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編成醫書之內涵與方法

第一節  徵集

 

而此三項步驟之時序關係,如第三章所述,由於資料記載並不完全之故,難 於詳考。其中圖書之徵集對於編修醫書工作之裨益,自不待言,然而二者之關係 多無明確的順序,可能先後、同時或穿插進行。比較能確定的一次是太宗於太平 興國六年(981AD)十月下詔:「校歷代醫書。」424同年十二月,可能因為皇宮 中所藏之醫書不足,阻礙了校正工作之進行,故太宗下令徵集醫書,並明定獻書 之獎賞辦法:「十二月癸酉,詔:諸州士庶家有藏醫書者,許送官,願詣闕者,

令乗傳,縣次續食。第其卷數,優賜錢帛,及二百卷以上者與出身,已任官者增 其秩。」425 

又醫書於編修完成之後,大部分都有刊行426,故編修人員努力的成果能夠為 世人所見,這是宋代官修醫書相當難能可貴的特點之一。然而,各書編成後付梓 之速度卻有所差異,大多數為馬上刊刻,但仍有少數例外,如《外臺秘要方》於 英宗治平四年(1067AD)即校完上呈427,但不久後英宗駕崩,故到了神宗熙寧 二年(1069AD)時,神宗才下旨刊行,拖了近兩年的時間428。 

此外,醫書上呈皇帝審閱之後,有時候皇帝會直接退回,令編修人員再補強 內容,如太宗淳化三年(992AD)二月編成《太平聖惠方》,同年五月甲午朔,

太宗又下令集成此書,之後才頒行天下:「上復命醫官集《太平聖惠方》一百卷。

己亥,以印本頒天下,每州擇明醫術者一人補醫博士令掌之,聽吏民傳寫。」429 或者,皇帝對於編修之成果不滿意,即使該書已經刊行,仍可能下旨重訂,如太 祖時所修之《開寶新詳定本草》與《開寶重定本草》即是一例。從廣義上來說,

宋代所編修之一系列本草書,後出者亦為對先前成果之不滿,如《嘉祐本草》之 於《開寶本草》,《紹興本草》之於《嘉祐本草》。 

  以下即用此三項步驟為主軸,分別論述各步驟之內涵,包括政府之政策、編 修人員所採行之方法,間或引用前代之情況、後世之考察與評價相互比較,以期 理解宋代官修醫書工作之全貌。 

   

第一節  徵集   

  宋朝經歷了唐末五代之動亂,圖籍文物散落各地,幸賴開國皇帝太祖積極地 搜訪、徵集圖書,逐步充實宮內之典藏,為宋朝諸帝樹立了模範,往後許多皇帝 承襲此精神,直至南宋末年,仍有人民因獻書而獲賞之紀錄。宋室之書籍主要有        

424  《宋史》卷四,〈本紀〉四,〈太宗〉一,頁 67。 

425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二,〈太宗皇帝紀〉六,頁 436。 

426  參見表 4:「宋代官修醫書之編修時間與次數」。 

427  《外臺秘要方》,〈重訂唐王燾先生外臺秘要方〉,頁 90:「至(治平)四年三月□日進呈訖。」 

428  《外臺秘要方》,卷四十,頁 567:「熙寧二年五月二日淮(按:應為准)中書劄子,奉聖旨 鏤板施行。」。 

429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十三,〈太宗皇帝紀〉十七,頁 116。 

101 

三個來源:其一,承接後周皇室之典藏。其二,消滅諸國,將其所收藏之圖書納 為己有。其三,獎勵人民獻書,以各種方式廣泛徵集四方之書。在這些搜集來的 圖書當中,必定有一部分是與醫藥相關之善本書籍,為編修醫書提供良好的材 料,故徵集圖書可視為編修醫書之準備工作。 

