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全世界都在面臨人口老化,因為醫學技術、生活科技進步,可以由 圖1 得知世界各國超過 55 歲以上人口百分比正在不斷上升,且預測 亞洲在 2030 年老年人口將會突破 23%,接近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人 們傾向活得更久,並且保持更多活動力來面對老年,與過往比較,待 在家裡的時間也相對更久,直到需要尋找特殊協助的生活,才會離開 家。老化改變人的感知(perception)、認知(cognition)和行動控制(control of movements),這將對日常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Fisk, Rogers, Neil Charness, Czaja, & Sharit, 2009)。

除了老化人口的統計數字增加,科技技術也有重大的改變,在近幾 十年,科技已在老年人的生活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手機、電腦等。對 於科技,老年人非常重視“need to use”,或者更確切的說“benefits of use”

會是老年人自願接觸科技重要的考量因素(Fisk et al., 2009),使用者會 去衡量是否值得去花費心力來學習這項科技。在這樣的資訊化高齡社 會,使用科技作為社交是必然的趨勢,但科技似乎未有完善的經驗準 備好迎接老年人。

2

圖1 世界各國超過 55 歲以上人口百分比:過去、現在及未來趨勢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2009)

「數位落差 (Digital Divide) 」這個名詞在 1990 中期開始在美國 出現,而被廣泛的討論,並且在柯林頓政府宣佈要開始努力減少數位 落差起,成為大家重視的議題。然而數位落差這個現象並非只有出現 在美國而已,同樣的,歐盟也有面臨數位落差的情形,這是一個全球 各國都會有的問題,因此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減少落差。

根據美國國家通訊與資訊委員會(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TIA) 在 1999 年“falling through the net:

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給予「數位落差」定義為是「資訊擁有者 (haves)與資訊未擁有者 (have nots)間所產生的落差」。陳敬如(2000)定 義數位落差為在數位化資訊社會中,個人因為其社會屬性因素,而在 資訊科技的接近使用、資訊內容的接近使用、資訊素養等方面,有程 度上的表現差異。NTIA (2000)在網路普及後,則定義數位落差為:「在 資訊社會的環境中,電腦及網路等資訊工具,對個人的經濟地位及生 涯發展有其著重要的影響力,擁有電腦及其運用電腦能力的高低,將 會成為決定貧富差距的力量」。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01)對於數位落差下

3

了一個定義,即「不同社會階層之個人、家庭及區域,在接觸資訊通 信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與使用網際網路從 事各項活動的機會差距」。

黃玉玲(2003)則認為數位落差是一種現象,是人與人之間、地區與 地區之間、國與國之間因為數位資訊科技包括電腦、網際網路、手機、

PDA 等的普及程度及使用程度,導致獲得知識和資訊程度上的差異。

其研究認為,數位資訊科技的取得可能因為居住地區、種族、性別、

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對使用數位資訊科技的認知不同等因素 影響,而知識和資訊的獲得與否取決於個人的資訊素養亦及取得資訊 的能力。

Van Dijk (2006)指出數位落差在 1990 年代後半期之前的一般概念 是指,資訊不平等、資訊差距、知識差距、電腦或媒體應用的能力等 議題。在1990 年代後半期數位落差的概念是指,在新的媒體上取得與 使用的不平等,其慢慢累積而成的議題。此外,宋庭揚(2008)亦認為數 位落差指的是在現今及未來網路時代中,擁有電腦與網路等的使用者,

正快速的拉大與未擁有者在知識取得、財富差距及社會地位的距離,

形成社會不公平的新現象。

在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98 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 中指出,電腦及網路使用主力族群(40 歲以下)使用率已達 95%,但中 高齡以上使用率卻不到50%,突顯出世代間的數位落差。隨著數位機 會的增加,讓原本沒有機會使用或學習資訊科技的人更有機會使用,

資訊科技對年輕人來說或許是唾手可得,但對於中高齡才開始接觸的 使用者來說,如何能讓有興趣的人們持續使用,更是個挑戰。

面對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來臨,正規教育體制中所提供的學習已 不足以應付社會所需,未來教育將著重於成人教育的發展與提供便利

4

化、彈性化的在職進修管道,增進個體知識、技能的增長,以因應社 會變遷。成人學習者具有多重的社會角色與責任,其能參與學習的機 會與時間有限,而網路學習具有跨越時間、空間的距離,降低學習成 本等優勢,能提供豐富且即時的學習資源與訊息,提供成人學習者更 多元的學習管道、符合成人個別差異的學習需求及更具彈性的學習方 式,可見未來成人網路學習具有相當的發展性與重要性。而在網路學 習的環境中,每位成人學習者都必須認清自我是學習的主體,能夠掌 握自我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後設認知、時間管理、資訊蒐尋、判斷 與擷取等能力,才能有效的學習(黃富順,2002)。

