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教育部「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執行四年,各縣市的推動皆告一段落。

計畫的本意希望能整合公部門橫向資源、學習機構的良莠汰選與人力的提供,雖 然在討論中提出臺東縣計畫執行過程所遇到的問題與癥結。但縣市計畫的徵選條 件需要符合總計畫目標與發展方向作為依據,所以將縣市計劃的問題回歸到對總 計畫的問題建議,反向思考對於教育部「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的問題與 未來發展建議,提出下列幾項看法。

一、公部門推動計畫、資源提供與經費補助

社區營造十年,主要目標希望能從人的營造、針對社區居民的學習改變社區 型態,提升社區產業的發展與永續傳承的目的。但社造十年,其他營造項目的呈 現比社區居民的學習發展來得好,與當初社造最終目標有所差異,因此行政院在 2004 年提出社區學習體系相關計畫。社區教育學習體系是教育部本身針對社區 學習推動的計畫,因為經費與計畫期程的限制而暫時結束。針對教育部「建立社 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期程只有四年,筆者認為短期內是無法呈現社區教育學習 的成果。計畫結束是否也代表體系的停擺?一般依照計畫模式推動事務,是有期 程限制,礙於經費與時間的問題。一旦計畫期程結束,若無後續的延續性或進階 性的計畫推動,計畫便不會再繼續,除非有其他經費或計畫本身已發展完善,可 以自行發展模式維持目標。社區營造十年都無法針對社區居民學習、教育的提 升,相較之下,政策規劃社區教育學習體系以四年期程需完成多項目標。短短四 年利用社區教育學習體系的改變會有多大?社區學習是透過長期潛伏、持續推動 的方式做改變,並經由改變提升各縣市體系的建構。教育部規劃的 2005-2008 年應該為臺灣社區學習體系計畫的第一期,屬於初步的規劃與推動,後續進一步 從縣市的深度規劃、政府部門提升橫向聯結與協助民間單位資源整合方向規劃,

最終是全國社區學習體系的整合。透過上述模式提升臺灣的終身學習概念與達成 社區學習體系目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2010 年 5 月 01、02 日在臺北市政府辦理第十二屆社區 大學全國研討會,邀請韓國前副總理金信一演講,關於韓國在終身學習方面的態 度與政府機構如何規劃實施。與會時提到韓國政府在 2000 年頒訂「終身教育 法」,從中央政府、直轄單位(市、道)到地方基礎單位(市、郡、區)都積極 推廣終身學習事業。中央政府設置終身學習振興委員會與終身學習振興院,直轄 單位設置終身學習協議會與終身學習振興院,地方基礎單位則設置終身學習協議

會與終身學習館。由上而下,全國性的大力推展終身學習。黃富順、蔡素貞(2010)

也提到韓國為促進地方開展終身教育,以基礎單位政府為對象,規定中央需指定

「終身學習城市」。地方首長為提升本市的榮譽,增加市民的向心力及榮譽感,

申請核定為終身學習城市,以作為市民對市長施政之認同及標竿作用。韓國政府 也對入選城市予以經費之補助及投資,進行學習城市的建設,透過此良性競爭讓 終身教育推展成為全國性運動。

透過上述,可以了解韓國對於終身學習的態度,以及韓國政府積極的做法與 規劃。反觀臺灣的終身學習發展狀況,為提升社區學習活動與機會,一般社團與 社區發展協等民間組織以申請政府經費與尋求外界資源為主,本身以非營利為 主,所以向外尋求更多的資源與經費。為此,需要透過計畫撰寫與申請,政府提 供經費扶植社區、社團、學習機構辦理學習活動的人才,並協助資源調查的人力 與物力,協助資料的整合收集。縣市社區學習體系執行團隊執行計畫過程,受到 經費與人力不足的限制,再加上計畫期程的短暫,無法在短期之內改變現有學習 狀態,以及擴展社區學習的範圍,增加社區居民的認同與共體意識,形成團體提 升社區學習體系目標。政府需在社區學習體系執行過程中扮演輔導、協助的角 色,透過計畫執行協助執行團隊的主要輔導者。社區學習體系所帶來的改變是需 要長期的持久戰,不可能一下子改變社區學習的制度與整合。所以政府部門需要 有的長期規劃,主動協助、積極參與,政府單位之間的部門聯繫者。

