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在全球經濟和資訊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混合式學習模式模式是高校教學 改革的新興方向,對於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具備重要 意義。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方案能有針對性地、有效地解決傳統課堂教 學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突出問題,尤其是針對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場地有 限、學時有限等帶來的各種教學矛盾問題的解決有效果,具有可推廣性可普及 性。根據上一節的研究結論,以下為後續實施建議。

一、高校行政政策上的建議

(一)推進學習平臺建設力度,完善技術支援、服務團隊的配備

根據研究發現的結論,學習平臺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建 立完善的教學平臺和技術服務支援團隊是混合式學習開展的基本保障。增加師 生學習體驗、提高課程改革成功的基本保障。利用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牽涉面 廣,需要多部門共同配合與實施,工作量大,必須前期建設好完整的支持團隊 協助主講教師,以減小改革的阻力。專門的技術維護人員負責學習平臺的運 行。網路學習的不限時間地點的特性,決定學習平臺必須穩定,出現問題必須 快速回應與處理,尤其在作業提交截止時段、結課考試等關鍵節點。網路課程 建設團隊的品質直接決定課程內容的品質,並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品 質。除了課程學習主視頻的錄製與MOOC製作之外,其他輔助學習資料與拓展資 料的收集與上傳、試題編制錄入、線上批改作業、線上答疑、線上討論等重要

教學環節都需要課程教學團隊共同來完成。引入校外優質線上開放課程資源,

吸收供課方優秀教師團隊的教學特色和教學成果,輔之以特色化加強,當地語 系化融入,以促進學校專屬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品質的明顯提升。學校需要協 助教師完成課程資源的建設與引進,在網上教學平臺功能完善與豐富上投入精 力,並加強售後服務與監管;在學校層面積極組織開展教學設計培訓與交流。

(二)改善學習環境建設,開展學生教學條件支援與教學資源配套 根據研究發現的結論,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學 校網路條件的提升、教學資源的豐富、教學場所的教學支援等可以使學習成效 得到進一步提升。平臺能夠讓學習過程更加的靈活,同時也把傳統教育中對學 習者的規範和管理責任從教師轉交給了學生自己。在對學生提出自我控制和自 我管理高要求的同時,必須通過平臺技術手段與課程建設者的努力實現進度控 制與智慧管理。開闢課程論壇、互動討論區、集中答疑和常見問答庫等交交交 互操作模組,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和重點、難點解答;將課程 相關的視頻、PPT、文檔等輔助學習資料以資源庫方式呈現,提供知識導航系統 和功能。當學生興趣減退時,可以通過邀請學生共建課程、公告與獎勵學習積 極分子、短信提醒學習進度延後、認定平時學習成績等多種方式引發學生的好 勝心與學習興趣。對於混合式學習方式工作量計算的標準需給出指導性意見,

組織開展新型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競賽;教學管理相關職能部門需進行頂層規 劃,不斷開展教學改革培訓,並在教學模式立項建設給予傾斜,同時給予經費 支持。在學生學習政策制定上,建立對應心理引導、榜樣作用、學分激勵的鼓 勵性機制與舉措,加強對網絡學習系統使用和資訊化能力提升的培訓。

二、教師教學環節的建議

(一)充分熟悉新的教學方式,把混合式學習活動設計放在首位

根據研究發現的結論,教學方式對混合式學習學習成效具有重要影響,教 師開展電子化教學資源的引用與建設、教學流程重構、教學設計重建、網絡平 臺的培訓等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性和 學生的主體性是整個環節的核心。混合學習活動系統設計策略包含宏觀、中觀 和微觀三個層次。宏觀層次針對區域或學校的資訊化管理、設施和服務,旨在 為混合學習活動提供大環境下的支援;中觀層面針對課程或班級在課堂和線上兩 類環境下的結合,旨在讓課堂學習活動與線上學習活動優勢互補;微觀層面針對 學習者個體,旨在在混合學習活動中提供合適的元認知支援。提前做好課程設

