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發展在異鄉:特色與困境

第一節 安居的力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0

第一節 安居的力量

早期研究都市阿美族的文獻中,學者們皆觀察到移居都市的阿美族人,有兩 個共同現象,一為聚居的社區產生,二為把部落的頭目制度移植到都會區。而且 都市阿美族人結社的狀況也差不多,都有所謂的社區組織,如教會、婦女會等,

同鄉會的組織,也幾乎都存在於各大城市中。

這樣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都市阿美族人是採取團體適應的的模式進入陌生 的大都市,其背後的原因在於一股安定的力量,支撐並維繫彼此的生活,在極為 困苦的環境中,還有一群來自同部落、講著同語言、生活經驗相似的族人同胞可 以相互依靠。

本節主要透過觀察桃園縣都市阿美族結社,如何在早期發揮安定族人的具體 力量,並且時至今日依舊是族人倚靠的重要媒介,作更近一步之分析。

一、抱團取暖

(一)扶持依靠

宋鑽友所著《同鄉組織與上海都市生活的適應》乙書中,認為旅居上海的其 他省份之同鄉組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抱團取暖」。(宋鑽友 2009,頁 1-16)

抱團取暖,本意為兩人以上,為避寒風侵襲,相抱成團狀以相互取暖。我們認為,

都市阿美族人剛移民進入謀生的都市世界,時時刻刻被無助的感覺籠罩,為了讓 情緒有出口、生活有依靠,所建立的結社組織,也正是抱團取暖的最佳註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1

原住民大量移居都會區追求較高的物質生活,是台灣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 化、都市進步繁榮的必然產物,所以原住民全面都市化及多元化儼然是必然的趨 勢,也是原住民不可迴避的現實,促進都市原住民在新的生存之地相互扶持、相 互依存,以達到凝聚團結族人的共同組織,因此原鄉的部落組織也就因應重現於 都市之中。以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原住民將他們最熟悉的部落組織移植到移居地 運作,是一件非常自然的自我保護反應,雖然不如原鄉的組織完備,卻也成為族 人互通訊息和互相扶持的平臺,成為都市原住民對外溝通及代表族人發言的主要 組織,因此這樣的組織在各個聚落區很自然的逐一成立。(洪國治 2006,頁 7)

相較洪國治在桃園縣的觀察,林素珍等人在觀察長光部落同鄉會時,也有以 下的描述:

同鄉會是 1980 年代,阿美族在都會區與族人聯繫情感的社團組織,對居住 在都會的族人或部落,同鄉會的功能在使兩地的族人更多的交流。1960 年代離 開長光部落的年輕人,因為就業因素選擇到都會去工作。早期移居者,主要定區 基隆、高雄為主,這兩個城市有遠洋漁業,此與當時成功、長光阿美族許多年輕 人,被仲介到該行業有關。1970 年代陸續到西部都會區就業、結婚、定居成為 常態,就業選擇大多建築板模業、遠洋漁業、服務業等工作。外移人口自然集中 在基隆、台北、桃園、高雄等城市,長光阿美族人以上述都市為遷移據點,一方 面工作有同族人可以援引,一方面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料,此聚居的居住型態,使 得居住在都會區的長光阿美族人仍然彼此密切聯繫。(林素珍、陳耀芳、林春治 2012,頁 1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2

圖 4-1 桃園縣亞美士(Amis)棒球隊勇奪 4-2 都市阿美族同鄉會族人參加告 第二屆台北縣平地山胞棒球賽冠軍合影 別式追思情景

資料來源:徐碩儀小姐提供。 資料來源:林代表永財提供。

圖 4-1 是民國 76 年旅居在桃園縣的都市阿美族人,為了聯繫情感所籌組的 棒球隊,發起人是徐寬濟老師,球隊成員除了都是阿美族人外,約九成以上是來 自都蘭部落,徐老師率領這支年輕的族人棒球隊,勇奪當年第二屆台北縣平地山 胞會長盃的棒球比賽冠軍,這也是後來徐寬濟老師與旅居桃園縣的都蘭同鄉,開 始規劃籌組桃園縣都蘭同鄉會的開端。徐師母高秋美老師回憶當時的青春歲月,

