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習社群與藝術教育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欲以學習社群觀點對數位藝術教學、創發場域─數位藝術實驗室進行觀 察與探究,瞭解學習型組織於數位藝術教育實踐之形態與發展效益等面向。學習社 群概念與數位藝術教育,可從其分散式專業、合作學習、成員互動、省思等建立兩 者之連結。然而,由於兩者連結的相關研究案例仍為少數,故擴大研究案例搜尋至 學習社群與廣泛藝術教育範疇,以能在較大範圍的藝術教育視點及聚焦數位藝術教 育間相互對映檢視。學習社群與當代藝術教育發展,則可就學習者的互動、對話、

批判思考方面開啟兩者的交互作用。以下分別從學習社群與數位藝術教育以及學習 社群與藝術教育兩方之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析。

一、學習社群與數位藝術教育相關研究

在學習社群與數位藝術教育相關研究的搜尋,僅一篇研究論文與搜索項有正相 關,另有三篇則是關於數位遊戲式學習社群的研究,考量數位遊戲的視覺特效、互 動特質等使之亦被列為數位藝術創作之一環,故於此共同置入學習社群與數位藝術 教育相關研究整理及分析範疇以互為參考。四篇研究論文,在研究焦點上分別著重 不同要點,然而從中可與本研究文獻探討所述論點相呼應。曾介宏(2004)由三階 段研究進程設計,首進入場域建立可供批判之理論基礎、對實境進行批判以產製論 述,後藉前兩階段生產的論述對研究場域當事人進行意識的啟蒙,促使其採取行動,

強化理論與實境緊密互動的過程,亦提出數位藝術學習社群建立的必要性及合作策 略的關鍵性。李承泰(2006)的論述則顯示學習社群中數位創造專業知能與分享的 內涵特質,與陳詣蕎(2010)的研究突顯個人專業成長需求的滿足,皆回應學習社 群成員專業發展的探討。而郭育琦(2006)的研究結果即強調了數位藝術教育與學 習社群中人與人實際互動的效益。詳見下頁表 2-4-1 整理。

表 2-4-1 學習社群與數位藝術教育相關研究

記錄結果加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虛擬學習 社群之學習行為表現劣於實體學習社群。

陳詣蕎

(2010)

遊戲式數位學 習社群成員之 需求分析

問 卷 調 查法

遊戲式學習提供多樣且活潑的學習機制,幫助 學習者獲得豐富感受與樂趣。此研究分析遊戲 式學習應具備之要素,歸納為個人化服務、互 動、個人獨特性等三類學習需求,並探討不同 數位學習態度之數位學習社群成員,對於遊戲 式學習服務需求之看法。研究結果:(一)不 論數位學習社群成員的數位學習態度高低,各 學習態度群均對個人化服務有最高的需求。

(二)遊戲式學習社群成員在「個人化服務需 求」方面,高數位學習態度群之需求高於中、

低數位學習態度群,且中學習態度群之需求也 高於低學習態度群。(三)在「互動功能」及

「個人獨特性」需求上,高數位學習態度群之 需求高於中、低數位學習態度群,但中、低數 位學習態度群間則無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四篇研究論述分別自不同視點檢視學習社群運用於數位藝術發展與教育之價值 性,綜合其研究結果論述,可符應數位藝術教育與學習社群強調的專業學習、合作 分享等概念,提供本研究多元觀點的融合與省思考量。

二、學習社群與藝術教育相關研究

學習社群與藝術教育相關研究,則主要有六篇搜尋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延續 前學習社群與數位藝術教育的相關研究,可發現學習社群在藝術教育的運用,有較 多是在於虛擬學習社群如網路學習社群的發展。此部分六篇研究論述即包含有五篇 皆為網路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施探究,僅蔡昀挺(2009)的研究著重實體學習社群

的建置,跨學習領域教師共同實踐之學習社群,使藝術創作與教學不受限於傳統物 件式創作或所謂「藝術教育」的藝術教育,並且透過互動、對話使教學、創作更具 潛能的開展性與突破。而另外五篇則以虛擬學習社群(即網路社群)為主進行探究,

社群對象分別有教師、學生、網路社群參與者,社群應用範疇有教師專業成長、學 習評量與影響、主題興趣、博物館教育等。許靜宜(2004)、徐憶嘉(2004)與盧珮 綺(2010)三篇論文研究結果顯示網路學習社群之跨時空、匿名性、方便性等相異

俄亥俄州立大

生藝術通識課

以上四節文獻之檢析,為研究者本身以及研究施行、探究觀點建立基本學理基 礎。教育的實施強調有效、有用、多元應用、創意啟發乃至於個人學習態度、價值 觀的延續效應,故本研究透過學習社群的思維概念,期實際瞭解當下藝術教育,尤 其數位藝術發燒的藝術教育潮流中,如何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培養後設認知和溝通 互動能力,讓學習成為有效能的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