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戲劇化教學給詞彙教學注入新活力

在文檔中 詞彙戲劇化教學 (頁 77-82)

第四章 戲劇化教學的新嘗試

第三節 戲劇化教學給詞彙教學注入新活力

第三節 戲劇化教學給詞彙教學注入新活力

創作性戲劇可將既有的故事戲劇化,在課程上的應用同時增加了故事的豐富 程度,情節豐富的故事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而課程戲劇化則增加了學習者 的學習意願,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意願。戲劇性的扮演即是將兒童置於想像的劇 場環境中,表現出熟悉的經驗,並藉以衍生出新的戲劇,以嘗試生活去了解他人 與社會關係。而故事戲劇化由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現有的、文學的、歷史的或其 他來源的故事,以創作出一個即興的戲劇。(張曉華,2003:43)好的故事充滿 了想像空間,在故事情節上生動有變化,不僅能兼具娛樂功能,更充分發揮了教 化的功能,因此一位成功的教師總要牢記許多的故事,以便在教學中隨心所欲的 運用,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增強作用,也是一種陶冶心性的好教材。(羅秋昭,1999:

96)也因此產生了故事戲劇化的扮演,此正是對既有之教學模式注入新活力元 素。創作性戲劇與詞彙教學做結合,藉助戲劇本身的特色、要素,透過活動中教 學技巧的運用,不但可讓學習者分享個人的經驗,了解自身之特質潛能,透過情 境設計,在建構詞彙知識的過程,加強學習者間的溝通協調,相互分享個人的所 知及生活經驗,進而以養成尊重關懷同儕的人文精神,而回歸至九年一貫課程的 十大基本能力,故在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的養成將會有莫大的助益,

為國小的詞彙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在其中。

鑑於過往的填鴨式教學,教育本身也隨著時代不斷的變革,並不斷的研究出 新的教學理念方法,戲劇更是一個良好的教學媒介,也印證了我國教育的思潮,

不斷的呈現豐富的面貌。尤其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更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一 大革新。傳統教育,就是老師擺著面孔說教,教材與生活脫節,孩子們只能被動 接受的靜態教育,思維呆滯、有口難言,只知被灌輸書本上的死知識,是違反了 教學是藝術和孩子愛表現的天性。

「創作性戲劇」(Creative Drama)就是透過戲劇指導與探索過程中,鼓勵學 生發揮創意,讓戲劇表演與學習發揮無盡的可能。兒童的生活就是遊戲,把生活

用語言、肢體表演書來,讓兒童的生活更加活潑、具體、生動、有趣,充分表現 其天真的赤子之心,以創造未來多采多姿的回憶。孩子們喜歡動、愛模仿,戲劇 是吸引他們學習的動力,從興趣中學習,能有事半功倍之效,教師必須善加利用,

以促進教學法的改進和創新,孩子們也在付出的過程中,真正地體驗到學習的樂 趣,也真正將戲劇融入生活中。戲劇活動來學習語言,提供了學習者一個更具創 意及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現今教育環境的改革聲浪與創新教學的理念不絕於耳,台灣的教育環境已經 漸漸開放,但是仍然跳脫不了以單一智力為審查標準的升學主義,長期並直接的 教導學生知識的學習、智育的發展為重點教育。雖然教育方針提倡五育均衡,但 在智育一枝獨秀的弊端下,我們常常選擇忽略其他非主科的發展。在這種教育環 境下,無形中壓抑了學生其他智力的發展,更因此扼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發展。

因此,透過多元的教學方法,在發展學生各項智慧的同時,應能帶給許多單一智 力發展不如他人的學生更多成就感與自信心,激發出最大潛能,也能鼓勵教師和 學校去積極欣賞每位學習者的長處和多元能力。

戲劇教學為教學方法開闢一條寬廣的道路,運用戲劇活潑、多元之教學策略 於教學上,可彌補傳統教學上,教師只偏重在運用少數智慧(如:語言智慧)表 達方式的缺失。(吳煒增,2004)課堂上不再只有傳統的講述教學方式,促成了 教學方法的多元性,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變換不同智慧模式的上課方式,以符 合學童學習的多元需要,並激發其多元智慧的發展。(黃坤謨,2004)

戲劇它運用兒童既有的知識、理解力、興趣和語言,然後朝著這些領域的發 展延伸,因此戲劇可強化孩童在各個領域的學習。戲劇助長幼兒語言發展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建立他們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知識與理解,深化其對人類複雜 生活的理解,鼓勵團體合作的行為,延伸其想像力,讓他們有表達意見與決定事 情的經驗,運用他們已有但卻不自知的知識與理解力。

陳美慧(1999)發現戲劇教學具有以下五種神奇功效:(一)戲劇教學具有 神奇的魔力;(二)戲劇教學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宣洩;(三)戲劇教學帶給孩子充 沛的想像力;(四)戲劇教學可以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五)戲劇教學帶給孩子 無窮的快樂。