對於同鄉感情緊密的聯繫,有以下的描述:

當時我們都很年輕,很多都蘭的同鄉住在桃園,但是我們也只是聽說住在哪 裡,卻不知道真正的位置,徐老師就很熱心啊,他說一定要找大家出來,他本身 是運動員出身,就想說弄一個棒球隊啊,平常假日大家出來練練球,婦女就在旁 邊帶小孩聊天,當時大家都非常認真唷,婦女平常在家帶小孩也累啊,一到假日,

想到可以跟自己的家鄉人聊聊天,大家都非常開心,吐吐苦水啊,心情也就更輕 鬆。

圖 4-2 是桃園縣的都市阿美族人,參加同鄉會族人的告別式情形,在都會區 的阿美族人,只要同鄉或同部落的族人,家中有婚喪喜慶,都會主動提出詢問是

team-work 之模式,他們很少單獨進入某一家工廠,通常是三、四個為一群。進 入某工廠後,也盡力的協助想工作的族人進到那家工廠。不管是高雄的進出口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4

相較許木柱的觀察,黃美注意到宗教信仰及其教友組織,對都市阿美族人在 都市適應上的功能:

有些地區的土著族都市移民並未形成社區,居住分散或多游離的個人,如台 北市的都市山胞,有些都市的阿美族移民所形成的社區較為分散,居住戶數較少,

在此種狀況下,其結合人群的方式則與上述社區有所不同,傳統部落組織較難發 揮作用,由於此種條件的限制,宗教往往成為結合人群的基本動力。分佈在這些 地區的教會,都有其為數不少的教友,彼此藉著婚喪喜慶及教會活動,而將各自 的信徒結合起來。換言之,這些土著族群都市移民往往透過宗教組織活動,達成 其族群的結合與凝聚力。因此,宗教對土著族群的都市適應應似具有以下三方面 的功能:(1)增強自我族群的認同,(2)疏減都市適應的壓力,(3)解決實質方面 的困難。(黃美英 1985,頁 213-214)

圖 4-3 桃園縣都蘭同鄉會青年在假日 圖 4-4 桃園縣信仰天主教之都市 舉辦聯誼活動 阿美族人

資料來源:徐碩儀小姐提供 資料來源:洪國彰先生提供

圖 4-3 是桃園縣都蘭同鄉會的青年假日相約至族人家中拜訪聯誼的情形,照 片提供者徐碩儀小姐,對於父母親帶著年幼的她,假日四處拜訪都蘭同鄉族人的 記憶,還清晰地如昨日才發生的事情:

總支出 3,488,848 100 125,521 4,036,477 100 148,345 808,450 100 180,498 食物費 1,412,166 40.5 50,807 1,579,778 49.2 58,059 335,264 41.5 74,852 教育費 177194 5.1 6,375 181,767 3.1 6,680 39,188 4.8 8,749

租金 85,641 2.4 3,081 201,955 2.5 7,421 85,277 10.5 19,039 其他 1,813,247 52 65,259 2072977 45.2 762398 348721 43.2 77858

資料來源:本表引行政院研考會《臺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

行政院研考會,1991),頁 137。

表 4-1 是行政院研考會針對當時設籍型態不同的「山胞」家戶所作的家戶支 出調查,從表中的資料可以歸納出結構特徵:(1)每戶平均支出以都市山胞為最 多,若以都市山胞為標準,山地山胞為其 69%,平地山胞為其 82%。(2)食物費

山地原住民家庭 7,424,001,307 267,098 113,330 48,072 20,397 平地原住民家庭 7,427,182,199 272,957 103,644 48,756 18,513 都市原住民家庭 1,174,558,211 262,236 4,292 51,781 14,669 資料來源:本表引中華經濟研究院〈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之四—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8

