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宋代官修醫書之編修時間

第二節  校正醫書局時期

第二節  校正醫書局時期   

嘉祐二年(1057AD)八月,依韓琦所請,仁宗下令設立校正醫書局,此為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門校正醫書的機構: 

(韓)琦又言醫書如《靈樞》、《太素》、《甲乙經》、《廣濟》、《千金》、《外  臺祕要》之類,本多訛舛,《神農本草》雖開寶中嘗命官校定,然其編載  尚有所遺。請擇知醫書儒臣與大醫參定頒行。乃詔即編修院置校正醫書  局,命直集賢院、崇文院檢討掌禹錫等四人,並為校正醫書官。193    隨著時代的演變,宋代許多醫書已是錯誤百出,故韓琦列舉出七種醫書,建 議善加校正。然而,嘉祐年間所編修之醫書尚不止於此,《嘉祐本草》奏敕提到 了:「所有《神農本草》、《靈樞》、《太素》、《甲乙經》、《素問》之類,及《廣濟》、

《千金》、《外臺秘要》等方」194;《玉海》記載:「嘉祐間,命掌禹錫等校正醫書,

置局編修院,後徙太學。十餘年,補注《本草》,修《圖經》,而《外臺祕要》、《千 金方》、《翼》、《金匱要畧》悉從摹印,天下皆知學古方書。」195;《潛邱劄記》

曰:「宋林億等校正仲景醫書,先校定《傷寒論》,次校定《金匱玉函經》,今又 校成《金匱玉函要畧方》,凡三卷,此三卷王洙得之於館閣蠧簡中,依舊名曰《金 匱方論》。」196;《九靈山房集》又云:「《脈經》十巻,……至宋秘閣林億等,始 考証謬妄,頗加改易。」197 

  據考察,上述醫書中,《靈樞》、《太素》、《廣濟方》未見校正工作之實踐,

亦未見相關成果刊行。關於此三書校正與否之問題,學者馬繼興亦未見《靈樞》、

《太素》二書之相關校正紀錄198;清代藏書家陸心源則認為:「是《靈樞》為宋 仁宗時奉詔校正醫書八種之一,非林億所未校,特未通行耳。」199而校正《神農 本草》之成果,即為《嘉祐補注神農本草》二十卷。仁宗下令之時間為:「嘉祐 二年八月,有詔臣禹錫、臣億、臣頌、臣洞等再加校正……」200成書之時間則為:

「嘉祐五年八月十二日進。」201可見開始編修之時間在嘉祐二年八月,成書之時        

193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十八,〈仁宗皇帝紀〉三十五,頁 516。 

194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補注本草奏勑〉,錄自《中國本草全書》第一三卷,頁 470。 

195  《玉海》,卷六十三,頁 1246。 

196  [清]閻若璩,王雲五主編:《潛邱劄記》(臺北:商務印書館,無出版年,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四庫全書珍本四集》),卷一,八十,無頁數。 

197  [元]戴良:《九靈山房集》(上海:商務印書館,無出版年,縮印常熟瞿氏藏明正統黑口 本,《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卷二十七,〈滄洲翁傳〉,頁 196。 

198  《中醫文獻學》,頁 85。又見王錦鴻、王憶卓:〈北宋校正醫書局並未校勘刊行《太素》〉,《南 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4(2003),對北宋朝廷未校正刊行《太素》做了詳細考證。 

199  [清]陸心源:《儀顧堂題跋》(臺北:廣文書局,1968),〈靈樞經跋〉,卷七,頁 325,

陸氏所持證據為林億等所作之《甲乙經》序,以及蘇頌所作之序(按:即今日所見之《嘉祐本草》

後序);然二者內容僅云仁宗下令校正《靈樞》,未有更直接的證據說明工作已完成。 

200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嘉祐補注總敘〉,錄自《中國本草全書》第一二卷,頁 4。 

201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補注本草奏勑〉,錄自《中國本草全書》第一三卷,頁 471。 

