五種重要需求:自由、價值觀、安 全感、參與感及歸屬感,其中參與感與歸屬感的滿足來自同儕接 納,若需求無法達到滿足,很容易讓學生陷入學校生活適應的困 難。Bishop(1986)研究歸納十項影響回歸主流是否成功的因素:

(一)具有彈性的教師;(二)同儕接納與互動;(三)社會技能;

(四)學業成就;(五)積極的自我形象;(六)獨立性;(七)

家庭的接納;(八)內在動機;(九)有效的輔導人員;(十)適 當 的特 殊資源 與設 備, 這其中 同儕 接納 即是一 項重 要的 影響 因 素。沈寶玉(2001)亦認為一般同儕對對特殊教育兒童接納、關 懷和協助的態度,是「融合教育」成功的關鍵。綜合上述國內外 學者的看法,他們皆認為在融合教育環境中,身心障礙學生安置 普通班級就讀,他們能否順利適應融合教育環境,同儕接納的態 度是被視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再者,以Maslow需求理論而言,即 使是身心障礙學生,除了生理與安全較低層次的需求外,他們同 樣有歸屬與愛的需求,希冀被人所尊重與接受(王欣宜,2000)。

同儕對身心障礙者的看法會影響身心障礙者在自我概念、學 習、社交等方面的成長(吳武典等人,2001)。國中學生對身心 障礙同儕的態度及看法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層面,甚至身心障礙 學生的獨立行動與參與社區活動等生活層面,更具有明顯的影響 力(林宏熾,2001)。而 Gresham 根據行為內容提出社會能力操 作性的工作模式,將社會能力區分為適應行為、社會技巧及同儕 接納等三個領域(引自洪儷瑜,2002:17),由圖 3 可清楚瞭解 同儕接納是建立個人社會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同儕接納不僅 影響身心障礙學生是否能順利適應在融合教育中學習,也廣泛的 影 響自 我概念 形成 ,甚 至是社 區生 活適 應及社 會能 力養 成等 層 面。

自閉症學生進入學校就讀後,增加與同儕相處的時間,對自 閉症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般國中學生經由和自 閉 症同 儕接觸 的過 程, 提早從 中學 習體 認真實 社會 中的 個別 差 異、異質性團體成員的存在,進一步建立互相尊重、欣賞與扶持 的態度(張正芬,2003)。宋維村(2001)認為學校生活環境對 自閉症學生的教育有所影響,教師可以發展有利的學習環境,而

同儕是很重要的環境因素,協助自閉症學生的同儕認識自閉症學 生、接受彼此差異性,並使自閉症學生經由模仿同儕及同儕的協 助,可以促進人際互動或遊戲互動的學習,降低自閉症兒童出現 問題行為,增進發展適應行為。

圖 3 Gresham 的社會能力之操作型定義模式

資料來源: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與實施,洪儷瑜,2002,頁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