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校外教學觀念轉換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教師校外教學觀念轉換

2013 年 10 月挪威風景區「講壇岩」發生西班牙遊客墜崖的意外,講壇言周邊無任 何安全防護措施,就算此次意外發生,當地徒步旅行協會仍舊堅持不設任何安全設施,

原因之一是不希望破壞大自然的美。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當地主管機關認為創設圍欄可能 會造成「虛假的安全感」,反而使遊客鬆懈警戒,增加意外發生,應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 處,建立對大自然的常識(李濠仲,2013)。

如同在體驗教育的活動中,雖然安全有助於活動進行,但是當學習環境太過安全,

便無法創造出危機感或是恐懼感等,與平常生活無異,可能就會失去從風險中學習成長 改變的機會(引自郭託有、廖淑惠、施慧怡,2009)。安全應該是要嘗試著去接受風險、

認識風險,並作出控制或降低風險的行為,來減輕或避免災害,而不是認為有一點風險 存在就是不好的(Furedi, 2005)。

應該轉換學校或教師對於風險的看法,將風險視為一種學習,嘗試去解決問題、累 積經驗,以增進校外教學的相關能力。並且宣導校外教學的價值和必要性,學校行政主 管、教師、家長甚至一般大眾對於校外教學的觀念改變,應提高對風險的接受程度,並 肯定校外教學價值,才有機會落實校外教學,發揮校外教學所能創造的價值。

一、改變對風險的看法

一個人的態度是影響對於安全看法的最重要層面,Blauer(1997)認為一個 人對事物的想法會決定他對事物的感受,而想法和感受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而 想法、感受和行為最後將影響他的選擇與表現(Ennis & Douglas,2007)。

Jekins(2006)則強調一些父母贊同「你不能用棉花把孩子包裝起來」,暴露 在一定程度的逆境下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逆境,應該學習去接受風險,轉化對 安全的看法。

雖然在訪談資料中,得到不少教師如何避免校外教學安全事件發生的方法,

但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會發生問題,教師對於無法完全掌控風險感到擔憂、

緊張,因此有受訪者認為:

就像安全問題,大家跨越不了,就算你把他們帶去再安全的地方,動物園,

他們也覺得誰也沒辦法預期會發生什麼事情。(B_20130812_74)

因此有「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機會」是很重要的,當遇到問題嘗試著去解 決,並且「教師與學生從實際經驗中學習到面對風險如何去應變與克服」,得到

「有助於校外教學的經驗」。

(一) 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機會

挪威「講壇岩」事件發生後,當地的主管機關認為不需要設護欄,主 要原因是認為挪威人從小就是在冒險中成長,因此面對險峻的自然環境,

他們知道應該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應對。

校外教學也是一樣,並沒有所謂零風險的校外教學,因此更要將每一 次校外教學當做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機會,接受風險存在的事實,且願意 嘗試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風險,應設法降低風險,不是在活動還沒開 始就擔心:

成功的人,就是有辦法解決問題,當你說不行的時候,就是你自己對 自己能力的否定,今天應該是要想說我要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 知道都是傾盆大雨或是颱風要來,我就撤退嘛,我就安全啦…你甚至 要和學生說啊,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們不能冒險上山,他都變 成 是 機 會 教 育 了 。 那 你 不 要 活 動 還 沒 開 始 就 在 那 邊 擔 心…(A_20130928_52-54)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他是變動的,它不是你翻手冊就可以解決的…

那些問題應該怎麼解決,他不可能是絕對的…反而是我遇到問題的時 候,我會想辦法做。(A_20130928_58-59)

若能夠嘗試解決問題,設法降低風險帶來的問題,讓學生從校外教學 中獲得最大的成效,才能真正發揮校外教學的價值:

現在做這些事,是在事先有一些理想…會害怕,可是我覺得那個不是 阻撓我出去的關鍵,就是應該就是有辦法降低那個風險。然後過程中 那個風險應該是有辦法去降低或者是減輕。然後這件事情如果減輕的 話,後面的價值是比這個多太多的。(B_20131010_96-98)

(二) 教師與學生從實際經驗中學習到面對風險如何去應變與克服

受訪者認為透過從實際中學習如何去應變和克服風險,能夠累積經驗,

對於風險具備應有的認知,也能為往後實施校外教學作準備:

我們活動第一次辦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是在累積經驗,或是累積這些 sample,這些 sample 都是我們可以去告訴學生的。所以我們是比較彈 性,負面的教材也是可以利用的。(A_20130928_31)。

學生在去登玉山的時候風、雨,我去參加一趟,就能體會到我遇到險 峻的環境的時候我應該要怎麼去應變與克服…(A_20130928_26) 看得出該受訪者對於風險的接受度是比較高的,認為面對險峻的環境,