二、協助民間團體整合與協調

屏東縣社區教育團隊在 2008 年「屏東縣社區營造總體檢暨區域發展論壇彙 編」中提到社區組織的常態性合作單位偏重與公部門合作,合作對象及管道的發 展不夠多元。社區組織最常合作的單位為政府機關,但是合作關係僅限於計畫經 費申請。民間團體雖然與社團組織和學校機構會有的互動,但之間的互動關係比 例仍然不高。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主編(2007b)。蔣玉嬋(2006)亦提到 社區學習體系雖然發展是相當多元、充滿活力。但是體系內的學習資源仍缺乏整 合,學習課程的規劃也需要調整。最重要的是,社區居民的學習意願需要再加以 鼓勵。所以資源整合以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是提昇人力素質,強化國家競爭力 的課題。

基於此,政府除了經費與資源提供,在民間團體之間的協調與整合亦需要有 公部門本身強而有力的號召,並且從中作為協調者。民間組織在各單位之間的聯 結與合作,往往因為目標以及執行方向不同,或者理念差距問題而無法在組織間 做橫向聯結。研究者在池上鄉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池上鄉的社團、社區幹部,

在決策事務時,針對其它不同意見與不同理念的人,就會產生敵意與不認同。所 以當民間團體需要整合及聯結時,組織幹部誰也不服誰的時候,需要有個強而有 力的輔導角色介入,這部份就是由政府部門擔任這樣輔導角色。並且以公正、公 平不偏頗的態度作為協調者,民間組織的資源整合與資料的收集,可以藉助政府 部門公權力提升組織間的整合效率,透過政府部門的協助,提升弱勢族群的團體 能力,並協助扶植在地團體,提供社區學習體系建構的支援,協助。

計畫結束迄今已有 1 年半以上的時間,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社區教育學習體 系的目的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惋惜的是計畫結束後目前教育部無明顯後續的發 展。筆者希望之後臺東縣社區學習體系透過不同的方式與資源,從個人的學習意 願、學習資料的收集,擴展到群體、社區,提升學習環境、學習意願、學習活動 等方面,並從組織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提供、整合、協調,學習機構的協助 等,進而達到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真正目標,「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 學,終身學習是一種態度」。

參考文獻

圖書:

1.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2002)。社區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師大 書苑。

2.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2008)。社區學習方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3. 王本壯主編(2007)。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 大書苑。

4. 王政彥(2000)。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 編:學習型社區,Pp.19-43。臺北市:師大書苑。

5.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6. 朱楠賢(2007)。終身學習新利器:建立共同治理的社區教育體系。載於王 本壯(主編) 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Pp.19-22。臺 北市:師大書苑。

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文化白皮書,

Pp.187-199。臺北市:文建會

8. 何青蓉(1996)。終生學習與個人發展。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

終身學習與教育改革,Pp.1-32。臺北市:師大書苑。

9. 吳明烈(2004)。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10. 林振春(1992)。社會調查。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11. 林振春(1993)。社會工作。臺北市:師大書苑。

12. 林振春(1999)。臺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13. 林振春(2004)。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14. 林振春(2008)。社區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15. 李瑛、鍾瀙鋌(2007)。建立社區學習體系人才培育基礎研習課程之探討。

載於王本壯(主編) 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

Pp.167-188。臺北市:師大書苑。

16. 李國書(2000)。建構學習型社區邁向 21 世紀新故鄉。載於中華民國成人 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社區,Pp.277-285。臺北市:師大書苑。

17. 徐 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市:正中書局。

18. 彭敏松(2006)。學校社區化與社區學習體系建構。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 學會主編:社區學習新思維,Pp.213-228。臺北市:師大書苑。

19.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臺北市:遠足文化。

20.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臺北:五南。

21. 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驗調查報告書。臺 北市:遠流出版社。

22. 張莞珍(2007)。臺灣推動「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之現況與反思。

載於王本壯(主編) 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

Pp.45-71。臺北市:師大書苑。

23. 蕭春生(2001)。池上鄉志第一篇《地理》第一章 位置與面積,臺東縣:

池上鄉公所。p.39。

24. 蕭淑媛(2000)。高雄市左營區新光里社區學習案例。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 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社區,Pp.263-275。臺北市:師大書苑。

25. 駱 詢(2002)。社會研究法。臺北市:博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6. 蔡秀美(2007)。建立在地特色與自主運作的得社區教育體系之策略。載於 王本壯(主編) 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

Pp.105-122。臺北市:師大書苑。

期刊論文:

1. 向家弘(2008)。日常生活‧社區營造與社會實踐─一個臺灣社區工作者的

1. 向家弘(2008)。日常生活‧社區營造與社會實踐─一個臺灣社區工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