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以色列官方在美國的「新媒體公眾外交」 (2009-2013)

第五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第五節、小結

從官方對新政策和對新媒體的使用看來,納坦雅胡時期的以色列公眾外交政 策試圖改進其舊有的公眾外交策略。若以傳播學的 SMCRE 模型70作為框架,以 色列媒體外交原先的訊息傳播者或訊息來源(source)是以色列的各個政府單 位,因為政府組織難以協調的原因讓對外傳播管道難以統一。在被各界學者批評 後,以色列建立了「公眾外交與僑民事務部」,一個新的專責公眾外交的部門,

試圖改善其決策環境。也利用許多原先屬於受眾(receiver)的國內民眾和在美 以色列僑民的幫助,用「點對點外交」方式將他們轉化為資訊來源,讓他們擔任 傳播訊息者的角色。

至於官方想要傳播的訊息(message)方面,可以從「點對點外交」和以色 列駐美大使館的作為看出以色列試圖將焦點從美國主流媒體喜愛報導的衝突和 政治轉移到更軟性的層面。再來,藉由增加許多不同媒介(Media),官方大量 利用廣播、電視、手冊、一般網站,以及社群網站。至於受眾方面,使用社群網 站的美國民眾和美國媒體被認為是新媒體外交的重點對象,在美以色列僑民同時 扮演著受眾和傳播者的角色。

最後,以色列新媒體外交的效果(effect)方面。公眾外交的效果一直是難 以估量的,因為一國民眾的作為可能受到許多要素影響,就算受到影響後,其決 定採取什麼作為、作為能否影響一國的政策也有待考量。不過在此處我們可以看 到的是,以色列新公眾外交的確取得大量和美國公眾接觸的機會,途中將以色列

70 SMCRE 修改自 Berlo 的 SMCR 模型,原始的意義是 S – Source(來源),M – Message(訊 息),C – Channel(管道),R – Receiver(受眾),但是許多傳播學者也紛紛提出自己的修改版本,

後增加 E- Effect(效果)。

71 Washington’s Blog, “The World’s First Social Media War: Israel v. Hamas,” (2012),

http://www.washingtonsblog.com/2012/11/israel-winning-the-war-in-social-media.html. (檢索日期:

2015.2.22)

72 Meron Medzini, “Reflections on Israel’s Public Diplomacy,” Bulletin Du Centre de Recherche Français À Jérusalem,” http://bcrfj.revues.org/6829. (檢索日期:2015.2.5)

列學生全國聯盟」(the National Union of Israeli Students, NUIS)73被指控在提供 網路、外語和專業訓練後,以 2,000 美金的代價僱用學生為以色列進行網路公共

74 Eelectronicintifada.net, “Israeli Students to Get $2,000 to Spread State Propaganda on Facebook,”

(2011),

http://electronicintifada.net/blogs/ali-abunimah/israeli-students-get-2000-spread-state-propaganda-face book. (檢索日期:2015.2.22)

75 若以 2013 年底以色列新謝克爾兌美元價位 3.47:1 換算,約 864,553 美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能進入社群網站,而同一個頁面的登入觀眾不一定是公眾外交的標的民眾。以以 色列駐美大使館來說,其造訪觀眾未必都是美國民眾,若是加上這些觀眾接收到 訊息後未必同意、未必轉發,甚至未必有影響力等變數,讓我們難以統計社群網 站這個工具對公眾外交的實際成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