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媒體運用的新潮流

在文檔中 詞彙戲劇化教學 (頁 95-102)

第五章 詞彙戲劇化教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多媒體運用的新潮流

傳統單向的演說式教學,無法讓孩子充分體會學習樂趣。學習語文,首重在 環境所營造的情境,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充滿語文情境的環境中學習該種語 文。教師不僅是傳授一些課本上的基本常識,而應以典籍記載的成果,佐以各種 科技資訊、媒材充實學生頭腦,有系統、有條理的讓學生在擁有充分資訊的情況 下,逐步提高科學與人文素養。

一、多媒體的運用

媒體的定義,依據陳彙芳(1999)的研究,媒體一詞來自拉丁文「medius 」 一字,為中介的、中間的意思。人與人之間所賴以溝通與聯繫觀念、思想或意見 的中介物,便可稱為媒體。(羅綸新,1994)媒體就是用來傳遞信息的媒介,例 如我們用文字、語言來表達意見及傳遞文化,透過聲音來交換訊息,及使用圖片 來表達結果或意念;以上所提到的文字、聲音、圖片都是用來傳遞訊息,而這些 都是媒體的一種。而多媒體則是指使用一種以上的媒體來傳遞訊息,例如廣告、

報紙、CAI、及電視等。換句話說,聲音(Audio)、影像(Image)、文字(Text)、

影片(Video)、動畫(Animation)、超媒體(Hypermedia)等,都可稱為多媒體。

此外,李賢輝(1999)認為多媒體是一個綜合多種傳播媒體的溝通系統和方法。

而徐照麗(2003)也指出,同時使用兩種以上形式的媒體傳播訊息,或一種媒體 同時傳播多種形式的訊息,就可定義為多媒體。

所謂「多媒體運用」,是指語文經驗在傳達上是透過多種媒體聯合運用(而 非一種或極少數媒體的演現)的手段。這種多媒體運用的手段,是一種總綰語文 經驗的最末一道程序,冀望能夠達到最完美的教學效率。它在實際上,早就有許 多媒體被發現利用了(如圖表、實物、模型、標本、投影片、幻燈片、錄影帶、

電影、電視、廣播、CD、VCD、DVD、電子書、網際網路等等,都已經「廣」

被發掘採行)。(李茂政,1986;張玉燕,1996;梁瑞祥,2001;吳垠慧,2003;

葉謹睿,2005)尤其是新興的電子媒體,更是此中的寵兒。多媒體的目的在於提 供充分的溝通管道,適應學習者認知上的個別差異,以最佳的呈現方式將教學內 容表達出來,使學習者獲取最佳效果。

許正妹與張奕華(2004)發現,教師常在引起動機的教學活動中,使用多媒

體來鋪陳教材內容,整合文字、圖片、影像、聲音及動畫等教材內容,透過動畫、

影片或簡報等較生動活潑的方式,有系統呈現在學生面前,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顏永進(2002)認為,可以指導學生藉由合作學習進行主題探究教學,並利 用文書處理軟體整合有用的資訊,再以簡報軟體或多媒體進行呈現與發表,來增 強學生閱讀、寫作與口語的語文能力。

王全興(2004)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寫作教學時發現,雖然教師需要花費一些 時間整理從網路上蒐集而來的資料,但多樣化的教材呈現,確實能豐富學生的學 習內容,也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

卓享億(2006)將成語故事與電腦多媒體結合教學後,發現國小三年級學童 在閱讀成效與態度上均有提升的現象。

教學與資訊科技結合已是現代教育的主要潮流,透過多媒體的呈現,使教材 內容層次分明、易於理解,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多元化的聲光效果,

不僅讓教師的教學活動較活潑、生動,也讓教室變成了電影院。(施隆民,1995)

多媒體的目的在於提供充分的溝通管理,適應學習認知上的個別差異,並以最佳 的呈現方式將教學內容表達出來;同時,教學策略倘若經由多媒體教學,可提供 不同的溝通管道,使學習者獲取最佳效果。(游朝煌,1994)

在教學上使用多媒體教材,希望透過聲、光、影、音教材的呈現,把抽象的 知識能夠具體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透過多媒體的教材的使用,希望能加深學生的 學習印象,透過多樣化資訊媒體的教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一觀念理念也 可透過不同媒體的傳達,將中心思想傳達給學生,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找出適用 性教學。教師也可以將設計的教材或實際的教學過程放置於多媒體教學平臺上,

讓學生反覆練習,加深印象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多媒體可融合各種媒介型態,豐富感官刺激,利用多媒體呈現各類教學性的 知識內容,透過影像、圖片、音效等方式,都能使文字性無法陳述的抽象概念得 以具體化的表達。(林麗娟,2007)多媒體融入語文課程,藉多媒體的運用,作 為課中、課後的輔助工具,活化了教學內容,不但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更重要 的是延伸了課後的學習。學生可重複練習,老師可隨時糾錯,把單向、生硬、無 趣的課程內容,轉換成活潑、易懂、快速吸收的互動式學習,不但提升了學習動

機,也延伸了課後學習,充分運用時間,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二、詞彙戲劇化教學結合多媒體的新潮流

人類自古以來自然而然地利用各種媒體和人溝通、傳達消息。例如原始文化 裡面,歌唱、音樂、舞蹈經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就像我們在許多祭典中看到原住 民舞蹈祭祀的情景。人們在面對面時,以聲音、動作、表情等表達意見和情感,

