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依據研究問題與目的,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工具,包括實施觀察法所依據的觀 察提綱以及訪談法的訪談提綱。觀察提綱與訪談提綱皆為一大致的框架,以協助觀 察與訪談進行更為具體化,但根據觀察與訪談當下的具體情況而可有彈性修改空間

(陳向明,2002)。本節就觀察提綱及訪談提綱的設計與實施分別說明之。

一、觀察提綱

本研究對研究個案對象採取非參與式觀察法,觀察依據之觀察提綱,其擬定的 觀察面向主要從學習社群特徵及數位藝術創作與教育要點切入,著重於教學、互動 的過程,兩觀察切入面向並可相互對應。進行觀察的場域、時間、次數安排誠如第 一章第三節所言之研究限制,受限於時間的配合,觀察場域主要以數位藝術實驗室 主持人林珮淳教授 100 學年度上學期博碩班課程擇一進行觀察、記錄(依課程設定 內容及實驗室成員參與多者選之),觀察時間長度、次數依課程規劃進度,實施每週 三小時、持續一學期的課堂觀察。再隨主觀察課堂的教學安排,輔以實驗室不定時 間次數專業課程活動(例如:講座、展覽參訪)、創作相關活動以及師生討論場合等 場域之觀察。以上皆在徵得同意後進行觀察的安排與實施,觀察場域列表如下頁表 3-4-1。並參酌觀察提綱,以在不同時間點的觀察得以保持主要焦點的關注。觀察提 綱擬定如下頁表 3-4-2:

表 3-4-1 觀察場域一覽表

觀察場域 時間長度/次 次數、持續觀察時間

碩士班課程(主) 每週一節,三小時 依課程安排,持續一學期。

專業課程活動(輔) 一小時至半日不等 隨前課程課間安排,計演講交流 4 次、

展覽參訪 3 次。

創作相關活動(輔) 三小時至半日不等 隨前課程課間安排,計創作提案討論 4 次、展場實地測試 2 次。

師生討論(輔) 一至兩小時不等 不定次,計約 3-5 次。

表 3-4-2 數位藝術實驗室觀察提綱

學習社群 特徵要項

互動狀態 1. 師生、同儕間對話的模式─單向、雙向、反省...等。

2. 互動、對話的關係─主導性、平等基礎等等。

合作學習 1. 異質專業能力的聚合。

2. 分享知識、技術、經驗的積極與主動性。

數位藝術創作 與教育要項

內容方式

1. 教學、創作、研討、展示等內容。

2. 藝術與科技的權衡。

3. 進行、呈現的方式。

教學團隊

1. 師生團隊的激盪。

2. 同儕團隊的互助。

3. 跨領域團隊的支援。

同儕學習 1. 技術、知識、觀念的交流學習。

2. 不同專才同儕相互觀摩與學習。

二、訪談提綱

依本研究欲探究之問題,研究者在徵求同意後(訪談同意書見附錄二),藉由對 藝術實驗室主持人林珮淳教授、五位現任實驗室成員以及五位前任成員進行各約一 至兩小時的訪談,以瞭解作為教師、當下及曾經的參與者,對於藝術實驗室組織建 構、運作模式、創作發展、師生成員互動、合作學習、個人專業學習成長、未來發 展助益等等之想法與省思。受訪者表列如下表 3-4-3:

表 3-4-3 訪談對象一覽表

受訪者代碼 性別 創作專業/現職類別 訪談日期 主訪 1,2012/05/11 女 數位藝術、互動裝置藝術、女性藝術、

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跨領域藝術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 學系暨研究所 教授

2012/05/11

現訪 1,2012/05/16 女 繪畫(油畫)創作、3D 動畫 2012/05/16 現訪 2,2012/05/10 男 影片後製剪接、VJ ( Video Jockey ) 2012/05/10 現訪 3,2012/05/10 男 程式設計、互動程式、手機程式 2012/05/10 現訪 4,2012/05/10 男 軟體應用 2012/05/10 現訪 5,2012/05/16 女 視覺設計 2012/05/16 前訪 1,2012/05/12 女 視覺傳達設計、影像製作 / 資訊軟體

公司 藝術總監

2012/05/12 前訪 2,2012/05/15 男 多媒體設計、數位設計 / 設計公司 設

計師、大學講師

2012/05/15 前訪 3,2012/05/09 男 多媒體設計、程式設計 / 大學講師 2012/05/09 前訪 4,2012/05/11 男 程式設計、互動程式、3D 遊戲設計 /

資訊行銷公司 互動設計師

2012/05/11 前訪 5,2012/05/11 女 視覺設計、多媒體聲音 / 大學研究助

2012/05/11 註:受訪者含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一位(代稱為「主訪」)、現任成員五位(代稱

為「現訪」)、前任成員五位(代稱為「前訪」),共計 11 位。

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章節論述之學習社群特質、專業成長面向及數位藝術創作、

教育特性要點進行訪談提綱設計。此訪談提綱經由邀請三位具藝術教育、數位藝術 教學、社群研究相關背景之專家學者進行專家效度考核(專家效度檢核表參見附錄 三),針對所提建議,主就題目文字描述的明確、精準度方面,進行提綱的增補及修 改後正式實施,並視訪談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提問方向與範圍,期盡可能蒐集各面向 研究資料以強化研究分析之深度與廣度。修訂後正式訪談提綱見表 3-4-4、3-4-5、

3-4-6:

表 3-4-4 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教師訪談提綱 研究問題

(一)依學習社群的概念,數位藝術實驗室整體發展之特質為何?

(二)從學習社群與專業成長角度,數位藝術實驗室成員個人與團體間有何專業成 長?

(三)數位藝術實驗室作為學習社群之藝術教學創發單位,對當今數位藝術、教育 發展之意義為何?

研究目的

(一)透過學習社群概念,解析數位藝術實驗室在組織架構、運作特性……等整體 發展的特質。

(二)瞭解數位藝術實驗室作為一學習型社群,其組成人員在教學、創作、未來發 展各層面的專業成長。

(三)依據數位藝術實驗室的社群、團隊發展與成效,提出其對於數位藝術、教育 的意義。

訪談目的─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的觀察與觀點

(一)藉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的說明,瞭解數位藝術實驗室成立契機、目的、組 織架構、成員互動、發展特色等形式內容資訊。

(二)瞭解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在此場域中自我教學與創作之發展,以及對於成 員專業成長的觀察、想法。

(三)瞭解以主持人觀點,數位藝術實驗室的經營成效及時代意義。

訪談提綱

表 3-4-5 數位藝術實驗室現任成員訪談提綱

二、數位藝術實驗室成員之專業成長 對應研

展各層面的專業成長。

1. 您認為數位藝術實驗室的創作與研發,在當今藝術創 作諸型態模式中,有何重要的突破或影響?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2. 您認為於數位藝術實驗室的學習經驗,與現下您所知 或觀察的藝術教學有何相同與差異?

(三) (三) (三)

3. 就您的觀察,以數位藝術實驗室為例,專業、跨領 域整合之團隊性質藝術教學與創發,是否為未來各 藝術創造與教育之必然趨勢?請說明之。

(三) (三)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