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界研究現況

在文檔中 《楞嚴經》解脫道之研究 (頁 16-20)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學界研究現況與文獻探討

一、 學界研究現況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學界研究現況與 學界研究現況與 學界研究現況與 學界研究現況與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一、 學界研究現況

《楞嚴經》從宋朝開始不斷地被重視與研究,其注疏幾近諸經之冠。在二 十世紀前的注疏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對經文逐句疏解義理,因此其卷數 約在十卷左右,或超過十卷;另一種類型是論述整部經的要義,或是作整部經 的科判,卷數少許多,內容約一、二卷。對此,李志夫認為注疏《楞嚴經》者

「大約分三種方式:一為全部;二為局部;三為間接注疏,即注疏之注疏是也」

16。在注疏過程中,古代祖師由於其師承背景及所學經論的不同,在義理疏解 過程中難免用自宗的角度與用語來解釋《楞嚴經》,一方面也是作為自宗思想 的理論依據。若要對注疏能夠完全理解,則必須要對該注疏者的學習背景有所 掌握,方能究明該論之義涵17。祖師們以師承背景切入《楞嚴經》,如同是以 自家之思想作為研究方法。

現今的研究者以自身熟悉的學術領域,研究切入此經,與祖師用不同宗派 義理來注解《楞嚴經》,都是以自身學習視野來詮釋經典。祖師嫻熟自家教義,

對其它經典之注解,會使用自己熟悉的角度與用語。用自家理論解釋《楞嚴經》

很 可 能 會 產 生 朝 向 自 家 教 義 類 型 化 或 比 附 的 問 題 , 例 如 魏 晉 時 期 用 道 家 的

「無」,來附會佛教的「空」的格義。同樣的問題,出現在古代許多論典上,

為了避免同樣的問題,必須靠論者對於各經典義理的廣博融會貫通,知曉各義

16 李 志 夫 ,《 楞 嚴 校 釋 》, 台 北 : 大 乘 精 舍 印 經 會 , 一 九 六 五 , 頁 21。

17 釋 交 光 對 這 種 加 入 宗 派 觀 念 或 其 他 經 典 解 釋 《 楞 嚴 經 》 的 方 式 提 出 反 省 , 認 為 必 須 要 回 到 《 楞 嚴 經 》 本 身 的 經 義 脈 絡 , 方 不 致 偏 離 此 經 所 闡 明 的 義 理 。 (明 ‧ 釋 交 光 ,《 楞 嚴經 正 脈疏 》,《卍 續 藏》 第十 八 冊, 頁 156 後)

10

理的定位,方不致產生上述的問題。近幾十年的注經方法慢慢朝向經典的白 話,純粹將經文逐句譯成現代人能懂的方式,已較不會有太大的附會問題產生。

傳統的注疏方法是對整部經作疏解、科判,近代開始出現不同的樣貌。釋 太虛的《大佛頂楞嚴經攝論》18是此新樣貌的先驅。此文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 寫作方式,在傳統的部份,文章的開端對此經作出懸判,現代的部份不再是循 著經文逐句引經據典,內容出現《楞嚴經》經義如何與四經四論《圓覺經》、

《楞伽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中觀論》、《起信論》、《成 唯識論》、《摩訶止觀》作交涉,以及使用一些子題「本經始終唯令了達如來 藏圓理」、「本經始終唯令修證如來禪妙宗」、「本經始終唯令頓究眾生心二 本」、「本經始終唯令直成首楞嚴三昧」作論述。在這之前並沒有過這樣的論 述方式,究其原因在於釋太虛所處的時代,正是西學東漸的時代,佛學研究也 受到影響,自然而然開始使用不同於傳統的著作方式,此篇文章出現的時代與 著作的方式,恰好都是兼含傳統與現代的交替初期,以此篇文章的時代為分水 嶺,在這之前是屬於《楞嚴經》傳統研究時期,在這之後則進入了現代研究時 期。

釋太虛之後相關於《楞嚴經》的論著,主要是在經典的白話翻譯,一般較 為熟悉者為南懷瑾《楞嚴大義今釋》、圓香居士《語體文大佛頂首楞嚴經》、

李志夫《楞嚴校釋》、莫正熹《楞嚴經淺釋》。南懷瑾的《楞嚴大義今釋》是 開創《楞嚴經》白話的先河,並且使用現代注釋方法注解經文,大陸近幾年也 有迎頭趕上的趨勢,有李富華、賴永海、楊維中、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等學術 研究者的白話本,大陸民間也有數本白話翻譯作品產生。以近二十年白話作品

