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社概況 一、地緣的結社一、地緣的結社

第一章 落地生根:桃園縣的都市阿美族

第四節 結社概況 一、地緣的結社一、地緣的結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第四節 結社概況

一、地緣的結社

(一)社區聚落型組織

1970 年起都市阿美族聚落開始形成,為了凝聚團結族人,一些熱心人士和意 見領袖開始發起聚落組織的成立,在相鄰的區域內拜訪原住民居民,建立住戶名 冊以便聯繫,平時間相互拜訪聚會,甚至在生活上相互幫助,以相互扶持的方式 傳遞民族情感,最後則以舉辦豐年祭活動方式吸引更多族人參與,以文化認同為 號召,達到聯誼和團結族人的目的,進而維繫民族情感,促使組織更為鞏固。(洪 國治 2006,頁 7)

根據徐寬濟老師回憶,這種社區聚落組織,通常都是自願發起,在剛來到桃 園打拼的年代,這些都市阿美族前輩們,無私地分享彼此的一切,成立類似互助 會的組織,如果遇到急需或是災變的族人,大家都會互相幫忙。

由於這種地緣性的結社,並沒有所謂的強制力,而且也不如所謂的同鄉會的 原生部落情感,因此其功能漸漸地被後來設置的「山胞生活改進協進會」所取代,

不過目前還是有幾個鄉鎮的社區聚落組織正常運作,不過因為只有部份立案,其 他的社區聚落組織的資料尚缺。

(二)部落同鄉會型組織

到了 1980 年之後,花、東地區各部落遷移都市人口越來越多,而且分散在 都會區各個縣市,為了讓離鄉在外的同鄉間能相互聯誼,同部落的出外人口便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二 政策的結社

(一)政府扶植型社團

這些社團的組織,透過各種傳統祭典活動的舉行,為都會區原住民的團結與 進步發揮了安定的作用,同時也提高原住民在都會區的能見度。所以當政府開始 注意到都市原住民問題時,從 1987 年起桃園縣政府開始推動在各鄉、鎮成立原 住民生活改進協進會後,協進會很快的轉化為這些小聚落的統合單位,成功的整 合泛原住民的意識形態,變成聚落組織與地方政府間的橋樑,政府為便於管理、

使組織合法化、正規化,透過各鄉鎮市協進會把政府的政策落實到都市原住民當 中,桃園縣政府在原住民的民意代表及原住民的要求下,2004 年開始著手訂定 都市原住民事務幹部組織輔導要點,初步制定了都市原住民組織的工作制度,讓 部落組織和協進會組織與及鄉鎮公所甚至縣政府取得了密切的聯繫,到目前為止 計有 87 個聚落型組織和 1 個縣級部落組織以及 12 個鄉、鎮、市級組織的協進會,

這些都市原住民的組織,是都市原住民與原鄉之間互相聯繫的臍帶,是政府與都 市原住民溝通的橋樑,也是調和族群關係最好的載體。(洪國治 2006,頁 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表 1-8 桃園縣都市阿美族主要聚會禮拜(彌撒)地點一覽表 基督教長老會西美中會 天主教桃竹苗教區 鄉鎮 教會名稱 是否有阿美語

禮拜 鄉鎮 教堂名稱 神父是否會以 阿美語講道 龜山鄉 大崗教會 N 八德市 大南教堂 Y 桃園市 建新教會 Y 大溪鎮 迦南教堂 Y 大溪鎮 僑美教會 Y 龜山鄉 聖伯鐸聖保祿堂 Y

榮美教會 Y 平鎮市 榮桃教會 Y 新美教會 Y 大園鄉 榮興教會 Y

資料來源:基督長老教會西美中會、天主教桃竹苗教區網站資料

(二)教友組織

在表 1-7 之中,有兩個社團相當特殊,分別是桃園縣建新原住民文化發展協 會以及桃園縣關懷原住民基督教福音協會,這兩個社團是由教友主動申請立案成 立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立案,讓教友們更加凝聚彼此。

除了有立案的這兩個社團,屬於都市阿美族自發性成立的宗教團體:如天主 教各堂區的原住民傳協會和旅北信友總會、真耶穌教會等重要教派都有專屬原住 民的宗教組織。其中,天主教桃竹苗教區,更成立了都市原住民牧靈委員會,總 會長洪國彰先生,是阿美族人,而委員會的成員也幾乎都是阿美族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