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節根據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及實證分析,綜合文獻分析結果、專家學者半 結構化訪談、學生調查問卷的研究結果歸納後提出相關研究結論,以下分別敘 述之。

一、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現況

(一)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根據兩次德懷術問卷分析的結果,混合式學習關鍵影響因素部分主要包 括:學習平臺、教學方式、教師評價,學習環境、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

動機、學習習慣八個面向。

根據專家學者訪談的結果分析,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影響因素主要集中體 現在外在環境因素與學生個人因素兩個面向上,同時也有訪談專家提出了不好 歸類的其他因素(如:學習策略、學業成績、學校政策與經費支持)。外在環 境的影響因素包括學習平臺、教師評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因素等方面。學 習者個人因素的影響因素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參與、學習動機等方 面,主要來源於學生個人主觀認知。而在核心因素的選擇上,專家學者們主要 集中在學習平臺、學習態度、教學方式、學習參與、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方 面。

關於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發現: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包括外在 環境影響、內在認知影響兩個層次。外在環境層次體現在學習平臺、教師評 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因素;內在認知層次體現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

學習參與、學習動機等因素。

(二)混合式學習學習成效因素分析結果

根據兩次德懷術問卷分析的結果與專家學者訪談的結果分析,混合式學習 學習成效量表主要包含知識收穫、能力收穫、學習品質、學習體驗四個面向。

因此,關於混合式學習學習成效的研究結果發現:評價混合式學習學習成 效的因素主要體現在知識收穫、能力收穫、學習品質、學習體驗等因素。

(三)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之現況

根據調查問卷的敘述統計分析結果,對各個相關影響因素的平均數與標 準差進行統計,分析外在環境、內在認知、學習成效等面向上之表現情形,採 用混合式學習的學生在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方面的影響表現為:

在外在環境層面上,外在環境對開展混合式學習具有較高的影響水準,學 習平臺、教學方式、教師評價、學習環境四個影響因素都起到重要影響。其 中,教學方式與教師評價的水準更高,學習平臺與學習環境略有偏低,尤其是 網路資訊技術的支持上還不夠滿意。

在內在認知層面上,學生個人內在認知對開展混合式學習具有較高的影響 水準,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為四個主要影響因素。

在學習成效層面上,混合式學習學習成效具有較高的水準,知識收穫、能 力收穫、學習體驗、學習品質四個要素都受到影響。其中,學習體驗、能力收 穫水準較高,知識收穫稍有差距,但學習品質上整體偏低,尤其是網路學習環 境下的學習耐久度顯得不足。

由此可見,對調查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下,外在環境層面、內在認知層 面、學習成效層面均具有較高的水準。

二、不同背景下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之差異

(一)所在學校背景變項之差異

學生就讀不同學校在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中,在「學習 平臺」、「教學方式」、「教師評價」、「學習環境」、「學習態度」、「學 習參與」、「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知識獲取」上有顯著差異;在

「能力獲取」、「學習體驗」、「學習品質」上差異性未達顯著。而在對專家 進行訪談的過程中,明顯體現出各個學校在網絡學習平臺建設投入、課程資源 建設支持、學校政策設置、學生生源差異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學習平臺」、

「教學方式」、「教師評價」、「學習環境」、「學習態度」、「學習參 與」、「學習動機」、「學習習慣」變項上,第一層次高校高於第二層次,第 二層次高於第三層次現象的出現。但是在「知識獲取」變項上,出現了第三層 次高校高於第一層次與第二層次高校的情況,也就是說第三層次高校更注重知 識獲取變項上的評估,這與高校學生學習成果與評價方式的定位有很大關係。