我國於1998 年公佈「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為台灣教育提倡終身 學習之前身,白皮書中提及終身學習在面臨國際競爭力、國際化衝擊 以及個人發展等多種需求下,為不可或缺的因應良方(教育部,1998)。

近幾年少子化嚴重衝擊教育系統,招生人數不足造成學校減班、流浪 教師等相關新聞層出不窮,我國政府推展終身學習,鼓勵教育機構、

民間社會團體等非營利組織辦理課程,藉以提倡、鼓勵人人養成終身 學習的習慣。

在現今知識的迅速成長與衰退、經濟的成長與競爭的影響下,形成

「知識經濟」此一重要概念。「知識經濟」的意涵,OECD(1996)將 之視為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激發、擴散與運用上,而產生的經濟。亞 太經濟合作(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把「知識經 濟」定義為在一經濟體系中,知識的創造、傳播與運用是促進所有產 業成長、財富累積與創造就業的主要動力(賴景昌、林國仕,2004),

而「知識經濟」的概念應指將知識視為與其他資源,如機器設備、資 金、人力等一樣,都是提升並維持經濟發展與一個組織競爭力的重要 基礎。在知識爆發及快速更迭的時代下,根據藍海策略的觀點,唯有

5

知識與創新技能,才能提升並維持一個組織在該場域的競爭力。根據 相關文獻(教育部,1998; 陳光榮,2001; Fok, 2001;Greer, 1994;Robbins, 2002)指出,不論是一個國家、社會或組織,其提升競爭力、維持競 爭優勢的動力之一是來自於人力素養的不斷提高,而人力素質的持續 提高,又人力素質高低的衡量指標之一為在專業領域的工作效能的展 現。一個人能否提升其專業領域中的工作效能,因素之一為其是否進 修研讀相關專業知識、技能有關(楊國賜,1994;湯維玲、顏慶祥、

舒緒緯、李鴻章,2000; Greer, 1994)。由此可知,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裡,

回流教育、終生學習、學習社會思潮下,個人若要追求工作效能的改 善,則需要持續進修、學習,才可能達成,而當個人在其專業場域的 工作效能提升時,才可能提升組織、社會,乃至國家的競爭力。在終 生學習理念受到高度關注的時代下(黃富順,2006),個人參與隨著政 府政策積極推動終身教育,終身學習逐漸受到社會的重視,讓教育不 再僅是年輕學子的專利,討論議題也漸趨廣泛。

成人終身學習的理念時至今日已逐漸受到重視,從1970 年代之後,

國際重要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相繼提出延伸回流教育的 概念,推動並強調終生教育理念的實踐在知識經濟爆發的時代是極為 重要的,除了有助於瞭解社會變遷的發展趨勢,也讓中高齡者了解他 們同樣具有參與學習的權利,激發中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可協助中 高齡者達到成功及健康的老化。根據主計處(2000)的老人狀況調查也顯 示,65 歲以上老人認為政府應優先提供之老人福利措施中,有關休閒 活動的服務,如鼓勵老人參與社會活動以充實精神生活、推廣老人文 教活動、增設老人休閒活動中心等,占第二位,僅次於對醫療費用優 待這項服務。

6

在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全的需求下,休閒生活安排,即是老人生活品 質滿意的關鍵因素(陳肇男,1999),而從社會發展的歷程來看,全球已 正式邁入資訊發達的時代,在時代巨輪推動下,唯有持續不斷的學習,

隨時隨地依據個人生涯的發展與需求,進行繼續的學習,以適應時代 更迭的腳步,促進社會進步(黃富順,1995)。全球都在設法因應高齡化 浪潮,除了在福利和照護方面制定政策之外,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領域也有新了研究取向。尤其在獨居老 人、老人自主自決性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如何協助高齡者在資訊傳播 科技中獲得賦權,成為探討的話題(Plaza,MartíN, Martin, & Medrano, 2011)。

二十一世紀面臨的是一個急遽擴張、快速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面 對時代的洪流,工作技能與經濟成就變的息息相關,為了獲得較高的 報酬與競爭優勢,具備「生產世界所需的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能力與 素養」也極為重要,因此,藉由教育訓練與技術能力必將主導未來的 經濟體系(陳志樺,2002)。年齡上的數位落差並不代表年紀漸長後必然 與資訊通訊科技脫節,儘管高齡者囿於生理上必然的退化現象較難以 學習資訊科技(林勤敏,2001),但相關研究發現,使用電腦或是網際 網路確實能夠增進中高齡者的幸福感(Slegers et al.,2007;劉明珠,

2010),對高齡者而言,使用電腦的年資越長,其生活滿意度也會越高

(林佳慧,2006;曾淑芬,2006)。然而要使高齡者將資訊科技運用自 如這個目標卻存在著許多挑戰,這些困難的主要因素其實是伴隨著高

(林佳慧,2006;曾淑芬,2006)。然而要使高齡者將資訊科技運用自 如這個目標卻存在著許多挑戰,這些困難的主要因素其實是伴隨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