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工作敬業

本節將就工作敬業之起源、定義及工作敬業之類型等,分別說明如 下:

一、工作敬業之起源與定義

敬業(Engagement)這個概念的發展歷史仍相當短,於近幾年成為 一個熱門的話題。(Saks, 2006), 1990 年 Kahn 在《管理學會》雜誌上 發表的《工作中個人敬業的心理狀況探討》一文中首先提出個人敬業

(Personal engagement)的概念,他認為個人能夠以不同程度的自我,

實際的、認知的以及情感的融入所擔任的工作角色中,以員工的角色而 言,將自我與組織內的工作角色相結合,且在角色中保有自我,將活力 投注到工作行為中,並透過工作展現自我,進而對其工作產生敬業、滿 足及熱愛(Buckingham & Coffman, 1999)。Kahn 同時歸納出三個會影響 個人工作表現的心理狀態,分別是:意義性(Meaningfulness)、安全性

(Safety) 及可得性(Availability)。意義性是一種感覺,是指將自己投 入於工作角色中所獲得的回報與成就;安全性則是在不需擔心對自我印 象、地位或職涯有負面的結果的情況下能展現自我;可得性代表在實質 上、情緒上和心理上具備足夠的資源,進而可以讓自己投入於工作角色 或身份上。May、Gilson 與 Harter(2004) 依據 Kahn 的論點,在對企 業的作為如何影響員工個人的心理,進而影響敬業態度的研究中發現,

意義性、安全性與可得性三個心理狀態對員工敬業的影響皆是重要的,

而其中以意義性的影響性最大。

近幾年隨著「正向心理學」的發展,組織行為與心理學的研究焦點,

逐漸由負向心理轉移至正向心理的影響(Schaufeli & Bakker, 2004)。這 個趨勢同樣出現在有關工作倦怠(Burnout)的研究上,2001 年 Maslach、

Schaufeli 與 Leiter 認為工作倦怠與工作敬業是相反的概念,Maslach 與

Leiter 於 1997)提出工作敬業的精力(Energy)、投入(Involvement)與 效能(Efficacy)三個特點與工作倦怠之精疲力竭(Exhaustion)、憤世嫉 俗(Cynicism)以及效能低下(Ineffectiveness),是相對立的,由此可知,

當組織成員的精疲力竭、憤世嫉俗及效能低下之衡量分數愈低時,其工 作敬業的程度則愈高。而工作敬業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一種與工作有關的 情緒(Schaufeli & Salanova, 2007),Schaufeli、Salanova、González-Romá 與 Bakker(2002)表示工作敬業是一個積極的、自我實現的且和工作相 關的心理狀態,其特色是活力、奉獻與專注,Schaufeli 和 Bakker(2004)

更進一步指出敬業是一種持續的以及滲透情感的認知狀態,並非集中在 任何特定的對象、事件、個人或是行為上。

Truss、Soane、Edwards、Wisdom、Croll 以及 Burnett(2006)則將 員工工作敬業定義為”對工作充滿熱情”,是一種包含由 Khan(1990)所 提出的三個工作敬業之心理狀態,陳怡秀(2006)表示工作敬業可說是 一種員工融入於工作角色中的心理狀態,透過對組織或團體在情感上產 生連結,進而使員工願意為組織付出心力與熱情,亦即是一種正面且可 實現個人與工作有關抱負的心智狀態,其最大的特徵乃在於員工在工作 上具有有活力、專注力以及願意為組織奉獻,因此,工作敬業度高的員 工總是充滿活力,能夠有效連結工作並對所處理之工作具有相當程度的 自信(劉曾若,2011),而這種對工作具有熱誠、無條件為工作付出與努 力,同時樂在工作的態度,是當今社會非常缺乏的,根據 2013 年 Hewitt Associates 在台灣的調查發現,現今 Y 世代(1979~1990)對於工作敬業 的程度遠比嬰兒潮世代(1946~1964)降低了 21%。具有高工作敬業度 之員工是依靠著一個穩固的隱性契約而與組織緊密相連,在情感上與理 性上對組織有很強的投入與承諾(Brown, 2004)。換言之,高度敬業的 員工在工作上能展現優異的績效,同時對自身工作效能充滿自信,總是

