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學數學和玄學也沒什麼不好,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

才能學得好,所以,先生啊,選您最喜歡的東西來研究吧!」

出自 莎士比亞《馴悍記》

一段旅程的開始,總會有些原因。在這一章裡,我將分別說明是什 麼樣的動力促使我完成這趟旅行,我想到達的目的地在哪裡,在這趟旅 程中我想看見什麼樣的風景,以及出發之前我想讓你了解,以確保我們 在旅途中能看見一樣風景的二、三事。以下將分為三個小節來做介紹,

分別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教學現場短短三年,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動!看著學生的成長,

是一種喜悅;聽著家長的分享,我知道那是家長對我的信任;和同事一 起腦力激盪,一起為孩子們努力,是我在職場上最不可缺少的力量。福 祿貝爾的名言「教師如園丁,學生如花草,學校如花園」,在特殊教育的 教學現場上,更能有深刻的體會,每天反覆的教導,反覆的練習,三年 一眨眼就過了,看到學生三年來的努力,終於慢慢的開花結果,在頒發 畢業證書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更是充滿著與有榮焉的驕傲,以及放不下、

捨不得的情緒。

2

壹、 給孩子一個適性且個別化的無接縫轉銜服務

近年來在政府的努力下,身心障礙學生的升學管道已經是相當多元 化,教育部為擴增國中畢業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就讀高中職之機會,於 90 學年度即實施「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實施計畫」,促使完成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身心障礙學生能進入後期中等教育,接受十二年完 整適性之教育,期充分發展其潛能,增進生活、學習、社會及職業等方 面適應能力。國中特教班的孩子也因為就學管道的暢通,大多都會走向 繼續升學。而研究者所任教學校裡特教班的孩子,則大多選擇了「身心 障礙學生安置高中高職及特殊學校」的管道來走,透過資料審查及能力 評估等方式,進入下一個教育階段。

雖然政府已經在法規中訂定轉銜相關事宜,包括 2009 年頒訂之特殊 教育法第 31 條「為使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服務需求得以銜接,各級 學校應提供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其轉銜輔導及服務之辦法,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以及 2011 年頒訂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48 條「為使身心障礙者不同之生涯福利需求得以銜接,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相關部門,應積極溝通、協調,制定生涯轉銜計畫,以提供身 心障礙者整體性及持續性服務。前項生涯轉銜計畫服務流程、模式、資 料格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定之」。但是一個真正適性、個別化的轉銜計畫到底應該如何實施,

這個問題在研究者心中始終像是團迷霧般,讓人摸不著頭緒。根據教育 部於 2002 年所擬定之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第 6 條

「學生由國民中學升學高中(職)、五專之轉銜,原國民中學應於安置或 錄取確定後二週內由教務處(輔導室),將學生轉銜服務資料移送就讀之 高中(職)、五專,各高中(職)、五專應視需要邀請各該學生原就讀國 中之導師(輔導教師)及家長至校召開輔導會議,並視需要邀請相關人 員參加會議。」轉銜服務內容看來就是簡單的將資料轉移,並且視需要 召開一個輔導會議就完成了,但這又能提供學生多少幫助呢?依據台北

3

市教育局於 2006 年所制定之特殊教育學生轉銜服務流程,所謂轉銜服務 資料包括:(1)轉銜服務通報表(2)學生 IEP 資料(3)學生學業紀錄

(4)學生輔導紀錄,而轉銜服務內容則包括:(1)提供升學就業資訊(2)

了解學生性向及能力(3)協助學生及家長抉擇(4)追蹤升學或就業情 形。雖然已經明列出轉銜服務資料及內容所應具備之項目,但在實際執 行層面仍須教師自行摸索,並無一標準化流程可循。在面臨學生即將升 學轉換環境之際,除了過去一年來已經進行的轉銜服務之外,如何能夠 持續提供給學生最適切的轉銜追蹤輔導,讓他能在未來的教育環境中順 利成長,成了研究者最關切的目標。

貳、 針對個別差異大的學生更應考慮不同面向

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是研究者帶了三年的學生--小金魚,他是一個 多重障礙(聽障合併自閉症)的學生,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部分聽障 生的特質,一部分自閉症的特質,還有一部分的小聰明,這三年下來,

他的成長與進步真的很讓人感動,開始為他著手這一切的轉銜服務時,

才發現這三年不只是他的成長過程,更是老師的成長過程。

聽障學生的溝通能力除了影響了他們的人格發展之外,也影響了他 們在學校裡的適應情形(張蓓莉,1990)。語言溝通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元素,對於少了聽覺輸入管道的聽障者來說,影響更是遍及了教育、

