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庭參與轉銜歷程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家庭參與轉銜歷程之相關研究

轉銜不只是針對學生作服務,家庭在這個轉變的歷程中也佔有相當 重要的一席地位。對於多重障礙的學生來說,決定未來安置環境時,家 長的影響力更甚於學生本身。家長除了能夠提升學生面對新環境的適應 利,保障學生應有的權益之外,更能藉由參與行動提升親子間的互動關 係,得到回饋與支持感(戴傳修,2010)。在這一小節當中,我們將探究 影響家長參與轉銜的因素有哪些?家長可以透過哪些方式參與轉銜?家 長參與轉銜對學生及教育人員來說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壹、 影響家長參與轉銜的因素

家長參與被認為是 21 世紀特殊教育的重要趨勢之一,而在這整個轉 銜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參與者即是家長及身障者本身。有良好的家庭支 持、較高的家長參與能增加成功的轉銜,而教師更應該與家長一同合作,

將家長參與視為成功轉銜的重要關鍵(涂卯桑,2010)。近年來,家長參 與轉銜服務的比例已經逐漸在提升,但卻仍未能像 IEP 一樣普遍被家長 了解並參與(楊蕙禎,2008)。家庭成員在參與轉銜的過程中扮演著相當 多元的角色,也許會是決策者,協助團隊成員擬定適當的轉銜目標;也 有可能是一名合作者、問題解決者,協助轉銜過程中會遭遇的困難

(Yanhui Pang,2010)。既然家庭在整個轉銜歷程中扮演著這麼重要的角 色,轉銜服務在我國特殊教育法規中也有相關規範,為何家庭參與轉銜 服務仍不如 IEP 普及?哪些因素對於家長參與轉銜歷程有正向之影響?

綜合相關文獻,整理如下:

一、 阻礙家長參與轉銜歷程之因素

家長參與轉銜的比例雖較以往提高,卻仍未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普及,

研究指出,阻礙家長參與轉銜的幾個主要因素分別是:角色不對等造成 彼此之間期待有落差、家長難以卸責的個人因素以及僵化的參與方式。

30

(一) 角色不對等造成彼此之間期待有落差

傳統上,教師總是被賦予著專業的期待,相對的,家長卻總是扮演 著求助者的角色,如此對立的角色對於家長參與轉銜歷程來說是相當不 利的。隨著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參與機會增多,家長會期望自己的聲音 能獲得重視,而不僅是被視為受害者。

陳惠茹(2003)指出教師與家長之間合作障礙主要源自於雙方之間 基本心態與教育觀的差異,以及雙方溝通不良的結果。就心態上來說,

家長屬於被動的接受身心障礙者,而教師相對是站在主動選擇教職,也 因為彼此的心態不同,容易造成雙方的隔閡,家長也許會認為教師不能 理解教養身障兒的辛苦,教師也會將自己定位在專業與權威的角色,期 望家長扮演順服的角色。如果家長與教師雙方不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合 作的機會與成效就會打了折扣,對於身心障礙學生需求解決也就失去親 師合作的效果了。

再者,教育觀的差異也會影響親師之間的合作關係。教師面對的是 一個班級,通常會採用普遍性的原則作為問題解決策略,而家長面對的 是自己的孩子,往往會期盼教師能「特別」的對待自己的孩子(陳惠茹,

2003)。此外,身障者的家長在規劃障礙子女未來照護時,大多會傾向自 己照顧,認為這樣能減低自己的擔憂,也可以讓障礙子女獲得較好的照 顧(陳淑瑜,2003)。這也代表著家長對於子女往往都會不捨以及放心不 下,相較於教師中立、理性,並期望孩子能學會獨立自主,經常在雙方 互動時就會產生對立,甚至是彼此誤解的情形發生。

最後,角色不對等也表現在雙方溝通模式上。教師與家長的生活背 景不同、立場不同、對障礙認知態度的差異以及對學生需求的看法不同 等,都會影響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陳惠茹,2005;江俊漢、陳琳,

2007)。不論是何種階段,教師都應注意避免對家長採取否認、責備的態 度,長期的不被尊重、接納、支持以及不認同,都會讓家長怯於參與轉 銜計畫(蔡玫芳,2005)。教師正向積極的溝通,能讓家長更有動力參與

31

整個轉銜計畫,對學生而言則會更加具有正面成效,因此特教教師在與 家長溝通時應盡量透過多元、客觀的方式,避免以否定、負面的溝通方 式,才能真正讓雙方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共同為孩子的未來一起協調、

一起努力。

(二) 家長難以卸責的個人因素

第二個主要影響家長參與轉銜歷程的因素則是家長受限於現實環境 中,難以避免的責任,最常遇到的問題通常是家長必須工作而開會時間 互相衝突。但這並不是完全無法解決,在會議之前,教師應該先行調查 團隊人員以及家長可以與會的時間,彈性的調整會議時間,讓家長有充 分的機會可以參與孩子的轉銜會議,表達自己的想法(陳惠茹,2005;

