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 就教育部層面

一、 教育部應擬定完善的媒體素養教育配套措施

鑒於台灣媒體素養教育雖有政策,但卻缺乏相關配套,以致於發展處處受限。

經研究者歸納發現,對媒體素養教育實施有重大影響的配套,主要有師培與課程 地位。

師培部分:由於教師是實施媒體素養教育的靈魂人物(吳美美,2004),與媒體 素養教育實踐成效息息相關,教師無法深刻理解內涵要意,或無法運用適宜的教 材教法,都將使教學成效大打折扣(教育部,2010)。因此,研究者建議教育部應 增強媒體素養教育的在職及職前師資培訓。在師資培育階段,應成立媒體素養教 育師培中心以提供各級師培相關課程;而在職階段,則應強化各級學校媒體素養 教育師資的在職進修,並提供適當誘因鼓勵培訓媒體素養教育種子教師,以鼓勵 教師不斷專業學習成長,以促使其質與量的提升。

課程地位部分:由於缺乏課程地位,我國的國民中小學並無明訂媒體素養教育 的課程實施時間,因此,媒體素養教育在實踐上缺乏時間與強制力,導致在現有 教育體制下很少被課程實踐。所以,研究者建議教育部應明定媒體素養教育於國 中小課程中實施之固定節數,以確保其課程地位;並檢視媒體素養教育在高中及

國中小課綱中的適切性,因應時代潮流適時修正媒體素養教育能力指標,以促進 媒體素養教育在課程實施中扎根實踐。

教材部分:由於教育部對媒體素養缺乏政策性的宣導,也沒有要求書商配合,

因此書商編不編教材都沒有一個強制力,導致台灣缺乏系統性的媒體素養教材。

因此,研究者建議政府部門需發揮積極主導的功用,確立課程地位,並支持與獎 勵各界投入教材教法的研發,為教育現場建立豐富多元且優質的資源平台,突破 困境以助推行。

二、 教育部應延長媒體素養政策的規畫期程

鑒於媒體素養政策缺乏持續性支持,導致種子學校發展停擺,且政策又過於 追求短期成效,以致於媒體素養發展有過於技術導向的問題。然而教育工作屬「百 年樹人」的工作,媒體素養教育的全觀與高層次思考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平常日 積月累的,因此媒體素養教育政策若規畫期程過短,將不利於媒體素養的扎根。

因此,研究者建議,教育部在媒體素養政策上不應過於短視近利,而應延長媒體 素養政策的規畫期程,並制定短、中、長期的媒體素養教育發展進程與具體的配 套措施,以逐步且持續的推廣媒體素養教育,使媒體素養扎根。

三、 教育部應加強傳播語言與教育語言中間的轉化

鑒於媒體素養教育常用到傳播的語言導致教師在課程設計或教學實施上有解 讀上的困難,且也很難引起老師的共鳴,因此教育語言與傳播語言隔閡的問題實 為媒體素養教育推廣的重要障礙,而造成隔閡的原因,主要源自教育專家不懂媒 體,而媒體專家又不具教學經驗,所以只能就專業各自表述 (郭玉慧、葉興華,

2014)。因此研究者建議,教育部應設法將傳播語言轉化為教育語言,例如,編撰 系統化的教材、清楚的能力指標,以增加老師教學時的明確性。研習時,也要請 有能力將教育與傳播概念作良好轉化的講者,以提高教育人員對媒體素養之了 解。

四、 教育部應避免將媒體素養教學窄化為技術導向

鑒於教育部推廣媒體素養教育時,為追求能迅速讓外界看見成效,往往採取 技術導向的推廣方式,而忽略對媒體素養的全觀與高層次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

研究者建議,學教育部應妥善規畫完整的媒體素養課程,按部就班培養學生的媒 體素養,而非為追求短期成效,將媒體素養教學窄化為技術導向。

貳、 就學校層面

一、 學校應建立健全的媒體素養教育支持系統

鑒於教師進行媒體素養教育實有諸多障礙,例如教育語言與傳播語言隔閡,

導致教師在課程設計或教學實施上有解讀的困難,且根據本研究觀察,目前教師 實施媒體素養教育,多屬單打獨鬥,這會造成備課壓力太大、缺乏支持組織…等 等影響,造成教師媒體素以推廣熱情減損。因此,研究者建議,學校應設法改善 教育語言與傳播語言隔閡的問題,像是可結合媒體機構,增進教師對媒體概念的 實務經驗,以提高其媒體素養專業力。也可聘請專家學者協助指導,以改善教師 實施媒體素養教育時所遇到的問題。此外,學校應鼓勵工作坊與專業學習社群的 建立,讓老師能彼此分工合作,互相支持。

參、 就未來研究層面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主要有種子學校承辦人員與種子教師兩個層面,因此研 究主要在探討對國中小階段的發展,且研究結果的推論上,可能也沒有辦法推論 到所有的學校。因此建議未來相關研究者,在研究對象的選擇,可擴大範圍徵詢 不同媒體管理單位(例如:NCC),也可徵詢大學教授對媒體素養教育的看法。另外,

本研究因偏重在政策的執行面,故以教師與行政人員為主,然而學生學習成效也 是值得探討之處,建議未來研究者也可將國中小學生納入研究對象,了解其對媒

體素養教育學習的認知與評價。

二、 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是希望了解近年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發展情況,因此將研究的空間 與時間範圍擴大,希望能以較鉅觀的角度,了解近年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發展情況,

比較能作為政策未來實施的參考。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嘗試縮小研究範圍,

以個案研究學校發展媒體素養情形,或許能更了解學校端媒體素養的發展作法。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法,只能針對部份關鍵人物進行訪談。且訪談的過程中,

研究者的看法,有時可能會影響訪談者。此外,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雖盡量解讀 受訪者語句上的意思,但擔心其中或許仍有未盡之處。訪談過程中有些敏感問題,

受訪者回答可能避重就輕,無法的呈現最真實執行情況。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

可以量化調查研究方法,能更全面且客觀去了解研究對象對媒體素養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