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宋代官方編修醫書之背景

第二節  宋代編修醫書之需求

  綜觀宋以前官修醫書之發展,可發現自魏晉以來,在上位者即注重編纂實用 性高之方書,便於日常生活檢用;到了唐代以後,或因南朝時陶弘景校訂《神農 本草經》之故,官方開始留意到本草書之編纂,故出現《新修本草》、《蜀本草》;

然於其他醫學理論、針灸方面似未有建樹。在校正方面,宋以前官方校勘之醫籍 並不多見,但私家卻有不少,如三國時期吳太醫令呂廣校《難經》,南朝全元起 校正《素問》,唐代王冰校勘《內經》等。 

  宋代承接了前代之經驗與成果,共編修了 30 種醫書,分為四類,包括:方 書(11 種)、醫學理論(9 種)、本草(7 種)、針灸(3 種)。與前代相比,方書 亦為宋代政府最關注的部分,顯然為承接著前代之風尚;然而宋代政府卻又致力 於校勘醫學理論之著作,這是與前朝相當不同的地方。究其原因,可能由於許多 皇帝皆愛好醫道,故能明白理論為醫學之根基,若不通醫理,則無法成為良醫;

兼以宋代官方開始辦理正式的醫學教育,其中醫學理論著作為必讀之書,故亦重 視醫經之校勘工作。而官修本草書則承接著唐代大規模編修《新修本草》之經驗,

多次校定增補,亦有相當不錯的成績。 

 

第二節  宋代編修醫書之需求   

  宋代編修醫書之需求可大略歸納為以下五點: 

一、改正醫書舛誤 

  各類書籍經過了歷代以來傳抄、刻寫之過程,到了宋代已是錯誤百出、難以 閱讀。宋代文人周煇有云:「印板文字,訛舛為常,蓋校書如掃塵,旋掃旋生。」

43顯示書籍內容舛誤之處,實多如塵埃。醫書也不例外,相關佐證可謂俯拾皆是,

醫學經典如《素問》:「去聖已遠,其述晻昧,是以文註紛錯、義理混淆,……」

44《金匱要略方論》:「然而或有證而無方,或有方而無證,救疾治病其有未備。」

45《金匱玉函經》自晉代以來,便面臨此一困境:「自晉以來,傳之既久,方証 訛謬,辨論不倫,歷代名醫雖學之,皆不得彷彿,惟孫思邈麤曉其旨,亦不能修 正之,況其下者乎。」46《傷寒論》亦然,前代朝廷並未善加校正,而宋初雖有 荊南國主高繼沖編錄獻上,卻仍未詳校:「開寶中節度使高繼沖曾編錄進上,其 文理舛錯,未嘗考正,歷代雖藏之書府,亦闕於讐校,是使治病之流,舉天下無

       

43  [宋]周煇:《清波雜志》(臺北:新興書局,1973,《筆記小說大觀》),卷八,錄自《筆 記小說大觀》,頁 591。 

44  《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醫統正脈全書》,清光緒丁未京 師醫局重印本),〈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序〉,頁 16。 

45  [漢]張機:《金匱玉函要畧方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醫統正脈全書》,

清光緒丁未京師醫局重印本),〈金匱玉函要畧方論序〉,頁 3213。 

46  [漢]張機:《金匱玉函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校正金匱玉函經疏〉,頁 6。 

19 

或知者。」47 

  又如本草類,成書距宋代僅約三百多年的《唐本草》,已是:「朱字墨字,無 本得同;舊注新注,其文互闕。」48更不用提成書早在秦漢時期之《神農本草經》

了。方書如《千金翼方》:「訛舛尤甚,雖洪儒碩學不能辨之。」49《外臺秘要 方》:「此方撰集之時,或得缺落之書,因其闕文,義理不完者多矣,又自唐、歷 五代,傳寫其本,訛舛尤甚,雖鴻都秘府,亦無善本。」50不僅民間未見善本,

