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媒體素養政策規畫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媒體素養政策規畫

政策規畫是基於上位政策目標而來,藉由政策規畫讓政府在執行政策時能更 具體化與明確化,讓政策可以有完整的呈現(張芳全,2003)。因此,本章節將由 可行性、明確性與成效三方面來探討台灣媒體素養教育政策規畫。

壹、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的可行性

此部分主要在了解媒體素養教育政策之可行性,根據受訪者回答進行分析,

發現其認為近年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可行性並不高,其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 追求短期成效的推廣方式

教育工作是屬「百年樹人」的工作,因此許多教育改革的成效也就無法在短 期內客觀地呈現出來(楊振昇,2006)。然而,媒體素養教育政策有過於追求短期 成效的問題。

以目前看來,近年來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的推廣方式,我自己感覺像是在

於煙火,大多數的政策,都只要求產出作品,煙火一放完,推廣活動也就 辦理完了,並沒有真正落實在每位學生身上。(D1-20150410)

由於,政府過於追求短期成效,導致政策呈現放煙火式的推廣方式,只要求 產出作品,卻忽略學生媒體素養的扎根。但教育改革很難一蹴可幾,必須有良好 的改革理念為基礎,始能引導教育的發展(楊振昇,2006)。然而,這種短視近利 的發展方式,並不利於媒體素養教育的長期發展,但教育單位為追求迅速讓外界 看到效果,卻經常採用這種放煙火式的推廣方式。

這五年來我們會常看到有教育部、民間單位、地方政府單位他們在辦那種 微電影比賽、紀錄片比賽、報導比賽,大家是以這個為目標,拍完後活動 就結束了。那個經費消耗完就像放煙火一樣就沒有了,那其實這個我可以 理解,因為以我們在學校單位來說,這種事很迅速可以讓外界看到效果。

(T1-20150330)

追求短期成效或許可以迅速讓外界看到效果,但 T10 有談到媒體素養教育其 實是需要比較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果的。

其實媒體素養教育跟其它教育一樣,都是平常日積月累的,那個成效不容 易看到,那你非要看到那個成效,就是拍影片,但是真正的成效應該是在 學生身上,所以有沒有效十年以後才會知道,看我們的媒體是不是這麼亂,

因為如果這批學生有媒體素養,他們就會去思辨,終結這亂象。

(T10-20150506)

放煙火式的推廣方式,只能短時間讓讓外界看到效果,但學生媒體素養的扎 根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因此,媒體素養教育要能永續推動,必須從學校教育端實 踐最具扎根成效,因此,如何安排學校教育各實施階段(國中小、高中、大學)皆 能有相關的課程(融入教學、選修課程、通識課程)提供學習,成為課程實踐成效 的重要關鍵。再者,檢視課綱與教材中呈現媒體素養教育內涵的適切性,也是扎

根媒體素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務(第八次國教育會議,2010)。由此可見,文獻 與受訪者都認為追求短期成效,會導致媒體素養教育難以扎根,應以永續發展的 態度,促使媒體素養於學校教育端扎根才是最具可行的方法。

而為何台灣的媒體素養教育會如此短視近利?研究者認為是將「目的」與「手 段」本末倒置有關。周祝瑛(2003)談到教改時,認為「教改」原本只是一種「教 育手段」,十幾年來的教改行動反倒把「手段」變成了「目的」;結果「教改」被 神聖化了,教育主管當局好像是為「教改」而「教改」,教育的本質與目標反倒受 到忽視。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提過:「無論九年一貫過程或者多元入學,這些體制上 的改革並非教改的核心,它們都只是在建立一個『良善的教育環境架構』。而教改 的真正核心應該在於塑造學生的精神面貌,它的思考在於我們到底要『培育』出 什麼樣的學生?」由此來看,媒體素養教育短視近利,是因為大家把成品產出看 得太重,反而忽視了學生媒體素養的扎根,把「目的」與「手段」本末導致,才 會如此短視近利,因此教育者應重新思考媒體素養教育之「目的」與「手段」究 竟為何?

二、 執行經費不足

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如相關教材(包含影音教材)的研發;資訊平台的軟硬 體設備提供;完備的師培計畫…等,都亟需公部門提供穩定長期而持續的資源,

以促進實質發展(全國教育大會,2008)。由此可知,媒體素養教育發展需要經費 支持,但 T7 有談到執行經費不足的問題。

我們這裡得到的是中央給國教輔導團的一筆經費,然後市府再編經費給各 領域,那我們這邊拿到的是 90000 元,所以我們只能解讀政策之後,用這 90000 塊盡量去執行,那這 90000 都是經常門,所以我們也不能建製什麼 硬體,只能東借西借。(T7-20150430)

