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安全面向的相關理論

多數學校教師認為校外教學有其價值與重要性,但實際執行校外教學的比例卻不高,

從過去的研究發現,有許多阻礙校外教學進行的因素,安全因素也包括在其中,且安全 因素對校外教學阻礙的影響程度相對其他因素來說是較高的,如呂雅芸(2008)的研究中 指出教師對舉辦生態旅遊的校外教學考量因素中,以「活動安全」的影響程度最高。安 全因素阻礙教師從事校外教學,主要因在校外教學過程中無法完全避免發生安全事件的 風險,在本節將對安全與風險之相關理論作探討。

一、 安全

安全因素為阻礙教師從事戶外教學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校外教學安全為 主要探討的方向,關於安全的定義,在國內校外教學的相關研究上較少見,本 研究將以其他與安全相關的名詞作探討:

(一) 安全(Safety)

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7)中,「安全」被定義為:「平安,沒 有危險」。而“Safety”在美國韋氏辭典(2014)中則指「遠離受傷、損害及虧損 而維持安全的狀態。」

Hansson(2012)認為根據傳統的概念,安全的定義有兩種,第一種定義,

安全是絕對的,這意味著安全會出現在最上層的規模,其中的風險是零的 時候。另一種傳統的安全定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為一個合理的程度的安 全性。

而安全事件(safety incidents)是指非惡意預謀之下發生的意外傷害,可 能肇因於目的地的環境和基礎設施本身的問題、或因自然災害所致、或者

Clarke(1998)認為戶外休閒活動的安全是有意識和聰明的嘗試去將災 害降到最小,以在戶外休閒活動中得到享受、滿足和生理與心靈的充實。

因為無法保證為傷害絕對不會發生,但是有方法去減少傷害發生的可能,

對於無法避免的傷害,能降低其衝擊的程度。

本研究認為校外教學活動中無法做到絕對的安全,因此,在本研究所 指的安全較接近相對的概念,是一種合理程度的安全性,而非風險是零的 安全。因校外教學具有風險,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有發生安全事件的可能。

(二) 安全感(sense of security)

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7)中,安全感被定義為「安全無虞的 感覺」;在 Maslow 需求層次論中之安全需求為希望能夠受到保護並且免於 遭受威脅而獲得安全感的需求(陳嘉陽,2008)。

在張晴琇(2012)的研究中對「安全感」整理的定義為「個體在穩定、熟 悉的環境中,情感、身體、經濟這些方面的安全得到保障,而感到安心、踏 實、免於恐懼、威脅,面對自己、他人與世界是信賴且自在的穩定心理狀 態。」

對於校外教學的安全,學校教師有其主觀的看法(percetion)。當教師對 校外教學活動感到不安時,會出現害怕和焦慮的感受,害怕(fear)通常是對 某一特定事物感到威脅或危險的反應,而焦慮(anxiety)則指沒有特定對象的 一種廣泛性害怕或憂慮(王煥琛,柯華葳,1999)。即使教師理念上認同校 外教學的價值,但可能因無法控制校外教學的過程而感到不安、害怕或焦 慮,因此降低了教師校外教學的意願。

而因為主觀,每個人對安全的感受不同,看法也有所不同。挪威的知名 風景區「講壇岩」在 2013 年 10 月發生了遊客墜崖的意外,在「講壇岩」

的周邊完全沒有安全設施,在意外發生後,當地的徒步旅行協會依舊堅持 不設任何安全設施,不希望讓人為的加工破壞大自然的美。

當地主管機關認為是遊客將自己暴露在安全的風險之中,遊客應懂得自 我保護,因為創設圍欄可能會造成「虛假的安全感」,反而使遊客鬆懈警戒,

增加意外發生,應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處,建立對大自然的常識(李濠仲,

2013)。 二、風險

戶外教學過程中,所牽涉到的層面相當廣泛,無法確定是否會發生意外,

因此校外教學時必然存在著風險(黃嘉慧,2010)。既然校外教學無法達到絕對 的安全,在校外教學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風險,而風險往往無法完全掌控,使 教師感到不安。本研究將在此針對「風險」一詞做相關的文獻探討。

(一) 風險(Risk)

風險存在的原因有三:第一是人類無法完全掌控萬物。第二是對某些 事物,決策的資訊仍不足。還有時間的因素,時間急迫下的決策失誤高,

以及只要有未來就有風險(宋明哲、蔡政憲、徐廷榕,2002)。

鄭燦堂(2006)提出風險之要件有三:

1. 須為不確定:是指風險事故發生與否?何時發生?以及發生以後會產 生怎樣之結果均不一定。

2. 需有損失發生:有損失才會構成風險,若風險事故發生之結果並沒有 損失,則不構成風險。

3. 需屬於將來:對未來不可預料之風險事故是否發生損失產生疑慮,才 算是風險。

鄭鎮樑(2003)認為風險具有「損失的不確定性」,風險的存在便具有發 生損失的可能性。黃嘉慧(2010)也指出「風險是無法預測的,包含「損失」

與「不確定」。對校外教學的風險有越足夠的認知,更能採取適當的處理方

然無法保證傷害絕對不會發生,但有許多的方式去減少可能的傷害,以及 將無法避免的傷害影響程度降至最低(Clarke, 1998)。

綜合上述,風險是指人類並無法完全掌控或預測未來,因此存在著發 生損失的可能。在校外教學過程中,可能因為對風險的認知不足夠、或者 是不良的行為而導致無法預測意外或危險事件的發生,而造成損失或危害,