的上游廠商,由勞動合作社集體的力量,可以爭取更好的賠償給付。再者,勞動 合作社享有賦稅的優惠,族人的利潤也可以大為提高,最後所有的勞動合作社皆 為政府立案,受到法律的保障及主管單位的監督,社員也是合作社的主體,因此 不必再擔心辛勤工作的收入,無法回收的情形發生。

(二)解決住宅問題

都市原住民遷移到都市在此討生活,住的問題是相當困難,對於這個問題,

已故的林金泡校長,曾有如下的描述:

居陋巷,望樓興嘆,來到都市以建築工謀生,興建大樓公寓不下百數棟,勤 儉持家,然而,十幾年來都市生活,仍是製碗者卻以齒碗吃飯,見房子者仍以工 寮為房官。這是南港區東新里一位以板模工為生,來自花蓮的山胞感慨其都市生 活,深具都市內山胞代表性之懇切語句,本調查服務隊,到各地區調查,挨戶訪 視每人都說最大問題就是住宅問題,希望政府能關心他們的居住問題,基隆市或 台北市的大街小巷內窮窟陋巷的山胞其生活最大的困境是居住問題,台北縣、桃 園縣偏僻地區裡山麓谷底搭棚違建的山胞仍是以住宅為最前題,他們一致地說,

倘若居住問題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即可迎刃而解。(蔡明哲 2001,頁 227)

從林校長的過去觀察的經驗中,投射到桃園縣的都市阿美族人身上,也可以 察覺到居住的問題,從早期一直到現在,還是相當影響著族人的生活。也由於族 人們對於居住在桃園、發展在桃園,有著一致的想法與目標,因此籌組的結社組 織中,以追求居住品質或居住正義為目標的結社,也伴隨著族人在桃園縣發展時,

一股重要的穩定力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9

圖 4-5 桃園縣大溪鎮瑞興國宅大門 圖 4-6 101 年 10 月 30 日桃園縣大溪鎮崁津 資料來源:本研究田野攝影 撒烏瓦知部落通電典禮

資料來源:本研究田野攝影

圖 4-5 是桃園縣第一個純原住民住戶的都市國有住宅,座落在大溪鎮的瑞興 里,居住在此的都市阿美族人,稱之為「瑞興部落」,相較這個都市國有住宅,

在桃園縣各鄉鎮市內,也有為數不少的都市阿美族聚落,有的是封閉社區,有的 是鄰近的大樓住戶,鄰近的都市阿美族住戶,平日聯誼情感,更是需要幫忙時的 得力助手。在觀察桃園縣都市阿美族人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這種聚落型的結社組 織,向心力都非常強,大家也許來自花蓮、台東,分屬原鄉不同的部落,但是每 每到了重要活動,如鄉鎮市的豐年祭或者是遇有住戶的婚喪喜慶,族人們都以居 住聚落的榮譽為最終目標,努力地參與活動,爭取好成績,婚喪喜慶的工作也一 肩挑起。我們認為,這樣的凝聚力,除了聚落型的結社有發揮功能,族人同舟共

在桃園縣各鄉鎮市內,也有為數不少的都市阿美族聚落,有的是封閉社區,有的 是鄰近的大樓住戶,鄰近的都市阿美族住戶,平日聯誼情感,更是需要幫忙時的 得力助手。在觀察桃園縣都市阿美族人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這種聚落型的結社組 織,向心力都非常強,大家也許來自花蓮、台東,分屬原鄉不同的部落,但是每 每到了重要活動,如鄉鎮市的豐年祭或者是遇有住戶的婚喪喜慶,族人們都以居 住聚落的榮譽為最終目標,努力地參與活動,爭取好成績,婚喪喜慶的工作也一 肩挑起。我們認為,這樣的凝聚力,除了聚落型的結社有發揮功能,族人同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