T7 是某縣市媒體素養教育輔導團的成員,該縣市並沒有獨立給媒體素養教育

的經費,因此媒體素養只能與其他議題共同分配經費,而這筆經費都是經常門,

無法建製硬體,這對媒體素養教育是不利的,因為媒體素養教育中實際讓學生去 操作器材,由作中學對於學生媒體素養學習是重要的,若是缺乏硬體設備的支持,

將會導致教學成效大打折扣。鄭智仁(2006)也談到媒體素養教育強調體驗或是實 作的課程,可能運用到多元的電子和影像器材,但學校現有設備多無法因應此種 教學需求,加上經費有限也無法進一步擴充完善的資源與設備以協助教學。可見 受訪者與文獻都認為應有充足經費支持媒體素養教育。而為何媒體素養教育缺乏 經費?主要與政策不支持有關,因為政府公部門具公權力與多方資源掌控性,對於 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動極具重要影響,唯有透過公部門的大力支持,挹入持續穩定 的資源推行,方能提升師資培訓、教材研發、學術社群、家長知能等各方面需求,

使媒體素養教育藍圖一一實現(全國教育大會,2008)。因此,政府持續的資源提 供對政策可行性具重要影響。

貳、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的明確性

此部分想了解體素養教育政策之明確性,根據受訪者回答進行分析,發現其 認為近年的媒體素養教育在教材與課程都不太明確,且政策也跟不上科技轉變,

無法符應現代需求,以下分點詳述 一、 教材內容不明確

現有的媒體素養教材內容不夠完整,教師若有教學上的需求,仍需耗費時間 與精力自編教材,無形中降低教學意願(陳逸雯,2007)。而 T10 也談到教材不夠 明確的問題。

像是英國它們是把教材放到一個平台上讓老師們用,那台灣的問題就是教 材不好用又很難,讓老師想教也不知該教些什麼,所以如果要讓老師好用,

政府應該要投入一些經費去作,重點是不可以中斷。(T10-20150506)

T10 談到,台灣媒體素養教材不明確,造成老師教學不方便的問題,反之,在 英國媒體素養教育學習認證與教材編擬方面皆有專屬單位。如資格認證和課程管 理機構(the 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QCA)即負責監督和發 展全國課程(張嘉倫,2006)。且媒體素養教育的最佳教學應跳脫道德勸說,價值 單一取向,宜採體驗活動藉以感受媒體科技與媒介化資訊的無所不在,察覺自身 與媒體的關係,並主動創作進行溝通(全國教育大會,2010)。由此可知,媒體素 養相較一般學科更具批判思維與創新體驗,需要一套更系統化的教材,因此政府 部門需發揮積極主導的功用,支持與獎勵各界投入教材教法的研發,為教育現場 建立豐富多元且優質的資源平台,突破困境以助推行。

二、 課程地位不明確

近年來在民間團體與公部門協助下,都曾辦理過研習機會,提供相關教材教 法與教學資源,但礙於沒有可實踐的課程時間,教師回到教學現場能持續推動的 數量很少,只剩少數具熱情的教師,自行於班級中運用彈性課程、綜合活動課程 採融入方式實施,屬單打獨鬥較多,實施成效不佳(全國教育大會,2010)。由此 可知,課程地位不明確,造成媒體素養教學無明確的內容或是時間的實施規範,

導致成效有限。

不明確,只是一個政策訂出來在那邊,執行上跟他原本定的是有落差的。

就是政策它可能訂得有點空泛,他沒有具體實行的措施,它進程什麼都沒 有,所以對於政策就是各自解讀。像是我覺得他是叫大家去拍片,所以我 就叫大家去拍片,或者是我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就會變這樣子。

(T1-20150330)

由於沒有主題式的教學,融入各科教學的結果就是容易流於形式,所以並 不夠明確。(D1-20150410)

T1 與 D1 都有談到課程不明確的問題,但兩者說法有些差異,T1 是認為課程

「內容」不明確,而這會造成對於媒體素養的課程內容的各自解讀。D1 則是認為

課程「地位」不明確,這會導致課程實施時間受限的問題。李維華(2011)也談到 由於現今國中小所要融入的議題太多,且教師教學負荷過大,因此教師實施媒體 素養融入教學時,經常有教學時間不足的困境。由此可知,文獻與受訪者都認為 課程不夠明確,會導致各自解讀與時間受限的問題,而這主要是因為媒體素養缺 乏課程地位所導致。現狀下,我國的國民中小學並無明訂媒體素養教育的課程實 施時間,高中與大學也很少有相關的選修課程,因此,媒體素養教育在現有教育 體制下很少被課程實踐。

三、 政策跟不上科技轉變

多年發展下,國內對於媒體素養的重視仍然不脫以識讀、批判、技術操作為 主。然而,在現今面臨媒體科技幾乎取代家庭、學校、社會的社會化機制下,應 重新以新世紀新教育的觀點與培育現代公民素養之前提下,賦予媒體科技積極的 角色,促成溝通表達之目的(全國教育大會,2010)。由此可知,政策應審視現代

多年發展下,國內對於媒體素養的重視仍然不脫以識讀、批判、技術操作為 主。然而,在現今面臨媒體科技幾乎取代家庭、學校、社會的社會化機制下,應 重新以新世紀新教育的觀點與培育現代公民素養之前提下,賦予媒體科技積極的 角色,促成溝通表達之目的(全國教育大會,2010)。由此可知,政策應審視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