是透過實際的經驗,從中體會應該怎樣去應變和克服,如 Smith(1987)所提 出的戶外教育內涵包括戶外探索,偏向技能本位,爬山、露營等活動通常 具有危險性,但是在過程中卻也能夠讓學生去體驗自然。

學者 McRae (1990)所歸納的戶外教育價值中也提到學生應接觸從休閒 到冒險刺激富挑戰性的戶外活動,接受風險,並嘗試去解決問題。

(三) 有助於校外教學規劃的經驗

在阻礙校外教學的因素當中,教師缺乏設計校外教學活動之能力可能 與教師不了解環境資源,加上無相關經驗有關(王靜如,1991),而解決問題 的能力也會受限於個人的背景與經驗,在本研究中,受訪者提及自身的登 山與地理實察經驗,認為這些經驗是對校外教學活動的安全上是有幫助的。

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教師是否有相關經驗有關,有經驗的人敏銳度 會比較高,能夠提前作準備:

安全是建築在我們資深的帶隊老師,我可以判斷說這樣子的一個環境,

是可以在掌控範圍之內的…我去年去合歡北也是阿,飄雨呀,下雨呀,

我還是讓他走,因為其實那個下小雨,我爬那麼多次山,大概都會知 道那個都是在我們的掌控範圍之內。(A_20130928_26)

因為有過登山的經驗,對於天氣的變化能判斷是否在掌控範圍之內,

對於風險的管理程度較高。除了登山經驗之外,受訪者認為受過地理實察 的訓練,具備相關經驗,知道在出去校外教學之前要先做好那些功課,並 且要了解活動的目的,在行前做好活動安排,如車子、保險、住宿等,因此 在規劃校外教學時比較沒有什麼大問題。同時也認為若具有相關的經驗也 較容易去說服別人,獲得認同,活動也較可能成行:

因為你實際去過這些地方,那你在做規劃的時候,你就會比較方便,

因為你了解那個地方的狀況…你在跟其他人溝通,你可以直接把你的 經驗講出來,那別人也會比較認同。(G_20131025_153-154)

二、增能

予教師「實際參與校外教學活動」以及「研習」的機會:

(一) 實際參與校外教學活動

若教師本身並不具有相關經驗,缺乏校外教學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可 能就會成負擔:

因為很多老師他可能沒有接觸過戶外教學這一塊,尤其是導師,那他 們可能不像地理科,我們可能大學就常出去了,那他們可能要先去了 解一些相關的東西。(G_20131025_141)

因此,應讓教師透過各種方式如果參加過相關活動,增加教師在策劃 校外教學的了解及具備相關能力,受訪者所認為增能可以透過實際參與校 外教學活動或研習的方式來增能:

老師本來就沒有這個經驗啊…就是一個負擔…去參加一趟,就能體會 到 我 遇 到 險 峻 的 環 境 的 時 候 我 應 該 要 怎 麼 去 應 變 與 克 服 。 (A_20130928_25-26)

(二) 研習各種校外教學有關的技能與方法

除了透過實際參與校外教學活動外,研習也是多數受訪者回答能夠增 能的方式之一,受訪者希望能從研習中習得的相關技能包括帶領學生的技 能如分組及解說技巧,讓學生在教學現場的學習效果更好,當學生認真聽 解說,此外還有簡單的急救方法,受訪者認為可以適度地解決老師對安全 的緊張感:

就是可能遇到傷害簡單的急救、包紮,這是一個還蠻重要的。那,第 二個的話…可能就是對一些危險地帶它的認識…那我們不清楚可能 老師冒然進入的話就會讓學生遇到危險…(D_20131005_59)

教師若具備簡單的急救與包紮技巧,或許就可以減輕傷害;也透過對

一些危險地帶的認識,可以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而研習也可以提供一些 資訊,例如別人的經驗,分享一些實際操作過,可行的路線:

或許不同科的老師,那他可能對行程不是那麼的熟悉,那他如果有可 以建議出幾條路線的話,那其實就可以提供給老師去做參考…主要就 是透過研習的分享… (D_20131005_54-56)

藉此從別人的經驗中去調整,獲取所需的部分,也能在研習時與不同 領域的教師互相交流,知道別人是怎麼做的,可以納入未來舉辦活動時做 參考。

(三) 透過與校外教學相關的網路平台分享,跨領域學習

除了研習的方式之外,受訪者認為有相當多校外教學的相關資訊,能 透過網際網路得到:「現在電視啊,還有網路都很方便,你上網去查,你也 可以查到很多相關的資料…」(G_20131025_152);因此,實作過的案例,除 了透過研習的方式分享之外,部分受訪者認為,應成立一個網路平台,透 過網路平台來分享校外教學經驗,對於沒有去過那些戶外教學地點的老師 來說是很重要的,能更容易得到相關資料,獲取所需的部分:

可以派人員來協助,或者弄一個平台,那個平台上不僅要有教案出現,

可以派人員來協助,或者弄一個平台,那個平台上不僅要有教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