(二)性別背景變項之差異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影響中的差異性未達顯 著。

(三)所在年級背景變項之差異

不同所在年級的學生在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影響中的差異性未達 顯著。

(四)所屬專業背景變項之差異

學生所屬不同專業在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中,在「教學 方式」、「學習習慣」上有顯著差異;在「學習平臺」、「教師評價」、「學 習環境」、「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動機」、「知識獲取」「能 力獲取」、「學習體驗」、「學習品質」上差異性未達顯著。通過對問卷數據 進行LSD事後比較分析,在外在環境構面上「農科」組、「醫科」組學生在混合 式學習的影響上顯著高於其他學科組,在教學方式變項上,「農科」組、「醫 科」組學生顯著高於「理科」組,「理科」組學生顯著高於其他學科組;在學 習習慣變項上,「農科」組學生顯著高於其他學科組;在「教師評價」變項 上,「農科」組學生顯著高於其他學科組。主要原因為農科、醫科學生在教學

過程中需要比較多實踐參與和基礎知識的準備環節,理科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較強有助於平臺的快速適應,而混合式學習模式可以更好的實現課前預習、課 中參與、課後學習反饋等,實踐參與環節的學習可以通過提前掌握,學習效果 也會明顯提升。

(五)參與混合式學習門數背景變項之差異

學生參與混合式學習門數在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中,

在「學習平臺」、「教學方式」、「學習環境」、「學習參與」、「學習品 質」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在「教師評價」、「學習態度」、「學習動機」、

「學習習慣」、「知識獲取」、「能力獲取」、「學習體驗」變項上差異性未 達顯著。通過對問卷數據進行LSD事後比較分析,在「外在環境」構面,只參與 過1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2次及以上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在「學習 成效」構面,參與過1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2次混合式教學的組 別,參與過2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3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參與過3 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4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參與過4次混合式教 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5次及以上混合式教學的組別,整體呈現逐次提升;在

「學習平臺」、「教學方式」、「學習環境」面向,只參與過1次混合式教學的 組別顯著低於參加2次及以上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在「學習參與」面向,參與過 1-2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高於參加3-4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參與過3-4次混 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高於參加5次及以上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在「知識收穫」、

「學習品質」面向,參與過1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2次混合式教學 的組別,參與過2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3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參 與過3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4次混合式教學的組別,參與過4次混合 式教學的組別顯著低於參加5次及以上混合式教學的組別,整體呈現逐次提升。

(五)學業成績背景變項之差異

學生學業成績在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中,在「學習平 臺」、「教學方式」、「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動機」、「學習 習慣」、「知識獲取」、「學習體驗」、「學習品質」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在

「教師評價」、「學習環境」、「能力獲取」變項上差異性未達顯著。通過對 問卷數據進行LSD事後比較分析,在「外在環境」、「內在認知」與「學習成 效」構面上,學業成績位於前三分之一的組別高於學業成績中等的組別,學業 成績位於中等的組別高於學業成績位於後三分之一的組別。在「學習平臺」、

「教學方式」、「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動機」、「學習習

慣」、「知識獲取」、「學習體驗」、「學習品質」變項,學業成績位於前三 分之一的組別高於學業成績中等的組別,學業成績位於中等的組別高於學業成 績位於後三分之一的組別。

(七)線上教學投入時長背景變項之差異

學生線上教學投入時長在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及學習成效影響因素中,在

「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知識獲 取」、「能力獲取」、「學習體驗」、「學習品質」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在

「學習平臺」、「教學方式」、「教師評價」、「學習環境」變項上差異性未 達顯著。通過對問卷數據進行LSD事後比較分析,在「內在認知」與「學習成 效」構面,「周投入1-4小時」組別低於「周投入5-8小時」組別,「周投入5-8 小時」組別低於「周投入9小時及以上」組別;在「學習態度」、「學習參 與」、「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知識獲取」、「能力獲取」、「學習 體驗」、「學習品質」變項,「周投入1-4小時」組別低於「周投入5-8小時」

組別,「周投入5-8小時」組別低於「周投入9小時及以上」組別。

三、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之關係與解釋力

(一)混合式學習影響因素與學習成效之關係

本研究為了瞭解樣本各背景變項、外在環境影響因素、個人內在認知因素、

學習成效間的相互關係,採用皮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方法檢視各變項 的相關情況並進行討論,用以設計變項間結構化方程並開展預測與驗證。

混合式學習在外在環境層面上的四個變項上存在相互關聯,其中:「學習

混合式學習在外在環境層面上的四個變項上存在相互關聯,其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