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之關係,採用以量化為主 質化為輔的混合研究方法,自製調查問卷與半結構化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因 受到時間廣度、研究經費、人力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有其範圍與 限制。茲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調查問卷研究範圍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高校混合式學習學習成效之研究」調查 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有混合式學習經歷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收集匯總調查數

據採取因數分析評價問卷信效度,採用敘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 數變異數分析、皮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階層迴歸分析進行處理。

1.研究地區範圍

研究地區選取福建省2020年認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數量超過10門次 的13所高校,從高校分佈地區來看,其中:位於福建閩北地區福州市6所,閩東 地區莆田市1所,閩南地區泉州市2所,閩南地區廈門市3所,閩西地區三明市1 所。

2.研究對象範圍

研究母群體為福建省2020年認定共4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所在班級 的學生,估計25200人。

抽樣對象為從認定一流混合式課程數量超過10門次的13所高校,以分層抽 樣方式抽取103門次課程,每門課程隨機抽取10位學生填答,共抽樣1030人。

(二)半結構化訪談研究範圍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化訪談法,以自編「高校混合式學習學習成效之研究」

教師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針對有混合式課程教學經驗的教師與混合式學習管 理經驗的教務處管理人員進行訪談。

訪談對象選取時考慮學校、領域、年齡等背景因素的異質性覆蓋,訪談對 象均為省級以上混合式一流課程負責人及高校負責課程建設項目的教學管理人 員,多年從事一線教學研究與實踐,對混合式學習有豐富的經驗和感悟。共邀 請訪談專家學者13位,按照所在高校統計分佈在福建省廈門、福州、泉州、龍 岩、三明五所城市的10所高校,在教學一線的任課教師10位,分管課程建設副 教務長3位;按照學科類別分佈於數學、計算機、電氣、衛生、社會、醫學、管 理、土建、電子、教育、英語等11個專業領域。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是針對高校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在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還存在一定的限制,茲分述如下,供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一)研究工具上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自製調查問卷與半結構化訪談大綱為研究工具。由於研究工具 為研究者自行設計,雖經信效度檢測良好,伴隨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和變化,

還需適時彈性調整、修正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的指標體系和內涵,

並對影響因素評價量表、學習成效評價量表、教師訪談大綱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調整與完善。

(二)研究方法上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以量化為主質化為輔的混合研究方法,主要透過文獻分析整理 歸納出高校混合式學習的相關概念內涵與核心影響因素,通過教學現場的教師 與學者之專家諮詢採取德懷術來進一步確立影響混合式學習學習成效的指標向 度與指標條目。利用問卷調查與半結構化訪談收集的資料,瞭解高校混合式學 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的現況,分析明確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的相關性,探討 設計合理有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但質化研究方法僅限於訪談的內 容分析,未深入教學現場進行觀察與研究分析,對於學生學習成效研究結論的 三角檢核還有探討空間。

(三)研究對象上的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13所高校的有混合式學習經歷的學生,位於福建省內 多個城市,涉及閩北、閩南、閩西、閩東等區域,選擇的抽樣對象根據問卷回 收難度採用隨機抽樣結合便利抽樣方法。因各種原因導致目前混合式學習模式 相對傳統面授教學方式在高校整體佔比仍不夠高,部分學校的抽樣方法只能採 用便利採樣的方法,對研究結果的有效性還需要其他手段完善和補充。研究結 論的驗證可進一步擴大抽樣課程、抽樣高校的數量,且不限定在福建省內高 校。如有必要,也可以不限定在高校範圍內,納入職業院校,甚至繼續教育學 校、基礎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