這就是以「多媒體」的方式相互交談。在創作性戲劇中,透過活動的方式,鼓勵 學生以創意的方式,發展出角色、對白、並能運用適切的說話方式、表情與姿態、

動作、小道具的應用,再搭配布景、服裝等多媒體結合,增進學習的效果。戲劇 化的教學以解構視覺、音樂等情境影響因素,再融入多媒體的組成元件,進而建 立影響學習效能的情境元素,跳脫傳統語言學習的固定模式,以創新思考認知情 境於語文學習上。其目標在使學習者藉由教材內容的知識與多媒體情境因素傳 達,相互結合,促發學習者自我建構內容情境的能力,進而明瞭語意、強化記憶,

而得以獲取較佳的學習效果。(李賢輝,2012)

從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人類對於事務的學習,大多數均須透過視覺和聽 覺。在經驗獲取的途徑中,視覺經驗佔40%,聽覺經驗佔25%。倘若視覺與聽覺 兩者加以結合,則達70%。(童敏惠,1997)Dale(1952)曾就人類經驗的構成加以分 析,提出所謂「經驗金字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他認為知識是自個人直接 (親身活動)或間接(透過文字、語言、圖片等媒體)的經驗中獲得;所以學習中具 有影像及互動式的學習經驗,其效果是可以超越傳統口述教學。學習歷程中,真 實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記憶,人們比較容易記住圖畫的東西,而對於文字較 不容易記憶。視覺記憶有很強大的效力,所以學習就非常重要。至於文字的學習 如何能搭配上圖畫或影像,相信對學習會很有幫助。因此,我們也可以運用各種 媒體搭配來幫助孩子們學習詞彙,諸如電視、電腦、音響、圖片、影音光碟等,

除了可藉由孩子對聲光效果刺激的高度興趣,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可以利用 媒體特效將更多抽象的物件轉成有形的圖像來作為詞彙教學的媒材,使詞彙學習 更有成效。

根據布魯納提出認知表徴論,認為個體的認知表徴可以分為動作表徵期、形 象表徵期、符號表徵期三種。隨著兒童逐漸發展,思考會變得越來越不受刺激所 束縛,並且依賴對具體東西的主動操弄。兒童慢慢能夠經由圖片、影像或對先前

所經驗過的物體或事件的記憶來理解以形象模式呈現的知識。(李素卿,1999)

國小低年級的學童正是處於表徵系統論中的影像表徵期,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 了可善用肢體動作來表達,或是讓學童實際操作實物來進行學習外,還可以透過 圖片或電視影像來教導影像表徵期的學童。因此,詞彙戲劇化的教學不只有詞彙 意義的學習,更可以運用多媒體和藝術想像力的結合,將學習者引入學習環境 中,不僅可滿足學生個別化的需求,更從雙向的交流中,累積新的經驗,吸收新 的知識,達成學習的目的。

戲劇的結構,我們可以根據亞里斯多德的戲劇六個元素 「情節」、「人 物」、「思想」、「語言」、「音樂」、「景觀」來分析。「情節」是戲劇的全 盤構造。一個劇本的開始需要一個「說明」,將各個角色作個交待,引導觀眾進 入劇本的中段。在多媒體的開始,往往是藉用一段有趣好看的動畫,配上使用者 一看就知道意義的圖像和聲音加以說明,逐步引導使用者行動,以進入中段的主 要內容。劇本的中段通常是一連串錯綜複雜的構成。觀眾在錯綜複雜的內容中,

將發現前所未知的事實的顯現。劇本的最後部分叫做結局。方便使用者自我發 現、自我學習的多媒體,其結局(通常為結束的畫面)的情形和開始時大致相同,

用以暗示這多媒體值得使用者一再使用,最好能刺激使用者檢討自己學習的成 果,不要輕易地結束學習。(李賢輝,2012)

戲劇因為有許多媒體的運用可以給人多感官的刺激,有具體情境的模擬營造 可以讓人「身歷其境」和有演員的演技可以觀摩等為純語文本身所缺乏的成分。

(周慶華,2009:283)戲劇化教學巧妙地組合各種媒體材料,文字、圖像、聲 音等等,讓它們在一起,彼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傳統式學拼音背生字讀佳句 的學習方式,常因學習者無法真正明瞭詞句意涵而徒增學習困難度,且成效不 彰;近年來運用多媒體與電腦網路教學方式於語文教學,提供了多元化教學媒 材,使用聲光動畫多媒體元件豐富了學習內容,讓學習產生了趣味性,確實有助 於優質化教學品質並大幅提升教學成效,使「多媒體」成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資

(周慶華,2009:283)戲劇化教學巧妙地組合各種媒體材料,文字、圖像、聲 音等等,讓它們在一起,彼此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傳統式學拼音背生字讀佳句 的學習方式,常因學習者無法真正明瞭詞句意涵而徒增學習困難度,且成效不 彰;近年來運用多媒體與電腦網路教學方式於語文教學,提供了多元化教學媒 材,使用聲光動畫多媒體元件豐富了學習內容,讓學習產生了趣味性,確實有助 於優質化教學品質並大幅提升教學成效,使「多媒體」成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資

在文檔中 詞彙戲劇化教學 (頁 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