  宋室初建國之時,國境內尚未統一,北方有後漢,南方有吳越、南漢、南平、

後蜀、南唐,故太祖為了統一全國,先後發動多次戰爭。殲滅了一個國家之後,

即將該國之財物納為己有,其中亦包括圖書,如太祖乾德四年(966AD)接收後 蜀之圖書:「上遣右拾遺孫逢吉至成都收偽蜀圖書法物。乙亥,逢吉還,所上法 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毀,圖書付史館。」430開寶八年  (975AD)納南唐李後主 之圖書:「令太子洗馬河東呂龜祥詣金陵,藉李煜所藏圖書送闕下。」431    除此之外,來自民間之獻書,更是豐富宋室圖書之重要來源。早在太祖建國 次年(961AD),朝廷似已訂定相關獎賞辦法,故有臣民獻上書籍之紀錄:「命 知制誥河內盧多遜詳進策獻書人文字,升降以聞。」432由官員負責考察進獻之 書籍,來決定是否晉用獻書之人。乾德四年(966AD)閏八月,太祖更下詔獻書 者可望任官,獲得不少響應:「詔求亡書,凡吏民有以書籍來獻者,令史館視其 篇目,館中所無則收之,獻書人送學士院試問吏理,堪任職官者具以名聞。是歲,

三禮涉弼、三傳彭榦、學究朱載皆應詔獻書,揔千二百二十八卷,命分置書府,

賜弼等□(科)*名。」433 

  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AD)十二月,為配合同年十月校正歷代醫書之旨434, 特地訂定優渥之條件,以求蒐集更多的醫書:「詔:諸州士庶家有藏醫書者,許 送官,願詣闕者,令乗傳縣次續食。第其卷數,優賜錢帛,及二百卷以上者與出 身,已任官者增其秩。」435進獻醫書之卷數未達二百卷者,可獲得金錢、布帛之 獎賞;達二百卷以上者,未任官者可獲出身,即任官之資格,已任官者則可加薪。

目前所見之資料中,僅有此筆紀錄限定徵求醫書,頗具特殊意義,惟不知徵集之 狀況是否良好,且當年雖下令校正醫書,但亦未見成果頒行。 

  雍熙元年(984AD),太宗進一步規定以唐代朝廷編修之《開元四庫書目》

為標準,檢閱館閣中之書籍,並列出書目中已收錄,但館閣從闕者,為蒐羅書籍 之工作提供明確之目標。此外,有些民眾不願捐出家藏珍本,則採用繕寫的方式 以複製其書;此一變通之舉措,擴大了書籍收錄範圍: 

上謂侍臣曰:「夫教化之本,治亂之源,苟無書籍,何以取法?」今三  館所貯,遺逸尚多,乃詔三館以《開元四庫書目》閱館中所闕者,具列  其名,募中外有以書來上。及三百卷,當議甄錄酬獎;餘第卷秩之數, 

       

430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太祖皇帝紀〉七,頁 207。 

431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十六,〈太祖皇帝紀〉十六,頁 336。 

432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太祖皇帝紀〉二,頁 107。 

433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太祖皇帝紀〉七,頁 210‐211。 

434  《宋史》卷四,〈本紀〉四,〈太宗〉一,頁 67。 

435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二,〈太宗皇帝紀〉六,頁 436。 

102 

等級優賜;不願送官者,借其本,寫畢還之。自是,四方之書徃徃間出  矣。436 

太宗不僅被動地等待人民獻書,更主動派使臣至各地搜訪圖書,並於至道元 年間(995AD),鎖定人文薈萃、出版事業興盛之江南、兩浙諸州,派館閣官員 前往尋訪,以免遺漏了重要之圖書: 

命內品、監祕閣三館書籍裴愈使江南、兩浙諸州,尋訪圖書。如願進納入  官,優給價值;如不願進納者,就所在差能書吏借本抄寫,即時給還。仍  齎御書石本所在分賜之。愈還,凡得古書六十餘卷,名畫四十五軸,古琴  九,王羲之、貝靈該、懷素等墨跡共八本,藏於祕閣。先是,遣使於諸道, 