甚至連宮中也沒有。針灸類之書亦復如是:「去聖寖逺,其學難精,雖列在經訣,

繪之圖素,而粉墨易糅,豕亥多譌,丸艾而壞肝,投鍼而失胃,平民受弊而莫贖,

庸醫承誤而不思,非夫聖人,孰救兹患!」51《甲乙經》:「惜簡編脫落者已多,

是使文字錯亂,義理顛倒,世失其傳,學之者鮮矣。」52可見醫書內容訛謬之情 形相當嚴重,亟待善加校正。 

二、提升醫者學養 

  宋代前期,醫者之學養似乎普遍不高。仁宗即注意到醫者之程度不佳,未能 善加救治百姓:「上謂輔臣曰:『世無良毉,故夭橫者眾,甚可悼也。』張知白對 曰:『古方書雖存,率多舛繆,又天下學醫者不得尽見。』上乃命醫官院校定《黃 帝內經素問》及《難經》、《病源》等,下館閣官看詳。」53,輔臣又將其歸咎於 醫書多謬誤、善本醫書難得,導致醫者未能習得正確知識。可見醫書之正確與否 關乎醫療品質,而醫療品質又為人命之所繫,實不可等閒視之。事實上,根據大 臣之實地訪查,果然發現南方諸州之醫者缺乏善本醫書習讀,故醫學造詣甚淺: 

宋皇祐三年(1051AD),五月二十六日,内降劄子,臣寮上言,臣昨南  方州軍,連年疾疫瘴癘,其尤甚處,一州有死十餘萬人,此雖天令差舛, 

致此扎瘥,亦緣醫工謬妄,就增其疾。臣細曾詢問諸州,皆闕醫書習讀, 

除《素問》、《病源》外,餘皆傳習偽書舛本,故所學淺俚,詿誤病者。欲  望聖慈特出秘閣所藏醫書,委官選取要用者,較定一本,降付杭州,開板 

       

47  [漢]張機:《仲景全書》(臺北:集文書局,1983,清光緒重印日刻趙開美本),〈傷寒論 序〉,頁 11。 

48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開寶重定序〉,錄自《中國本草全書》第七卷,頁 99。 

49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大阪:オリエソト出版社,1989,《東洋醫學善本叢書》第 十三冊,元版),頁 3‐6。 

50  [唐]王燾:《外臺秘要方》(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明末歙西槐塘經餘居藏板),

卷一,頁 303。 

51  [宋]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臺北:五洲出版社,1969,清宣統玉海堂影金大定 平水本),〈新刊補註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序〉,頁 5。 

52  [晉]皇甫謐:《黃帝鍼灸甲乙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醫統正脈全書》,

清光緒丁未京師醫局重印本),〈新校正黃帝鍼灸甲乙經序〉,頁 1526。 

53  [宋]李燾:《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5,宋 刻五朝本,卷七五、七六以勵耘書屋舊藏嘉樂堂抄本補配),卷六十八,〈仁宗皇帝紀〉五,頁 628。 

20 

模印,庶使聖澤及於幽隱,民生免於夭橫。54 

《諸病源候論》之序文亦指出同一現象:「且念幅員之遼邈、閭巷之窮阨,

肄業之士,罕盡精良,傳方之家,頗承疑舛,四種之書或闕、七年之習未周,以 彼粗工,肆其億度,夭害生理,可不哀哉!」55醫者之程度與醫書內容之良窳有 相當密切的關係,若是醫者本身所學習到的知識即是錯誤的,則其能力必定相當 低落,更無法令人期待能夠治癒病者了。 

三、救治百姓疾苦 

  前文所提及之醫書、醫者諸因素,與此處所提及之救治百姓,彼此間相互影 響,關聯十分密切。縱使醫書錯誤再怎麼多,醫者診病再怎麼糟糕,若非影響到 人民福祉,皇帝大可置之不理,故救治百姓疾苦理論上可說是促成編修醫書最關 鍵之因素。據太宗親書之《太平聖惠方》序文: 

朕□居億兆之上,常以百姓為心,念五氣之或乖,恐一物之失所,不盡生  理,朕甚憫焉!所以視閱方□(書)*,俾令撰集,冀溥天之下各保遐年, 

同我生民,躋於壽域,令徧勤成一百卷,命曰《太平聖惠方》,仍令雕刻  印版,編施華夷,凡爾生靈,宜知朕意。56 

  太宗自言其下詔編修此書,乃出於悲天憫人之胸懷,願百姓皆得盡享天年;

