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學習滿意度之理論與意涵

一、學習滿意度的理論起源

現代學習的主要趨勢之一是將學習原理應用於解決人類的許多實 際的問題(Liaw, S. S. 2008),學習深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必須強調學 習與環境互動以及學習者適應的關係而定(Shen et al., 2013)。

滿意度是一個含糊且抽象的名詞,「滿意」(Satisfaction)是個人對 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或行為,因而對此感到主觀的好感、高興或 幸福的感覺(Blut et al., 2015)。當個人對某事感到滿意而產生幸福感,

較可能對此事抱持著積極的態度。當個人的需求獲得滿足且個人的感 受與實際上體驗的結果是自己所期待、所想要的,個人便會覺得滿意。

「滿意度」是個人在生理或心理的促動之下,其行為達到個人的需求 目標時,內在產生的一種欲望實現的感受程度(Safi et al., 2016)。「滿 意度」由個人主觀的幸福感組成,是個人對自己生活品質的主觀體驗

103

也是衡量生活品質和生活狀態的心理滿足指標,也是個人對幸福感的 一種認知的判斷(Bajaj & Pande, 2016)。

在探討生活品質或是幸福感時,滿意度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指標(Zhu, 2015)。張春興(1989)對滿意度的解釋為:個體生理或心理的動機 促動下的行為,在達到所追求目標時產生的一種內在狀態,是個體欲 望實現的心理感受。Flammger(1991)將滿意度界定為需求和需要的應驗;

完滿的愉悅、足夠的感覺。Kolter(1997)將滿意度定義為一個人所感 受的愉悅程度,源自其對產品能結果的知覺與個人對產品的期望。李 建霖(2010)總結出「滿意」就是指願望或需求的達成。滿意度的研 究範圍會因為探究對象、角色、身份的不同有所差異,且具不同的意 義(洪幸妙,1997;謝明容,1999)。

研究指出現今供應者與顧客的關係比起以前具有更協同合作的關 係,在服務與產出方面,顧客不再被動的接受,更能主動的參與(Chang, Tsai & Chiu, 2015; Jiang, 2016)。由此觀點,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要能重 視學生本身對教育機構所提供的整體服務的感受。學校進行學生滿意 度調查,其基本的假設是:只要學生對於學校各單位服務品質滿意,

即表示學生對學校有很高的滿意度。學生滿意度調查的目的,就是要 透過學生的滿意度來檢測各單位的行政績效,並做為檢討改進的依據。

從教育機構角度建構學生的滿意因素的特點,是以行政組織結構做為

104

學生滿意因素的基本構面。Tatachar et al. (2016)主張應從學生的角度去 思考。其主要論點正如許多顧客滿意度調查的相關理論所主張,顧客 的滿意度要從顧客那裡去傾聽。學生的滿意度則要從學生的角度來思 考,學生到學校學習,他們重視的是什麼樣的服務,對學校有什麼期 望,這些期望要如何得到滿足,當然也要由學生自己去表達意見,去 決定滿意因素,學生自己才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Cheok & Wong (2015)依序分析學生滿意度因素包括:教師素質、課程、教學、圖書館、

電腦、餐廳、住宿、學生服務、學校環境、社交生活、財務環境及自 我發展等面向。

Ennen, Stark & Lassiter (2015)提出,動機是來自於個體為了能減少 其所知覺到的不公平之內外在環境所產生的某種緊張趨力。Fisher, Whale & Valenzuela (2015)則認為動機是由於個體受到了某種刺激所造 成身心緊張或不適狀態,為了能夠降低此等緊張或不適狀態時,個體 能夠透過動機的引導去採取各種行為,並邁向需求之目標,以便獲得 滿足的趨動因素。Collie et al. (2015)認為要能夠維持學習活動,並繼續 使其行為朝向其學習目標的心路歷程,也是一種學習行為的內在因素,

故學習動機乃是一種可驅使個體在學習上能夠更加積極的內在動力。

Hung, Sun & Yu (2015)認為學生學習動機是能夠影響個體能否熱衷於 某件學習活動上,並主動且積極地追求學習目標之重要關鍵。Janke,

105

Nitsche & Dickhäuser (2015)則認為學習動機是能夠引發個體的學習活 動,並且能維持其學習活動,使該活動能夠邁向某一學習目標前進的 內在歷程。Wigfield & Eccles (2000)認為學習動機其包括了作業價值、

成功預期及能力信念等三個因素;Martín-Rodríguez et al.(2015)則將學 習動機分成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兩個來源;Wu, Hsieh & Lu (2015)則認 為學習動機因包含價值成分、期望成分及情感成分等三要素。

Chen(2016)的研究整理出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能夠引導後續發展之 方向,並說明提高學習滿意度可具有以下組織優勢:

1. 改善課程的缺失,增進服務,並提高學習人數:學習滿意度是 評鑑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之一。因此,學習者所反應的學習滿意度不 佳,則課程教學者及學習機構便可以依此結果作為改善課程的參考之 一,以提供學習者獲得更好的服務及利益。然而,當學習滿意度高時,