蔡玫芳,2005)。

除了工作之外,另一個主要的因素則是欠缺臨托。身心障礙孩子不 比一般學生,家長通常不能放心他們獨自在家中,而沒有人可以託付的 清況下,就會影響家長出席會議的意願(陳惠茹,2005)。以研究者來說,

本校曾經實施過假日召開 IEP 會議,我們也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出席,

除了能解決臨托的問題,更能促進孩子本身自我決策的能力,對於自己 的教育計畫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三) 僵化的參與方式

家長參與轉銜的歷程往往是召開轉銜會議,被動的接受專業人員的 建議,如此僵化的方式不僅減少了家長表達意見的管道,更造成了家長 參與轉銜歷程的意願低落(陳惠茹,2005)。家長對於轉銜計畫參與率不 高,對於轉銜計畫就不能全面的了解,更遑論親師之間的合作了(楊蕙 禎,2008)。由此可知,教師應提供多元的方式,讓家長以彈性的方式參 與整個轉銜歷程,而不只是淪為會議中的橡皮圖章。

二、 有助於家長參與轉銜歷程之因素

看過了阻礙家長參與轉銜的因素之後,相對的,我們也應該了解哪 些因素是促進家長參與轉銜的動力,如能加以掌握,對於成功轉銜定會

32

更有幫助。研究指出,家長會因為以下幾個因素而增加他們參與學生教 育活動事務的意願,包括:相關理念的倡導、教師互動的態度以及提供 家長親職教育的相關訓練等。

(一) 相關理念的倡導

我國透過立法的明確化,讓家長參與轉銜服務有了落實的基礎,法 令的頒佈產生了引導的作用,為了增進家長的參與度,透過教育理念的 宣導,讓家長了解自身的權利與義務,對親師合作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陳惠茹,2003)。家長不參與學校活動,有時是因為他們「不知道」, 不知道這個活動對他們或孩子而言有何重要性,教師應透過宣導的方式,

讓家長獲得充足的資訊,確保他們的參與權不受損。

(二) 教師互動的態度

前面提及家長不願意參與轉銜服務的因素之一即是親師之間不對等 的關係,為了能讓親師之間的合作更加順利,學者提出三點互動技巧,

分別是:有回應的傾聽、對家長的肯定以及合作解決問題(戴傳修,2010)。 在整個合作過程中,教師務必記住,家長與教師是平等的「夥伴」關係,

而非「專家與被害者」的關係,在決定事務的過程,雙方必定要經過充 分的討論,共同做出決定,如此才能作為成功轉銜的基礎。

此外,也有學者提及應該針對特殊教育教師在師資培育過程中增加 親師合作的專業課程,加強親師溝通的技巧,對家長的基本了解,和家 長發展良好的夥伴關係(陳惠茹,2003)。

親師之間的互動如何掌握才不會造成失衡,的確是在教學現場的教 師們都難以簡單描述的。在轉銜旅程中,親師共同合作對學生而言最具 良好成效,卻也是執行過程中最難拿捏的一部份,為有透過教師與家長 之間不斷的溝通與修正,才能找到最適合彼此的合作方式。

(三) 提供家長親職教育的相關訓練

研究發現,對於身心障礙的學生家長提供特殊教育的相關資訊及課 程訓練,可以提升家長的知識,以及對孩子特殊教育需求的了解,使他

33

們更願意積極參與孩子的相關教育活動(陳惠茹,2003)。針對孩子障礙 類別,提供家長相關親職教育,增進家長的特教知能,除了能增進他們 參與教育活動的意願之外,對於他們與孩子的相處上也會一定的幫助,

只是在提供相關親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更應當注意避免淪為「專家」

和「顧客」之間的關係,平等的互動,適時提供相關的資訊,關心卻又 不強勢,更是教育現場的教師們需要學習的課程。

貳、 家長參與轉銜的方式

在了解家長參與轉銜歷程相關因素之後,我們更應該進一步去探究 家長能夠透過哪些方式參與轉銜歷程。家長不僅是團隊中的一員,更是 轉銜旅程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夥伴,家長的角色也逐漸以「合作」超越 以往「參與」,這也代表著團隊成員與家長是正向的、尊重的且平等的關 係(戴傳修,2010)。隨著大家對家長參與身心障礙者教育越來越肯定與 認同,身為特教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調整心態,視家長為團隊中共同解決 問題者。

一、 舉行正式會議

正式的會議包括 IEP 會議、轉銜會議、升學說明會、家長座談會等,

這些會議的召開有助於讓家長與專業團隊的成員們共同討論,了解未來 的升學管道,並且一起規劃孩子的轉銜計畫(江俊漢、陳琳,2007)。透

這些會議的召開有助於讓家長與專業團隊的成員們共同討論,了解未來 的升學管道,並且一起規劃孩子的轉銜計畫(江俊漢、陳琳,2007)。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