堅持不懈、在工作中追求挑戰,並專注於工作,因此,只要組織給予適 當 的 條 件 , 員 工 就 會 展 現 其 應 有 的 工 作 角 色 ( Schaufeli, Salanova, González-Romá & Bakker, 2002、劉曾若,2011)。

有關工作敬業的定義,因各研究者的觀點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

Maslach、Schaufeli

與 Leiter 2001

將工作敬業定義為與工作倦怠(Job burnout)是對立 的,以精力、投入和效能為特徵。高敬業度之個人則

González-Romá 與 Bakker

2002 認為工作敬業是一種正向積極的、自我實現的且和工 作有關的心理狀態,其特色是活力、奉獻與專注。

Schaufeli

和 Bakker 2004 敬業是一種持續和滲透情感的認知狀態,而非集中在 工作敬業度高(Maslach & Leiter, 1997),然而 Schaufeli 等人(2002)

雖然認同 Maslach 與 Leiter(1997)提出的看法,但亦認為正向與負 向的情感應該視為獨立的心理狀態,因此並不適合以衡量工作倦怠的 相反來代表工作敬業,因此,另外發展出一套衡量工作敬業之量表

(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 UWES),因獲得良好的信度及效 度支持,廣為後續研究者應用。其衡量構面包括活力(Vigor)、奉獻

(Dedication)與專注(Absorption),所代表定義分別說明如下:

(一)活力:表示工作中具有充沛的精力與成熟的心智,願意為工 作付出心力,即使面臨挫折亦能有毅力的堅持下去。

(二)奉獻:意指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與意義,對工作投入熱忱、

靈感並感到榮耀,且願意接受挑戰。

(三)專注:指全神貫注且愉快的置身於工作中,因而覺得時間飛 快,且不易從工作中分離。

Bakker、Demerouti 與 Schaufeli(2005)則僅採用活力與奉獻等 二構面,用以衡量員工工作敬業的投入程度。另外 Maslash、Schufeli 與 Leiter(2001)認為,工作敬業會表現在三個方面,包括情緒面、

行為面以及認知面。就情緒面而言,主要是員工對組織、工作環境和 領導行為的感受。此項範圍所牽涉到的內容主要包括員工對組織有是 否有歸屬感,或是員工是否以組織為榮;就行為面來說,則是關注於 員工的反應或行為,像是留職或是員工是否付出額外的努力;在認知 面層面來說,意指員工相信並支持組織的目標與價值等。

Fawcett(2003)將工作敬業分為兩種型態,即情感型與工作型,

依據 Fawcett 的觀點,情感型敬業著重於員工對公司或同事之間的關 係與感受;而工作型敬業的員工,則是高度投入工作,且非常喜歡工 作活動。此兩種型態並非獨立存在,當兩種敬業度皆高時,員工對於 工作、同事和公司會有所承諾,並將願意無條件的付出與努力。

三、小結

由上述文獻分析可知,工作敬業係指員工在工作上持續表現出的 正向行為與積極態度,透過對組織在情感上產生連結,進而願意為組

織付出精力與熱情,高度敬業的員工在工作上能展現優異的績效,同 時對自身的工作效能充滿自信,因此,只要組織給予適當的條件,員 工就會展現其應有的工作角色績效以及增進組織利益。研究者

Schaufeli 等人(2002)認為工作敬業是一種正向積極的、自我實現的 且和工作有關的心理狀態,亦即工作敬業度高的員工具有充沛的精力 與成熟的心智,清楚了解工作的重要性與意義,樂於為工作投入熱忱、

付出心力,且願意接受挑戰。因此,本研究採用 Schaufeli 等人(2002)

對於工作敬業之定義,並以其所發展之工作敬業量表(UWES)作為 衡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