18釋太 虛,〈 大佛 頂 楞嚴 經 攝論 〉,載 於《 楞嚴 經 研 究 》,台 北:文 殊,一 九 八 七 年 十 一 月 , 頁 1~160。

11

的產生速度及數量作平均,每年有超過一本白話《楞嚴經》的著作產生,顯示 出隨著佛教的興盛,此經越來越受到重視。

目前《楞嚴經》的學術論著主要是台灣近幾年的五本博碩士論文,屬於哲 學研究所的〈《楞嚴經》哲學之研究〉、《楞嚴真心思想研究》、〈《楞嚴經》

中身心關係之探究〉三篇論文,分別從中西方哲學角度切入;屬於文學研究所 的〈《大佛頂首楞嚴經》「耳根圓修」之研究〉,則是從義理切入,對諸家義 理進行疏解歸納;第五篇〈《楞嚴經》疑偽之研究〉則是從考據與文獻學的角 度切入。日本方面則沒有相關的專書或博碩士論文,有十餘篇的期刊文章;大 陸方面的學術論著更少,只有幾篇期刊文章。綜合這些學術性論文內容,可以 從宗派交涉、真偽、義理闡明三個方向來探討。西方國家則沒有對《楞嚴經》

的相關研究論文,只有釋宣化的註疏類著作英譯本。

在宗派交涉方面的研究,台灣較少有相關著作,只有李治華的〈《楞嚴經》

哲學之研究〉提出一章〈《楞嚴經》的宗派關涉與楞嚴專宗〉專門討論與各宗 派間的關係,日本則有河村孝照〈大乘涅槃經と首楞嚴經》19、松本信道〈大 佛頂經の真偽爭と南部六宗的の動向〉20、志部憲一〈天桂傳尊と楞嚴‧圓覺 經について〉21、大松博典《宋代天台學と首楞嚴》22、木村周誠〈「次第禪

19 河 村 孝 照 ,〈大 乘 涅槃 經 と 首楞 嚴經 〉,《 印 度學 佛 教學 研 究佛 教 大學に お け る 第十 九回 學 術 大 會 紀 要 (二 )》 第 十 七 卷 第 二 號 , 東 京 : 印 度 學 佛 教 學 會 , 一 九 六 九 年 三 月 三 十 一日 , 頁 223-230。

20 松 本 信 道 ,〈 大 佛 頂 經 の 真 偽 爭 と 南 部 六 宗 的 の 動 向 〉,《 駒 澤 史 學 》, 東 京 : 駒 澤 史 學 會, 一 九八 五 。

21 志 部 憲 一 ,〈 天桂 傳 尊と 楞嚴 ‧ 圓覺 經に つ い て 〉,《宗 學 研究 》第 三 十期 ,東京:日本 曹洞 宗 宗學 研 究所 , 一九 八八 年 三月 三 十一 日 , 頁 216-221。

22 大 松 博 典 ,《 宋 代天 台 學 と 首楞 嚴 》, 北 海道 大 學 ,一 九 八八 。

12

門」における首楞嚴心について─內方便をあぐつて〉23等著作。雖然日本研 究《楞嚴經》的論文非常少,以日本關於《楞嚴經》的全部論文數量來看,宗 派交涉為日本近來《楞嚴經》研究的主流。

對《楞嚴經》真偽進行考辨,學術上分成正反兩派的看法,一方認為此經 是偽書,另一方則否認偽書之說。質疑《楞嚴經》為偽經的著作,除了呂澂的

《楞嚴百偽》是專書著作外,其餘以《楞嚴經》為偽經的小篇專著者有呂澂、

何格恩、望月信亨、保賢等人。駁斥偽經說的專書有釋愍生的《辨破楞嚴百偽》,

另一本專著為陳由斌的碩士論文〈《楞嚴經》疑偽之研究〉,此文是近代對真 偽之說以學術方式進行論辨的較大篇幅之作品,另有南懷謹、羅香林、水天等 人的小篇論文,為《楞嚴經》提出辯駁。是故《楞嚴經》之真偽在學術上尚無 有定論,有些學者的文章中則持保留態度,但不下結論,如楊白衣、劉果宗等。

整體而言,不用傳統疏解經文方式,而以現代研究方法對《楞嚴經》作義 理闡明的學術論著,目前是以台灣學術界為主流,大陸和日本只有少數小篇論 文,論述內容主要圍繞在破妄與顯真的相關性議題「二種根本」、「七處徵心」、

「十番顯見」以及少篇的耳根圓通上。台灣目前對《楞嚴經》的學術研究,還 只是剛起步的階段。日本則是視此經為偽經24,因此對這部經典研究不多,處 於停滯狀態。中國大陸目前由學術界領軍白話《楞嚴經》,若未來在學術單位 有此經典的師資或課程,相信是會有相關學術論著產生。

23 木 村 州 誠 ,〈「 次 第 禪 門 」 に お け る 首 楞 嚴 心 に つ い て ─ 內 方 便 を あ ぐ つ て 〉,《 天 台 學 報》 第 三十 四 期, 東 京: Tentai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一 九 九二 年十 月 ,頁 131-135。

24 保 賢 ,〈 三 談 楞 嚴 問 題 〉, 載 於 《 大 乘 起 信 論 與 楞 嚴 經 考 辨 》,《 現 代 佛 教 學 術 叢 刊 》 第 三十 五 冊, 台 北: 大 乘文 化, 一 九七 八 年初 版 , 頁 376。

13

在文檔中 《楞嚴經》解脫道之研究 (頁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