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數位藝術實驗室與學習社群理論

數位藝術創作與教育發展誠如前兩節文獻探討所述,跨領域、團體的互動成為 數位藝術創發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同樣時代背景下檢視教育與學習,資訊時代瞬 息萬變的時空環境,單向、個人的教與學已然無法全面因應各種競爭與挑戰。是故 著重交流合作、知識共享的學習社群成為近年教育改革過程中,凝聚且促成組織團 體認同、知識學習的利器(潘麗琪、賴美嬌,2003)。依團體共構能量,本研究企圖 連結數位藝術實驗室與學習社群概念,參酌以學習社群觀點進行研究的分析與詮釋。

因此,本小節就學習社群理論基礎以及學習社群與專業成長兩部分,進行文獻之整 理分析。

一、學習社群理論基礎

「學習社群」成為教育革新的一重要取向,其所涵育的學習文化,使個體致力 於集體知識的理解中,並同時支持自我知識的成長(黃永和,2006)。教育界對學習 社群思維的探討與運用,Senge(1990)所提出建立學習型組織之五項修鍊可說是引 領此番變革的標竿,五項修鍊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建立共同願 景以及系統思考。Senge 認為學習型組織若能力行五項修鍊,組織將蛻變成創新的 有機體,釋放出潛藏的巨大能量,且人們在這當中得以互相學習,發展出更有效率 的做事方式。五項修鍊對於學習社群的建立與推動,亦可被視為主要之特質與內涵。

以下針對學習社群的意義、特質內涵、類型以及學理根據四層面分別進行說明。

(一)意義

「社群」(community)以字源義而言,乃結合「kom」─每一個人及「moni」

─交換兩印歐語系字根,有「共同分享」的意義。因此,社群的形成不論是主觀或 客觀的形成條件,皆可被認為是一種分享式的生活(Senge, Cambron-McCabe, Lucas, Smith, Dutton & Kleiner, 2000;陳志錄,2001)。學習社群的定義在相關文獻中雖有 多元說法,但大體上都保有上述社群意涵,蘊含「分享」的價值。

探究學習社群的定義,就廣義而言,趙金婷(2000)認為凡是以社會協商的方 法建構知識的團體皆可稱之。此類社群組織打破孤立的狀態,培養合作與反省的文 化(Martin-Kniep, 2004)。再進一步解釋,學習社群指一群人在團體中學習,對所屬 團體具有歸屬感與認同感,能凝聚共同目標與價值;成員間彼此信任,以平等的方 式分享、對話與討論的合作互動中,提昇個人專業知能並達成社群目標(林思伶、

蔡進雄,2005;陳麗惠,2006)。社群中成員具有不同專長,藉溝通、傳授、分享交 替於知識、經驗的指導者與學習者角色,貢獻所學、發現意義以使資源共享、經驗 交流(邱貴發,1996;張淑珠、陳世佳、林啟超,2008)。綜言之,學習社群組織強 調自發性與自願性的學習歷程,其範疇可大可小,透過持續的合作機制,增進個人 與社群團體的發展。

(二)特質內涵

從學習社群的定義可概略歸納其共享、合作、專業學習的主要發展特性。以下 從社群組成、成員態度、社群互動分別陳述學習社群的內涵與特質,用以提供本研 究實施之檢視依據。

1. 社群組成

學習社群的組成強調分散式專業知能的概念與重要性,集結各種專家及資源,

提供社群成員從邊際觀望到全然參與的多元途徑(Brown & Campione, 1994)。在學

習社群中,專長與知識分散於不同成員或工具物件,必須經由討論、溝通、傳授、

分享或工具的運用,使分散在各處的知識得以共享,提升社群份子的知能水平(鐘 予廷、張蓉峻,2008)。

2. 成員態度

社群成員的凝聚是形成學習社群的前提,因此社群成員對所屬團體須具有共同 目標與價值,且有歸屬認同感,為維持學習社群運作的基本。再者,學習社群的成 員應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個體,不僅僅從單向教學間取得一致固定的內容 知識。另外,參與學習社群的成員必須有「分享與提供」的觀念,不應只有索求而 缺乏貢獻(楊昭儀、徐新逸,1997)。學習社群的新思維下,社群成員、學習者面對 學習成長的態度,自過往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創造,是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

3. 社群互動

互動為任何社會大小團體必然產生的行為,學習社群中成員的互動講求平等為 基礎的對話、溝通、分享討論與合作協助,而非由上而下的威權互動關係(蔡進雄,

2009)。社群成員的合作、對話、共享知識的過程,營造學習社群的動態結構,以開 放、有目的的方式進行對話,並且能彼此尊重,鼓勵不同意見的表達,促使成員為 追求共同的理解而努力。

由上述可知學習社群之基本乃「人」的「組成」,具備不同特質、專長的個體憑 藉共同興趣以及目標價值為構成社群的契機,是故參與者本身對於社群的觀感、態 度成為影響任何學習社群特質與精神展現的內在因素。而學習社群的運作則在成員 交流互動中建立,共同的興趣及價值促使成員的互動講求平等、主動,以此為基礎