在戲劇活動中有了發揮的空間後,得到另一種可獲得成就快樂的娛樂方式,

滿足表現慾從中獲得快樂。。戲劇是個靈活運用的技巧,並不需要大幅改變原有 之教材與教法,僅需將一些戲劇元素融入日常教學中,在教學活動稍做巧思,詞 彙教學就會變得不一樣、學習也會更有興趣:

(一)啟發想像能力,發揮創作力:

戲劇融入詞彙教學是透過戲劇來進行的詞彙教學活動及方法;其教學過程是 在戲劇事件安排的各項問題和衝突,引導參與者發揮其想像力與模仿力,彼此互 動合作,透過腦力激盪,從發現問題、界定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發出新 的觀點,可激發學生的想像能力,發現新的動能、認知,利用肢體及口語充份表 達情緒及感受,學習口語的表達與與嘗試解決問題。此外,學童藉由所扮演的各 種人物去面對、去經歷其生活周圍可能遭遇的各種情況,透過假設的情況,可以 協助學童建立適應社會的能力並激發其創造力,若能從孩童時期即進行培養與激 勵,其未來的創造力將更能表現於各種開創性的事務之上。

(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開展自我能力:

創作性戲劇是需要每一個體貢獻出自己的想法、理念、行動於團體中的整體 表現。因此,每個人的意見都要受到重視。戲劇中原因、經過、結果等問題的安 排設計,需要參與者貢獻自己的意見,對獨立思考能力之培養具有很大的助益。

創造性戲劇教學更可以培養學童仔細觀察週遭人、事、時、地、物的能力,經由 周密的思考、分析、判斷後,再運用語言和肢體展現適合的反應,讓每個學童在 豐富的想像空間中,以不同的方式展演自我,開發出自己的知能而獲得更多的自 我肯定與自信。

(三)激發學童的興趣,促進學習意願:

創作性戲劇的教學是教師在有計畫與架構中來進行的。例如:課前的準備、

可讓兒童事先了解情況、產生興趣、收集相關資料,以便在課程中有所表現。在 課程進行中,發揮自我創作,欣賞他人的表現,更與團體融合在一起。課後的複 習,則在發現並解決問題,使課程內容得到更深更廣的延展。這種將講述改變為 實作的教學,能激發並增進兒童的學習意願。

(四)快樂的學習,良善的人際關係:

創作性戲劇的教學活動採愉快又民主的方式進行,鼓勵每個人盡量以自發性 的表現,即興演出。教師也往往需要參與其間,扮演角色,對參與者不會形成表 演的壓力,可以享受快樂的學習情境。創作性戲劇可將既有之故事戲劇化,在課

程上的應用同時增加了故事的豐富程度,情節豐富的故事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的。而課程戲劇化則增加了學習者的學習意願,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意願。(羅 秋昭,1999:96)戲劇在團體互動過程中增進人際溝通的技巧,讓孩子們在參與 中,形成良好的感情教育、人格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訂將學科科目課程合併為七大學習領域(語文、健康與 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科技及綜合活動),其實施以統整、合 科教學為原則,不再切割零碎的學科領域,強調帶著走的能力,也希望藉由教師 群或師生互動設計主題或大單元主題及其內容,以利於統整知識概念並與生活經 驗的結合。面對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片段學科知識已非孩子學 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獲得,具備「帶得走的能力」才是能讓孩子未來立足社會的重 要關鍵,以便因應各種日新月異的挑戰,而透過創造性戲劇融入詞彙教學的過 程,統整各學科與語文學科,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恰得 以自由開展,同時培養深厚的人文素養。創造性戲劇除了達成一般的教育性目標 外,它常能與各學科結合,成為教師在教學中的利器,無論語文、社會、科學、

數學、體能及音樂或美術。(林玫君,1999)如戲劇教學活動常需藉助多媒體、

科技的運用展開課程的進行;戲劇活動的展演是社會、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結合,

這正是創造性戲劇多元統整、運用的面貌。林玫君(2003)更深入說明戲劇對兒 童發展的幫助與貢獻,包含建立自我概念、學習情緒處理、社會觀點的取代、訓 練社會技巧、促進認知思考、創造力的培養、建立價值判斷力、肢體動作的表達、

提升對戲劇藝術之美感知覺、口語與讀寫方面的發展。由上述可以發現戲劇教學 是一門綜合功能的教學形式,從個人的各項能力發展、在團體中與他人的溝通合 作到社會認知的形成,皆可在戲劇教學中得到具體的實踐,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方

提升對戲劇藝術之美感知覺、口語與讀寫方面的發展。由上述可以發現戲劇教學 是一門綜合功能的教學形式,從個人的各項能力發展、在團體中與他人的溝通合 作到社會認知的形成,皆可在戲劇教學中得到具體的實踐,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方

在文檔中 詞彙戲劇化教學 (頁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