訪募古書、奇畫及先賢墨跡,小則償以金帛,大則授之以官。437 

在太祖與太宗的努力之下,館閣之藏書日漸增加,至道元年時已取得不凡之 成果:「數年之間,獻圖書於闕下者不可勝計,諸道又募得者數倍。復詔史館盡 取天文、占候、讖緯、方術等書五千一十二卷,……悉令藏於祕閣。圖書之盛,

近代無比。」438此處所提及之五千餘卷書,包含了方術類,醫書極有可能在其中。

仁宗慶曆元年(1041AD),宋代官方仿效唐代,編修館閣所藏之書籍目錄《崇 文總目》,其中已著錄書籍三萬六百六十九卷439,數量非常豐碩。 

哲宗元祐七年(1092AD)之時,高麗獻上書籍,其中有許多是宋代皇宮中 所無之版本,故哲宗下令付祕書省謄寫並校正: 

祕書省言:高麗國近日進獻書冊,訪聞多是異本,館閣所無,乞暫賜頒  降,付本省立限謄本,乞即時進納,元本別裝寫祕閣黃本書收藏。詔降  付祕書省,仍令本省謄寫、校正二本,送中書省、尚書省,及別謄寫、 

校正二本,送太清樓、天章閣收藏。440 

在這批書籍中,包含了醫書《黃帝鍼經》,其版本亦為國內所無,且所有 篇帙皆存,故哲宗下令頒行441。 

北宋末年,即欽宗靖康二年(1127AD),金人鐵騎踏入汴京皇城,將宋皇 室多年來累積的圖書、衣冠、珍玩等幾乎全數奪去,皇室損失慘重: 

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歸。凡法駕、鹵簿,皇后以下車輅、鹵簿, 

冠服、禮器、法物、大樂、教坊樂器,祭器、八寶、九鼎、圭璧,渾天         

436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五,〈太宗皇帝紀〉九,頁 477。 

437  《麟臺故事校證》,卷一,〈儲藏〉,頁 40。 

438  《麟臺故事校證》,卷一,〈儲藏〉,頁 40。 

439  《宋板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八十二之四,〈仁宗皇帝紀〉十九之四,頁 647-648。 

440  《宋會要輯稿》,卷一萬一千九百四十三,〈職官〉一八之一二至一八之一三,頁 2746‐2747。 

441  《宋會要輯稿》,卷一千七百四十一,〈崇儒〉五之二七,頁 2246:「哲宗元祐……八年,正 月二十二日,工部侍郎監權祕書監王欽臣言:『高麗獻到書內,有《黃帝鍼經》,篇秩俱存,不可 不宣布海內,使學者誦習。』依所請。」 

103 

儀、銅人、刻漏,古器、景靈宮供器,太清樓祕閣三館書、天下州府圖  及官吏、內人、內侍、技藝、工匠、娼優,府庫畜積,為之ㄧ空。442  是故,南宋高宗登基不久後,即再度訪求圖書,並命令大臣訂定獻書賞格:

「提舉祕書省秦熺奉詔立定獻書賞格,詔鏤板行下。應有官人獻祕閣闕書善本 及二千卷,與轉官;士人免解,餘比類增減推賞,願給直者聼。諸路監司守臣 訪求晉唐真蹟及善本書籍準此。」443或以金錢強行購之444,或以得任官職獎勵 獻書者445,甚至訪求民間之藏書家:「兵部郎中葉廷珪轉對言:『陛下比者專 尚文德,天下廓廓無事。然芸省書籍未富,切見閩中不經殘破之郡,士大夫藏 書之家宛如平時,如興化之方、臨彰之吳,所藏尤富,悉其善本,望下逐州搜 訪抄録。』從之。」446事實上,南宋有許多藏書大家之收藏比朝廷更為豐富,

但他們愛書心切,不輕易獻給朝廷,故朝廷有時採用抄錄的方式複製書籍,有

但他們愛書心切,不輕易獻給朝廷,故朝廷有時採用抄錄的方式複製書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