學習者也會願意介紹自己的好友來參與此課程,則學習人數亦會增 加。

2. 激發學習動機、降低輟學率:學習者的學習滿意度高,則學習 意願會較高,如此便能減低課程上的失敗,故學習中輟的情況亦會降 低。

3. 有助於學習者持續學習:當學習滿意度高時,學習者投入該課 程的努力程度也會相對的增加,因此其學習態度會較認真,學習者也

106

會有較高的滿足感,進而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持續力。

二、學習滿意度的定義

有關學習滿意度的定義中,成人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目標是學習成 果與學習滿意度,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愉快感受或態度,也是衡量學 習成果的項目之一;是學生對學習生活的期待與體驗一致性的結果,

如果學生的期待與體驗之間存在正相關,就會有滿意的感覺,若產生 不一致性,則會有不滿意的感覺(Plack et al., 2015)。學習滿意度係指學 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感覺或態度,此種感覺或態度的形成是因為 學生在學習活動能得到其願望與需求的滿足感,並可表示出學生對學 習活動的喜歡程度(曾明淵,2009)。Knowles(1970)認為滿意是指學 生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感受。感覺高興或積極的態度就是滿意;反之,

感覺不高興或態度消極即為不滿意。Chien, T. K. (2007)說明學習滿意 度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度,此種感覺或態度,是因為學習者 喜歡學習活動,或學習過程中期望或需求獲得滿足。蕭安成(1998)

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之後達成原先需求和期望,甚至獲得不預期的結 果,產生飽足的喜悅感和積極的態度,因此學習滿意度可視為一種評 鑑的方式或層面。李麗美(2002)認為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在整個 學習過程的學習經驗,對於學習整體的感覺和滿足,此種感覺來自於 學習過程中是否能讓學習者感到愉快,以及學習成果是否能讓學習者

107

感到滿足其需求的主觀感受。魏銀河(2003)指學習滿意為學習者在 整個學習活動中的感受程度。學習滿意度則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後所 產生的心理反應(鄭怡秀,2011)。張毓淩(2005)係指對學習活動主觀 感覺之程度,這種感覺或態度表示對學習活動的喜歡、或願望需求獲 得滿足的程度。鄭怡秀(2011)提出學習滿意度是學習者參與活動後,

對學習活動整體的感覺與態度,如預期獲得的需求愈被滿足,則滿意 度越高;若預期獲得與實際得到的差異愈大就愈不滿意。學者對於學 習滿意度定義的重點包含:學習者、學習活動、態度、感覺、需求、

願望、滿足等。其中,學習滿意度的主體為學生,情境為學習過程,

目標為達成學生願望或需求的程度(張碧如,饒伊珊,李宜麟,2008)。

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生在學校進行知識吸收與技能練習來增加經驗,

使其專業的認知上逐漸產生永久的變化,而學校課程安排、課程內容 教授,和經過學習後所獲得的知識,期待符合他的預期時,就會感到 滿意;反之則感到不滿意。學習滿意度往往反應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期 望是否被滿足,更是學習者是否繼續參與學習活動的關鍵(黃玉湘,

2002)。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對學校與教師而言有相當重要性。學 校可依據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規劃符合學生學習的課程,以增加學生 的學習意願並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依據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的情形,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效及確保課程的教學品質。如發現有不適

108

宜的教學方式時,也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更貼近學生的方式來 進行教學,學生學習滿意度對學校與教師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Fujita-Stank 與 Thompson(1994) 指出,學習滿意度的研究,可以瞭解 課程的缺失加以改善,增進學習者的利益,引導課程發展的方向。學 習滿意度是衡量學習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學習者有較高的學習滿意 度,則可降低輟學率,學生也願意介紹更多的人來參加學習,學生的 學習動機也較高,課業的表現較好,對課業有較高的承諾;學習滿意 度是個人的期望水準與實際所獲得的結果相比較之後的差異程度。學 生的「期望水準」與「實際所獲得的結果」差距越小,學生對學習會 感到越滿意(Tisdell et al., 2016)。學習滿意度是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感 覺或態度(Guo, Diez & Lou, 2015),此感覺或態度表示出學生對學習活 動的喜歡程度,或是願望、需求得到滿足與目標達成的程度(Hairston &

Nafukho, 2015)。學生對學習活動本身產生積極的態度,是學習滿意度 的象徵,每個學生皆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期望,這些期望及需求被達 成時,即為學習滿意(Kauffman, 2015)。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高興的感覺 或積極的態度是滿意的反應,反之,出現不高興的感覺或是消極的態

Nafukho, 2015)。學生對學習活動本身產生積極的態度,是學習滿意度 的象徵,每個學生皆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期望,這些期望及需求被達 成時,即為學習滿意(Kauffman, 2015)。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高興的感覺 或積極的態度是滿意的反應,反之,出現不高興的感覺或是消極的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