計,充分準備好線上線下教學所需的各種的資源,才能幫助學生有效開展生自 主學習。

課前教師應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制定教學任務和計 畫,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之後再確定教學策略。教學任務的設計和實現 可按照知識結構組織將整個課程分為若干模組,把獨立的知識點作為學習單 位,教師可要求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傳統課 堂上教學主要用於解答疑惑、彙報討論,同時輔以網路線上學習和小組互動學 習,通過這樣子的相互配合,更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由傳統被動的知 識接受者真正成為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更好地指導 專業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個循環發展過程,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於實 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力,

並最大化地利用現有技術環境與傳統教室環境,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最優的技 術環境,構建最具效能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二)梳理學校特徵、學生特點、課程性質等個性化因素,科學合理選擇 教學模式

根據研究發現的結論,不同層次的學校、不同學科類別、不同參與混合式 學習次數等變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學模式的選擇包含教什麼和怎麼教 的內容,不同的課程具有其學科的特殊性,而研究教學模式的目的在於讓學生 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上,還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拓展。混合式學習模式具有 一系列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基本的學習條件保障、注意事項,靈活選擇和運 用學習模式也變得十分重要。具體實踐中,首先,看課程的類型。如思想政治 類、哲學類等公共課程比較適合範例式教學,可以避免教材內容繁瑣;工科、

商科、管理學等比較適合現象分析模式。其次,看教學班級的規模。混合式教 學模式下,研究型課程適合人數較多的大班教學,探究討論型的課程適合小班 教學。教師輔助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並提出問題與學生討論。最後,看 課程的教學目標。目前社會及高校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逐步重視,尤其是在以 工科為特長的本科院校,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側重培養實踐能力。設計創造性比 較強的綜合實踐教學環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豐富教學資源,不斷吸引學生增加投入學習的時間開展學習。

根據研究發現的結論,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長會影響學習效果。通過合理開 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吸引學生投入混合式教學。針對本校學生基礎,選擇有條 件的課程和教師團隊,通過引進、自建等方式建設特色化教學資源,如教師授

課短視頻、案例分析、測試練習題目、討論話題等多樣化數位化資源,為實施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奠定良好基礎。教學資源既包括課程內容包含的專業 知識、網路學習平臺等課程資源,也包含教師、學生的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資 料。在網路化學習環境中,確保教學資源的有效性可以首先通過資源的數量和 品質來進行,應選用具備專業知識和資訊技術能力的教師,利用現代化辦公軟 體如Word、Power Point、視頻和動畫等製作成電子課件,也可以使用的外部互 聯網資源,結合傳統的課程教學信息量大的優點,並利用現代多媒體對於學習 者的感官刺激,充實學習體驗。其次,為了實現資源的多樣化,必須依託于功 能健全的網路教學平臺,促進學生的學習交流。網路教學平臺的建設應重視教 學資源管理、線上交流工具、測試、學習統計分析、系統管理等功能的開發。

課程資源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對於一些公共基礎課程、公共選修類 通識課程,建議可以購買或者分享,對於支援直接選課的平臺可以先學習後進 行學分認定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既享受到國內外更好高校、更好 專家教授的教學,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水準和人才培養品質,又可以促進本校教 師教學水準的提高和學校整體辦學實力的增強。第三,共用資訊資源,説明學 習者建立新舊知識及各類知識之間的網狀聯繫。教師或者學生在課程進行中,

可在網路教學平臺根據教學計畫建設課程,建立課程資源庫,上傳教學資源,

整理教學進度,引導學生進行網路學習。教師可以靈活設置是否共用資源以確 保資源的安全性,學生可以通過線上學習與課本知識進行銜接,使得整個混合 式教學過程呈現立體的學習體驗。

(四)有效組織教學過程,提升學生教學過程的參與度。

(四)有效組織教學過程,提升學生教學過程的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