因此對風險有越足夠的認知,才能越了解校外教學可能存在的風險,採取 更適當的處理方式來避免安全事件的發生。

(二) 危險因素或災害來源(Hazard)

校外教學存在著風險,在此將討論校外教學的風險因素為何。”Hazard”

一詞在中文文獻上的翻譯有許多中,包括風險因素、危險因素、災害等並 沒有統一的用法,從文獻中發現”Hazard”被翻譯為「危險因素」或「災害來 源」等。

宋明哲、蔡政憲和徐廷榕(2002)定義危險因素(hazard)為「導致災害或 風暴的所有因素,可分為物質危險因素,如路況、車況、人的年齡、天候 等,以及人的危險因素,如文化社會價值觀、人的心領情緒,與操守品德 等。」

郭靜如(2004)對災害來源(hazard)的定義為「一個災害就是具有對人的 生命和環境造成傷害潛力的任何人事物」。

而戶外活動可能的災害來源,Barton(2007)認為有「毒蛇、壞天氣、危 險設施、人潮眾多、不當的財務控制、缺乏訓練的領隊、罪犯、火、缺乏不 可中斷的服務等。」

面對可能的風險與災害來源,Jubenville & Twight(1933)認為管理人員 應該要能夠辨識各種災害的來源,因為辨識(recognition)是降低危險的第一 步,以下為其提出可能出現各種災害類型:

1. 自然地區的陸域災害:包括閃電、懸崖、地滑和落石、雪崩、冰原、雪 地、植物、野生動物等。

2. 自然地區的水域災害:可能有潮汐變化、洋流、跨越水體的障礙、洪 水等。

3. 人為的災害:地上建築不穩定、道路設計不良、改變原始地景。

上述的危險因素或災害來源在研究進行初步訪談時,有部分被初訪受 訪者提到,如到大溪進行校外教學時,有學生被蜜蜂螫的安全事件,因此 本研究將做為訪談依據,了解教師是否有遇上類似的問題、當時的狀況,

以及處理的方式等。

(三)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面對風險,教師可能因不了解風險,而造成高估風險或低估風險的現 象,研究發現成美國每年的 41 種不同的死亡原因的發生頻率和實際上的頻 率,有被高估或被低估風險的現象發生,如圖 2-2 中,實際上車禍和胃癌 的死亡率差不多,但車禍的風險常被誇大(Lichtenstein, Slovuc, Fischhoff, Combs(1978);引自 Gardner & Stern, 2002)。

一旦高估風險,容易造成使過度反應,因而產生害怕、擔憂的情況,

就如同學校教師若認為校外教學安全問題無法避免則降低教師進行校外教 學的意願;相對的,低估風險可能使教師輕忽校外教學的安全問題,可能 因準備不足,而導致意外發生的當下無法採行最佳的解決對策,而讓意外 造成的傷害影響程度提高,因此,必須做好風險管理。

圖 2- 2 估計致死率和實際上致死率

資料來源:Lichtenstein, Slovic, Fischhoff, Layman, and Combs, 1978

(引自 Gardner & Stern, 2002)

而風險的存在,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威脅人類生存的安全,而人類追求 安全是與生俱來的願望(鄭燦堂,2006)。因此必須透過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來處理對於未來的未知以及克服風險帶來的威脅。

朱妍蓓(2007)認為風險管理是「在風險事故發生前加以評估,藉由確認 及衡量風險的過程,建立關於預防及傷害發生後的處理方法,以降低可能 損失的成本。」;張孟東(2006)也指出戶外教學的風險管理即是「學校在辦 理戶外教學前,對於如何掌握戶外教學中,一切有關的風險成因及處理方 法,並加以事先妥善規劃。透過對戶外教學風險的確認、衡量以及因應方 法的選擇與執行,其以最小之成本,達到最大安全之效益。」

因此,針對校外教學的風險,必須做出適當的評估。Wilks and Davis (2000)發展了關於風險評估的矩陣,如圖 2-3,矩陣包含了四個部分,「風險 保留」為策劃者去了解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有哪些;「風險轉移」,則是利 用投保的方式來轉移頻率較低但潛在的意外發生的責任;「風險降低」則是

採用最佳的方式去使意外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減輕意外帶來的影響;

「風險規避」則透過刪除規劃活動中風險較高的部份來達到。

潛在風險 發生頻率 (Frequency of Risk potential)

降低風險 (Reduce risk)

規避風險 (Avoid risk) 保留風險

(Retain risk)

轉換風險 (Transfer risk) 低

圖 2- 3 風險評估矩陣

資料來源:翻譯自 Wilks and Davis, 2000

Priest and Gass (1997)提出評估戶外教學環境危險的步驟,如表 2-2:

表 2- 1 危險評估步驟

(四) 控制

透過風險管理,對校外教學安全的控制程度提高,「控制」一詞在教育 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7)中被定義為「操縱、節制使不超出範圍或隨意

透過風險管理,對校外教學安全的控制程度提高,「控制」一詞在教育 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7)中被定義為「操縱、節制使不超出範圍或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