然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也可能是皇帝為了塑造一己之仁君形象,留芳百世,出 於私心而為之。而負責編修醫書之臣子,則皆盛讚皇帝之仁德,如《素問》之序 文:「恭惟皇帝撫大同之運、擁無疆之休,述先志以奉成、興微學而永正,則和 氣可召、災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躋于壽域矣。」57《脈經》:「恭惟主上體大舜 好生之德、玩神禹叙極之文,推錫福之良心、鑒慎疾之深意,出是古書,俾從新 定,……」58《千金翼方》:「恭惟皇帝陛下,天縱深□(仁)*,孝述前烈,

刊行方論,拯治生類,俾天下家□(藏)*其書,人知其學,皆得為忠孝,亦皇 風之高致焉。」59《甲乙經》:「恭惟主上聖哲,文明光輝,上下孝慈,仁德蒙 被眾庶,大頒岐黃,遠及方外,使皇化兆於無窮,和氣浹而充塞,……」60此類 文字不勝枚舉。蓋臣下雖有言過其實之嫌,然亦顯示編修醫書對於救治百姓之疾 患的確有所貢獻。 

  《大觀本草》之序文也表明好的醫書可以濟世救民: 

       

54  《外臺秘要方》,〈重訂唐王燾先生外臺秘要方〉,頁 89。 

55  《諸病源候論》,〈重刊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序〉,無頁數。 

56  [宋]王懷隱等:《太平聖惠方》(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烏絲蘭鈔本),卷一,〈御 製太平聖惠方序〉,頁 3‐4。 

57  《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序〉,錄自《醫統正脈全書》,頁 18。 

58  [晉]王叔和:《脉經》(臺北:皇極出版社,1983,清嘉慶宛委別藏本),〈校定脉經序〉,

頁 12。 

59  《千金翼方》,〈校正千金翼方表〉,錄自《東洋醫學善本叢書》第十三冊,頁 5。 

60  《黃帝鍼灸甲乙經》,〈新校正黃帝鍼灸甲乙經序〉,錄自《醫統正脈全書》,頁 1527。 

21 

夫病未必能殺人,藥之殺人多矣。而世之醫者不復究知根性之溫涼、功用  之緩急,妄意增減,用以治病,不幸而危殆者時蓋有之。茲何異操矛而刺  人於袵席之上哉!儻能研思於此,因書以究其說、即圖以驗其真、審方以  求其效,則不待乎七十毒而後知藥、三折臂而後知醫矣。然則是書之傳, 

其利於世也顧不博哉!61 

如果好的醫書能廣為流傳,則天下之醫者皆可據之斷證開方,免於一再嘗試 錯誤之窘境,其道理是相當明顯的。 

四、矯正崇巫陋俗 

  宋代偏遠地區之人民普遍不知醫藥,遇病則求於巫師鬼神,枉死者眾。是故,

皇帝致力於推廣醫藥知識,禁止崇巫祀鬼之陋習。太祖開寶四年(971AD),地 方官員將方書刻於石龕昭告人民,並以俸祿買藥供病者服用: 

冬十月,知邕州范旻奏劉鋹時白配民物十數事。辛巳,悉命除之。邕州  俗重祠祭,被病者不敢治療,但益殺雞豚,徼福於淫昬之鬼。旻下令禁  止,出俸錢市藥物,親為和合,民有言病者給之,獲痊愈者千計,乃以  方書刻石龕,置廳壁部內化之。62 

 

太宗淳化元年(990AD),明令禁止殺人祭鬼之陋俗,並鼓勵人民檢舉:「禁 川峽、嶺南、湖南殺人祀鬼,州縣察捕、募告者賞之。」63仁宗天聖元年(1203AD)

太宗淳化元年(990AD),明令禁止殺人祭鬼之陋俗,並鼓勵人民檢舉:「禁 川峽、嶺南、湖南殺人祀鬼,州縣察捕、募告者賞之。」63仁宗天聖元年(1203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