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結果

第一節 安全教育服務學習方案之發展

本節為研究者在發展服務學習方案的歷程,依據過去融入領域課程之模式經 驗,到本研究中以社團模式的課程設計,呈現整個方案的發展脈絡。

一、 過去服務學習融入領域課程之模式經驗

研究者過去曾將服務學習融入綜合領域課程,以「愛護廁所」為主題,帶領 全班實施為期一整年的方案,以下說明課程設計與經驗探討。

(一) 課程設計

研究者於民國 105 學年度下學期二月始,針對自己的導生班級實施服務學習 方案融入綜合活動課,該時間點為學童的一年級下學期,實施歷程至 106 學年度 上學期一月止,該時間點為學童的二年級上學期,整個方案共經歷兩個學期,為 期一年。

方案以「愛護廁所」為主題,帶領學童探討維護廁所清潔的責任,該次方案 由研究者與督導協同教學,並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服務學習課程合作,有兩位大 學生入班協助,擔任教學助理與觀察員的角色。

方案中的服務行動以全班三十二位同學分成六組,每組皆繪製海報並演出宣 傳短劇,至同學年的其他七個班級輪流宣導愛護廁所的重要性與方法;慶賀階段 則是參與也思服務學習協會的聯合成果發表,與其他五個來自不同年齡與服務主

圖 4-1-1 愛護廁所大作戰課程架構 (二) 經驗探討

在經歷為期一整年的服務學習融入綜合領域課程後,研究者發現在過程中 看見學生的學習需求與進步,課程結束後在學生及家長方面也收到許多認同課程 的回饋,因此研究者欲再次嘗試的態度相當堅定,卻又發現此模式中會因為班級 人數眾多,而不易帶起討論氣氛或難以引導至較深層的省思,甚至因必須融入領 域課程,而在主題上受到限制,是故研究者希望透過轉變為社團課程的模式,繼 續實施服務學習。

二、 本研究中服務學習社團模式之設計

本研究不同於過去的模式,選擇開立課後社團來實施服務學習,因此在行政 處理與課程設計上皆與過去有差異,以下分別說明。

(一) 社團準備之行政面向

為配合學校行政作業,研究者於民國 106 學年度下學期即開始進行社團規 劃,並於 106 學年度暑假期間在全校課後社團報名系統中招募成員。於 107 學年 度上學期正式開立學生課後社團-愛心服務社,即本研究中實施之安全教育服務學 習方案,為期一學期,共 21 堂課。招募對象為全校一、二年級學童共 12 人,開

【愛護廁所大作戰】

1 建立服務學習基 本觀念

2 探討理想廁所環

3 規劃服務行動

1 繪製宣傳海報 2 排練宣傳據 3 進行班級宣傳

1 回顧學習歷程 2 追蹤服務成果 3 反思活動

聯合成果發表會

準備階段 服務階段 反思階段 慶賀階段

課前僅以簡易的課程大綱及教學目標提供家長參考,採自由報名並由學生自行負 擔社團場地費用(水、電等學校規定之基本雜支)。

最後社團於第一報名階段即滿額,開課後有一位學童因時間規劃有變動而退 選,因此成員 11 人。

(二) 課程設計

基於行動研究的精神,在社團籌備階段即進行課程內容的規劃,而隨著實際 執行階段的上課狀況、學生反應、與協同研究者的討論及教學者省思,進行修正 與調整,因此方案最後的課程內容與最初之規劃是有落差的。

研究者依據過去經驗、文獻回顧及與督導討論的方式,擬定此方案以「服務 學習」為架構,「安全教育」為主題,探討學童生活中最常接觸的校園與居家兩大 場域之安全問題,並秉持著提供多元學習策略的精神,配合 K-12 之素養導向教學,

設計出六大主題與數個單元課程,內容如表 4-1-1。

安全教育服務學習課程架構表 4-1-1

與脈絡的學習:以真實的校園與居家情境為討論主題,帶領學生看見真實發生在

2. 深化服務學習

由於服務學習並非安排在本校正式課程之中,因此研究者預設學童完全未接 觸過服務學習。

課程設計從認識服務學習的基礎為起點,同時建立夥伴關係,接著透過整學 期中準備-服務-反思三階段重複三次運作,進行滾動循環,使學生更能熟悉服務 學習的流程,以達到深化服務學習的目的。

3. 安全教育聚焦在最熟悉的「場域」

在安全教育上,依據低年級學童之生活經驗,「注意安全」已不是新聞,而 是從小家長便時常耳提面命的重點。因此在已有基礎觀念的起點行為上,除了加 強安全觀念的細節,本研究以學生最熟悉的場域-校園和居家環境進行主題課程之 安排,在主題二-我是小柯南中進行校園環境實地巡查;主題三-安全像寶藏及主 題四-最佳主角聚焦討論校園中學童受傷的情況;主題五-漫畫博覽會將安全教育 焦點移至居家環境,期盼能達到與生活經驗連結及學習遷移之效果。

4. 透過「體驗」結合認知、情意、技能與行為

本研究中的社團課程因小班教學,減少了人數與場地的限制,因此在教學重 點上會加強體驗活動。如主題一-服務學習 OOXX 中,先以繪本引導合作過程應有 的態度,再搭配以湯匙運送大球的挑戰活動,活動結束後反思在合作過程中是否 能做到從繪本中學習到的觀念;又如單元三-尋找校園中「不安全的角落」,先教 授安全與危險的判別,再進行校園實地巡查,並討論巡察結果是否符合先前學習 的判別情況。

5. 聯合成果發表會的經驗分享與交流

在服務學習最後的慶賀階段,研究者藉由督導提供的外部資源,邀請到北部某國 小進行服務學習方案的家長志工前來進行成果發表。此聯合成果發表會不僅提供

本研究中學童及志工團分享成果的舞台,更是讓不同的服務學習方案、不同年齡

由上表呈現兩種模式之差異與參考新課綱的調整,若未來教師欲發展服務學 習方案為融入領域課程模式,低年級可以融入綜合領域改為融入生活課程,並參 考生活課程之學習重點,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納入方案規劃之考量。若為社團 課程模式,則可在不同面向發展適合之策略,以下接續說明。

在面對成員來自不同班級與年段之差異,可設計多元活動增進成員彼此關係 與信任感之建立;社團常規則如同班級經營模式,建立必要的獎懲制度,並加強 規範之提醒與執行;活動與課程設計須考量成員先備經驗與能力之差異,可加入 桌遊、繪本、體驗活動等多元媒材與方式;而進行討論與反思活動時,能增加成 員口頭發表的時間與機會,並搭配牌卡或學習日誌作為引導之輔助工具;在服務 行動方面可藉由要求成員利用下課時間完成簡易任務,將影響力帶回原班級,或 是安排與社團同時段之課後照顧班或其他社團作為服務對象;成果分享可與其他 社團一同進行成果發表,提升影響力;親師溝通上則須多加善用各種管道如:書 面、通訊軟體等方式與家長進行課程規劃或連繫,亦可將服務內容拓展至居家,

使學習主體增加為親師生三方。

期盼藉由模式的轉換、教案的調整與嘗試,發展出符合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 精神之課程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