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池上鄉質性訪談分析

第三章 2008 年台東縣社區學習體系建構

第四節 池上鄉質性訪談分析

根據 2007 年電話訪談經驗,調查全縣的學習狀態與意願,因範圍太廣且無 法深入,所以將範圍縮小,以鄉為單位做為學習體系建構的示範點,獲取的資料 可以更深入精確。並且將訪談方式採用一對一方式,希望從深度訪談瞭解在地社 區發展現況、學習活動與困境。從訪談內容與訪談者互動中做分析與觀察,藉以 獲取資料。訪談對象為各社團、社區發展協會幹部、參與社區活動高的居民、鄉 公所、農會等單位相關人員共 12 人。

表 7:質性訪談名單

代號 族別 性別 年紀 職務性質 A 客家 男 38 公部門─鄉公所人事管理員 B 阿美族 男 45 公部門─鄉公所農業觀光課 C 外省 男 26 公部門─鄉公所社會課 D 閩南 男 43 社團─農會農事指導員 E 客家 男 48 社區發展協會兼村長 F 客家 女 44 社區發展協會兼村長 G 阿美族 男 66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H 阿美族 男 39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I 客家 男 50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J 閩南 男 37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 K 客家 女 44 社區發展協會會員

L 閩南 男 42 社團─救國團池上鄉團委會團長 在社區幹部深質性度訪談中,了解池上鄉對於學習狀況與問題,針對目前的 學習困境歸納分析,並且提出相關問題的個人解決方案,以此希望能增進池上鄉 發展與進步空間,在深度訪談過程中也從提到的問題中了解如何發展的策略。

一、學習意願

誠如前述,池上鄉以務農為主,且年齡已近老年化,青壯年因就業機會少而 導致人口外流嚴重,年輕人亦出外念書。池上鄉本身的年收入也不是很高,在問 卷統計中對於學習的意願上就會針對職業所需或本身興趣為需求導向。但是在個 人的訪談過程中,訪談者針對學習意願部分都有不同看法與意見。

(一)參與人員固定

參與人員大致上都是某些人,活動大部份都是這些人一直重複參與,就 自己所看到的常參與相關活動或者是產業發展的活動的學員都會是固定班 底。其實除了這些參與的人以外,外圍還是有很多人尚未參與這些活動。……

因為固定班底的學員會因課程內容相同而來學習的意願度下降。反而沒來上 課的學員,依然沒來,也不曾了解不來的原因,事實上這些人佔的比例非常 高。(訪談者:A 20080909)

在池上訪談中提到大部分出來學習的人都會很固定,參與學習的人流動性不 高。願意出來學習的人都很固定,一般學習的人口應該是流動的。反之有許多人 出來學習的意願似乎很少,雖然在問卷中提到大部份的人願意學習,但是也需配 合時間以及本身是否真的願意出來學習,課程內容固定無吸引力也是影響學習意 願的條件之一,每次課程內容毫無創新變動,只著重小部分修改,無法吸引已上 完課程的居民,課程學習的飽和度也會達到一個限制。原有課程結束之後,學習 內容也需要進階模式,若是只有基礎課程的規劃,居民願意長期並持續性的學習 意願會低落。

這邊的社區一個人大概要扮演很多角色,每一個團體就這些人,其他人 進不去那團體。就只有那幾個人在參與而已,叫人家出來參加,沒有錢賺怎 麼會想出來。所以要有奉獻的心態者就會比較低,要有利益的心態比較高。

願意出來做義工的人只有那些人,叫得動的人只有那些人。(訪談者:K 20080829)

訪談者 K 提到社區參與應該是自動自發性的,不能有利益關係的心態,所以 有奉獻的狀況願意出來的人很少,再加上年齡的影響,年紀比較大的人不願意出 來學習,對於奉獻的心態也會有所差距。再來是池上鄉參與活動的人通常身分是 重疊性的,一個人參與社團活動可以身兼二至三個以上,社區發展協會幹部身兼 其他社團的幹部,身份的重疊在活動或者學習等場合都能明顯的看出。

開課還是要看人數,最主要還是要看向心力。當然是希望大家能共襄盛 舉,但是需求度真的有達到這樣的程度嗎?重點是大家的配合度,社區居民 主要是晚上的時間,還是要看大家的意願,大家向心力夠就能開課。(訪談 者:E 20080909)

小朋友有小朋友的學習,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學習,那談到青壯年人口,

大家都是務農的,平常要忙著生計,田裡的事物,所以都只有晚上才有時間

出來學習。(訪談者:F 20080830)

身分重疊以及學習參與者固定是目前池上鄉學習的現況,課程內容的豐富度 也是學習意願提升的關鍵之一。也有訪談者提出主要在居民的向心力,若是課程 開設,居民本身都有學習共識,課程的進度與延續是可以持續的。再來就是時間 的問題,有空閒時間當然可以出來學習,在問卷中也有顯示出,因工作忙碌與家 事因素影響學習共佔 29%(圖 15)。以務農生活的農人作業習性而言,日出而 作、日落而息,沒有假日的限制。若是學習、聚會時間以晚上為主,就是在學習 意願上呼應前述問卷願意配合學習的意願度。