44 

間則為嘉祐五年(1060AD)八月,共歷時三年。 

  此外,為了「所冀與今本草經並行,使後人用藥知所依據。」202之目的,故 將本草藥物繪製成圖,另修成《本草圖經》一書,與《嘉祐本草》互相檢索運用。

據《本草圖經》之奏勅,其編修之時間為: 

嘉祐三年十月,校正醫書所奏:竊見唐顯慶中,詔修本草,當時修定注釋 

《本經》外,又取諸藥品,繪畫成圖,别撰圖經,辨别諸藥,最爲詳備; 

後來失傳,罕有完本。欲望下應係產藥去處,令識别人,子細詳認根莖、 

苗葉、花實,形色、大小,并蟲魚鳥獸、玉石等堪入藥用者,逐件畫圖, 

并一一開說著花結實,收採時月,及所用功効;其蕃夷所產,即令詢問榷  場、市舶,商客亦依此供析,并取逐味一二兩或一二枚封角,因入京人差  齎送當所投納,以憑照證,畫成本草圖,并别撰《圖經》,與今《本草經》 

並行,使後人用藥,有所依據。……其年(嘉祐六年)十月編撰成書,送  本局修寫,至七年十二月一日進呈,奉勑鏤板施行。203 

  嘉祐三年(1058AD)十月,校正醫書局上奏建議編修《本草圖經》,後獲准;

此時《嘉祐本草》尚未成書,故編修人員一面編修《嘉祐本草》,一面向各地徵 收藥圖,為編修《本草圖經》做準備;直到嘉祐七年(1062AD)十二月上呈並 刊行,約歷經四年。 

  其他醫書包括:《素問》、《傷寒論》、《金匱玉函經》、《金匱要略方論》、《甲 乙經》、《脈經》、《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方》,大致上皆於英宗、

神宗朝校正完成並付梓,成果十分豐碩。這些仁宗下令校定之醫書,幾乎涵括了 所有重要的醫學經典,且又專門設立機構以主持校正醫書之工作,可見仁宗對醫 學是何等重視。又僅仁宗一朝所下詔編纂及校正之醫書,即包含了醫學理論、本 草、方藥、針灸四種類別,其視野可謂十分全面。 

英宗在位之四年間,下令將校正醫書局之校正成果:《傷寒論》、《金匱玉函 經》、《金匱要略方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五書刊行。前三書校正完成之 時間分別為:《傷寒論》十卷於治平二年(1065AD)二月四日完成並刊行204;《金 匱玉函經》八卷於三年(1066AD)正月十八日完成205;最後則是《金匱要略方 論》三卷。其中《金匱要略方論》未見確切之成書時間,惟據其序文:「臣奇先 校定《傷寒論》,次校定《金匱玉函經》,今又校成此書,仍以逐方次於證候之下,

使倉卒之際,便於檢用也。」206可知其為最後校定者;因此書僅有三卷,應不需 花太多時間校正,故推測亦完成於治平三年。此次校正《傷寒論》,約自嘉祐二 年(1057AD)始,至治平二年(1065AD)終,歷經八年左右。 

       

202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補注本草奏勑〉,錄自《中國本草全書》第一三卷,頁 471。 

203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圖經本草奏勑〉,錄自《中國本草全書》,第十三卷,頁 471‐472。 

204  《仲景全書》,〈進呈〉,頁 14。 

205 《金匱玉函經》,〈校正金匱玉函經疏〉,頁 6。 

206  《金匱玉函要畧方論》,錄自《醫統正脈全書》,頁 3213‐3214。 

45 

後二書校正完成之時間分別為:《千金要方》三十卷於治平三年(1066AD)

正月完成,於同年四月二十六日才奉旨鏤版刊行207;《千金翼方》三十卷則不知 於何時完成並刊行,推測亦應於英宗年間,稍晚於《千金要方》。 

  到了神宗之時,校正醫書局又有新的成果出現。其中《素問》成書之時間雖 未明確記載,但據林億等人之官銜考證208,可推知《素問》約成書於熙寧年間

(1068‐1077AD)。又《脈經》十卷於「熙寧元年(1068AD)七月十六日進呈,

奉聖旨鏤版施行。」209《甲乙經》十二卷於:「熙寧二年(1069AD)四月二十三 日進呈,奉聖旨鏤版施行。」210《外臺秘要方》四十卷則與《甲乙經》同時進呈 與頒行,其劄子記載: 