學習、情緒、社會適應、就業等層面(楊雅惠,2004)。考量到語言溝通 對其將來是否能適應社會、學習、就業等的重要性,在擬定轉銜目標時,

如何擴展及加深學生的溝通能力,了解未來生活及就學環境中常用語彙,

以及如何與別人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模式,是研究者在過去一年中所做的 努力。但受限於小金魚自閉症的特質,換了一個環境之後,這些訓練課 程是否能順利在下一個階段發揮作用?是否能如過去一年來所做的練習 般,與新的同儕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溝通模式?這些問題皆有賴後續的追 蹤輔導才能得知。

4

每一個自閉症者所呈現出來的需求及特質都不同,總括地來說,最 常被提及的特質莫過於社會互動、溝通、行為及興趣等三方面的質或量 上的缺損(王欣筑,2005;楊蕢芬,2005;賴麗珍,2009)。也由於這三 方面的障礙,讓原本就少了一個感官輸入管道的小金魚在生活適應、學 業學習以及人際互動上顯得更加的辛苦。對於自閉症者來說,要接受一 個突如其來的轉變,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王欣筑,2005;楊蕢芬,2005;

賴麗珍,2009)。以小金魚來說,「畢業」的概念是抽象而難以理解的,

在他看來,某一個暑假過後就要換到一間「不一樣」的學校,面對「不 一樣」的老師和同學,學習「不一樣」的課程,這簡直是難以接受的一 件事情。因此,在過去一年來除了提供前述擴大及加深溝通能力之外,「預 告畢業」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但是預告與實際接受是不是相同?

當開學的那一天到來,小金魚是否能換上「不一樣」的制服,進入「不 一樣」的校園,坐在「不一樣」的教室裡?新任的導師是否能安撫他的 情緒?新的同學是否能接受他?讓身為導師的我不禁感到擔心,期盼著 自己能多為他做些什麼。

多重障礙者彼此之間的異質性相當的高,很難以一種狀況來描述多 重障礙者的需求(林宏熾,1990)。面對這樣多重障礙的孩子,我們不可 能只對某一項障礙特質進行介入,勢必得要考量他身上所具有的兩種障 礙特質分別有何影響,以及彼此之間的交互影響。就小金魚來說,除了 前述的聽障與自閉症特質之外,在他身上還可以看見兩種障礙交互作用 下產生的特質,包括他的情緒行為、學業學習、人際互動等,都需要特 別為他量身打造一個符合他需求的轉銜服務。

在研究者開始思索如何能提供一個完善的轉銜過程時,而不只是資 料的轉移,或是一、兩個會議就結束的轉銜服務,考量到這個孩子的特 質,研究者開始著手蒐集相關資訊,轉銜的歷程就像拼一幅沒有邊界的 拼圖,不知道所謂轉銜服務的全貌,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少了一塊、缺 了一角,而接下來更希望能與高職教師、家長及相關人員做好銜接,進

5

行後續追蹤輔導,期盼能藉由這個研究提供給實務界的教師們一點參考 的價值,也許在他們下次的旅途中能派上用場。

參、 探究轉銜服務的內涵

轉銜服務在特殊教育的領域中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但如何能 做到真正適性且個別化的轉銜服務應該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美國於 1997 年即於身心障礙者教育促進法案明訂學校機構對於年滿十四歲時必 須於其個別化教育計畫中陳述及記載學生有關的「轉銜需求」,並告知學 生其所將就讀之可能高中(職)之學校以及相關的課程,以協助身心障 礙學生順利地行教育轉銜完成十二年的義務教育(林宏熾,2003a)。其 中轉銜服務的內容更是包括提供能達到未來教育、職業、及任何有關獨 立生活技能目標之訓練與協助(Wright, 2004)。由此可知,轉銜服務的 概念強調的是全人階段無接縫轉銜,而非僅有就業轉銜的部分,這也呼 應了我國相關政策的擬定與執行,不論是在縱的轉銜,包括從小到大各 個階段之間的銜接;或是橫的轉銜,包括學校與學校間、學校與機構間、

機構與機構間的轉換,身心障礙者每一個階段或環境間的轉換,都應為 他們提供適切的,符合個別需求的轉銜服務。

一個個體從出生到學前,接著進入就學階段,從不同的教育階段或 場所間轉銜,再到離校進入社會,轉換為成人階段,最後步入老年,形 成一個完整的生命歷程,每一個階段的改變或是轉換都需要提供完善的 服務,而不僅僅只是著重在單一階段而言(林宏熾,1998)。而所謂的「完

一個個體從出生到學前,接著進入就學階段,從不同的教育階段或 場所間轉銜,再到離校進入社會,轉換為成人階段,最後步入老年,形 成一個完整的生命歷程,每一個階段的改變或是轉換都需要提供完善的 服務,而不僅僅只是著重在單一階段而言(林宏熾,1998)。而所謂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