(二)學習對象與宣傳

我提出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師資問題,第二個是年輕的學員,不過首 先就是學分認可,不只是教育部問題,也要讓花蓮與臺東兩邊的大學同意採 計學分。雖然已經有所謂空大認同社大學分,臺師大也有正在進行的終身學 習學分認證。但是在採計部份不能只有口頭上的認可,應該要有法律效力的 正規文書。雖然目前有幾所大學參與其中,但是應該要羅列出來,讓學員了 解臺灣目前的學習發展,並且對於學習的把關,不是只有來簽到。(訪談者:

A 20080909)

課程學習不只針對社區居民需求為主,在年輕人的學習意願提升上需要以學 分認證作誘因,吸引年輕人出來參與學習就給予學分認同。年輕人不太願意出來 學習的原因一方面需要著重在學校課業上,一方面社區或社團課程的學習無法抵 銷學校的學分,所以無法引發學生的學習意願。若是社區大學等相關課程受到正 規學習的學分認證就能吸引學生族群的學習意願。

推廣的人若是有徹底,宣傳有徹底的話,出席率就會不一樣。用宣傳廣 告一般效果不一定會好,用宣傳單挨家挨戶的方式做宣傳效果可能會好一 些。這個方式適用於一般的活動,不過要出來學習可能就需要報名單,所以 都屬於被動性。(訪談者:G 20080828)

資訊的宣傳在問卷上以及個人訪談中可以了解到,課程研習、活動辦理的宣 傳的廣度不夠徹底。就算有宣傳,本身的預期效果無法達到學習意願的吸引力,

顯示出池上鄉居民本身在這方面的態度上保持著被動性。研究者在實地訪談的過 程中也發現,若沒有極力的宣導與其必要性,一般大部份的人願意出來學習的態 度不會非常明確,甚至不願意的情況會居多。

因為現在鄉下地方年紀大的跟年紀小的人數較多,社區中年人的人數不 多,參與度也不高。我們以電腦學習來看,鄉下地方有些人是第一次接觸,

當遇到困難時就會停頓,就不會想要繼續。或者是因為有事隔了一陣子沒有 上課,回來發現無法銜接,就會停頓,無法突破,沒有心上課…………有過 來就算,有聽多少就聽多少,這是人家補助的,有多少就算多少,這是我自 己本身遇到的困難。補助的話想學就去學,不想學的話就不要去學。(訪談 者:H 20080828)

年齡斷層差距也是一種問題,年齡比較大一點的跟我們這一代的會去學 習,上一代的就比較不會出來學習。(訪談者:K 20080829)

在學習的態度上也是讓人非常在意,由於人口老化及隔代教養等狀況,池上 鄉個人訪談者認為中間年齡層的學習者人數不多,本身願意出來參與的意願不 高。願意出來參與學習的學習者針對補助的課程,本身學習者會因為不用收費願 意出來學習,但是上課過程中若是遇到困難又會停滯不前。

學習意願伴隨學習者本身對學習的態度以及積極度,但是問題在於學習者的 流動度、課程內容的吸引度與變化、時間的安排、課程補助與否都影響池上鄉的 學習意願。就訪談過程也了解,池上鄉居民本身的學習意願並不如預期上來得 高,從學習意願角度來看影響因素取決於本身的自發性與職業、宣傳度等外在因 素的影響,自發性影響可由外在因素引發。所以大抵上池上鄉本身的學習意願,

本身自發性高的學習者佔數較少,屬於受到外在因素影響的形態為主。

二、課程、活動吸引力與效益

問卷調查中影響學習意願中提到是否有興趣與課程內容,是取決願意出來學 習是否的其中關鍵誘因。課程內容若是符合在地居民的需求,是不會因學費而降 低學習意願;若是課程可提升生活技能等方面,也會提高學習意願;再來是課程 本身可以提升休閒生活等等。這些都是屬於課程本身對於學習者的吸引力,課程 不只需要吸引力,其本身所帶來的過程與效益,都是建立社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一)課程、活動類別內容安排

所以像池上鄉民大部分晚上都很閒,除了做社造的人以外,這個就要先 去了解池上鄉的年齡層。課程要持續的開,不要像之前課程開完之後,就沒 有繼續再開。在地的年齡層很重要,要找到適合該年齡層所想要及合適的課

程,而且不要有壓力。(訪談者:J 20080829)

課程的開設是需要配合當地人的作息時間,若是無法配合就沒有辦法吸引社 區居民出來學習。適合年齡層的課程也是課程吸引力中的一大重心,如同前述所

課程的開設是需要配合當地人的作息時間,若是無法配合就沒有辦法吸引社 區居民出來學習。適合年齡層的課程也是課程吸引力中的一大重心,如同前述所