至治平二年(1065AD),二月二日,准中書劄子,較正醫書所狀,醫書  内有《外臺秘要》一項,今訪聞前較正官孫兆,較對已成,所有浄草,見  在本家,欲乞指揮下本家,取赴本局,脩寫進册,所貴早得了當,候指揮。 

奉聖旨,依所申施行,至四年(1067AD)三月□日進呈訖。211 

如前所述,《外臺秘要方》約於仁宗皇祐三年(1051AD)開始校正,於英 宗治平二年(1065AD)已由孫兆校對完成,後移交給校正醫書局再做編修,於 治平四年(1067AD)校完上呈,前後共歷經了十六年的時間。神宗熙寧二年

(1069AD),地方政府兩浙東路茶鹽司又刊刻該書212。 

神宗熙寧九年(1076AD)六月,於京師設太醫局熟藥所,負責辨別藥材、

製造與出賣熟藥213。元豐年間(1078‐1085AD):「元豐中,詔天下高手醫,各以 得效祕方進下太醫局驗試,依方製藥鬻之,仍模本傳於世。」214由高明醫師獻上 之效驗方,再經過太醫局的檢驗後,編成《太醫局方》十卷,以做為國家和合諸 藥之配方依據。 

       

207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阪:オリエソト出版社,1989,《東洋醫學善本叢書》第 九冊,宋版),〈校定備急千金要方後序〉,頁 748。 

208  據《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序〉,錄自《醫統正脈全書》,頁 18,林億當時 為光祿卿直秘閣;又據《古今醫統大全》,〈歷世聖賢名醫姓氏〉,頁 41 云:「林億,熙寧間為光 祿卿直秘閣。」可知林氏於熙寧年間方任此官職。 

209  《脉經》,頁 1。 

210 《宋以前醫籍考》,頁 184,轉引《皕宋樓藏書志》。 

211  《外臺秘要方》,〈重訂唐王燾先生外臺秘要方〉,頁 90。 

212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清觀古堂本),頁 143。 

213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八十九,〈神宗〉,頁 3062:「三司言,太醫局熟藥所熙寧九 年六月開局,至十年六月,收息錢二萬五千餘緡,其息計倍。」 

214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清王先謙校刊本),卷十五,〈醫 書類〉,頁 233。 

46 

第三節  哲宗以降至宋亡   

  哲宗之時,醫書之雕印方式有了新的改革:   

國子監准尚書禮部元祐三年八月八日符:元祐三年八月七日酉時,准都省  送下。當月六日勑中書省勘會,下項醫書冊數重大,紙墨價高,民間難以  買置。八月一日奉聖旨:令國子監別作小字雕印。……續准禮部符:元祐  三年九月二十日准都省送下,當月十七日勑中書省、尚書省送到國子監狀, 

據書庫狀,准朝旨雕印小字《傷寒論》等醫書出賣……。215 

官方編修之醫書原本是採用大字雕印,冊數較一般刻本多;考量到普通人民 幾乎沒有能力購買,於是在元祐三年(1088AD)時,哲宗下令將《傷寒論》、《太 平聖惠方》等醫書刻成小字,壓低成本,使更多人有能力購買。 

除了小字雕印醫書以外,另有將外國使臣獻書頒行天下之創舉。元祐八年

(1093AD),有儒臣檢閱高麗於去年獻上之書籍:「工部侍郎兼權祕書監王欽臣 言:『高麗獻到書內有《黃帝鍼經》,篇秩俱存,不可不宣布海內,使學者誦習。』

依所請。」216由於宋代以前之中國自詡為天朝上國,命令諸國須臣服於己,定時 前來朝貢;諸國貢獻財寶珍玩給朝廷後,朝廷為顯示自身之優越,亦會回賜予金

依所請。」216由於宋代以前之中國自詡為天朝上國,命令諸國須臣服於己,定時 前來朝貢;諸國貢獻財寶珍玩給朝廷後,朝廷為顯示自身之優越,亦會回賜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