的對話、分享、合作行為,使社群學習與發展面得以達最大值。一學習社群經營的 成功或永續發展與影響,專業組成、成員態度、平等積極互動等成為進行檢視的重 要依據。

(三)類型

因應學習目的的差異,學習社群可能有不同的範圍及組合方式(趙金婷,2000)。

大體而言,學習社群可概分為實體學習社群與虛擬學習社群兩類。本研究雖考量虛 擬學習社群之廣泛性而僅欲以實體學習社群概念進行個案藝術實驗室的探究,然而 基於實體及虛擬學習社群非完全切割的概念,兩者間仍有其必然的關聯,故在概念 上的瞭解能有助於研究檢視觀點之廣度。

實體學習社群即實際以社會協商、互動進行學習的團體。又分開放式與封閉式,

開放式指超越地域,結合不同地點、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或職場上表現傑出者的社 群;封閉式則指由特定團體或組織單位所形成的社群,例如以一個班級或一個學校 為範疇建立的學習社群(邱貴發,1996)。實體學習社群模式包含連結課程規劃的團 隊、共同興趣團隊、社會團體、合作教學團隊、專業或學術性工作團隊等等,臺灣 教育界目前較常被討論及推動的教師學習社群即多為實體學習社群的組成。

而虛擬學習社群乃因興趣導引聚合,其間的人際互動、知識交流主透過網際網 路或虛擬環境,超越時空與地域之限制,創造有專家介入或讓使用者共享知識的教 育、學習情境。虛擬學習社群中的個體,可自由且適性地提供及分享知識,並以討 論與互動溝通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潘麗琪、賴美嬌,2003)。虛擬學習社群可再依其 性質分為以實體為基礎以及成員分散的虛擬學習社群:以實體為基礎的虛擬學習社 群乃架構於實體社群的關係上,提供原有實體社群數位化資源,使成員隨時可獲得 社群訊息並保持互動關係;成員分散性質的虛擬學習社群指成員即使可能未曾謀面,

但基於共同興趣,透過互動機制如網路之交流而形成的社群關係(陳志錄,2001)。

(四)學理根據

學習社群理論與推動受 Senge 對機構、企業管理提出學習型組織之五項修鍊啟 發,而在不同領域開啟對學習社群的重視與建構。學習社群之形式、內涵符應學習 型組織概念,而其學習理念根據,依相關學者的論述,主要可與社會建構主義、合 作學習、情境學習及組織學習理論相呼應。以下分述之。

1. 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

社會建構主義著重探討社會文化對心理發展的影響,建構的歷程源自於社會文 化及社會互動的活動(周啟葶,2006),強調個人在社會脈絡下的行為與理解,產自 群體的互動。其中以 Vygotsky 的「近側發展區」(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理念為重點概念,近側發展區指個體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展層次,與其透過成人 或有經驗者之互動協助下的潛在發展區,兩者間的距離(Vygotsky, 1978)。依據近 側發展區理念,學習環境需結合不同專才的人(教導者、同儕……等)、物品、工具,

以在多元互動中支援學習者。學習社群源引此概念,結合各具專長的成員,使之在 團隊工作中發揮所長、相輔其異。

2.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合作學習已為當今教育界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依據社會建構論,合作學 習被視為一種讓學習者透過分組、小組成員互動的過程,達成共同目標的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理念主張學習者經由社會協商獲得多元觀點,以促進個人及團隊的成長與 發展(趙金婷,2000)。此學習情境,得以催化團體管理的思維,增進成員的互動,

經由知識內容一致性與否的質疑與判斷,有助引發學習興趣、激勵多元思考,並強 化團體成員間的連結及共識(Jacobs, Power & Loh, 2002;周啟葶,2006)。學習社群 運用以合作學習模式,以能使其學習與發展達最大之成就與效益。

3. 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

情境學習論主張知識必須在社會文化的活動和情境中才得以發展,強調學習與 社會文化情境的密切關係,認為要確實獲得實用知識需透過實際情境進行學習(周 啟葶,2006)。情境學習理念源自 Lave 及 Wenger(1991)所提出的「合法周邊參與」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LPP),合法周邊參與描繪現實生活的學習過程乃 由參與的合法性始,個人要參與某社群需先取得正式加入的資格,再由社群的周邊 位置開始進行參與,從中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識,進一步取得完全參與的賦權。情境 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可為學習社群的再一重要理論基礎,以問題導向為學習主題,跟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LPP),合法周邊參與描繪現實生活的學習過程乃 由參與的合法性始,個人要參與某社群需先取得正式加入的資格,再由社群的周邊 位置開始進行參與,從中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識,進一步取得完全參與的賦權。情境 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可為學習社群的再一重要理論基礎,以問題導向為學習主題,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